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河北省环境保护的起步过程

1949~1970年,是河北省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但在这一时期,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没有明确的环境保护概念,各级政府也没有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策略,致使环境保护工作被忽视、淡忘。随着资源开发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开始显现和加剧。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特别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全省工业建设大搞土法上马,工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不少建设项目没有配套的环保设施和控制污染的措施,工业“三废”随意排放,无人监管。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加剧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河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步的。

河北省的环境保护始于对官厅水库污染的治理。1972年,官厅水库由于上游工厂大量排放污水发生了死鱼事件,震惊全国,官厅水库污染告急,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尽快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做出规划,认真治理”。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成立了由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科学院等领导同志参加的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治理官厅水库上游的工业废水为主,开展了水源保护工作。1972年7月,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河北省“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省的环保工作,隶属河北省计划委员会,受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河北省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从此有了河北省的环境保护机构。[1]这在全国是较早的省级环境保护工作机构,也是河北省第一个环境保护机构,标志着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起步。

1972年12月11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常委办事会议,讨论了《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计委、省卫生局关于“三废”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议定:(1)强调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在综合利用和治理“三废”工作中,应当从思想上明确除害是主要的,积极搞好综合利用;(2)对张家口和宣化的污水治理工作,强调要在1973年汛期前务必做出成效;(3)省不另建“三废”中心监测化验站,“三废”监测化验工作由省防疫站承担,可给省防疫站适当增加几名化验人员和补充必要的设备。1972年以后,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搞好官厅水库水源保护的指示,开展了以张家口地区为重点的污水治理工作,使官厅水库的水质初步得到了改善。各地卫生防疫等部门积极进行对河流、水库以及重点厂矿的“三废”污染情况的调查工作,为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2]

1973年8月,国务院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中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自此开始正式起步。由此带动了全国各地各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起步与发展。

“1973年12月18日至27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召开了全省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精神。”[3]会议决定将“三废”管理办公室改称为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隶属河北省基本建设委员会。[4]会议还强调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以路线为纲,认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全心全意地做好这项工作。(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3)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4)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三废”治理中,对现有企业的污染,要迅速做出治理规划,分期分批加以解决。首先要做好有毒废水的回收、净化或循环使用。对废气治理,重点是抓好锅炉改造、消烟除尘工作,力争在两三年内,做到烟囱不冒黑烟。水泥厂要逐步解决粉尘的回收问题,制止粉尘污染。对于二氧化硫、氟化氢、氯化氢等有毒气体,要加强科学实验,尽可能回收利用。对于废渣处理要广辟出路,重点是搞钢、铁渣和电厂粉煤灰的利用。对于暂时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三废”,要采取净化措施,消除危害。要加强企业管理,改革工艺,改革配方,尽量减少跑、冒、滴、漏。对于危害特别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而又暂时没有有效解决办法的单位和产品,报经批准,可以停产解决。(5)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坚决堵塞新污染源的产生。今后凡是排放有毒“三废”的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都要在安排基本建设计划的同时,安排“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项目,做到“三废”治理工作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计划部门不批准设计任务书,施工部门不准施工,建成后不准投产。这要作为一条基本建设的规章执行。各市要从城市三税收入中拨出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有关环境保护的城市建设项目和“三废”监测化验。(6)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监测机构,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由各委、办、局和省工会负责同志参加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充实加强环境保护办公室(即原“三废”管理办公室)。各地区都要有专人管这项工作,各市按省的办法建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工业较多的县、镇各有关工业管理部门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均应根据任务,配备专(兼)职人员。环境监测机构有权监督和检查各企业、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卫生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情况,检查水系等环境污染情况并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做报告。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卫生、农林、公交部门、有关大专院校应与有关企业结合,把保护和改善环境、消除污染作为科学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7)加强领导。[5]会议之后,张家口、保定等地、市围绕白洋淀的水质保护,进行了污染治理工作。由此,拉开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序幕。[6]

1974年白洋淀污染加剧,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7]“从1972年开始以至到1974年以后,防治官厅水库水源和白洋淀水质污染成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8]“1975年在保定市进行了排污收费试点,河北省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排污收费的省份之一。”[9]“这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排污收费工作提供了经验。”[10]“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环境科研和环境监测工作提到了日程。1975年11月,河北省成立了‘环境保护研究所’,至此,河北省有了专门的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机构和人员。”[11]

1972~1977年,在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的起步阶段,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防治官厅水库水源和白洋淀水质污染。“河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加强,突出的环境矛盾有所缓解。”但这一时期,“全省范围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还未全面开展,新的环境污染还在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状况继续扩大,突出的污染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