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儒学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鞠躬尽瘁

【原文】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

我小心谨慎,尽心竭力,一直到死为止。

【解读】

做任何事都要尽力才能成功,但目的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国家,影响是不同的。后者就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依然会永留青史。所以人是要有理想的。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确立不久,蜀帝刘备去世,其子刘禅袭位,称“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握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流传很广的《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伐魏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和《出师表》同样脍炙人口的《后出师表》。诸葛亮的前后两篇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千古传颂。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为了国家兴亡、百姓幸福鞠躬尽瘁的良将贤臣,比如商朝太师闻仲,春秋的管仲、伍员,汉朝的萧何,唐朝的魏徵、郭子仪,宋朝的寇准、包拯、岳飞,元朝脱脱、耶律楚材,明朝的于谦、袁崇焕,清朝的林则徐,民国时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张自忠、杨靖宇,新中国亿万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等等。正是这许许多多鞠躬尽瘁,关键时刻将个人安危荣辱抛之脑后的中国人,铸就了千年不倒的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