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的现状与成就[1]
家教和家风作为家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家庭教育、营造优秀家风在家庭建设中十分重要。考察和分析我国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现状,有助于我们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传承和培育优秀家风,有助于提高利用传统家风中所包含的有利于时代进步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基因的实效性。为此,课题组[2]采用抽样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苏、鲁、豫、皖、京、浙、桂、川、陕、辽10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42份,其中城市的有3 462份,农村的有2 180份,分别占总数的61﹒36%和38﹒64%。调查对象涵盖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教育以外事业单位职工、各级国企负责人、企业员工、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农民、学生、军人等群体。被调查对象的年龄从30岁以下到60岁以上。调查对象侧重小学(27﹒26%)、初中(26﹒55%)、高中(24﹒67%)、大学(含研究生)(21﹒34%)各阶段的孩子家长,因此30岁到50岁的被调查者居多,占总数的86﹒35%。在选取调查样本时,我们还尽可能考虑到被调查对象的城乡差别、家庭状况等因素,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调查地域和样本数量大致相当。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我们还辅以电话访谈等方式,以求更真实地了解我国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状况。
(一)对家风家庭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今天的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应重视家庭建设,将家庭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点”,对这一观点,55﹒19%的被调查者“充分赞成”,38﹒89%的被调查者“部分赞成”。家庭是国家、社会中的最小单元,《大学》有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在“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意义”的调查中,30﹒28%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25﹒65%的被调查者认为促进社会风气改善;23﹒53%的被调查者认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有利于增强家庭观念,促进家庭和谐;19﹒89%的被调查者认为促进社会道德领域存在问题的解决;仅有0﹒53%的调查者认为重视家庭建设“没有什么意义”(见图2-1)。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成员充分肯定家庭建设的重要性,认同注重家庭建设,传承良好家风不仅仅能够给家庭带来和谐幸福,也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
对于“家风建设在促进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问题,调查发现,25﹒68%的人认为家风建设“对家庭成员加强道德修养有导向作用”;24﹒43%的人认为发挥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20﹒70%的人认为家风建设发挥着“促进家庭凝聚力的提升”的作用;15﹒74%的人认为家风建设在促进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发挥着“改进、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效果”的作用;12﹒29%的人认为家风建设在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有助于构建新型家庭成员关系”;只有0﹒97%的人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数据表明,98﹒84%的持积极评价者,从不同方面肯定了家风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风,也称“门风”“父风”等,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其主要内容是其独特而稳定的思想观念和情操、作风。[3]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传承优良家风对家庭关系的维系、社会稳定、国家治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家风、家规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文化,其蕴含的内在品行规范和伦理教化内容既是一种日常生活道德评价标准和行为伦理准则,又是一种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精神助推力,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伦理价值。[4]调查发现,民众对家风家训作用的认可度较高,有45﹒2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明确自己家的家风家训的具体内容,25﹒56%认为没有必要明确自己家的家风家训的具体内容,27﹒90%的被调查者说不清楚。重视家庭和谐的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家风家训对人的教育作用很大,良好的家风家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调查中57﹒96%的被调查者对自己长大的家庭的家风是“满意”的,“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约占总数的31﹒39%,10﹒05%的被调查者“说不清”。另外,61﹒10%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组建的小家庭为孩子营造的家风是“满意”的,“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28﹒71%,“说不清”的约占8﹒74%。这两项调查数据也表明,良好的家教、家庭生活规范,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传承和弘扬父、祖辈的好家风。
(二)对家风家教与个人发展、社会风气关系较为认同
研究家风家教与个人发展、社会风气的关系,对创立具有时代精神、时代内涵的优秀家风,发挥伦理教化与社会治理等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今天的家庭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承担着抚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国家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优良家风汇聚而成的。家风与民风、国风互促并进,这是被调查者的共识。在被调查者中,高达85﹒67%的人认为家风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30﹒18%)或较大(55﹒49%);认为家风对社会风气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人,仅占总数的8﹒29%和0﹒92%;另外有5﹒12%的人表示“说不清”。
同样,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环境对家风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28﹒4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对家风影响很大,54﹒7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对家风影响较大,两者的人数共达到83﹒20%。选择其他的有4﹒92%。认为社会风气对家风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只占总数的11﹒88%。这表明,以家庭建设推进社会建设,既要以良好的家风影响和濡染社会风气,又要注意通过净化社会环境、营造文明风尚来促进优秀家风建设。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只从家风入手加以解决,是不现实的,无法根治的。因此应该世风、家风齐抓共建,而且抓好社会风气是关键。
对于家风与家教的关系,29﹒81%的被调查者认为“家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效果”;22﹒54%的人认为“家风建设引领家庭教育方向”;19﹒14%的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家风建设的具体体现”;22﹒94%的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家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选择其他的有3﹒60%;仅有1﹒61%的人认为“家风建设与家庭教育没有太大的关系”。由此看来,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应该以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家风建设,以优良家风提升家教效果。
一个文明进步、健康向上、欣欣向荣的社会,必定依赖民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而家风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被调查者中31﹒46%的人认为家风在“奠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基础”上影响较大,21﹒80%的人认为家风在“为人处世的基本依据”方面影响较大,20﹒11%的人认为家风在“家庭的和谐幸福”方面影响较大,25﹒80%的人认为家风对人“良好行为习惯与性格的培养”方面影响较大(见图2-2)。综合分析这些数据,说明广大家长普遍认为,优良“家风”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塑造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与性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父母仍是家庭教育主要角色但其知识来源发生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家庭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子女减少,目前我国家庭规模也在逐渐变小,被调查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占到56﹒15%,非独生子女家庭占38﹒85%。“单独二孩”和“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应该会使这种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变。我们调查的40岁以下育龄阶段的人群中,计划二胎的为49﹒20%。就家庭结构类型来看,核心家庭(子女与父母两代同住)较多,约占总数的57﹒14%,主干家庭(三世同堂)约占总数的27﹒53%。
调查显示,“父母共同承担”孩子平时的教育任务的家庭为38﹒36%,由“母亲”承担孩子教育任务的则高达32﹒43%,“父亲”承担孩子教育任务的占16﹒56%,“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承担孩子教育任务的占11﹒24%,选择“其他”的有1﹒41%。在“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否参与孩子的教养”的调查中,“参与”孩子教养的,约占总数的17﹒26%;“不参与”的占总数的38﹒23%;“部分参与”的占总数的41﹒65%;“不适用(家中没有健在老人)”占总数的2﹒86%。这两组数据说明绝大多数的孩子的教育任务是由父母双方或者父母一方承担的。父母的价值观念、言行举止、教育方法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品质,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与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知识靠家族传承相比,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获取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知识来源也更加多元化。获取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来源的调查数据依高低顺序排列如下:咨询专业人士(专家、家庭教育导师等)(16﹒62%)、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16﹒27%)、家族经验(14﹒49%)、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信息(10﹒04%)、家长之间的交流(9﹒59%)、书籍报刊等平面媒体信息(8﹒80%)、自我成长感悟(5﹒89%)(见图2-3)。尽管如此,调查也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长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培训。
(四)传统美德仍是当代优秀家风的基本内涵
家训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人不可割断的文化血脉,我们的调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随着党和政府积极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家风建设,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了解和关注到家训文化。数据显示,近95%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接触和了解到家训文化。其中,通过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了解到的占36﹒33%;通过书籍、报刊渠道了解到的占26﹒19%;通过“听身边人讲”了解到的占15﹒71%;通过“家谱中的家规族训”了解到家训文化的占9﹒65%;而通过“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了解到的占6﹒94%;完全“没了解过”的仅占5﹒19%。
谱牒是家教、家训的重要载体,谱牒文化是家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家族、家庭优良家风的培育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经过“文化大革命”,谱牒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这次调查的结果令人欣慰。在被调查者中,对于近年来是否新修家谱、族谱的问题,回答“以前有,近年来重新修订了”的,约占21﹒45%,“以前没有,近年来新修了”的,约占总数的9﹒22%,“以前没有,打算今后修订”,约占总数的29﹒16%,这些加起来近60%。这个数据反映出民众对传承家族、家训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作为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式,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的积淀,体现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了了解民众对优良家风的内涵的理解,我们设计了“现代优良家风的内涵”的问题,依照调查数据的高低,被调查者认为优良家风的内涵包括孝亲敬长(18﹒13%)、家庭和睦(17﹒02%)、诚实守信(14﹒53%)、勤劳节俭(12﹒69%)、自强自立(11﹒91%)以及夫妻恩爱(6﹒96%)、爱国爱家(6﹒75%)、邻里友善(5﹒53%)、科学教子(3﹒18%)、乐善好施(2﹒69%)、民主平等(0﹒58%)等内容。可见,民众认为孝亲敬长、家庭和睦、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仍然是现代优秀家风的重要内涵。
注释
[1]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中州学刊,2016(8).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14ZDB007),项目负责人:陈延斌。
[3]张琳,陈延斌.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探索,2016(1).
[4]田旭明.家正国清:优良家风家规的伦理价值探索.武陵学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