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一、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对福利进行测度。福利分为当期福利和未来福利;当期福利测度分为货币测度(GDP有关测度)和非货币测度(生活质量的测度),未来福利测度指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测度。
本书以福利测度为主线,关于当期福利的货币测度则主要从GDP指标出发,论述了GDP在经济表现、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测度中的应用,经济表现、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测度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以GDP为基础,或者在GDP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改进。比如,在对经济表现进行测度时使用NDP和NNDI而不是GDP,我们知道NDP和NNDI都是在GDP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得到的。在对生活质量进行测度时,也离不开GDP,比如在谈论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时,覆盖范围广泛的国家数据分析已经建立了GDP对数和主观福利之间越来越多的联系。关于当期福利非货币测度的方面从生活质量测度出发,论述了当期福利测度的三种方法、生活质量包含的八个方面及测度。关于未来福利测度,本书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测度出发,论述和评价了国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包括绿色GDP、调整后净储蓄、生态足迹等。
二、总体框架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绪论、GDP有关问题测度研究、改进的GDP及实证、生活质量测度问题研究、生活质量测度的实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的实证、社会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第一章是“绪论”,论述经济表现、社会进步测度的背景、意义、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基本思路和主要框架等。
第二章是“GDP有关问题测度研究”,论述了GDP的概念、作用和局限性,GDP不是福利测度的最好指标的原因(SNA与福利测度、从经济福利角度看GDP),GDP测度的两个问题(市场价格、估算),经济表现有关内容的测度研究(一般服务和政府提供的特殊服务、防御支出测度问题、从中间投入到投资:知识产权产品问题及界定、经济结构变化的测度),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中与福利相关的指标(对国外关系的指标调整、考虑折旧和耗减、住户视角)。
第三章是“改进的GDP及实证”,论述了改进GDP的方法(仪表板或系列指标、绿色GDP核算、综合指标法),并以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为例实证分析了国民幸福指数发展性框架的构建、给各个机构提供指标以指导国家的发展、根据国民幸福指数的目标及其工具来分配资源、对人们的幸福和健康状况进行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对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对全国各地的发展进步情况进行比较。该章分析了不丹国民幸福指数的9个领域的33组指标的具体状况。
第四章是“生活质量测度问题研究”,论述了生活质量测度的概念及标准(生活质量概念、以支配资源评价人们福利不是适当测度的原因、生活质量测度的标准),QoL测度方法的内容(包括主观福利方法(福利概念、主观福利概念、主观福利测度、主观福利方法评价)、能力概念方法(能力概念、能力方法运用)、福利经济和公平分配方法), QoL特征的测度(健康、教育、个人活动、住房、政治表达和治理、社会关系、环境状况、不安全感),QoL测度的交叉问题(不平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各种因素汇总、各领域的汇总平均)。
第五章“生活质量测度的实证”,论述了法国统计局提出的关于“生活质量”客观测度、生活质量测度的一些指标及例证,其中实证例子取自欧盟国家生活质量调查。
第六章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研究”,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基本问题,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的五种类别方法(仪表板或系列指标、综合指数、调整后的GDP、调整后净储蓄或扩展财富变化、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单一指数测度,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的其他方法,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方法。
第七章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测度的实证”,论述了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该章首先以调整后储蓄率为例说明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通常呈下降趋势;环境可持续发展,以碳足迹为例说明使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碳排放量是略有差别的;其次以欧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为例,从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社会包容、人口变化、公共卫生、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运输、自然资源、全球伙伴关系和良好的治理十个方面对欧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进行评价;再次以法国GDP变化对生态足迹的影响为例,说明法国生态足迹的计算以及和GDP变化的相关关系;最后,以中国为例对中国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协整分析,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总生态足迹不断上升,表明中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加大;人均生态赤字与总生态赤字的不断扩大,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而且情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第八章“社会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分别论述了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社会发展的概念、国内外社会发展指标的研究、构建新的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各地区社会发展指数的测度、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基本结论)。
三、学术价值
1.构建了经济表现、社会进步测度问题研究框架及理论基础
经济表现、社会进步测度研究应包括相辅相成的三部分,即当期福利货币方面(传统GDP测度问题)、非货币方面(生活质量测度的有关问题)及福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中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面。在此基础上确立三部分测度的主要内容、方法,并进行实证分析。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的内容非常宽泛,相应的研究所涉及的理论思想范围也比较多,如福利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增长的极限理论、人口承载力理论、知识经济理论等,而经济表现、社会进步测度的研究基础的理论应属于福利经济学理论。
2.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分析GDP指标,客观公正地看待GDP指标
GDP既具有重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应当客观地评价。在强调其作用的同时,不应忽略其局限性;在看到局限性的同时,也不要否定它的作用。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GDP的作用和局限性,认为GDP不是测度福利的最好的替代指标,要想更好测度当期福利和未来福利,既要对GDP进行改进,还要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现有的总量指标以及开发新的更适合的指标和指标体系。
3.对国外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若干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
确立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研究框架后,本书对经济表现、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方面的测度进行了研究。在翻译国外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经济表现方面的市场价格和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估算及测度方法、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中的主要总量指标应用问题、GDP改进的方法;生活质量三种测度方法、生活质量形成因素的具体测度方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方面测度的五种类别方法(仪表板或系列指标、综合指数、绿色国民经济账户、调整后净储蓄或扩展财富变化、生态足迹)。
4.对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的测度进行了实证
有关GDP相关问题的测度研究的实证取自2010年不丹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可以指导国家的发展、根据GNH的目标及其工具来分配资源、对人们的幸福和健康状况进行测度、对全国各地的发展进步情况进行比较。生活质量测度研究的实证取自欧盟国家生活质量的例证和法国统计局的生活满意度调查。其中欧盟国家生活质量调查涉及经济资源和生活标准;住房和当地环境;就业和工作质量;家庭生活和家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社区生活和社会参与度;卫生和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和培训;主观幸福感;社会质量。生活满意度的实证取自法国的生活满意度调查,生活满意度的潜在决定因素有很多,如财务状况、健康状况、社会关系、个人自由和公正,法国生活满意度调查使用客观和主观两种不同类型的指标来研究QoL,得到的结果是若以满分10分计算,法国人给自己打7.3分。本书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方面进行了中国生态足迹计算及协整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即中国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加大、化石燃料用地和林地是中国生态足迹的主要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提高、经济增长与各类消耗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
5.构建了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书构建了用来反映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为出发点,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社会进步与和谐、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书计算了中国各地区社会发展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了各地区在五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得出了基本结论,比如,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均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样才能与“五位一体”的战略思想相协调。
6.丰富了统计数据的测度方法
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的测度研究丰富了统计数据质量研究内容,为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统计数据准确性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大量的实证研究也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重点问题专门研究
本书就目前经济表现、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测度问题全部进行论述分析,没有就其中某一个测度问题再深入研究。如经济表现中一些重要的估算,像“由政府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个人消费”、“住户自给性生产货物和服务”、“金融中介服务间接测度”、“非寿险服务消费”。这些重点问题需要在搜集和翻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单独在一章中专门进行研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问题有的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困难。如何进一步发现既在理论上可行又在实践中可操作的测度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3.注重客观的同时还要注重主观测度
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度问题,既要有客观测度,也要有主观调查。如人们生活满意度、快乐经历的调查,在实证中应包含主观调查内容。比如采用主观福利法对生活质量进行测度,需要设计问卷用以搜集人们对于生活满意度、健康、环境状况等的主观评价。实践中可以把设计好的调查问卷由省统计局编入下一年年初上报的统计报表中,待报表上报后就可以通过汇总、整理、分析这些问卷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方面进行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