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浙江金融改革发展二十年(1992-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组织编纂的《浙江金融改革发展历史回顾丛书(1992—2012)》回顾总结了1992—2012年间浙江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它的问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套丛书不仅比较系统地记录了这二十年间金融改革不断探索、创新的轨迹,还动员了不少当时在金融领域具体负责这一方面工作的同志,以亲历者的身份回顾这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为后人留下了生动而宝贵的史料。

1992—2012年是市场经济奠基、探索、拓展的二十年。2003年前我在省政府领导岗位上任职十余年,亲身参加了浙江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

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1992年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转折年。在该年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吹来了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年底,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人民备受鼓舞,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在已经取得的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浙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化了富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主要特征是:从浙江实际出发,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市场取向、结构多元入手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市场取向方面,资源配置的范围逐步从省内市场向全国市场拓展,再融入国际大市场;资源配置的对象逐步扩大到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结构多元方面,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鼓励发展个私经济,推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从而取得体制性先发优势,将城乡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发展生产力,推动浙江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逐步实现了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金融是支撑经济运行的血脉。经济的改革发展必然伴随金融的改革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还是改革开放的宝贵实践经验。

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省委、省政府切实加强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通过连续多年由省政府召开,省人民银行承办的有市、地政府分管领导、省级有关部门和各级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举办市、县长金融知识学习班,提出“金融要为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政府要为金融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工作方针,使之成为全省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识,提高了各级政府领导指导金融工作的水准,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建立起政府与金融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金融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省政府十分注重发挥人民银行的综合协调作用,各级政府与各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强调金融调控要支持和配合全省经济结构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注意把握调控的力度和方法,“紧”中求“活”,不搞“一刀切”。对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加强协调,给予保证,不打“白条”;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企业技术进步和出口创汇资金尽力给予保证;对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择优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对违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非法集资等现象,及时坚决地予以制止;对个别地方出现的挤兑风波,采取有力措施,稳妥地予以平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根据国务院部署整顿金融“三乱”现象,各级政府清理整顿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停止了场外股权交易,消除了存在的隐患,切实避免了地区性的金融风险,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浙江的金融界不辱使命,主动顺应浙江的特色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改革创新实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起步于1992年的金融市场化改革,由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拉开序幕,其在浙江的分行顺势而为,在改革路上走在全国前列,纷纷取得规模、利润、资产质量在各行系统领先的漂亮业绩。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浙江成立全国第一家政策性银行的省级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也相继在浙江设立分支机构。随后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顺利脱钩,农村金融改革在全国率先试点。

——经多方争取,省内首家中外合资银行浙江商业银行和首家外资银行宁波国际银行成立;继交通银行率先入浙之后,浦发、中信、华夏、招商、广发、深发展(平安)、光大、民生、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入驻浙江;1996年,我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成立;2004年,我省第一家以民营为主体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经过多年酝酿、筹划,终于破土诞生;2007年,宁波银行成为深圳中小板第一家挂牌的上市银行。

——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浙江设立分公司为开端,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一大批股份制保险公司也随之跟进,在浙江设立分支机构,从此保险的意识逐步在全省普及,保险的功能得到发挥。

——海宁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将原先单一的由农民入股组成的合作制模式,根据新阶段新情况,调整为入股对象向老社员、骨干个体经营户、重点乡镇企业、重点私营企业倾斜的合作制模式,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合作制金融组织。2003年,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全省首家农村合作银行——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诞生。

——为保证城市信用社整顿任务的完成,同时又有利于民营金融机构的培育,省、市政府向人民银行争取保留了路桥银座、泰隆、义乌稠州、温岭城信社和象山绿叶这5家经营管理和资产质量好的城市信用社,后来均发展成为民营商业银行。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浙江民间资本的充裕,促进了浙江证券业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浙江凤凰”是国内首家异地上市公司,也是上交所第一批挂牌的“老八股”之一;“沪杭甬”是省内首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东南电力”是省内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B股公司;“天通股份”是国内首家以自然人为第一大股东的A股上市公司;“腾达建设”是国内首家全部自然人持股的上市公司;“新和成”、“精功科技”、“伟星股份”是国内首批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的上市公司;“银江股份”、“华兴创业”、“华谊兄弟”三家民营企业成为全国首批挂牌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逐步在证券市场中形成了具有地方印记的“浙江板块”,使浙江快速发展为上市公司大省。

——以构建“金融强省”为目标,着力于健全、完善富有创新和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地方金融在风险化解中整顿重组或创新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财富管理“两中心”建设及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台州小微金融服务试点、义乌国际贸易金融专项改革取得突破;阿里巴巴大胆探索,成功地研发了支付宝、阿里小贷等崭新的金融服务工具。

——在服务于浙江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全省各级金融机构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因成绩斐然而成为各自系统中的标杆或典型。一大批干部在金融改革创新实践中锻炼成长,不少干部被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发挥作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浙江金融业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进,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备、运行健康的金融体系,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回顾浙江经济和金融的这二十年,我觉得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是波澜壮阔发展的浙江经济,成就了浙江金融事业的蓬勃兴起;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浙江金融,助推了浙江经济的展翅腾飞。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进。浙江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努力“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我相信,丛书所反映的金融改革发展实践和历史经验,可为今后浙江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201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