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骨关节发育障碍
一、软骨发育不全
【X线表现】
(1)四肢:长骨短粗,干骺端变宽,中间凹陷,呈“杯口”状或“V”形,骨骺位于其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延迟,发育小,骺线提前闭合。尺骨较桡骨短,近端宽,远端细。手足短管状骨粗短,手指近于等长。
(2)脊柱:椎体小,后缘轻度凹陷,骨性椎板不规则,椎弓根间距由腰1~腰5逐渐变小,椎管前后径变窄。
(3)骨盆:狭小,髂骨呈方形。坐骨大切迹小,深凹呈鱼口状或鸟嘴状。髋臼上缘宽呈水平状。
图1-2-1 双侧尺桡骨和胫腓骨短粗,干骺端变宽,中间凹陷,呈“杯口”状,骨骺位于其内。尺骨较桡骨短,近端宽,远端细;手短管状骨粗短,手指近于等长。胸腰椎椎体小,后缘轻度凹陷,椎弓根间距由腰1~腰5逐渐变小,椎管狭窄。骨盆狭小,髂骨呈方形,坐骨大切迹小,骨盆深凹呈鱼口状。髋臼上缘增宽呈水平状
(4)颅骨:颅底小,颅盖相对较大,额骨前凸,鼻根塌陷。
【特别提示】
软骨发育不全病因为软骨内化骨障碍所致,躯干不成比例,长管状骨对称性变短,手指粗短,几乎等长,第3、第4指自然分开,呈“三叉手”畸形;头颅为短头型,颅大面小,鼻根塌陷,下颌突出;腹膨隆,翘臀。智力及性发育正常。
二、石骨症
图1-2-2 肋骨、脊椎骨密度明显增高,椎体上下终板明显硬化,增宽,中央相对密度低,呈“三明治”样表现
【X线表现】
全身大部分或全部骨骼对称性密度增高硬化,皮质增厚,髓腔变窄甚至闭塞。
(1)长骨:干骺端塑形不良,并出现横行更致密条纹影。
(2)髂骨翼:有多条与髂骨翼平行的弧形致密线。
(3)椎体:椎体上下终板明显硬化,增宽,中央相对密度低,呈“三明治”样表现。
(4)颅骨:普遍性密度增高,板障消失,颅底硬化显著。
(5)“骨中骨”:多见于椎体、骨盆和短管状骨。
【影像鉴别】
(1)铅、磷、铋等金属中毒:多有职业史,在干骺端及关节软骨下形成所谓的“铅线”。
(2)氟骨症:松质骨骨小梁增粗,呈纱布网眼状结构,韧带或骨间膜出现玫瑰刺状钙化。
(3)成骨性转移:多有恶性肿瘤病史,病变主要发生于红骨髓分布区。
【特别提示】
骨中骨征为石骨症(osteopetrosis)的特异性改变。石骨症为一种泛发型骨硬化病,又称大理石骨病。石骨症可分为两型,即幼儿型(也为恶性型)和成人型(良性型)。本病为成骨异常所致,由于破骨细胞明显缺乏,骨质吸收活动减弱,使钙化的软骨基质积存,髓腔缩小甚至闭塞。骨皮质增生,骨松质致密,两者间不能分辨。骨中骨征的终板下骨质硬化即为破骨功能障碍所致的异常骨质沉积。
三、蜡油骨病
图1-2-3 左侧股骨远端、胫骨等骨骼表面可见到致密斑块影,骨轮廓呈特殊的“流注状”改变
【X线表现】
(1)一侧肢体中数骨同时受累,且多分布在骨骼的同一侧,呈特殊的“流注状”。
(2)腕骨、跗骨及骨骺等处可见到骨内致密斑块,骨轮廓无改变。
(3)邻近软组织中常有骨质沉着,骨干的肌腱附着处可有骨刺形成。
【影像鉴别】
硬化性骨髓炎:多为单骨发病,皮质增厚呈梭形隆起,髓腔增生硬化,局部可见线样骨膜反应,高KV摄影或CT扫描显示硬化区内可有骨质破坏。
【特别提示】
蜡油骨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易侵犯一侧肢体,病变由长骨近端开始,沿骨长轴向远侧延伸,可累及一侧肢体的数块骨骼。本病不侵犯关节,关节面始终保持光滑为本病特点之一。从儿童至老年都可发病,但多数发生于5~20岁。在短骨多为内膜性,在长骨则多为皮质(外骨膜)性或皮质内膜的混合增生。
四、成骨不全
图1-2-4 骨盆及双侧股骨骨质疏松。双侧股骨弯曲变形,可见多处骨折及畸形愈合改变,并可见线状低密度骨折线
【X线表现】
(1)多发骨折,骨皮质菲薄、骨密度减低、长管状骨明显;骨折愈合快,伴有的骨痂量正常或过量。
(2)长管状骨:四肢长骨变粗短,皮质变薄,骨松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结构模糊,以股骨、肱骨和胫骨为著。
(3)颅骨:头颅呈短头畸形,两颞突出,颅板变薄,颅缝增宽,囟门增大,闭合延迟,常有缝间骨。
(4)椎体:密度减低,伴双凹变形。
(5)肋骨:变细,皮质变薄,密度减低。
【特别提示】
成骨不全又称脆骨病,为遗传性病变,由于成骨细胞数目过少或活力障碍,导致骨膜下成骨和骨内成骨受限,而骨骺端的软骨成骨并无障碍。具有骨质疏松易骨折、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全、听力障碍四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