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族性格共聚性的影响
当注目于苏联文坛这一艺术风景,能感受到俄国民族性格及历史文化的影响。与其他的民族国家相比较,俄罗斯民族历史具有独特性,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培育了共聚性的民族性格,俄罗斯民族的共聚性特征是20世纪下半期苏联文学全人类性倾向的原因之一。
俄罗斯土地横越欧亚,地域的跨越性决定着俄罗斯文化具有欧亚的特点。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融为一体。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奠定了俄罗斯人精神结构的基础:各种矛盾的特点奇妙地结合在俄罗斯人身上: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保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和普济主义、全人类性等。
俄罗斯历史具有多变性,俄罗斯的历史上存在了不同形式的时期:基辅的俄罗斯、蒙古人压迫时期的俄罗斯、莫斯科的俄罗斯、彼得的俄罗斯、苏维埃时期。基辅的俄罗斯,没有自我封闭,而是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蒙古的统治给俄罗斯造成不幸的影响,也在历史上的俄罗斯留下了清晰的东方印记。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尤其是彼得的俄罗斯时期,西方文化又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18世纪席卷全欧的进步思想——启蒙主义影响了俄罗斯,启蒙运动使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汇入西欧的文化大潮,并为19世纪文学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自苏联建立以后,特别是冷战以来,苏联与西方的距离拉开了,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长时间有所隔绝,进入了一个以社会主义精神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俄罗斯民族文化具有兼容性与普适性。在人类文化思想发展史上,俄罗斯文化思想独具特色,交响着东西方文化传统,印刻着东方与西方的痕迹。尽管从总体观照,俄罗斯文化属西方文化圈,但俄罗斯文化可谓是在多种文化的渗透、交流融合中形成发展的,俄罗斯对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向往追求和包容吸纳的特点。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普希金纪念仪式的著名演讲里归结了俄罗斯人的特点是“全人类性”和对其他文化的易于接受性。历史上的俄罗斯人不仅用理智、而且用心灵来接受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俄罗斯帝国科学院创立了杰出的东方学,在那里工作过的有伟大的汉学家、阿拉伯学家、蒙古学家和突厥学家。俄罗斯故都彼得堡曾是各种欧洲艺术的中心,在这里参与建造的曾有意大利人、荷兰人、法国人、苏格兰人和德国人。历史充分显示出俄罗斯文化的包容性和普适性。
俄罗斯地域的跨越性、历史的多变性,民族文化具有兼容性与普适性,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培育了民族性格的共聚性特征。当然,俄罗斯民族的共聚性还与俄罗斯民族信仰东正教有联系。共聚性是基督教向往社会的和精神的原则的表现,俄罗斯人的共同的“合唱”生活的主题,来自东正教的群体性。俄罗斯民族的共聚性原则强调对集体生活的热爱、主张合作的原则。这种对集体生活的热爱、主张合作的原则对后世的俄罗斯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19世纪,俄罗斯优秀知识分子,无论是贵族出身还是平民阶层,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与思考集体、民族和国家问题,表现出较强的民主精神与难能可贵的人民性。
俄罗斯民族的共聚性特征是20世纪下半期苏联文学人类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20世纪下半期的苏联作家继承并发展了历史上民族性格的共聚性特征,他们将注意力的焦点集中于那些关系到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的全球性的根本问题,他们的思维观念超越了民族国家,他们有着这样的清醒意识:我是地球人,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显然,苏联作家的思维观念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体现出全人类思维。全球性思维的实质在于,使每个人都关心别人的命运,关心人们的命运,希望人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