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说 | Interaction

对企业领导者最常见的指责是缺乏长远眼光,只顾眼前目标。但应如何衡量CEO的长期表现?我们并未受CEO的名声或传闻影响,而是采用科学方法,根据CEO整个任期内的客观业绩数据制作了这份榜单。下面是一些读者反馈。
——《哈佛商业评论》2014年11月刊,《全球上市公司卓越100人》一文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技术化,在此背景下,关于工科领导者优势的分析很有启发性。此外我认为,可以用CEO上任到离任5年后这段时间的公司市值变化,来衡量企业在团队建设、战略视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以这个指标看,西南航空董事长赫伯·凯莱赫(Herb Kelleher)表现不错,杰克·韦尔奇则表现不佳。这个方法可以更好地量化那些对企业成功非常重要的隐形因素。
——比尔·弗奇
Open-Book Coaching创始人、总裁
我很希望看到乔布斯和韦尔奇等过世或退休CEO的排名。
——古斯·卡拉布里斯
编辑回应:我们并未计算韦尔奇的数据,不过乔布斯在2010年和2013年的榜单中都排名首位。本次排名仅包括在职CEO。
对CEO表现的评价应包括工作环境安全度、环境影响、员工福利、社区关系、客户体验,还应考察薪酬最高5%的员工与其余员工的收入差。
——迪恩·格罗斯
Cardinal Solutions首席咨询师
编辑回应:同意你的看法。正因为如此,我们特别请国际声誉研究院根据企业的综合声誉,对CEO进行了重新排名。
医疗机构、大学和政府机构的高管是否也应进入排名?我认识的几位管理者能力足以进入榜单,他们因持长期主义观点受到批评,但都取得了长期成功。
——罗伯特·格伦宁
Hackensack大学医学中心CFO
越来越多的网络袭击涉及未经授权进入系统的人员,例如供应商、承包商和内部职员等。作者讨论了加剧的内部威胁,并提供了应对之道。
——大卫·阿普顿、赛迪·克里斯,《哈佛商业评论》2014年10月,《阻击“内贼”》一文
本文涉及内部风险和员工所犯的错误,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则完全不同。内贼很难防范,文中建议的背景调查无法推广,因此帮助不大。高级监管技术和大数据开始展露头角,但其成本对于大多数公司依然太过高昂。
发性事件能够防范,但大多数公司的举措也仅限于30分钟的计算机培训和在墙上贴几张海报。我给出的三个有用建议是:(1)将培训融入本职工作流程;(2)尽可能简化安全措施;(3)设立奖励制度保障安全。
——杰里米·伯格斯曼
CEB实务经理

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的发展,带动了流程、设备及服务运营的数字化,并使之与网络相连。此外,云计算提供了价格低廉且没有上限的强大计算能力。所有这些形成合力,促使每个行业的老牌公司和初创公司都必须以新方式竞争。
——马可·伊恩斯、卡里姆·拉哈尼,《哈佛商业评论》2014年11月,《数字物联颠覆商业》一文
发达国家正积极谋划部署,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经过国际对比,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我们认识到,智能制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
——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新技术是新产业的灵魂,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新产业,发展每一项新产业由研制、设计到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由释放到推广产学研用相结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历较长的路,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对照德国工业4.0的愿景,中国在精心谋划4.0的时候还须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去补2.0的欠账,这是中国的国情。因此,中国在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也要使中低端优化升级。
——李毅中
中国工经联会长、工信部原部长
中国已经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但单纯依靠网民数量的增加,已经无法继续扩大市场和获取利润,网民红利正在消失,产业互联时代正在来临。企业只有通过海外扩张和向传统制造领域进发才能够获得新的发展。
——何宝宏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副所长
物联网目前的行业应用仍聚集在成本节约而非业务转型,但长期来看商业转变将引领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对企业来讲是新兴事物,也是一个全新挑战。企业应该多思考以业务驱动来促进企业数字转型、以及相关运营管理能力等问题,才能在今后如何构建物联网平台中获益。
——王平
Forrester Research副总裁、首席分析师、中国区总经理
构建一个“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系统,是物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另一趋势则是认知计算。我们倾向于相信数据是有价值的,但很多时候,在数据量极大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该问什么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知计算技术为物联网发展做出突破。
——沈晓卫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
无数据不互联,在万物互联时代,数据是所有连接的核心基础。但简单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带来价值。整合与创造才是多源异构数据的真正价值呈现。未来大数据产业链将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这个国家的企业对于数据的掌控能力,对于数据的应用能力和数据变现能力。
——苏萌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研究教授、百分点创始人
物联网真正的精髓是让生活更方便有效,连接物件其实只是第一步,真正物联网最后的爆发点是让物件变成人们思维的一部分。我预估,到2020年,物联网将达到7.1万亿美元的市场。
——王孝
InnoSpring(创源)硅谷公司CEO
智能互联产品品牌的营销除了从流量上去积累用户,同时还需要很多渠道布局线下体验。其中,供应链是智能硬件营销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供应链风险;而成本影响营销战略,物流影响客户体验,现金流决定团队生死。
——甘涛
丁盯智能门磁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