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燃油车法规升级需求
2016年至今,我国每年汽车产量与销量都超过了2600万辆,我国已经连续八年居于汽车产量全球第一的位置。行业预计,到2025年汽车产销量将突破3500万辆。因此,在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新法规与标准可以起到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同时能够满足重点地区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严格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这也是遵守国际发展规律、符合全球低碳经济发展需求。
2000年以来,我国油品从汽油无铅化到目前的国Ⅴ标准,用十余年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20~30年走过的道路,油品质量已达中上等水平,虽不及欧洲及韩国、日本一流标准,但已高于拉丁美洲、中东、中亚及非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按国家法律,中国2017年1月1日全面实施国Ⅴ标准[《车用汽油》(GB 17930—2016)和《车用柴油》(GB 19147—2016)],硫含量降至10mg/kg,与现行欧洲标准一致;全国停止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油品质量和汽车尾气对雾霾天气的整体影响将明显下降。
过去几十年,中国燃油标准中硫含量控制指标距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75.1%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不达标。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臭氧超标日数和小时数日渐增多,科学研究认为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工业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臭氧污染的主要诱因。因此,升级燃油车法规是工业界与学术界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的热议焦点,会促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世界上机动车排放法规主要形成了美国、欧洲、日本为主的三大体系,各有特点。虽然美国、欧洲、日本燃油标准中的具体指标不尽相同,但是由于三效催化转化器是控制汽车污染排放的主要措施,可以减少 95% 以上的尾气排放量,因此对于严重影响三效催化转化器性能的燃油硫含量进行严格控制,是各国和各地区的共同趋势。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2016年12月23日联合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即轻型车“国Ⅵ标准”。标准设置国ⅥA和国ⅥB两个排放限值方案,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实施,中国制定的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燃油车辆排放标准之一。
在美国,汽车必须经SHED(密封箱蒸发量测定)试验合格。氟橡胶对燃油中烃类有极优良的阻隔性,在燃油胶管结构中覆以氟橡胶层,即可减少烃的渗透量。例如,汽车燃油系统的制品,必须在-40~150℃的温度范围功能正常。但是氟橡胶随含氟量的增加耐低温性能劣化(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为了制造在-40℃下性能正常的制品,需要对耐寒性差的氟橡胶产品进行改进。但是,中国针对燃油车的发动机燃油箱密封性能标准规范以及试验评价方法,暂时缺乏相关直接参照使用的标准资料。
中国最新的国Ⅵ标准对“燃油系统蒸发排放”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国Ⅴ标准采用了欧洲标准,由于欧洲的平均气温低,且柴油车占全部车辆的50%以上,蒸发问题不明显,因此标准要求低。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温差变化大,汽油车占绝大多数,因此蒸发问题影响突出,据估测,目前的汽油车单车年均油气挥发8.8kg左右(2017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亿多辆,预计2025年超3亿辆)。因此,新颁发的国Ⅵ标准对车辆在停车、行驶以及高温天气下的汽油蒸发排放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还要求车辆安装ORVR油气在线回收装置,增加了对加油过程的油气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