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案例剖析
海尔嫩烤箱
客户在本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海尔小焙来说,面对品类红海和低价竞争,到底出路在哪里?面对伪智能层出不穷是否还要继续坚持智能?小焙团队希望洛可可的加入可以帮助他们在产品差异和用户体验上突出重围。
洛可可设计成果和解决方案
1.为海尔小焙独创识别记忆点,让用户第一眼就能记住。洛可可为海尔小焙嫩烤箱创造了圆润、温暖的形态与质感,以及亲切、灵动的交互操作体验,打破了传统烤箱方形(box)的产品识别怪圈,不但建立了圆润的识别记忆点,而且为海尔小焙注入了更美好的生活情趣,塑造了更棒的烘焙体验。
2.细节设计无微不至,让小焙拥有更棒的使用体验。洛可可团队提出正面内倾8°的门板的概念,让烘焙达人拥有更舒适的视窗!集成显示与操作把手一体化、快捷的环形拨轮设计、隐藏式水箱,以及内沉式上下加热管,让小焙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姿态,功能与体验得到了完美结合。
3.首次提出烤箱配件摄像头模块化。洛可可为海尔小焙嫩烤箱背部做了模块化可插拔式摄像头组件设计,摄像头是经过上百次的灯光模拟确定其位置与距离的,只为让用户更好地直播烘焙的每一个细节。
洛可可提供的设计创新价值
洛可可团队为海尔小焙成功打造了第三代嫩烤箱。大家一起重新圈定目标人群,重新定义智能烤箱,通过对目标人群的生活洞察和产品对比分析,从设计方向定义到机构研发,再到美学设计直至使用体验设计,让海尔小焙在智能烤箱领域成为了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创新的引领者。2016年,上海烘焙展和CES Asia期间,海尔小焙发布第三代嫩烤箱,受到用户的热力追捧;海尔小焙嫩烤箱作为烤圈3.0的核心载体,以全新的设计体验进入用户家庭,开启小焙迈步生态圈的第一步。
下面由嫩烤箱中选方案设计师解读该方案的设计演变过程。
调研背景
针对海尔嫩烤箱我们做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
我们将海尔嫩烤箱的使用人群定位为80后和90后的烘焙爱好者,这其中大多是年轻女性,又以全职主妇为主。所以从材质、CMF处理、形态上都主推温柔的、亲和的、与家居风格相似的基调。在体量上、功能上的布局,结合客户的技术能力,与客户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对功能的数量、级别、方式、针对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了成本与性能的优化;客户也为这款烤箱,提出了新颖的想法,将所有的元器件包括水盒堆叠在底部,目的是方便后期组装与维修。同时,这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
初步确定形态
根据调研发现喜欢烘焙的人对专业性是比较推崇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过于可爱、显得不太专业的造型,给用户带来的是“不可信赖”的感觉,所以设计师需要在一个尽可能规矩的造型中,进行饱满的设计,让它尽可能地亲和。所以我们将烤箱的大致造型定位为矩形,有适当的圆角,规避了风险,并抛弃了比较怪异的造型。
尺寸与布局
对比传统烤箱的布局,我们发现传统烤箱是横向布局,功能模块在右侧,因为这个布局能让烤箱尽可能扁。扁的意义在于之前定位时厨房空间较狭小,可以放置上下两层,但是根据现在定位的目标人群的实际调研,发现这种“两层”的设计已经不是主要需求了,所以可以打破“扁”的设计风格。用户中以家庭主妇为主,她们会关注内腔空间的体积、烘焙的数量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其中进深是硬性要求。既要充分利用标准厨房台面600mm的进深,又要在台面前沿留够安全距离,这是设计的指导原则。因为传统烤箱除去硬件要求,最后的使用容积较小。而新的概念是硬件在底部,因此可以在横向空间上,让烤箱尽可能大。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增加宽度,过宽对搬运等会有影响,并且国家对很多尺寸是有相关规定的,所以可以试着在长宽比上达到平衡,使其偏立式一点。除了四周的隔热棉以外,中间所有的空间,都是给烘焙使用的。通过观察专业烘焙店后,发现店内使用的大型烤炉也是横向和纵深较大而高度很低的。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在满足数量的同时又不因高度过高而导致上下层的温度差异过大。从技术角度看,高度方向的控温难度远大于水平方向。所以,在此基础上,将上下的硬件空间再尽可能地压缩,保证整体的美观性和协调性。
细节设计
此时,已经基本确定了大的布局,下面进行细节设计。功能布局、交互逻辑、把手形式、造型圆角的大小等都是需要处理的,甚至包含分件形式与装配顺序。
其实T3的设计是一个典型的由内到外的设计,因为该烤箱与常规只有外观面的产品不同,它的核心操作有很多是用户打开面板后在内部完成的,所以我们认为不解决内部的排布与形式,就无法确定外部的尺寸。
加热管的放置方式
内部设计的重点就是加热管的放置方式,根据客户、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体验,我们发现,由于加热管的放置使得实际使用空间会变小。因为加热管是玻璃管传统的外凸式安装,在制作较大的食品时很有可能会把玻璃管打碎,为了避免打碎玻璃管,一般会通过加金属架等把玻璃管保护起来,使得开门后看着空间大,实际可利用空间却很小。用户买回去后,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标注的容积与实际能够使用的容积不符。所以我们从用户心理、使用体验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前期也想了很多解决方案,最后我们决定通过局部压缩隔热棉,将上方的加热管放到凹坑里,来保护加热管,同时凹坑会有相应的造型将玻璃管包裹其中。同时,由于内胆是不锈钢材质,能起到镜面反射的作用,可以使烘焙的热量更加聚焦,起到反光碗的作用。传统的外凸式加热管会有很大一部分的红外光照射到前门板上,使前面的温度超出安全范围。考虑到安全性和门把手内硬件的可靠性,进一步改变了反光碗的造型,从而改变了光线聚焦的角度,尽可能让红外光避开门板来降低门板的热度。有了这些前期想法的奠定,我们就可以对主体造型进行设计了。
主体造型设计
在比较规矩的造型中发散思维,有两个方向:立体的圆角(所有的方向都是圆润的),类似骰子的感觉,但是过多的圆角要考虑加工工艺,成本较高;另一种是正面看是圆角矩形,实际上是一个拉伸体,类似寿司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使得前方可以加个平面的玻璃门板,后面也可以,而且可以是其他的材质。这个设计可以将前面的材质与外圈的材质分成两种,形成一种包裹的感觉,前面板的整面玻璃可以传达一种大视窗的概念,让用户可以更无遮挡地观察内部食物的状态,操作面板可以完全贴在玻璃面板后面。可以采用触控式操作,电容开关,给人以科技感。
前面板的设计
针对前面板的设计,我们发现现有烤箱的前面板一般都是垂直的。但是垂直的设计其实从人站立时的高度是不容易看到里面的食品(人机工程学)的,烤盘后部的食物会被门框上边缘遮挡,加上镜面反射的干扰,可视范围会很小。那么前门板怎么开合呢?首先要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因为蒸汽外冲易伤人,并且传统烤箱为了方便抓握,把手是外凸式的设计,这样容易破坏整体视觉的平衡感。但是我们的定位是亲和的设计,是不会让人有突兀感的。另外,由于是嫩烤箱,在开门时内部的蒸汽会大量涌出,容易对用户造成烫伤。这些都是在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发现,在专业烤箱的设计中,为了防止蒸汽外冲,采用门板内开,上部向外倾斜的方式。于是我们尝试将这种专业烤箱的元素带入家庭中。结果很巧的是,这种外倾的形式,既解决了蒸汽外冲的问题,也让原本外凸的把手自然地随之向内收敛,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协调性。而门板倾斜角度大小的确定,是通过把手的强度、用户戴手套操作的尺寸硬件厚度等因素确定的。先确定了把手的厚度,再根据门板高度通过几何算法,最终将门板内倾斜角定位8°。
视觉调整
这样看似完美地解决了几个问题,但随之也有新的问题产生了。如果门板采用从底部开始整体内倾的方式,会在顶部与外框形成较大的断差,这种“帽檐”的形态反倒会给人一种遮挡视线的感觉。于是我们通过平衡底部水盒的位置,让门板下沿略向前凸出,上沿向内凹陷,再将把手与水盒的形态和质感统一,形成上下呼应的关系。
界面排布与把手的整合
T3的交互界面是将电容触控式接件排布在狭长的把手表面,这样的设计,其理念是让整机没有传统的实体按键,让用户更容易清理和擦除油污,也更凸显设计感。这个想法曾遭到反对,因为把手的用途是打开门板,在开门过程中有可能会误触表面的按键。但是我们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发现,即使是很长的把手,用户也会无意识地把手放在把手的中间位置,因为使用经验让用户知道,在中间部位是最容易将门打开的。因此,我们就把界面分为两个部分,左侧放置的是功能选项,右侧放置参数与状态、调整与显示,而中间部分被空出来,防止误触。另外,操作流程也是从左到右的,逐步引导用户完成一个简单、流畅的交互体验。
重新审视
结合以上想法,最后完成了整体设计:正视是个圆角矩形,下方是水盒和硬件,上面就是一块门板。水盒的宽度和上面把手的宽度要尽可能一致,保证整体的美观性。把按键放置于两侧,留出中间把手的位置,加上底角,保证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它立体化,在纵深方向上让它丰富起来,变成立体的有深度的东西。侧面的曲线直接延续正面的设计,加上材质的分割,整体的基本大形就有了。
最后,验证每个硬件的可实现性、比例,这时需要我们画一些等比例关系的图。细化草图,就是确定好比例,细化每个细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注重各种细节尺寸、比例、装配关系,保证设计的完整性和可实施性。这时,就需要设计师和工程师共同探讨以完善方案。最后的阶段就是将各个细节进行细化,包括排气孔的形式、水盒的取放形式、内部格挡的样式、嵌入式摄像头的角度和安装方式等。
按钮的设计——点睛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按钮的加入。由于方案细化完成后发现整体过于“隐”,整机没有视觉中心点,用户缺乏想与它交互的冲动。不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是将不同的可能性划分到不同的整体方案中的。恰巧在另一套方案里有一个与外框圆角同心的按钮,于是我们决定将旋钮引入进来。同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权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将按钮与把手结合后,会出现比例协调性与人机尺寸的冲突,使得整体无论是美观还是使用都存在问题,直接生硬地加入一颗旋钮反倒会破坏原有的平衡。因此,需要重新进行操作流程的梳理,还要对人机尺寸进行再次验证。最终确定的水平放置位置综合考虑了便捷操控、把手内无死角、不夹手等问题,而高度位置是将旋钮向下,凸出把手下边沿一点,让其不但可以用食指搓动,还可以用拇指在下边缘搓动,同时也解决了把手下边缘的工艺问题,使其不会因产生过于纤薄的边框而无法生产。后来我们又将旋钮形状改为环状,在中间加入了一个实体按键。环状设计是为了更加明确地引导用户“这里可以旋转”,也与嫩烤箱的控制端APP“烤圈”的图形和理念非常契合。而这个按键则成为整机唯一的一个实体按键。因为我们发现,对于全触摸按键,用户在调整完参数后再去按“开始”键的时候,会犹豫一下,而且按了之后又会盯着操作区重新确认是否正确。还有一些用户会不假思索地先把手放到“开始”按键上,然后才去想“是不是没设置好”。所以,“开始”按键应该是有反馈、有实感的实体按键,既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又增加了烘焙的仪式感。
完整的草图细节呈现过程如下图所示。
设计团队根据客户需求,通过不同的设计维度,结合利用草图思维及绘制技法,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初步的草图设计。下图所示的为洛可可团队设计师为海尔嫩烤箱所提供的草图设计初稿。
设计师团队通过对客户需求的理解,结合烤箱固有的结构和创新灵感进行初步的草图设计。根据具体的关键设计点,可把当时的草图初稿分为10个类别。
1.拼接感设计
2.卷边设计
3.差异性设计(斜视窗)
4.突出把手设计
5.圆萌设计
6.附加物设计(秤、灯带、旋钮)
7.水盒结构设计
8.整体性设计(操作界面、侧壁整体包裹)
9.排气孔设计
10.丝印设计
通过反复与客户敲定细节,第二次提案分别在把手、水盒、旋钮、操作界面、可视窗、排气孔等方面进行了细节化的二次设计,用专业的草图绘制手法和对用户使用的创新逻辑思考,呈现出了产品整体的完美比例及其细节上的创新设计。
设计师团队将提案后确定的几款方案进行细化,通过对产品进行分析,做到最适合用户使用的尺寸。根据分析,展现给大家几款草图方案,如下图所示。
以上就是产品外观设计流程中的草图绘制部分,前期通过这样的草图绘制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