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年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一拍即合(二合一)

来人自然便是孙硕了。

苏景和段松看到孙硕进来,不约而同的起身迎接,脸上挂满笑容。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路上有点堵,过来晚了一点,让你们久等了。”

孙硕满脸推笑,双手抱拳,第一时间向段松和苏景致歉。

“你刚下飞机的时候,正是白领下班的高峰期,堵车很正常,我和小景也是刚刚来,不算晚不算晚。”段松笑道。

段松在京城也是打拼了多年,和孙硕虽然并无深交,但也有几面之缘。

他简单客套了一下,便立即伸手指向苏景,笑着介绍道:“孙老师,这就是我跟你提起过的苏景了。”

“孙老师,您好。”

苏景立刻向孙硕伸出双手,笑道:“我是苏景。”

孙硕伸出右手和苏景握住,然后把左手搭在苏景的手背上轻轻拍了两下,看着少年年轻的脸庞,赞叹道:

“段总早就跟我说过你只有十八岁,当时我还不信,现在却是不得不信了,啧啧,十八岁就能写出那么好的歌,真是英雄出少年。”

“孙老师过奖了。”苏景谦虚道。

“孙老师快坐吧,坐下说话。”段松招呼道。

孙硕点点头,把外套脱下来,挂在了包厢后面的衣架上。

接下来到了点菜环节,几人自然是谦让了一番,最后还是让孙硕老师先点了两个菜,苏景也随便点了一个菜。

段松经常来这里和朋友吃饭,对店里的菜都比较熟悉,他又点了几个特色菜,然后要了一瓶五粮液,就算是齐活了。

华夏人谈事情,很少一上来就直入主题,讲究徐徐图之。

孙硕没有直接谈女团的事情,而是像一个普通长辈一样,问了苏景一些生活中学校里的琐事。

说起来,孙硕和段松差不多一样大,都五十几岁了,比苏景的老爸还要年长一些。

在他们眼中,才十八岁的苏景,就像是他们的孩子一样。

孙硕又和段松聊了一下当年京城音乐圈的趣事,通过一阵子聊天,初见时的生疏渐渐消散,场面变得热络了起来。

“孙老师,我敬您一杯,感谢你当初仗义相助,帮我制作的专辑做宣传。”苏景双手端起酒盅。

“嗨,那有什么?主要是你的歌的确写得好,真真实实打动了我,听到优秀的作品,分享给大家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再说了,就算没有我的宣传,杨曦的专辑最终也会火起来的,时间早晚而已。”

孙硕倒是没有居功,也是笑着端起了酒盅。

苏景举杯的位置比孙硕明显要低了一截,用他酒盅口和孙硕的酒盅底部碰在了一起。

苏景在社会上打拼过,不是那种愣头青,无论从年纪还是圈内的地位来说,孙硕段位都要比他高的多。

虽说这次孙硕找他帮女团制作专辑,算是商业上的利益交换,某种程度上对方还算是有求于他,但对于长者理应保持尊重,何况之前孙硕实打实的帮助过他。

对于那些真心帮助过自己的人,苏景向来心怀感恩。

孙硕注意到了那小细节,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但是心中对于苏景无疑更加满意了几分。

他在圈子里混当了这么多年,也见过一些年少成名的年轻人,绝大多数人突然获得成功之后,都会有点飘,带着一丝淡淡的傲气。

苏景才十八岁,就捧出了乐坛新天后,可以说是年少得志的典范。

但他通过刚才的接触,在苏景身上没有感受到一丝浮躁之气,后者反而表现出了和年龄完全不符的沉稳。

在哪个圈子都一样,有能力的靠能力,没能力的靠手段,没能力也没手段的请立马滚蛋。

“这小家伙,年纪轻轻,有能力又有情商,不骄不躁,将来在圈子里肯定是一号人物。”孙硕心中暗道。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三五杯酒下肚后,孙硕终于步入正题,看向苏景,道:

“苏制作,这次我的来意,段总应该已经和你说过了,我想要请你帮我们公司的一个女团制作一张专辑。”

“孙老师,您叫我名字,或者直接叫我小景就可以了,叫苏制作我可有点担不起。”

苏景微微一笑,连忙摆手纠正了一下孙硕的称呼。

“那好,我就直接叫你小景了。”孙硕呵呵一笑,倒是从善如流。

苏景点点头,道:“制作女团么,孙老师您既然开口了,当初专辑上线时您帮过我,我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是,我从来没有给女团制作过专辑,您就这么放心我?”

孙硕夹了一口菜,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了一下,反问道:“小景,你我都是搞创作的人,有一件事我很好奇。

你在杨曦的专辑里面,写了民谣和情歌,但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写的民谣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花儿》之类的歌曲,和我的风格有些像,另一种则是和如今市面上的民谣风格很像,比如《平淡日子里的刺》。

你能写出来《那些花儿》和《奇妙能力歌》很正常,和你的年纪相符,但《平淡日子里的刺》和《才华有限公司》,往往是在社会上打拼过的人,才能生出的感触,你没有那样的生活体验,是怎么写出来的。”

苏景微微一笑,平静道:“创作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有具体的生活体验。

创作往往来自于两个方向,一个是体验,那就要用肉身去撞击这个世界,真听真看真感觉,然后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到的情绪融入到歌里面。

但除了体验之外,创作还可以来自于先验,可以从书本、网络、与他人交谈等各种途径得到。

音乐创作要打动人,走进人的心里,无非是要将情绪传递到听众的心中,我们创作者干的事情,就是捕捉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捕捉时代的情绪,然后用文字和音符承载这种情绪。”

苏景手指无意识的敲打着桌子,展颜一笑,道:“毕竟,创作者要描写杀人犯的心理,总不可能去真的杀一个人吧。

一名作家要写维多利亚时期的故事,可没有办法穿越到维多利亚时期,只能通过各种资料来了解那个时期的社会现状,进而了解他们的悲欢离合,然后去编织故事。”

孙硕赞同的点点头,道:“的确是这样,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先验,不过,自己切身体验过的情绪肯定要最为浓烈的,要捕捉他人的情绪,需要很强的天赋。”

孙硕点了一根烟,吸了一口,才指了一下苏景,笑道:

“你就是那种非常有天赋的人,搞创作的人必须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对周围世界要有敏锐的触觉,才能感知到各种细微情绪,再用作品将其表达出来。

我当初一听杨曦那张专辑,之后又得知了你的年纪,就知道你有惊人的感知力。”

苏景笑了笑,没有接话茬。

孙硕接着道:“这也是我如此信任你的原因,你连那些上班族的情绪痛点都能够捕捉到,而你今天也就十八岁,本身就是年轻人,写自己总比写别人容易,写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歌,应该不会太难。”

孙硕叹息了一声,道:

“最起码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要是我和你一样的年纪,我相信自己就能写出来那些东西。

但是,我的青春早已经过去了,已经不相信那些东西了,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些什么,所以就要靠你了。

对年轻人审美取向和心理状态的把握,你是占据优势的,肯定比我们强。”

苏景微微一笑,道:“话虽如此,但是,我也看了不少市面上的女团,我发现有时候女团包装宣传是是第一位的,音乐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一点倒是和苏景上辈子那个时空类似,不管男团还是女团,总是人设先行,音乐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上辈子不知道多少乐坛老前辈对这种有人设没音乐的现象心痛不已。

当然,这个世界没有上辈子那么夸张,但也已经隐隐显露出了人设大于音乐的苗头。

孙硕点点头,嘴角微掀,有点不屑的道:

“是啊,不知道什么时候乐坛成了这个模样,不过,在目前来说,音乐还是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包装宣传能让一个团体迅速打开市场,但存续的时间,就要看歌曲了。”

他看向苏景,笑道:“我期待你能够再次创造奇迹,用歌曲质量打开局面。”

“用歌曲质量打开局面么……”

苏景喃喃自语,也点了一根烟,吐出一长串的淡蓝色的烟雾,轻声道:“我试试看吧。”

“哦,对了,孙老师,你们华歌唱片应该不缺有能力打造女团的制作人吧,怎么会想来找小景?”

一旁的段松端起酒杯和段松碰了一下,问出了苏景也很好奇的问题。

孙硕沉吟了一下,笑道:“哈哈,你们不问我也会说,段总应该听说了,前不久我们华歌唱片的一名制作人跳槽去了滚石唱片。”

段松作为麦田唱片的掌舵人,对业内的各种动向自然了然于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我听说了,是一名叫做沈标的制作人,沈标可是如今圈内打造女团一等一的高手。”

有些事情瞒不住人,孙硕也没打算隐瞒,苦笑一声,道:

“我也不瞒段总了,沈标正是我一手发掘出来的制作人,这家伙要跳槽去滚石唱片,连招呼都没有和我打一声。”

“这……”

段松微微一愣,对于这种事情,他可不好发表评论。

当下也没有多说,略微沉默了一下,再次举起酒杯,和孙硕碰了一下。

两人一饮而尽。

烈酒入喉,孙硕啧了一声,然后拿起筷子,吃了好几口菜,才继续说道:“本来沈标跳槽前口头上已经接下了女团的事儿,现在他临时跳槽,给我扔下来一个烂摊子。

我们公司还有一名制作人倒也愿意接下来女团的事儿,不过,既然事情是因我而起,那我自然要负责善后,把烂摊子扔给别人总是不太好。”

孙硕看向苏景,笑道:“哦,对了,小景,我请你帮女团制作专辑,但最终能不能负责女团我说了不算,需要你和我们公司一名叫王若龙的制作人比稿,你要胜过他才能接手女团的事儿。”

孙硕根本没提副总裁之争的事儿,但他的这一番话值得推敲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段松和苏景心念一转,都猜出了其中应该有点猫腻。

不过,那是华歌唱片内部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两人也就难得糊涂,一句话也没有多问。

“具体怎么比稿?”苏景直截了当问道。

孙硕道:“你和王若龙一人录制好三首歌,到时候你和我一块去我们公司,放给各位制作人和词曲作者以及公司几名领导听,大家开会讨论,最后决定到底要用谁的歌。”

“三首歌?”

苏景沉吟了一下,道:“多长时间要搞出来。”

孙硕苦笑一声,道:“王若龙那边应该早已经准备好了歌,你这边么,离截稿只剩五天时间了。”

“五天时间?”

段松发出一声惊呼,道:“孙老师,你之前可没告诉我,只有五天时间啊,短短五天时间,要写三首歌还要录制好,这怎么可能?”

孙硕脸上也是浮现出无奈之色。

他也知道难度很大,但没有其他办法,他派系的那些人根本就不敢接受女团的案子。

他这两天也找过其他人,但对方一听只有短短几天时间,而且要和极为擅长女团的王若龙比稿,都是纷纷推脱。

迫不得已,孙硕才找到了苏景,一方面是他的确挺看好苏景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冒险成分。

他想要赌一把,想要看看苏景能够能复制杨曦专辑的奇迹。

孙硕苦笑道:“时间是总裁定下来的,我也改变不了。”

段松将目光投射向苏景,想要看看他怎么说。

却见苏景只是微微一笑,道:“五天时间三首歌么,可能录制出来的会稍微粗糙一点,但歌曲水准还是能听出来的,这个活儿,我接了。”

“好!”

孙硕眼睛猛地一亮,不由击掌叫好。

苏景那平静中带着自信的模样,有点感染到他,让他也觉得信心倍增。

毕竟,之前他无论是在自己派系找人还是找其他认识的朋友,那些人都是百般推脱,没有一个人像苏景这般自信。

“小景,对了,我听段总说你想要自己当歌手,只要你能比稿胜过王若龙,帮我拿下这个活儿,我保证你作为踢馆歌手参加《华夏唱作人》。”

孙硕也适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我会努力的,至于能不能比稿获胜,还是用事实说话吧。”苏景笑道。

孙硕举起酒杯,“祝旗开得胜。”

段松和苏景都是举起酒杯,三人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