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可靠的电力供应需要以有效的电力投资作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投资获得了较快增长。电力投资规模从1978年的49.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394亿元,总装机容量从1978年的5712万千瓦增加到2011年的105576万千瓦。2011年,中国电力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7394亿元,相比1978年的49.3亿元,名义上增长149倍,如果考虑价格变动因素,那么实际增长达到26倍,实际年均增长10.5%(见图1)。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中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电力投资是国民经济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投资项目涉及金额往往较大,因此确保电力投资的高效率就成为电力体制改革和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电力有效的投资增长和确保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所构成的非效率投资,不仅会给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也影响全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图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电力年鉴》、《电力监管年度报告》有关年份数据整理。
投资体制改革既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起点,也是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起点就是从投融资体制改革起步的。为了改变计划体制下长期存在的电力短缺的局面,1978年,国家实行了集资办电、多家办电、多渠道变电和利用外资办电的政策。市场化导向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目前,虽然电力投资主体已经相比之前发生较大变化,但是,电力投资体制还保留了明显的计划审批色彩,投资主体仍然由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所主导,实际意义上的投资主体仍旧比较单一。201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依然是电力投资的主体,占电力投资的70%左右。在2005—2010年间,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投资平均增长20.7%,比全部电力投资增长快3.3个百分比,占全部电力投资的比例由2005年的70.5%上升到2010年的77.7%(王宝滨,2011)。那么,以国有投资为主的电力行业投资是否存在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等非效率现象,影响电力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