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总报告
一 研究设计
本报告采用定型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问卷调查法。调查者根据所在城市的距离、具体情况,确定调查的具体位置,如车站、街道、集市、小区、广场、机关等等。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随机发放问卷,问卷调查所收集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下文中所列表格均通过了卡方检验(P<0.05),没有通过卡方检验的数据均不作讨论。
(2)访谈法。为了提高调查的效率,每两位调查员组成一个调查组,一人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另一个位调查员对同一受访者进行访谈。访谈提纲由调研团队事先设计好,访谈过程中,先做问卷调查的调查员对访谈过程进行记录、录音和拍照,对某个样本完成问卷调查和访谈后,两位调查员及时整理。
(3)文献法。结合2011年的研究成果,在调查前期和后期针对此次调研涉及的相关情况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通过对图书馆、网络以及政府部门相关文件的收集与分析,初步了解国内外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海南省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状况,为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准备。
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其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①2016年7月,“海南省公民道德素质发展研究”课题组围绕海南公民的道德素质状况,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较为广泛的实证调研。参加调查的成员有来自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8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全程共计两个月。
②问卷设计。本研究中“公民道德素质”是核心概念,是指公民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水平,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道德基本内容的阐述,我们将此概念操作化为社会公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家庭道德素质等几个方面,增加了网络道德素质及公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程度的调查。具体指标见下文分析。
根据此操作化维度,2016年6月底,课题组编制了海南省公民道德素质发展状况调查问卷,7月初开始实施调查,发放试调查问卷50份,课题组对调查问卷实用性、可信度和调查效果进行分析,根据受访者集中反映的某些问题,及时对问卷部分题目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共9个问题,主要用来了解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婚姻、居住地、受教育程度、职业政治面貌和收入。第二部分是具体调查内容,共23个问题,包括对八个方面的考察,一是受访者对当前海南公民道德素质状况的评价;二是社会公德;三是家庭道德;四是职业道德;五是网络道德;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是道德模范;八是海南公民道德素质建设。
③抽样方案。考虑到不同地理位置的居民其道德素质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采用多段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样本。按地理方位的不同,分别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抽取调查的城市,最后抽取北部同时作为省会的海口市,东部的文昌市、琼海市、陵水县,西部的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南部的三亚市和中部的屯昌县、琼中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④问卷发放。根据地区人口数量,我们对以下10个地区问卷发放进行排序,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各地区问卷发放具体情况见表1-1-1和表1-1-2。
表1-1-1 2016年调查问卷分布表
表1-1-2 2011年调查问卷分布表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2-1和表1-2-2。
表1-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016年)
表1-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