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征
推孟自1916年修订并出版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后,将兴趣转向了英才儿童。1920年,他采用教师提名法和团体智力测验的方法来选取被试(现在看来这个选取过程是有局限的,因为这样有可能淘汰那些行为令老师不满意或未能发挥学业潜能的学生),以他们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中的成绩为依据,大多数的IQ分数为140甚至更高,组内平均分数为151。推孟最终对1528名英才儿童进行了长达50年的研究,从他们成年直到老年,从体能、兴趣等方面概括了英才学生的特征,详细内容见表3-1。
表3-1 英才学生的特征:推孟的纵向研究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我们认为英才儿童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一是智力的高度发展。英才儿童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英才的智力、才能,或者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这是决定儿童是否英才的一个最基本的主要的因素。李毓秋(2009)根据智力英才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中的测验结果,分析智力英才儿童在总智商和四个指数上的表现。结果显示,智力英才儿童最突出的优势能力是对视觉信息进行抽象思考和加工处理的能力(即流体智力)。单纯智商成绩IQ高于130的儿童不一定就是智力英才儿童,并且家长的教育程度是反映遗传和教育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重要变量。
二是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中国英才儿童研究协作组在对英才和常态儿童的比较研究中,发现英才儿童在主动性、坚持性、自信心、求知欲、理想抱负、独立性、好胜心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测验分数超过了同年龄常态儿童的平均分数,有的还达到显著水平。
三是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就是在学校成绩优秀,或在某一方面(心算、音乐、绘画)表现出突出的成绩。
四是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英才儿童虽然与同龄儿童相比发展要卓越,但是英才儿童在身体和社会性发展上也会表现出“不同步发展综合征”。具体表现为:首先,英才儿童的智力和情绪发展不同步;其次,他们的运动发展与智力发展也不同步,如他们常常出现所谓的“书写困难”;最后,他们还表现出行为与社会要求不同步的现象。英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同步,强烈好胜心和高度敏感性等个性特质导致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形成强烈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英才儿童自身等种种原因导致一些英才儿童在表现出很高学业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在生活技能、人际关系、情感处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李颖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