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奉琦
谢奉琦,字能久,号玮。四川荣县贡井乡(今自贡市贡井区)人。
1882年(清光绪八年)生。谢家祖籍湖北,先世于明代洪武年间迁往四川,定居在荣县贡井乡。父名坚,字固之,1887年授江苏铜山县利国分司巡检,即将赴任时突然病故。1897年丧母。谢奉琦幼年时就读于私塾,天资聪慧,刻苦自励,1902年入富顺县炳文书院学习,不久转学贡井乡旭川书院,成绩为同窗之冠。当时,谢奉琦的二叔在苏州任通判,多次书信令他前往,但他仍坚持在家乡书院学习。1903年谢奉琦应县试,旋即又赶赴嘉定(今乐山)应府试,均未中。经历两次失败,谢奉琦对科举制度更加憎恶,曾曰:“天方丧乱,国事蜩螗,士者国家恃以为栋梁,而徒咿唔呫哔于章句间,以期揣合当世,国何贵乎有是?”
1898年戊戌变法后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远走海外,而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却主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举国上下反清呼声日益激烈。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号召人们起来驱逐列强推翻清廷。受此影响,谢奉琦下定决心追求革命。
当时,贡井地处荣县、威远、富顺盐业的产销中心,乡绅巨贾均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谢奉琦对此十分痛心,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得知日本由弱变强之道后,毅然辞别亲友赶赴成都,进入东游预备学堂攻读日语,为赴日做准备。
日语基础打好后,1904年谢奉琦与黄治皋、黄选舟、傅缉生等人自费从重庆乘船东下。到达江苏南京时谢奉琦绕道去苏州拜望二叔,向其禀告自己赴日留学的抱负,甚得二叔的赞扬。同年到达日本东京,谢奉琦住在久保田方处,不久考入成城学校,与荣县吴玉章等人同学。1905年上半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续订华工新约,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以上海为中心的反美爱国运动如火如荼,遍及全国,留日学生也纷纷响应。谢奉琦、吴秉钧等四川留学生在上野公园集会,商讨抵制美货的办法,决定与成渝等地取得联系,全面掀起抵制美货运动的高潮。他们的举动推动了成渝等地抵制美货运动,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后来因嫌成城学校组织不甚完备,谢奉琦转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理化。在学习期间,他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探讨学问,并与学友詹肇甫、吴文伯等翻译编辑有关理化的教科书,准备介绍给国人。
1905年8月2日,谢奉琦由黄兴为主盟人,正式加入同盟会。8月20日,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全国第一个统一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参与者多为留日学生和爱国志士。谢奉琦对革命充满激情,因而深得孙中山的器重,委任他以调查评议要职,常与黄复生、熊克武商量革命事务。
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清政府发觉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非常活跃,便加紧勾结日本当局,设法制止中国留日学生中革命思想的蔓延。1905年11月,日本当局发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规定取缔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活动,剥夺言论自由,禁止集会结社,检查书信,强迫青年遵守清朝法令,以镇压革命思想。规则一经颁布,立即遭到全体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反对,很大一部分同盟会员都坚决主张同盟罢课以示抵抗。谢奉琦等人约集起来向清廷驻日公使提出交涉。在学生们的坚决斗争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答应中国留学生提出的条件,承认中国留学生的合法地位。反日斗争取得胜利后,谢奉琦返回早稻田大学继续学习。
经过这次斗争,谢奉琦看到情势危困之际想走“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其革命救国的信心益发坚定。为研制威力大而又便于携带的炸弹,谢奉琦常与川籍同盟会员熊克武、黄复生等一起秘密研制炸弹。正巧此时广东三合会首领梁慕光因惠州起义失败,亡命来日。经孙中山的介绍,谢奉琦、黄复生等人去横滨向梁学习制炸弹的方法。1906年初,谢奉琦结识了日本革命志士宫崎寅藏,经其介绍进入日本小室氏私立兵工厂学习制造枪弹技术。
孙中山非常重视四川革命运动。1906年6月,孙中山委派黄复生、熊克武、谢奉琦为四川“主盟”(负责人)。7月底,泸州哥老会首领佘英应在日同盟会员之邀前往日本东京,由黄复生等介绍面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是年冬,孙中山欲派佘英联络川、滇、黔三省会党和沟通长江青、红帮,扩展革命力量,但考虑到佘英为武人,于是又派谢奉琦、熊克武回川,共同主持四川同盟会工作,伺机组织起义,说:“吾国革命用兵,当在扬子江之滨,四川乃其上游也,宜亟图之。”谢奉琦、黄复生、熊克武“可与佘英等共肩期任”。不久,谢奉琦等人即购得大量弹药回国。
谢奉琦、熊克武、佘英等回川后,积极准备发动军事起义的工作。数月之内,谢奉琦十次往返于成、渝、泸、叙等地,设立革命机关,宣传革命大义,吸收党人,组织学生。
1907年4月,谢奉琦、黄复生、熊克武等于成都草堂寺多次召开军界、学界部分革命党人会议。此后,他们在学界、军界中发展同盟会员数百人。5月后,在川南、川东各地吸收了当地一些有声望的人士。5月底,谢奉琦等将同盟会机关设于泸州邓邦烈家。邓为世宦人家,住宅宽敞,便于掩护革命活动的开展。谢奉琦、熊克武等人以此为基础积极联络党人发展盟员。在他们的出色工作下,川东南地区的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泸州也成了全川革命的重心。
1907年夏,谢奉琦、熊克武、黄复生等三十余人在成都草堂寺召开秘密会议,决定遵照同盟会总部的批示,分叙府(今宜宾)、泸州、成都、江安四路发动军事起义。谢奉琦认为叙府地势险要,为川、滇、黔三省要害,又为川东南商业中心,如此地得手,上可进成都,下可临重庆,便主动承担组织叙府起义的重任。夏末,谢奉琦来到叙府。当地仅有罗仲渠、凌体萱、聂次苟、刘永年四位同志,革命力量薄弱。谢奉琦打算暗杀知府宋联奎,后因宋防范甚严而作罢。当时雷波彝民起兵反清,清政府调遣巡防军进行围剿,致使叙府兵力空虚。为了分化瓦解清军,谢、凌二人在巡防军中开展工作,动员叙府中堂勇管带刘绍峰、县幕詹树棠加入同盟会,并通过他们发动叙府宜宾县堂勇二百余人参加起义。谢奉琦又派人去屏山发展哨官李飞鹏、李忠臣入盟,从而控制了巡防军,还联络屏山党人杨功甫、聂芹轩等数十人配合行动。不久由熊克武、佘英等组织领导的泸州、江安、成都的起义先后因事泄而无法实施,革命党人于是逐渐聚集到叙府坚持战斗。1907年冬,谢奉琦、熊克武、佘英等商议在1908年1月14日发动叙府起义。他们制订了周密的起义计划,熊克武、佘英前往井研、荣县、富顺等地发动会党,熊克武率部住在金沙江对岸的冯家坝,谢奉琦领导府县团队官佐人员参加行动并负责屏山、百花场来援之事。一切安排就绪,只等起义那天的到来。
预定起义的这天傍晚,事先约集的数百人已经奉命集结城外,原定由城内刘绍峰、詹树棠首先起事,城外数百人便冲进城去,里应外合围歼清军占领县府。可是城外人等到晚上九十点钟仍无动静。原来是县办中央团队的雷东垣事前已将起义全盘计划泄露给知府宋联奎。宋联奎闻讯后立即逮捕了刘、詹二人,后将二人杀害。谢奉琦知晓此事后立即赶往城外与起义同志会合,并告知起义计划已泄露无法再继续斗争。当时多数同志认为情势紧迫,为避免无谓的牺牲保存实力,只好转移到其他地方,再行起事。不久,宋联奎大肆搜捕屠杀革命者,死难者多达二百多人。谢奉琦则回到家乡贡井。
宋联奎已经获悉谢奉琦为叙府起义领导人,乃悬重赏捉拿谢奉琦。同盟会叛徒汪蔚然见利忘义将谢奉琦出卖。当宋派巡防军到贡井追捕谢奉琦时,有人劝他暂时避避风头或可保住性命。而谢奉琦坚定地说:“吾首倡义于吾川,讵料中偾,己策不善,于人何尤,丈夫殆则死耳,去亦何为?且事败而图苟免,非勇也!吾方以节义声天下,振民儒,激来者,吾安之。且吾去,必多株连,吾孰若拼一命以予他人之死,彼不死者,得鉴我微诚,续踪而起,计万全企其成,则吾虽死而不死矣!复何惧乎!”1908年2月,汪蔚然带领清巡防军便衣来到贡井。汪蔚然先是只身找到谢家声称有要事与谢奉琦面谈。谢奉琦知道汪是同盟会员对他毫无戒备,与汪结伴来到茶馆。谢奉琦刚一落座,预先埋伏在茶馆里的便衣一拥而上,在他后背上横砍一刀,谢奉琦猝不及防不幸被捕。
谢奉琦被捕后经富顺、泸州押往叙府。捕役们认为他留学过东洋,有飞檐走壁之功,唯恐中途让他跑掉,竟然惨无人道地用铁链穿过谢奉琦的左锁骨,并挑断其脚筋。谢奉琦强忍剧痛,沿途向群众宣传排满大义,鼓吹革命。他的英雄气节使围观群众深受感动。
谢奉琦被押至叙府后即遭宋联奎的审讯,谢奉琦对自己所从事的革命活动毫不讳言。宋要谢奉琦交代同党,否则难免一死。谢奉琦不屑一顾地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吾死,归耳。且自我作之,自我任之,何必党?”宋联奎恼羞成怒,决定杀害谢奉琦。
谢奉琦宁死不屈的品格感动了四川臬台赵藩,遂设法营救。但宋联奎执意判处谢奉琦死刑。赵藩对此怒不可遏,一怒之下辞官返回故里。
1908年3月27日,谢奉琦神色泰然,从容走上刑场。临刑前仍然慷慨陈词,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朝,并索要纸墨赋绝命诗一首,然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四川光复后,泸州革命党人设法抓捕并处决了叛徒汪蔚然,以告慰谢奉琦英灵。
1912年3月12日,蜀军政府公布谢奉琦为四川死义烈士。同月,在南京的川籍党人黄复生、熊成章、吴玉章、任鸿隽等上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拟请“援吴禄贞烈士例,将邹容、谢奉琦、喻培伦、彭家珍四烈士,照陆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并请崇祀忠烈祠,以慰忠魂而垂不朽”。根据川人的呈请,孙中山以谢奉琦“在蜀运动起义”“功在民国不小”,着令陆军部对谢奉琦“改照陆军左将军阵亡例赐恤,仍准崇祀忠烈祠以慰忠魂而垂不朽”。
民国初年,叙府军民在谢奉琦就义处建“谢将军祠”以示纪念,并将叙府水洞口街改为“谢将军街”。谢奉琦家乡贡井街曾命名为“玮路”,并赠匾故居书:“左将军府。”
主要参考资料
何得方、李静轩:《谢奉琦烈士事略》,四川省政协、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内部发行,1961年版,第160—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