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出口导向也可能成为“风险之路”
毫无疑问,外贸出口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必要的,都是需要发展的,而且我们距真正的贸易强国、经济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平衡国际收支顺逆差以及提高驾驭外汇和国际资本的能力,在奋力迈向贸易大国的进程中,更好地统筹国际与国内发展,更多地立足国内需求,更多地依赖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倘若不如此,那么,中国经济就不可能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增长,中国也实现不了真正的现代化。这是因为:
第一,任何一个进入工业化和不同程度国际化、全球化的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外需)都缺一不可,并应尽可能协调平衡。
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有着巨大的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如果国内需求长期得不到更大更合理的拉动,那么经济发展将缺乏持续动力,经济结构难以优化,人民生活难以提升,社会环境难以稳定。我国用低价的资源、低廉的劳动力、低端的产品、低附加值的出口贸易,支撑起快速的外贸增长速度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外贸规模,而这样的外贸增长方式无论对我国当前还是长远发展都将显示出日益严重的弊端,而且在国际上还要受到“制造全球经济不平衡”、“产品倾销”等指责。“顺差在中国,得利在美国”、“高代价留中国,高利润给人家”的说法,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案件和70%的反补贴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全球经济结构都加快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盛,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中国自身资源约束加剧,低成本优势加速退化,尽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贸仍将高速增长,但国际贸易环境必将日趋严酷,面临更多的挑战。
第四,更根本的是,相对出口导向战略和外贸繁荣景象,中国国内需求未能适时上升到主导战略,其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及时提升,因而到了不得不需要高度正视的阶段。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投资拉动是逐年下降,消费拉动为持平,出口拉动的贡献也不很明显。1978年底,国民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39.4%,对经济拉动为4.6;投资资本总额贡献率为66%,对经济拉动为7.7;出口贡献率为-5.4%,对经济拉动为-0.6。而到了2007年底,国民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39.4%,对经济拉动为4.7;投资资本总额贡献率40.9%,对经济拉动为4.9;出口贡献率为19.7%,对经济拉动为2.3。1978年社会投资率为38.2%、国民消费率为62.1%,而到2007年底社会投资率42.3%、国民消费率为48.8%。
由此可见,30多年来,投资不断扩大,贡献率却下降;国民消费水平明显下降,但贡献率却持平;出口拉动虽扭亏增盈,增幅较大,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与外贸总量、外贸依存度相比,并不明显。尤其与国内消费相比,就更是如此。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国内需求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意义。
中国是人均资源小国,又是人口大国;中国赶超到一定阶段不能老为人家廉价打工,应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中国也不能只做持汇大国,应该成为国际资本大国;中国要尽快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再平衡”和产业调整新趋向,适时扬弃“出口导向”战略,走“内外需并重和稳外扩内”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