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整体设计思想
自动化测试的前景
软件测试,在大多数的公司中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原因主要在软件测试本身:相比于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无论进入门槛还是编程能力,要求都低一些;而且大多数公司的软件测试还局限于手工测试。这就造成了业界对软件测试的偏见——软件测试只是随便按一按鼠标,技术含量低,比不得架构设计和模块化编程等。
诚然,软件测试离不开手工测试,但不能因手工测试而忽视有编程能力。技术性测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白盒测试、安全性测试等,这些测试方法都需要测试人员有比较强的编程能力。其中,自动化测试的进入门槛较低,但效果最明显,所以,自动化测试可以作为广大测试人员进入技术性测试的切入点。
现阶段,薪资高一些的测试岗位,普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自动化基础及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从就业角度来说,自动化测试是突破测试行业薪资瓶颈的一条捷径;从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来说,掌握测试编程技术,有助于建立技术思维及行业内部的沟通,便于将来继续走测试技术路线,或是转到其他岗位。
本书写作目的
相信很多测试人员和我的经历很像,从最开始的手工测试开始积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想过做自动化测试、做技术。我最开始是用QTP(Quick Test Professional,一种自动测试工具)录制了登录功能,看着浏览器自动打开、自动输入网址、自动登录,那种愉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真正华丽转型(或者说能有一技之长)的测试人员还是偏少的,原因就在于难以突破关键技术点。
各种编程语言本身都有相同点,只要掌握了一门,其他语言学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所以,如何掌握一门语言,如何跨过第一道门槛,成为制约测试人员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这也是本书编写的目的——引导测试人员突破Python的入门难点。
为什么要选择Python?最主要的原因是——合适。正所谓“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Python简单易学的特点,恰好符合测试人员的要求。很多时候,我都在怀疑Python是不是专为测试人员量身打造的。关于Python的更多优势,读者可以在正文中看到。
本书特点
作者在构思本书的时候,也翻阅了市面上很多同类技术书籍,发现大多数都有一个通病——采用教科书的写作模式。所谓“教科书模式”,即按照“语言的历史→语法→章节练习→案例讲解”的模式来展开。这种模式很经典,内容也很翔实,但是太过于死板和理论化。这样的书虽然是结构明晰、循序渐进,仔细阅读后确实能收获很多,但是不利于快速上手。
读教科书模式的书时,学习者很容易半途而废,包括我自己,经常是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内容就放弃了,所有的新鲜劲都在语法和练习中被消磨殆尽了。我真正开始写脚本并不是从某本书开始的,而是从实际的项目拆分入手的,遇到问题再去翻书,纯粹将它当作工具书来使用。
所以,本书不是按照传统的教科书模式编写的,而是从实际要实现的目标着手,一步步将目标拆分成知识点,再对知识点进行细分,将每个点拆分成一个个小的突破点——类似于“拆书帮”(某个学习社区)的形式,将“Python+MySQL处理HTTP协议接口的过程”拆解到一个个章节中。读者在每个章节中都能学到完整的一个知识点,最后串联各个知识点,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关于如何分解、如何逐个突破,读者可以在正文中看到。
读者通过实现每个章节的功能,逐步加深对Python的理解,通过小篇幅的功能实现来提升成就感,激发自己继续往下看、继续往下学的信心和勇气。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是作者在实际项目中实践过的,并且也被很多业内同行所采用。读者不仅可以将其用在Python学习中,也可以用在其他语言甚至生活中。
读者对象
· 对Python感兴趣的人员;
· 想在项目中实现HTTP协议接口自动化测试的人员;
· 想要提升技术的人员;
· 初、中级测试工程师。
代码下载
本书配套代码的下载地址:https://www.broadview.com.cn/35687。
有关于任何问题、建议和疑问,欢迎发邮件到:smallprocess@yeah.net。
致谢
感谢Guido van Rossum于1989年发明了Python。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此书,以及为本书能够快速出版而做的审校、加工等辛苦工作。
感谢何飞在本书构思和出版中所做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他的指引就没有本书的出现。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你们一直的付出才有今天的这本书。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