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会计核算基础与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核算基础也不同。对于企业单位来说,根据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根据2015年10月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而财务会计则实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以现金是否收到或付出,作为确认该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的标准。收到现金时,反映收益增加,支出现金时,反映费用增加。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比较符合经济业务事项的经济实质,有利于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不便于衡量企业利润的实际变现能力。而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入和费用,便于管理企业的现金,但现金的实际收支不能代表当期的真正经营成果,因为当期收到的现金可能是上期经营的成果,而当期付出的现金又可能在以后期间才能带来成果。两者之间的区别如表1-1所示。

表1-1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对比

此外,与权责发生制相联系的还有一项配比原则,即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按照配比原则区分有因果联系的直接成本费用和没有直接联系的间接成本费用。直接费用与收入进行直接配比来确定本期损益;间接费用则通过判断而采用适当合理的标准,首先在各个产品和各期收入之间进行分摊,其次用收入配比来确定损益。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从价值角度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连续、系统的加工处理,以提供综合、全面的会计信息所使用的专门方法。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各种经济信息,而把这些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就必须依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这些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这个信息的转换过程就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一)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前面已讲述,会计信息是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价值体现。那究竟如何记录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价值变动呢?人们借助“会计科目与账户”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会计科目是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对企事业单位发生经济活动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这些会计科目包含了全部的会计要素,相当于为企业涉及的经济活动的物资取了会计名称。每个科目开设具有一定结构内容的账户,通过账户分门别类登记经济业务,反映各要素的增减变动,成为会计信息的实质载体。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同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方法。其目的是要表明各账户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一方面引起银行存款减少,另一方面引起材料的增加。这两种形态都需要在账户中进行登记才能完整地反映这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才能把经济业务连续地记录下来。复式记账法相当于构建了会计学科专门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会计分录说明企事业单位发生的任何经济活动。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确认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理,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方法。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对于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都要有经办人员或有关单位填制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凭证经过填制和审核,可以保证会计记录有可靠的依据,并明确经济责任,可以监督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方法,也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会计凭证只是将每项经济业务分散记录,不能集中反映经济活动全部核算指标。为了把分散的经济业务集中起来,以便提供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各项指标,会计人员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户中分设账户,将所有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有关账户,并定期进行结账,计算各项核算指标,还要定期核对账目,账簿记录是否同实际情况相符。登记账簿起着记录、储存、分类和汇总信息的作用。账簿的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进行成本计算。工业企业需要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商业企业需要计算商品的购进成本和销售成本;建筑安装企业需要计算建筑安装成本等。成本计算,要在有关的账簿中进行,同时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传递也要适应成本计算的要求。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是企业成本管理所需的主要信息。通过成本计算,经营者可以了解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正确地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准确地计算成本,可以帮助经营者了解企业实际成本的高低,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便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成本计算还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预算的基础。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债权债务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可以加强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在清查中,如果发现某些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实有数额同账面结算总额不一致,则应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实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通过财产清查,还可以发现财产物资保管和债券、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积压、呆滞、毁损、短期的财产物资和逾期未能收回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财产管理,从而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费用开支。财产清查对于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监督财产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七)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以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反映的一种综合性报告文件。在核算过程中,财务已经运用不同的专门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和反映。但这些记录分散在各种账簿中,为了更集中、更概括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就需要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对日常核算的总结,就是将账簿记录的内容定期加以分类整理和汇总,为经济管理提供所需要的核算指标,是一个综合过程。

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服务,也可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为了正确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应当按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