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4章 地魁星君魂归二百年前
朱武站在龙虎山之巅,眼前扶摇子须发皆白,笑吟吟地看着朱武。
“地魁星,你回来了。”
“扶摇子,二百多年没见,你还好吗?”
“哈哈哈哈,我已经死去多年,有什么好不好的。正如大梦一场,醒来换了人间。”
“你死便死了,让我在人间受苦。”
“你那一百多个兄弟不是都陪着你受苦,你又哪来怨言。”
“他们是投胎,我是魂穿,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我特么什么都知道,能一样么?”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你是地魁星,便要担负起责任。”
“为什么不让天魁星担,还有天罡星、天机星,让天闲星去担也好,我一个地煞星,轮都轮不到我,担的哪门子责任!”
“你可知道天罡星与地煞星并不相同?”
“对,他们更强,所以我心里不平衡。凭什么是我?”
“不,我说的并不相同,是理念不同。”
“哦?天罡地煞不是一伙儿的吗,地煞就是跟在天罡后面的一群打手。”
“你错了。”
“我错了?你是地魁星还是我是地魁星,你明白还是我明白?”
“天罡星是要替天行道,地煞星是要去芜存菁。”
“听起来一样啊。”
“替天行道重点在一个‘替’字。去芜存菁重点在一个‘去’字。”
“我去,扶摇子你一个得道之人,也玩文字游戏。”
“呵呵……”
“你也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笑。”
“等我呵完还有话,不要打断。”
“你接着呵。”
“皇帝是天子,或者说天选之子,但是如果皇帝无道,便要有人代行天道,注意,是代替,不是取代,所以天罡群星与皇帝是盟友,不是敌人。”
“哦……”
“地煞群星可不管这一套,你们的天性是铲除一切人间不平,无论是不平之事,还是不平之人。”
“不矛盾啊。”
“你脑子怎么那么笨啊。”
“你说话怎么那么绕啊。”
“直说吧,天罡星会帮助皇帝清理奸佞,整顿朝纲,地煞星则一心想着改朝换代。”
“啊?!”
“其实我不说你们也会这样做,只是时候未到,你还没有觉醒而已。既然我的徒弟罗真人已经助你双魂合体,你的觉醒时刻即将到来。”
“什么时候?”
“天罡地煞聚齐的时候。”
“天罡星和地煞星的目标都不一样,还怎么玩?”
“天道深远……”
“就会这一套!”
“地魁星,当年我逆天而行,留下你的魂魄,穿越到未来。时空为之改变,究竟会出现什么结果,我也不知道。今后,就看你自己的了。”
“扶摇子,你活不到那个时候,好歹让你徒弟罗真人帮帮我。”
“不是有我徒弟的徒弟公孙胜帮你,他的法力普天之下仅次于他师父罗真人,你还嫌不足……”
“别以为我不知道,天闲星的老大是天魁星,他帮的是他的老大,地然星樊瑞才是我的助手,与公孙胜相比一个天一个地。一旦有一天,天罡地煞真打起来……你刚才说……天罡星和地煞星不同……会不会有朝一日……反目成仇?”
“……天道深远……”
“信不信我打你!”
“你特么一个魂穿到未来的人,怕个鸟!”
“扶摇子……你也会骂人?”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靠,不对,我是道士,被你气糊涂了!”
“好吧,我不逼你,好歹你鼓励我一下。”
“一路顺风!”
“这样也行?”
“天降大任于你,负重前行吧。”
“又来……”
“好了,你该回去了。”
“扶摇子,还能再见到你么?”
“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路,你要独自面对。”
“我怕孤独。”
“谁不怕……”
“再见,扶摇子!”
“再见,地魁星!万古长夜即永恒。”
眼前一片白光,消散之后,朱武发现自己伫立在罗真人的大殿之上,泪流满面。
戴宗、李逵诧异的目光聚焦在朱武脸上。罗真人和公孙胜表情淡然。
罗真人对公孙胜道:“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与高廉一般。吾今特授与汝‘五雷天心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视,勿得忧念。汝本上应天闲星数,以此暂容汝去遭,切须专持从前学道之心,休被人摇动,误了自己。”
公孙胜跪受了诀法,便和戴宗、李逵、朱武拜辞了罗真人,别了众道伴下山。归到家中,天色已晚,众人就在村里歇宿一夜。清早,公孙胜收拾了宝剑二口并铁冠道衣等物,拜辞老母,离山上路。
众人来到九宫县客店,时迁已经候在这里,拜见了公孙胜。
朱武问道:“可探听到杨雄三人下落?”
时迁道:“他们果然还在蓟州城内,因宋辽边境两军对峙,蓟州管制闭城出不来。不过他们暂时躲在皇甫端和段景住那里,并无危险。”
朱武道:“须想个法子让他们脱身才好。”
公孙胜道:“这有何难,我施个法送他们出城。”
朱武用手拍拍额头,道:“有一清先生在,我兀自烦恼,何其愚也。”
众人正要为公孙胜护法,让他施展遁术,忽然客店外面传来喧闹声。
朱武遣时迁去看,不多时回来禀报道:“却又怪事,听说蓟州城门大开,有一支军队出城,前往边境。”
“却为何事?”戴宗问道。
“无人知晓。”时迁回答。
朱武道:“如此一来,不知杨雄等人会不会趁此机会混出城外,我等还是一起去看看罢。”
当下公孙胜、戴宗、李逵、朱武、时迁收拾行李,前往蓟州城外查看。
只见一队队骑兵浩浩荡荡开出城去,远近县镇前来观看的百姓人山人海。
朱武等人远远看去,两面领兵大将的旗帜随风飘扬,一面绣着“蓟州总兵大将宝密圣”,另一面绣着“蓟州副总兵大将天山勇”。队伍络绎不绝,足足走了四个时辰,还有零星后队陆续出城。
众人从未见过这么多骑兵,心下骇然,先不说这是多少人的军队,只这些马,就足以装备半个中原的马军,辽国果然是盛产马匹的国度,怪不得大辽铁骑可以纵横北境所向披靡,这个高攻击力、高机动力的兵种在大宋是奢侈品,在大辽却是极其普遍的基础兵种,训练水平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朱武默默计算了一下,这支骑兵队伍竟有两万人之多,心中不禁疑惑,这么多士兵调往宋辽边境,是要开战的节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