为人三会: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说话的基本技巧

说话时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文明的起点,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而尊重他人便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一切不文明行为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将心比心,凡事要替他人多想,每个人都有自尊,只有去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才有利于沟通。人活在世上,必须和别人交往,与人交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在交往的过程中,尊重他人是我们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有一次,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在苏联访问,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遇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在那里和小女孩玩了很久、很开心,在分手的时候,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

小女孩儿也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儿安妮娜一起玩了。”这句话让萧伯纳很是吃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并连忙向小女孩儿道歉。一直到后来,每每萧伯纳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

这是一个人懂得尊重他人的谦虚,也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尊重是一滴水,一滴干渴时的甘露;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针。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

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对他的敬佩、赞美与追求,以他为榜样;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对他的鼓励、认同与祝福,他会以你为榜样。

良好的交谈应建立在真诚与尊重的基础上。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别人面子,维护他人的尊严。

一个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在地铁站卖铅笔,出于怜悯,他塞给那个人一元钱,不一会儿他返回来又取了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然后又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也有东西要卖。”

几个月后,他们再次相遇,那个卖笔的人已成为推销商,他充满感激地对纽约商人说:“谢谢您,您给了我自尊,是您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表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能力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考虑到他人的自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从这一点来说,那么纽约商人的做法的确让人敬佩,因为他很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以使他人拥有自尊和自信。

纽约商人几句话让铅笔推销员从乞丐的自卑中解脱出来,自信地踏上经商之路。可见,尊重的力量无穷大,它可以让失望的人们看到光明,让自卑的人们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以,你没有理由以高山仰视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不要用傲慢和不敬的话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

一个懂得用心去尊重别人的人,一定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如一个人对着空旷的大山大声呼喊,你对它发泄不满,它也对你不满;你对它友好,它友好回应。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有人曾这样说过:知惧怕,就是对法规的尊重,就是信服法规的威严;知羞耻,就是对道义的尊重,就是坚守道德的底线;知艰辛,就是对劳动、对师长的尊重,就是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勤奋的理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从内心懂得去尊重他人的人,或者一个致力于要学会去尊重他人的人,无疑,他的人生一定是一个圆满的成功的人生。

尊重是什么呢?尊重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她透明的微笑叫理解,她淳朴的心灵叫高尚;尊重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饱含待人处世的智慧,尽显人格操守的高贵。

尊重是对生命的热爱,尊重你周围的一切,就是对自己的尊重。现在,你该明白尊重是什么了吧?当你跋涉在崎岖的山路,朋友鼓励的目光推动着你,那是尊重;当你遭遇到人生的挫折,老师温暖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尊重;当你拾起马路上的垃圾,路人赞许的微笑感染着你,那是尊重;当你懊悔曾经的过失,父母的宽厚与理解包容着你,那是尊重。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尊重,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尊重,你一定会收获一个最美丽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尊重别人是说话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来别人的反感,都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前提。

注重自我表达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我表达是锻炼精神力量的唯一途径。这种精神力量可能存在于音乐中,可能表现在画布上,可能贯穿在演说里,也可能存在于销售商品或写书的过程中,但不管怎样,它都必须借助于自我表达。

任何合理的自我表达都能激发出一个人身上的潜能与创造力。但是,所有的自我表达方式中,只有面对公众的演说能够最彻底地锻炼一个人,能最迅速地释放出他所有的能量。

如果不研究表达艺术,尤其是公众的演讲艺术,要达到最高的文化程度是很困难的。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演说都是最高程度的自我展现。对年轻人来说,不管他们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无论是做工程师还是农场主,商人还是医生,都得学习自我表达。

竭尽所能地在公众面前演讲,能最快最有效地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当一个人在公众前不得不站立着思考,做即兴演讲时,他的能力和技巧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公共演说的实践、急中生智的挑战、全力以赴的决心,能激发一个人身上的所有潜能。聚精会神、感情充沛和滔滔雄辩带来的力量感能给人注入自信与勇气,使人雄心勃勃,锋芒毕露。

当一个人在进行自我表达的时候,他的判断力、他所受的教育情况、他的勇气和性格特点,会像一幅全景图一样完全展现出来,这时他会变得才思敏捷,口齿伶俐。演讲者会调动起所有的经验、知识、先天和后天的能力,他会集结所有的力量去努力展现自我,以赢得观众的赞同和掌声。

一个作家写作需要灵感,当他想写作的时候才会动笔。他清楚,如果书稿不合他意,他会毫不犹豫地烧掉它。很少有人注意他。他拥有的忠实读者并不多,他也不必像一个演说家那样去注意每一个观众的反应。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用顾忌该用多少脑力和精力,只要高兴就行。没人时时刻刻盯着他。他的骄傲和虚荣不可触及,他所写的东西别人也看不到。

而且,他总是有修改的机会。在音乐领域,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方面,人们所演奏或是演唱出来的东西只有部分是属于自己的;另一部分是属于作曲家的。

在交谈时,我们没感觉到我们的话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仅有少数人会倾听,或许没有一个人会再回想起谈话的内容。但是,当一个人试图在一群观众前演讲时,他失去了所有的支柱,他无所依凭,他得不到帮助,得不到建议,他必须在自己身上寻找力量的源泉,他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

他可能家资百万、良田万顷,住在富丽堂皇的宅邸中,但现在所有这些都帮不了他。他现在所能依靠的就是他的记忆、经验、教育和能力。他所说的话,他在演讲里所展现的东西决定着人们对他的评价。在观众的评价中,他要么出类拔萃,要么一无是处。

任何有文化的人都应该训练自己站立着思考,这样才能灵活应变,妙语连珠。现在,酒宴上的演说已愈来愈多。许多已经在办公室里解决了的问题在饭桌上又被拿出来探讨争论。各种商业洽谈也在饭桌上进行。酒宴演说有如此之大的需求,这是一种空前的现象。

我们知道,有些人通过艰苦奋斗功成名就,然而,他们却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甚至不敢说话,不敢动一动,否则浑身颤抖得如同一片萧瑟的秋叶。

其实他们年轻时,在辩论俱乐部里有大量机会可以消除他们的怯场意识,可以获得在公共场合轻松自在的信心。但是,因为他们胆小,或是觉得别人会辩论得更精彩,回答得更出色,所以他们逃避每一次机会。

今天有很多商人,如果能让他们回到过去,弥补早年错过的机会,学习站着思考说话,他们愿意付出更高昂的代价。现在他们有钱,有地位,但是一旦被叫到公众面前说话,他们就变得一无是处。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发傻、脸红、结结巴巴地道歉,然后坐下来。

前些时候,在一个公共集会上,有一个人在人群中站在非常靠前的地方,他是所在专业领域里的学术泰斗,他被请上去谈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只见他站起来后,浑身发抖,支支吾吾,简直魂飞魄散。他甚至没法大大方方地亮相。

他是学术权威,经验丰富,但是他站在那里,无助得像个孩子,感到猥琐、尴尬、屈辱。如果他在早年能训练自己即兴演讲的能力,使自己能站立着思考,并且说话掷地有声,绘声绘色,他很可能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这次集会上,这个德高望重的权威人物没能就他所熟悉的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失所望。然而,这个城市里一个才疏学浅、知识不及前者百分之一的商人,却做了一次精彩的发言,不知底细的人毫不怀疑地认为他是个更大的权威。其实,他只不过培养了站着说话的能力,而前一个人没有这样做过。

纽约有一个出色的年轻人在短时间内爬上了负责人的位置。他告诉我说,在几次公共场合中,当他被叫上去发言时,他都惊慌失措,现在他最后悔的就是过去错过了太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努力用简明扼要、雄辩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使一个人的日常语言更加精炼简洁,能大大改善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演讲在许多方面能促进精神力量和性格的不断完善。这足以说明,一个参加公共辩论或辩论社团的中学生或大学生,他进步的速度为什么会如此之快。切斯特菲尔德勋爵说过:

只要肯下苦功,人人都可以谈吐大方、妙语连珠;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温文尔雅,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演说家。

这是用不用心、准不准备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你就必须得学习。你的语言能力、风度、精神修养都应该细细考虑,小心培养。面对观众站着思考时,你必须能够急中生智,能够在电光火石的刹那间切中要害。

同时,你还必须调整好嗓音,而且表情和身体姿态要非常得体。这些素质都需要早年的训练。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的演说很快会让观众腻烦。必须避免单调。单调只会使人的大脑迅速疲劳。尤其是当语调平淡乏味时,情况就更糟了。使声音抑扬顿挫、流畅悦耳,这是门大学问。格莱斯顿说: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完全忽视了对嗓音的训练,他们认为这种训练不具有任何意义。

据说,德文郡的一个公爵是唯一一个在自己演讲时打瞌睡的英国政治家。他简直是个发表枯燥无聊演讲的完美天才,他有本事瓮声瓮气不换语调地一路讲下去,时不时还会停下来打个盹,养养神。

未来的演说家在年轻时就必须培养强健的体魄,因为热情、自信、意志力深受健康状况的影响。他也必须培养身体姿态,必须具备挥洒自如的良好习惯。

韦伯斯特对海恩的答复是美利坚这块大陆上最伟大的一次演说。如果他一直坐在议会里,把脚搁在桌面上,结果会如何呢?一个像诺迪卡那样的出色歌手如果懒懒的躺在沙发上,或是没精打采地坐着,他能够使观众疯狂激动才怪呢!

说话要学会就地取材

介绍姓名后,刚开始交谈是最不容易应付的问题,因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犹豫,而话不投机,又不能冒昧地随便提出其他话题。“今天天气很好”这话最常用,但除了在户外或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上说来不仅太近敷衍,而且缺乏内容,难以发展出较趣味的谈话。照我个人意见,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用。

何谓就地取材?那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觅取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在朋友的喜宴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做第一句的话题:

“你和某先生大概是老同学吧?”或者说:“你和某先生是同事吗?”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以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本主题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再根据对方的回答又可顺水推舟,继续畅谈下去。

“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他话题。“这礼堂布置得很不错!”赞美一样东西,常是最稳当得体的开始。若是一般社交活动,则“山上的樱花开得很灿烂,颜色真好看,你曾去看过吗?”或“大热天在园子里喝茶,实在太舒服了!”都是就地取材的办法。

第一句的最高境界是人人能了解,人人能加进自己的意见。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嗜好,然后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绘画说:“真像凡·高的作品!”或听见鸟唱就说:“很有孟德尔颂音乐的感觉!”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反而会在背后挨骂的。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最好是不要问他。万一他正失业赋闲在家,问他职业无异迫他承认失业,否则他还要随便撒个谎,对于自尊心很重的人是不大好的。如果你想“开发”主题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

“你平常会做点球类运动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继续下去问出他每天是否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如果他说“是”呢,便可加上一句问他通常在何时去运动,而决定他有无职业。

找不出其他话题时,那么中国原有的老方法也可运用。那就是请问对方的籍贯,这“府上是什么地方”的问题,以中国人的习惯上是一点不觉得唐突的。知道了籍贯,话题就容易找了。如果是同一个县市呢,那更方便了,随便谈些两人皆知的社会新闻、都市建设、地方习俗等都可以。

如果是遇到一些知名人士,或有特殊成就的人,或介绍者已早对你说出对方的身份底细,那么,你大可提出话题,鼓励对方多谈谈他自己得意的方面,一则彼此均甚愉快,同时对方会对你产生好印象。再则,也可以由交谈中吸取新知,获得宝贵经验。

说话时切忌重复啰唆

社交场合一旦出现了这样性格的人,无论什么人都会感到伤透脑筋;他们大大咧咧、漫不经心,讲起话来啰啰唆唆一大堆,看不出他们所说的话中间有什么逻辑联系。

他们既不知道自己是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更不知道自己遇到与人谈话的场合应该怎么办。这样的人往往心地善良,不含恶意,但就是让人受不了。

在社交场合说话啰唆,无论如何也是性格上的一大弱点。它让人神经紧张、心情厌烦又不好粗暴地打断话头:“闭上你的嘴!”于是就有人提出了颇具幽默的设想,建议具有这种性格弱点的人说话时想象自己在打国际长途电话,说话的每一分钟你都必须付款。

这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你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一旦你真正这样想的话,那么你肯定会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

至于怎么办,这很清楚,唯一的原则就是简洁明快。从任何角度来看,没有人会心甘情愿为自己的一堆废话去付账。所以,这条建议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题在于,说话啰唆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所说的含义丰富,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弱点。有两个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相聚,他们彼此都对此盼望了很久。

结果其中一个带了他热情开朗的新婚妻子一起来。那位妻子从一开始就独占了整个谈话,滔滔不绝,一个接一个地说着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笑、很有趣味的事情。

出于礼貌,两个男人沉默地听着,偶尔尴尬地彼此对看一眼。当他们分手的时候,那位妻子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挥舞着手套,兴高采烈地说:“Byebye!”

她觉得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夜晚,认识了丈夫的朋友,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谈话。而两个男人却对老朋友分别多年后的情况仍旧一无所知,心里诅咒着这个开朗得过分的女人,即使她的丈夫也是如此。

心理学专家们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罗列出七个典型的特征: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希望整个谈话以“我”为重点;由于自己注意力分散,一再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题,或自己不记得已经说过了,一再重复;像倾泻炮弹一样连续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人觉得过分热心,以致难以应付;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然后滔滔不绝;说话不合逻辑,令人难以领会意图,并轻易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有时自己也莫名其妙;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东拉西扯,制造大拼盘;觉得自己说的比别人说的要来得更有趣。

凡此种种,都是说话啰唆者的通病,也往往造成社会交往中的尴尬场面。你不妨对照一下,只要具备了七条中的任何一条,你就有必要在交谈的技巧上加以提高。

切记,仅仅有了充分热情的交谈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毫无技巧的谈话只会给人带来烦恼,而不会增进友谊。如果你把这只当作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毛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里有几个具体步骤能提醒你在交谈时更注意技巧,更清晰地表达。既然是交谈,就要先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还得用心记住,免得三分钟后你又重新发问,或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对不上号。聆听有时比说话更重要。

心不在焉、漏听字句和记性不佳,都会使谈话变得冗长、拖沓、无聊。试想,如果你在说话时,有人时时提问:“你刚才在说什么?”那是多么令人扫兴的事。

谈话时要注意观察他人的反应,包括他人的语调是否热情,是否对你说的话感兴趣。谈话就像司机驾车过十字路口一样,要时时注意红绿灯。

当别人表情冷淡、哈欠连连,你仍然滔滔不绝地往下说,无异于违反了交通规则,如果别人对你说的话感兴趣,就会做出积极鼓励的反应,邀请你说下去。否则就是亮红灯,你要赶紧刹车,适可而止。

你如果要开口说话,就要把话说得有条理。最令人困扰的就是缺乏条理的谈话习惯,它会轻而易举地将人引到信口开河、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一再重复的泥塘里去。说话无组织、无逻辑是思想不清楚的表现,没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

不要把“我”当成谈话中最大的字,要引导对话者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即使你要说很多话,也不会让人觉得太冗长。在与人交谈时摆正“我”的位置,是一门大有学问的艺术,你不是一个伟人,没有必要居住在地球中心。

说话要学会吊人胃口

设置悬念是说话技巧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技巧一般是把自己的思路引入对方的思维轨道,然后来个急转弯,把对方置入困惑之地,让对方“着了你的道”,然后再来用一句话点破,让听者恍然大悟,从而达到你的既定目的。美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去做生意。一天,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他大谈特谈吸烟的好处。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一个老人,径直走到台前,那位商人吃了一惊。

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吸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3大好处哩!”

美国商人一听这话,连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老先生,看您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那就请您把吸烟的3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第一,狗害怕吸烟的人,一见就逃。”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第二,小偷不敢去偷吸烟者的东西。”台下连连称奇,商人更加高兴。“第三,吸烟者永远不老。”台下听众惊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要求解释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老人把手一摆,说:“请安静,我给大家解释。”

商人格外振奋地说:“老先生,那就请您快讲讲吧。”“第一,吸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能不害怕吗?”台下笑出了声,商人吓了一跳。“第二,吸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着,所以不敢去偷。”台下一阵大笑,商人大汗直冒。“第三,吸烟人很少长命,所以没有机会衰老。”台下哄堂大笑。此时,大家一看,商人已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

这则故事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一步一步把听众的思维推向迷惑不解的境地,在把听众的胃口吊得足够“馋”时,才不慌不忙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按照一般的思维,吸烟是应该遭到反对的,因为吸烟的危害人所共知,当老人一言不发地走向大谈吸烟好处的商人时,一般认为老人是要提出反对意见,老人却也大谈吸烟好处。

商人和听众一样大惑不解,因而急切地想知道原因。最后,老人以幽默的话语作了妙趣横生的解释。既让听众开心,又让听众从商人的欺骗性话语里走出来,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真是一举两得,一石双鸟。

交谈时要善于倾听

要想使他人对你表示出极大的崇敬,首先要让对方畅所欲言,还要学会仔细恭听别人的说话。因为你的恭听不但能够受人敬慕,更是鼓励别人说话的最好办法。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能让你化解干戈,倾听能深入心灵,倾听能够使别人对你产生敬慕,倾听是人人都能运用的策略。

当初蒙娄初受柯立芝总统之命,去往墨西哥任新任公使。但是对一个才上任的新官而言,这确实是一项苦差事,曾经有位美国知名人士评点说:“墨西哥是美国最疼痛的一个手指头,到那儿做公使,是再麻烦不过的事了。”

蒙娄初重任在身,他觉得此行最关键的时刻,就是他在第一次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士会面的时刻。他能不能让自己和美国得到胜利的结果呢?他能不能在墨西哥总统心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都不得不依赖蒙娄初事先拟定的策略了。会见的第二天,墨西哥总统卡尔士对一位朋友说:“新任美国公使真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啊!”

蒙娄初是怎么跟墨西哥总统进行沟通的呢?他又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使墨西哥总统卡尔士对他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呢?

原来,在他和墨西哥总统进行会谈的时候,他压根儿不提公使应当提到的官方性的那些严重事件,只是顺便夸了夸当地厨师的手艺,还多吃了一些面包和菜品;随后,他请卡尔士总统讲一讲墨西哥的现状,以及墨西哥内阁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新的举措、总统自己现在有没有什么正在计划的事宜,还有卡尔士总统对未来的形势有什么样的看法等等。

蒙娄初用了人人都可运用的策略。他说这些话,只是为了让卡尔士总统感到轻松和愉快。蒙娄初鼓励卡尔士总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率先开口说话,自己则一心一意地倾听着。在这个过程中,他流露出对于对方的兴趣表现出的崇敬之意,从而提高了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我们翻阅那些成功者的传记或自传时,我们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成功者都是倾听策略的受益者。每一个成功者在他成功的过程里,都必定有着恭听别人说话这一策略的功劳。因此,学会恭听别人说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约翰·海是美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不但能够作精彩的演讲,同时也是一位极佳的听众。他在恭听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做出一副明显地对对方表现出崇敬的样子,非常专注。

任何跟他谈过话的人,只要一起坐上半个小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已经被约翰·海给征服了,同时,无意之中也受到他的鼓励,不知不觉地向前走了。

豪斯先生曾是威尔逊总统在位时的副总统,工作非常出色。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评价道:“豪斯先生一向是一名好听众。他之所以能够出任威尔逊的副总统,可能多半是出于他对人恭听的态度。因为豪斯和威尔逊首次在纽约会面时,他就用他善于恭听的策略征得了威尔逊的好感,同时也引起了威尔逊对他的注意。”

一切领导人物,都是注重而且善于运用聆听艺术的。这些领导人物不但会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还会把这种感觉真切地表露出来。

可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里,虽有很多人明白这种策略的重要地位,有时也还会遇到发展的良机,然而他们还是在疏忽之中没有善加利用而失去了机会。

许多到各地去拜访过名人们的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些大人物对自己并没有好感,大人物认为他们是有着错误观念或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他们没有人能够静静地聆听被访问者的谈话,只是不断考虑自己接下来应当说什么话,报以他们并不能专心地听对方到底说了些什么。很多大人物都曾表示说,他们认为一个善听的人要比一个健谈的人更能让人满意,所以听讲的才能要比健谈的才能更为重要。

常发牢骚的人,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都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这样的听者,在被人家鸡蛋里挑骨头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都会保持沉默。

举例说明:纽约电话公司发现,该公司碰上了一个对接线员口吐恶言的最凶恶的用户。他怒火中烧,威胁要把电话连根拔起,拒绝缴付某些费用,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的。他写信给报社,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做了无数次的申诉,也告了电话公司好几状。

最后,电话公司最干练的“调解员”之一,被派去会见那位惹是生非的用户。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快地把他的不满全部吐出来。电话公司的“调解员”耐心地听着,不断地说‘是的’,同情他的不满。这位“调解员”把他的经验在卡耐基班上叙述出来: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我倾听着,几乎有三个小时。然后,我又继续倾听下去。我见过他四次,在第四次会面结束之前,我已经成为一名他要成立的一个组织的会员,他把它叫作“电话用户保障协会”。我现在仍然是这个组织的会员,而就我所知,除了那位老兄之外,我今天是世界上这个组织的唯一会员。

我倾听着,对他的这几次见面中所发表的每一个论点抱着同情的态度。他从来没见过一个电话公司的人跟他这样谈话,于是他变得友善起来。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没有。但是第四次的时候,这件事就完全解决了,他把所有的账单付了,而且撤销了对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申诉。

无疑,那位老兄自认是一位神圣的主持正义者,维护大众的权利,免得受到剥削。但事实上,他所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他先以口出恶言和发牢骚的方式得到这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当他从一位电话公司的代表那儿得到了这种感觉后,那无中有生的牢骚就化为乌有了。

辛格曼·弗洛伊德要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弗洛伊德的人,描述着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他的那种特质,我从来没有在别人身上看到过,我也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

“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得不好,还是一样,这些真的是非比寻常。你真的无法想象,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要知道如何使别人躲闪你,在背后笑你,甚至轻视你,这里有一个方法:绝不要听人家讲三句话以上,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如果你知道别人所说的是什么,就不要等他说完。他不如你聪明,为什么要浪费你的时间倾听他的闲聊?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只谈论自己的人,想到的只有自己。而“只想到自己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可拉·斯巴特勒博士说,“是不可救药的未受教育者。”“他没有受过教育,”斯巴特勒说,“不论他读过多少年的书。”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沟通专家,就请做一个注意听话的人。正如查尔斯·诺山李所说的:“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提出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请记住,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他对自己颈部的疖痛,比对非洲的四十次地震更感兴趣。当你下次开始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别忘了这点。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说的话,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听的意义一旦为你所重视,听的技巧一旦为你所掌握,你就会变得更加善于合作,更加幽默风趣。

你专心致志和富于思考的听讲习惯,也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那么,怎样做一名出色的听众呢?

首先要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强烈的交流愿望。积极地倾听绝不仅仅是用耳朵,而是用整个身心;不仅仅是声音的吸收,而是为了理解;不能把交流上的所有责任通通推卸给讲话人。在交谈中要时刻保持着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精神、动人的情感和入神的姿态。

还要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听众应对任何话题都感兴趣,专心注意讲话的内容。出色的听众会努力创造一种舒适、轻松的谈话环境,以一种耐心的表情和姿态,聚精会神地倾听,积极地思索谈话中的主要观点;他会机敏地发现讲话的基本纲要,确定其论据,认识论据与论点关系,并能够运用讲话人引用的材料,仔细地证实他所预想的准确性。

不要因为讲话人的品格、观点、代表的团体或者穿戴与自己格格不入就对其讲话反感、不满。感情用事往往会产生先入为主和固执己见的毛病,听众应具有公正无私、心平气和的听讲态度,这样做有利于建立相互理解、彼此善待的环境。况且,只有认真地听人家把话讲完,人家才会有主动合作的态度和酬答的愿望。

注意观察和体会讲话人的非语言信息:讲话中的非语言信息常常透露出讲话人的内在情感。比如,音调、音量、音质等。支支吾吾的讲话会使人觉得他心有余悸、忧心忡忡或缺乏自信。

注意讲话人词汇的运用和选择:出色的听众同样会把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视为流露下意识态度的信号。比如,频繁地使用“我”,往往表现出本人自我意识很强,内心不安,甚至可能对听众怀有敌对情绪;而不常用人称代词又会表现本人不愿意吐露内心的真实感情。

有些人常常用像“糟透了”“可怕极了”“最棒的”“愚蠢透顶”等一类定性词来夸大自己感情或者用来评价人和事。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往往在讲话时重复使用同一个句子或词汇,与此相反,灵活运用语言则能显露出讲话人的坦率和自信。

适当提问或插话,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话和提问,暗示对方确实对他的话感兴趣,或启发对方,引出你感兴趣的话题。当对方讲到要点时,要点头表示赞同。

点一点头,这实质就是在发出一种信号,让对方知道你在听他讲话,对方这时当然会认真他讲下去。当然,只是在听到节骨眼儿上时点点头就行了,不必频频点头。交谈时适度地点点头,是对对方的语言性应酬,如果频频颔首,也会使对方疲劳。

听比说快,听话者在听话过程中总有时间空着等待。在这些时间空隙里,应该回味讲话人的观点、定义、论据等,把讲话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作比较,预想好自己将要阐述的观点的理由,设想可能有的介乎自己与说话者之间的第三种观点,等等。

多使用简洁精练的语言

在社交场合中,有什么样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社会交往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并尽可能地承载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有损于自身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审判室里处理一个案子,助手拿起提交上来的那份冗长的起诉书,这是一个平时极其懒惰的律师起草的。助手对林肯说:“感到吃惊是吗?林肯先生。”林肯却慢慢地说:“这就好比懒惰的传道士经常写冗长的讲道稿一样,一写起来就懒得停笔。”

林肯总统有一次批评一位说话冗长的演说家时道:“他是我们遇见的人中,能把极多的话压缩进极少思想中的人。”林肯批评国会,他说:“人家说我正朝地狱走去,可我没想到,地狱只是一里之遥,而且上面有个圆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座圆顶建筑物。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据说,有人曾去询问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

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五十元,当慈善家讲了10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二十五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五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他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马克·吐温由决定捐助五十元,变成偷走两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位慈善家只需五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拉长到90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偷走两元钱。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瑕,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可见,简洁精练的话,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因为简洁精练会使人的形象和风格更显得干净利落。

说话时多用幽默语言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东西,它是一种锋利的武器,它能引人发笑,也能中伤他人。若要使幽默发挥效用,那就必须首先考虑:你所笑谑的对象是谁?这种幽默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叫作白兰特的客人,曾去谒见林肯总统,可他在见总统的时候却陷入了尴尬之中。因为在他和总统会谈之时,总统府外面恰好来了一队士兵,他们也正在等着总统训话。

于是林肯邀请白兰特一起外出接见士兵,同时一边走一边和他密谈。然而就在他们刚走到走廊时,士兵们齐声欢呼起来。一个副官走上前来,命令白兰特退后几步,白兰特感到非常尴尬。林肯总统就对他说:“白兰特先生,你得原谅他们,也许他们分辨不出谁是总统了。”

在白兰特尴尬难堪之际,林肯及时用他的幽默解决了这个难题。事实上,人们都知道幽默的价值是什么,幽默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让人发笑,能够使人愉快,能够使对方产生好感,就跟林肯所做的一样。许多领袖都惯于利用这一手法,他们经常因为能够引人发笑而受人好评,幽默实际上已经成为领袖们认同的驾驭别人的主要方式之一了。关于这一点,我们能从前美国驻意大利的大使佛莱丘身上找到一个明显的证明,事实上,佛莱丘本人就曾戏言此事:“我完成了两件事情:一是网罗了一群人,从而获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二是凭借此事也教训了一个人。”

此事的由来是因为美国为了避免突发的战事,撤回了原驻智利公使,改派佛莱丘接任,所以他在危难之际前去智利了。当他到了那儿的时候,他的朋友巴西公使就带他去当地有名的俱乐部,把他介绍给智利的社会名流,可是那些人却无意跟他握手。

甚至还有一个人表示,他非常欢迎佛莱丘本人,但对他身上的美国代表头衔却不感兴趣。这个人不知道佛莱丘懂得西班牙语,就回头用西班牙语对一个朋友说:“至少说到他的国家,我可是连一根美国鞋带都不愿购买。”

当时,佛莱丘一语不发,等到最后,当他觉得机会来了的时候,他才用西班牙语对在场的众人说:“先生们!我觉得我此行的任务已经失败了。当今我们的外交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善两国间的贸易关系。然而现在,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我到这儿来的第一天,我就不幸得知本国的鞋带市场,已经被人诋毁得体无完肤了。”

那些事事敏感的拉美听众,听了佛莱丘用他们的语言发言后惊异不已,再加上他又如此幽默,不禁开怀大笑。他们回过头来拿他们的同胞寻开心了,还欢迎这位来自美国的尊贵客人加入他们俱乐部的活动。

从此,那位对美国不敬的人,成了美国最友好的朋友和拥护者之一,再加上圣地亚哥富商的努力,双方僵持许久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在这件事情中,佛莱丘虽然让那些智利人拿自己的同胞当笑话,可是他反而因为嘲笑了别人得到了人们的好感,就连那个被嘲笑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很明显,并不是因为那个人自己也觉得好笑,而是因为他已经接受了教训。

但是,如果幽默没有选对对象,那同样也可以伤害一个人,甚至败坏一件事,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嬉笑,大多是因为有某事、某物,或是某人引起我们发笑,其中对人的时候要多一些。譬如:当小孩子看到大人摔倒了,他会大笑不止;大人物的漫画被我们看到,我们会乐不可支。诸如此类,只要是笑,一定会有引发它的东西。当我们感到可笑的时候,无形中就提高了对方的自我,让他赢得了我们的笑声,让他也拥有自得的快感。有些人并不了解幽默的价值,这应该是他们一生中重大的遗憾,所以他们常常因为无意的嘲讽而遭人讨厌。事实上,最有效的攻击他人自我的方法,即是拿他作为笑料,讽刺他,嘲笑他。

机智的人往往借用它来嘲弄曾经陷害过他们的人,也借此制服反对他们的人,不过,这种幽默并不是善意的,所以也不太容易获得他人好感。

林肯所使用的就是能博得他人好感的幽默方式,也就是拿自己开玩笑以娱乐他人,这是许多领袖人物经常使用的策略。因为嘲笑自己绝不会引起冲突,而在我们被取笑的时候,如果也和大家一起大笑,也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一种善意的幽默,可以从下面这则事实中得到印证。某年夏天,柯立芝去黑山避暑,他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宣布七月四日是他的生日,他还将在此日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在座记者也届时参加。记者们非常高兴,于是有人问他到时候是不是要放烟花。柯立芝眨了眨眼,回答道:“哦!不!我们还是把它留给记者去吧!”柯立芝虽然拿记者开了玩笑,但这种玩笑却是善意的,虽笑而不谑。

这样的幽默之所以能够让人产生好感,就是因为它能为被取笑者着想。我们要善用幽默,就必得谨慎用词,千万不要因为戏谑别人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伤害,那只会让你后悔莫及。只有善意的幽默才能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它不但能够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还能使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