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学经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典概述

《大学》就是大学问的意思,就其实质来说,它是儒家的政治哲学。《大学》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大学》全篇所阐释的是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大学》一开始便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作为其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且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出发点。具体说就是,《大学》明确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儒家道德修养原则,即“三纲领”说和“八条目”说,而“修身”正是《大学》“三纲八目”说的核心。《大学》开宗明义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修明天赋的光明德性;“亲民”就是管理好臣民百姓,“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三个基本原则被认为是封建统治者一生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所以这也叫作“三纲领”。要达到这三个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必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对《大学》中“三纲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一种递进的逻辑关系。这一关系表明了道德主体从“在明明德”出发,经过“亲民”的发展,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界,这种对主体修为实践活动的规定直接引发出“内”“外”两种相联系的具体修为方式,儒家同样以逻辑发展的合理结果提出了“八条目”的具体实践之道。

《大学》在提出了“大学之道”即“三纲领”说之后接着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

figure_0016_0004
▲ 曾子

一般来说,我们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道德的内在修为,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道德的外在修为。《大学》提出的“修身”途径主要是指“八条目”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步骤:正心诚意和格物致知。《大学》认为,修身的起点是格物致知,《大学》对格物致知没有做过多的解释,通过历代一些学者的注疏,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格物”就是指“对自然外界进行研究”的意思,“格物”“致知”是联系紧密、层层递进的两个步骤,“格物”的逻辑结果是获得了对万事万物运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而这正是“致知”的内在含义。而“致知”的来源首先是个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认知,所以《大学》说:“格物而后致知。”《大学》教人如何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发展。《大学》把修身看作根本,而修身是建立在取消或以之愤恨、恐惧、好乐、忧患各种感情欲望的基础之上。只有对这些感情欲望彻底消除或抑制,才能达到“致知”的境界,否则“修身为本”只能是一句抽象的空话。《大学》认为最根本的修身方法应该是“慎独”,也即“内心反省”。也就是说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味、喜欢美色一样。所以,君子即便是独自一人时,也务必要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小人在别人看不见时做不好的事,看见了君子就躲躲闪闪,把不好的德行掩盖起来,以证明自己有好的德行。人们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力的,一旦把他们的本质看透,那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讲,人的内心必然要表现于外表的,所以,君子一个人时也要进行自我修养。在政治观上,《大学》直接秉承了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张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要爱民,其目的在于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它强调统治阶级要修己,目的在于取得被统治阶级的理解,达到所谓上行下效的结果。

figure_0017_0005
▲ 南生鲁四乐图 明 陈洪绶

《大学》里认为最根本的修身方法是“慎独”,也称“内心反省”,认为君子应该进行自我修养,成为上行下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