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强调“性格决定命运”也是一种错误
(一)
人们似乎特别爱强调“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性格决定命运”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的研究及著作,他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希望人们能进一步认识和重塑自我,心怀善意,积极地去生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性格决定命运”成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一些人专用来打压别人。
婚姻美满的人对离异人士说:“性格决定命运。就你这种性格的人,怪不得会离婚!”
在某个领域内有权威的人,比如老师、老板,拿这句话去否定学生、员工:“性格决定命运。你这种性格的人,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一个人为人处世不够圆滑,性格棱角分明,被他刺痛的人常常来一句:“你这种性格,得改。性格决定命运,知道吗?”
性格的确能影响命运,但它真的不能决定命运。性格与命运之间,只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多如牛毛,性格只是这众多参数的其中一个,甚至比起出身等来说,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
强调“性格决定命运”就是将人生“简单化”“鸡汤化”,给你一个“因”,然后让你推导出一个“果”。可是,你真的以为,只要你改变了性格,就能成功、幸福了吗?
(二)
三毛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但看她的婚恋历程,却令人不胜唏嘘。
29岁,与一德裔男人结婚前夕,未婚夫却心脏病突发死亡;31岁,与荷西在沙漠结婚,36岁丈夫意外溺水身亡……
或许你会说“性格决定命运”,可在这两场爱恋中,导致三毛承受丧夫之痛的,怎么可能是她的性格?
以前看过一篇印象很深的短篇小说,小说只有两段。
第一段,男主人公在出门前听见手机电话响了,他跑去接听,发现是推销电话。出门后,他看见一辆卡车闯红灯,把一个老奶奶和小女孩碾成了肉泥。
第二段,男主人公在出门前听见手机电话响了,他赶时间没去接,出门时没看见一辆卡车闯红灯,然后,他和一个老奶奶、小女孩全部被碾成了肉泥。
他接不接这个电话,决定了他能不能错开那关键的几十秒,但几十秒却可以决定他的生死。这里面,性格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接不接这个电话,有时候真的只是一念之差的问题,性格暴躁和性格和顺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早些年,我看过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罗拉快跑》。这部电影虽然是1998年推出的,但即便是今天看来,其表现形式、所表达的寓意依然令人觉得耳目一新。
故事得从女主人公罗拉的男友曼尼讲起,他在执行黑帮老大交给他的任务时,丢失了装着10万马克的包裹,随后,他向罗拉求救,并要求她必须于20分钟之内筹集10万马克,否则他的老大将把他碎尸万段。
罗拉放下电话以后,便开始奔跑于城市中,拉开了“20分钟营救”的序幕。电影没有按照常规的故事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三种假设完成了故事的剪辑和链接。
在罗拉第一次营救行动的结尾处,罗拉没有成功地说服父亲借钱给她,曼尼等不及罗拉而对超市实施了抢劫,罗拉见状,参与其中,并与曼尼一同逃跑,他们最终被警方包围,而罗拉则被警方击毙。
影片自行“倒带”,重头来过。第二次罗拉放下电话后,开始了奔跑,她抢劫银行,顺利拿到10万马克。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之前偶然经过罗拉身边的救护车竟然朝着曼尼撞了过去。
第三次,罗拉孤注一掷跑去赌场,结果赢得了10万马克,她兴奋地跑去找曼尼的时候,竟然意外发现曼尼已经找到了之前捡到他包裹的乞丐,并且顺利地把钱交给了黑帮老大。最后两人成了富翁,幸福地在一起了。
罗拉在三次奔跑之中,都碰上了相同的人和事,遇到这些人和事时罗拉一个小小的反应都可能影响到营救结局。比如,碰没碰到邻居、乞丐,是顺从父亲的意思还是违背父亲的意思,是去赌场赌得10万马克还是抢银行……这些成了不同的时间差、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了结局的不同。
现实生活中,这就是“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很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结果的巨大反差。同样的人却因为不同的偶然因素,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境遇。性格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三)
这几年成功学大行其道(包括恋爱成功学),那些“大师”们总在说,只有完美的性格才能成功:既要沉着冷静又要八面玲珑,要刚柔相济,要勇敢和谨慎……他们对年轻人的所有教诲,都在引导他们如何雕琢自己,变成那种有统一标准的看起来完美的人。
这种说教很容易让人患上“性格改造强迫症”,让人左对照右对照,越对照越觉得自己性格有缺陷,然后努力花时间去改造自我的缺陷,把时间精力全花这上面,最终却一事无成。
其实,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们,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有的争强好胜,有的恬静淡然,有的风风火火,有的老成持重,有的性格外向,有的则沉默寡言,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而那些成功学上宣扬的,却只是具有外向性格、勇敢刚毅、自信进取等性格特质的人,仿佛只有这种人才能够成大事,其他的人都是命中注定的小人物,除非你把自己改造成这样的人。
我们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成功者具有这些性格,但是他们仅仅只是成功者的一小部分,而且大多是属于商界、政界的成功者。但是,生活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成功者,比如医生,比如老师,等等,他们需要具备的是爱心,是温柔,是体贴。
一些人总说内向者是懦弱的,却看不到内向的人因为表现欲不强,所以更善于观察,做事情也可能会更专注。一些人总说爱抱怨是“劣等性格”,但你看不到有一类遭遇痛苦却从不抱怨的人差点憋成了抑郁症。李白的性格很张狂、自我,不适合做官,但他纵情于山水之中,留下无数佳作诗篇,令后人神往。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一句老话。如果你生了只大脚,那为何要逼着自己去穿34码的小鞋子呢?难道只是为了让别人看着顺眼?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性格,也从来就没有天生的成功性格和失败性格。每一种性格都可能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性格优势与天赋异禀。与其不停地学习这位名人那位成功人士,还不如学会如何接纳和认知自己。
每个人都是上帝精心雕琢过的作品。上帝给每个人都藏了礼物,只是等待你用心去发现。而且,成功的定义就真的只有扬名立万、享有荣华富贵、成为“人上人”这几种么?平安喜乐过一生算不算是成功?一个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单身人生,就一定比恩爱到老的夫妻过得不幸福?
(四)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常常会让人觉得:每个人遭遇的苦难和悲惨都是咎由自取,都可以从他的性格上找到原因。当我们这样说时,意思是存在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截取一个生活断面,而在这一断面中,因果关系成立。如果拿到更大范围内去说,“性格决定命运”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蝴蝶效应”在生活中的表现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个小小的选择引出一系列影响命运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是惊人的。
为成功者立传的人太多,我倒是想收集失败者的故事,让人们看看:他是怎样勤奋、努力地度过每一天,思虑周全、恪尽职守,到最后并没有得到所谓的成功。这样的故事可能要浇熄许多人内心的期盼,但却可以提醒人们,要学会敬畏命运。
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这是孔子所要求我们的。按照常规的说法是:“天命”关于信仰,“大人”关于社会规范,“圣人之言”关于思想权威。这就要求我们:内心应有敬畏,凡事知足和知命;处事能有底线,凡事有所为有所不为;精神需有信仰,凡事能及他人乃至及万物。这大概就是“有所畏”的哲学和“有所畏”的辩证法吧?只有“有所畏”,才能更好地“有所为”。
回到“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积极的一面:性格是影响命运诸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但它的确会影响人的际遇。比如,在相同的环境里,在同等的条件下,不同的性格的人可能会迎来不一样的结局。我们无法掌控和左右命运的所有因素,但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养成好的性格,让自己进阶成为更好更强的人,让这些好的性格特征对我们的命运发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性格决定命运”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作为一个评判式语句时,不该被过分强调,适可而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