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
一、我国国际铁路货物运输起步时期
中国铁路建设的起步和开创是在清朝晚期,当时的国际铁路通道建设和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几乎是与铁路建设同时开始的。我国最早的国际铁路通道车站是建于1901年的满洲里车站,是在沙皇俄国强行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中东铁路的另一个国际通道——绥芬河国境车站修建于1903年,也是由沙俄修建控制。我国最早的国际铁路运输就开始于中东铁路,在中东铁路1903年的货物运输中,绝大部分是为完善铁路运营修建附属工程所需的建筑物资。1904年2月10日,日俄战争爆发,中东铁路主要为沙俄军事运输所用,各种车辆首先运输军队、武器装备、粮食和医疗设备,其次是为修建军用线路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1906年中东铁路货运量超过前两年货运量总和,达到41.49万t。到1911年其货运量为122.69万t。
1904年2月,日俄战争时,日本帝国主义擅自修造了一条从鸭绿江畔的安东(即丹东)到奉天省城(即沈阳)的临时性轻便窄轨军用铁路。1908年8月—1911年10月,日本将安东至浑河间线路改为标准轨距铁路。1911年11月建成鸭绿江桥,安东—新义州线开通。1918年5月,将线路改由安东经陈相屯至苏家屯与南满铁路接轨,至1919年12月完工,长261.1km。从此,中国东北的矿产、农产品及其他主要物资,便从这条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
1932年5月兴建的敦(化)图(们)线是日本帝国主义者觊觎多年的“吉会铁路”组成部分。1933年9月1日,敦图铁路正式通车营业。该路为吉敦铁路的延长线,由敦化车站至图们江桥中心,长191.9km。该路再通过图们江桥与朝鲜的南阳相连接,从而构成从中国东北经朝鲜东北通往日本的最短运输线,该路交付运营后,即与吉长铁路、吉敦铁路合并,改称京图铁路。
1936年2月24日开工的梅(梅河口,今海龙)辑(辑安,今集安)线,是从日本经朝鲜接连“满蒙”比较隐蔽的一条铁路线。1939年9月28日,梅辑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它是日本侵略者继安奉铁路后联络中朝以通往日本的又一条重要铁路线。
安东、辑安、图们中朝国际铁路通道为日本修建控制,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大量的大豆、粮食、食用油、煤炭等重要物资,主要经由上述口岸运回国内。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以后和太平洋战争期间,物资运输急剧增加,粮运、军运频繁。同时日本又肆无忌惮地加紧对东北物资疯狂掠夺、盗运,为侵华战争做准备。1942年,安奉线输送货物达到753.5万t。1944年安奉复线铁路和鸭绿江第二大桥投入使用后,货物通过量达到1500万t左右。
1898年4月10日,清政府在法国要求“均势”的威逼下,同意法国政府指定法国滇越铁路公司建设并经营从河口至昆明的铁路。该铁路1903年10月28日开工,长465km,轨距为1m(窄轨),1910年4月1日完工通车。滇越铁路通车后,即开办货物联运,为云南省同越南以及其他国家间(通过越南海防港海运转运)进出口货物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云南与中国内地、香港货物运输还可通过越南海防港办理中转。云南运往海防港的转口货物主要有:至香港的锡、皮革、药材、茶等,至中国内地的药材、茶、咸菜等,至法国的猪鬃等;由海防港运入的有:香港的棉纱、棉织品、纸、面粉、瓷器、白糖、家用器具等,中国内地的棉布、棉线制品、西药、香烟等,荷属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的石油,法国的电石、金属制品、武器弹药等。云南运往越南有蔬菜、水果等,从越南运入的有大米、建材、焦炭等。1919—1933年年均进出运量4.4万t。
此外,通往香港的广九铁路为英国修建和控制。
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其强行修建的国际铁路通道掠夺我国资源和抢占市场,虽然修建了旧中国最早的国际铁路通道,但也是旧中国国力衰弱任人欺辱的象征。
二、新中国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发展历程
1946年7月在我国东北解放区成立了东北铁路总局,统一管理全东北解放区以北满铁路为主的5000多km铁路。当时满洲里和绥芬河铁路口岸均在东北铁路总局管理之下。1946年冬,中共中央东北局经与苏联方面协商,决定东北铁路总局与中长铁路管理局合署办公。此前在1946年4月,苏联红军撤出东北,国民党政府派到中国长春铁路的官员,已先期离职南撤。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任命吕正操、郭洪涛为驻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军事代表,行使该路中方所拥有的权力。1946年11月26日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驻满洲里办事处成立。这也是新中国最早的外贸运输机构。然后以这个办事处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外运公司的前身——中国陆运公司。当时向前苏联出口运输了第一车货物面粉,开始了东北解放区与前苏联的易货贸易货物运输。这也是新中国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的开始。
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丹东—新义州、图们—南阳、集安—满浦三条铁路通道主要用于运送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和军用物资,完成了艰巨繁重的军事运输任务,仅集安口岸运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达42万人。这期间,集安口岸运往朝鲜的军运列车最高日达50列,共办理出入境车辆143万辆,运送援朝物资56331车。
1951年1月1日,中国铁道部运输总局成立国际联运处,是国家铁路系统专门负责国际铁路客、货运输业务的主管部门。以后虽然多次变更级别和名称,但一直保有机构职能,现在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主管机构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国际合作部,职能处室是“铁组国联处”。代表国家参加铁路合作组织的部门是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督管理司。
1951年3月14日中国铁道部与苏联交通部签订《中苏铁路旅客、行李和货物联运协定》和《中苏国境铁路协定》。根据该协定,1951年4月1日起正式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间关于旅客、行李及货物的铁路联运。主要运输通道在满洲里铁路口岸。满洲里铁路口岸车站从1951年全年国际铁路联运货物运量71.9万t,发展到1952年全年229.5万t。
在《国际货协》实施后,中国铁路代表团于1953年7月2日参加莫斯科国际铁路客货联运协定代表大会,正式参加《国际货协》,至此协定参加国增至11个。并从1954年1月1日起,中国铁路正式执行《国际货协》规定,开始办理同苏、朝、蒙、波、德、匈、捷、罗、保、阿10国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同时,《中苏铁路联运协定》停止执行。
建国初期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主要是在满洲里口岸车站进行,中国对外经贸往来主要是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抗美援朝战争物资的过境运输)。在计划体制下中外运满洲里分公司成为全国铁路货运的独家代理,负责满洲里铁路口岸的全部进出口货物的外运代理工作,包括报关、交接、换装、发运等业务。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国际经贸起步阶段,当时中国有关铁路运输和外贸的大专院校都设有“国际铁路运输专业”,培养了中国最初的国际铁路运输人员队伍。
1953年凭祥国境车站交付运营使用。1955年3月1日开始正式办理国际铁路联运。
1953年12月16日,中朝铁路联运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签定了《中朝国境铁路协定》,自1954年4月1日起施行。中朝丹东、图们国际铁路口岸开通。由于两国铁路都是国际铁路合作组织成员,是国际客货联运协定的参加国,国际铁路通道不仅用于运送中朝间进出口外贸货物,而且运送朝鲜与苏联、东欧、蒙古、越南间过境中国的货物。
1954年10月12日,中、蒙、苏三国发表关于修建集宁至乌兰巴托铁路和开办三国之间铁路联运的联合公报。同日中国和苏联发表关于修建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铁路和组织联运的联合公报。
1955年5月25日,《中越铁路联运协定》和《中越国境铁路协定》在北京签订。1955年8月1日,中越凭祥铁路口岸正式开办国际铁路联运。越南铁路于1956年6月1日正式参加《国际货协》。
1955年,中国开通的国际铁路货运通道有:满洲里、丹东、图们、凭祥。全年国际铁路联运货物运量571.2万t。
1956年1月1日,中、苏、蒙三国正式开办国际铁路货物联运。二连—扎门乌德口岸开通,并开通过境蒙古到苏联的国际联运业务。1965年以前,进出口的联运货物在二连站办理交接,货物换装在集宁站办理。1965年集宁—二连区段线路轨距由1524mm改为1435mm后,进出口货物换装均改在二连站办理。1994年,蒙古扎门乌德站具备换装条件后,中国出口的货物开始在扎门乌德站办理换装交接,进口货物仍在二连站换装交接。
1956年2月29日,原铁道部规定:自1956年6月1日起,所有我国国内办理直通货运业务的车站都可以办理国际铁路货物联运。
1956年6月23日,社会主义国家第一届主管铁道部长会议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会议讨论了扩大各国铁路的合作问题,决定成立由铁道部长会议领导的“铁路合作组织”。
1957年5月23日,国际铁路客货联运协定第3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际货协》12个参加国铁路全部参加。会议讨论了铁道部长会议的准备文件。
1957年5月27日,社会主义国家铁道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拟定了铁路合作组织文件和组织机构,铁组正式语文为;俄文、徳文、中文。
1957年12月18日,昆明到河口铁路通车。中铁河口车站和越南老街车站分别增加“山腰”和“新铺”两国境交接办理站。1958年1月13日,中越签订《关于越南铁路与中国昆明铁路联运的议定书》,同年3月1日昆明到河口间正式开办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当时在云南省和内地各省间设有铁路相通的情况下,经中越两国铁路商定,办理云南省绕经越南铁路,经由同登、凭祥口岸和中国内地其他省区之间的铁路货物运输(简称绕路运输),过境越南按国际联运规定办理。1964年贵昆铁路修通后,至1964年年底,这项绕路运输不再办理。1958—1978年,经由滇越铁路(经山腰)运出货物总计198万t,接入195万t,其中交越南50万t(大部分系无偿援助物资),接越南16万t。
1958年中国铁路通车里程31193km,全年国际铁路联运货物运量1072.8万t,铁路口岸车站增加到满洲里、绥芬河、丹东、集安、图们、凭祥、河口、二连共8个,形成了中国基本铁路国际通道格局。1959年全年8个口岸车站国际铁路联运货物运量达到1213.5万t。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铁路货物运输量逐年下降,随之各院校的国际铁路运输专业也相继取消。进出口的货物大部分是过境到朝鲜、越南的货物。其中苏联、东欧国家支援越南抗美的军用物资,中国铁路提供了免费过境中国运输。
1966年3月9日,中越国境铁路联合委员会在河内召开,越方已把中国凭祥到克夫(距河内69km,后混合轨铁路延长到距河内10km的安员)铁路改建为混合轨铁路(标轨和窄轨车辆均可运行的套轨铁路),中铁车辆可原车过轨交接,直接运输到安员站。
1969年,全年国际铁路货物运量396.4万t,降到历年来的最低点。
1972年8月30日,铁道部制定《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办法》,供国内铁路货运人员和发货人使用,自1972年11月1日起执行。
1978年8月30日—1996年8月9日期间,中越两国的国际货物联运中断。
1983—1985年,国际联运货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贸增加,进口的货物主要有原木、化肥、水泥、小汽车等;主要出口的货物仍然是粮食(玉米、大豆)、水果和肉类等。
1982年中苏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改善,两国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5年我国复工续建乌鲁木齐至边境阿拉山口段铁路,即兰新铁路西段。出境后与前苏联铁路德鲁日巴车站(即现在哈铁多斯特克车站)接轨,至阿克斗卡与土西铁路相连。1990年9月1日北疆铁路和阿拉山口口岸车站通车。1992年12月1日,阿拉山口口岸车站正式开办中国、哈萨克斯坦和独联体其他各国及欧洲、亚洲各国之间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
1989年8月23日,铁道部正式颁布《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办法》的新文本,按铁外〔1989〕104号文件下发,于1990年7月1日实行。
1991年8月26日,在乌兰巴托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蒙古通过中国领土出入海洋和过境运输的协定》。在中蒙两国签订了关于向蒙古提供出海口协议后,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国家利用中国天津港转运去蒙古的货物逐年增多。
1992年8月10日,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通部国境铁路协定》,为哈萨克国家提供了过境我国的国境铁路通道。
1995年2月14日,铁道部公布《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口岸工作管理办法》(见附件1),规范了口岸联检制度。
1995年9月19日,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利用连云港装卸和运输哈萨克斯坦过境货物的协定》。
1995年,全年国际铁路货物运量663.4万t,从这年起,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国际铁路运输货运量也开始迅速增长。但中朝三个口岸货运量持续下降,每年共计完成的进出口货运量维持在100万t左右。
1997年珲春地方铁路口岸车站完成接轨。珲春铁路口岸车站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管内,是吉林省通往俄罗斯的铁路口岸。中方一侧铁路从国境线接轨点至图们(80.8km)由吉林省东北亚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经营,俄方一侧铁路从国境线接轨点到马哈林诺(20.3km)由俄方金环股份公司(私企)建设经营,是全国唯一的地方铁路国际通道。
1998年7月1日起,中国铁道部在对《国际货协》规定的“到达路的运送费用在到站向收货人核收”补充规定“或根据到达路国内现行规定核收”的提案获得通过后,改变国际联运进口货物国内段运费到站核收的传统做法,由国境站核收,不仅解决国境站排空不足的问题,还简化了国内联运货物运送费用清算手续。
1999年,全年国际铁路货物运量首次超过1000万t达到1029.9万t。国际铁路接轨口岸车站有:满洲里、绥芬河、丹东、集安、图们、二连、阿拉山口、凭祥、河口9个,分别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越南5国铁路接轨。
2000年1月21日发布了《中俄和中哈铁路间大吨位集装箱相互使用办法》,开始在中俄、中哈铁路间办理铁路所属大吨位集装箱。使用中国铁路或俄罗斯铁路集装箱通过满洲里和绥芬河国境站办理的中国铁路车站有41个(20、40英尺箱均办);使用中国铁路或哈萨克斯坦铁路集装箱通过阿拉山口国境站办理的中国铁路车站有36个(仅办20英尺箱)。指定“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为中国境内俄罗斯铁路和哈萨克斯坦铁路集装箱经营人;“俄罗斯交通部优质服务中心”为俄罗斯境内中国铁路集装箱经营人;“哈萨克斯坦铁路”的子公司国家企业“铁路代理公司”为哈萨克斯坦境内中国铁路集装箱经营人,以及负责中俄、中哈间费用清算工作。
2001年,全年国际铁路货物运量突破2000万t,达到2111.1万t。
2007年,根据铁道部统计,国家铁路车站5544个,其中办理货运业务的有2955个(按规定,可以办理直通货物运输的车站均可办理国际铁路货运业务)。
2008年1月21日,中国铁道部和朝鲜铁道省对中朝铁路国际货物联运直通过轨运输改为在国境站换装过轨运输达成协议,从2008年6月20日开始,除罐车及超限超重货物外,铁路进出口货物均在中方丹东、图们、集安国境站换装。
2009年9月,香港九广铁路公司与铁道部商定:停办内地与香港间的铁路货物运输。
2012年12月22日,中哈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正式开通。在中国境内2001次货物列车驶出霍尔果斯口岸站,开进哈萨克斯坦境内;同时,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3602次货物列车开进中国境内。标志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第二条铁路通道中国新疆霍尔果斯至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铁路正式开通。
2013年8月2日,中俄珲春/马哈林诺国际铁路通道在经过十几年的坎坷经历后,实验通过第一列过境列车。吉林东北亚铁路公司以企业身份参加《国际货协》,可以与俄铁单独办理国际联运商定。俄罗斯金环股份公司(私企)由俄罗斯铁路收购。珲春/马哈林诺国际铁路通道正式开通国际铁路联运。但限于图们至珲春段,所有与国内各站的进出口运输,仍需在图们换票运输。
中国口岸站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1 中国口岸站位置图
三、我国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管理
目前我国铁路参加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管理也有两级机构,国家铁路局参加政府间机构管理,即“铁路合作组织”会议,负责国际铁路运输的规章、协议的制定、修改等政策性工作。具体部门是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督管理司货运监管处。
中国铁路总公司参加铁路一级合作的总局长会议,负责国际铁路运输的具体工作。如国际联运货物的运输商定、运输计划安排、运输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管理,同时也包括《国际货协》规定的:审核赔偿请求、受理货物禁运和废除禁运、查询处理无运单货物的中国铁路主管机关。具体部门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国际合作部铁组联运处。
本章资料摘自:国际铁路运输政府间组织(OTIF)网站2015年,铁路合作组织(OSJD)网站2015年,《国际货协》附件6号:《国际货约/国际货协运单指导手册》,《世界主要国家铁路及其发展策略研究》(铁路总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铁路国际联运大事记》(王馨源,中国铁道出版社),沈阳铁路局史、哈尔滨铁路局史、昆明铁路局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