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献综述
由于对民间经济外交的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只是在商会史、反帝爱国运动史和中外关系史中稍有论及。因此,对于民间经济外交理论进入中国的发展过程、发展脉络缺少详尽的梳理,对于民间经济外交的概念研究以及将其作为专题来进行研究的成果也很少,可以说仍然处于初步研究的状态。为做到有所深入、进步的研究,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与民间经济外交相关的文献综述
从相关研究的动态来看,对民间经济外交的实施主体——商会的论述较多,研究视角主要是从商会史的角度出发,研究的内容大多针对商会参与外交活动的过程、表现以及与政治、经济、外交的相互关系,做了阐述和分析。虞和平首次对商人外交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对商人外交的表现、形态以及特点等这些综合性的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论述,且明确表明“从外交活动的内涵来说,商人外交是民间经济外交的主体”。并且还对商人组织参与太平洋商务会议进行的外交努力做了个案研究,阐明了商人在外交上的重要性。彭邦富就北洋时期商会为维护本阶级和国家民族利益,在兴实业、争主权、反干涉等方面参与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外交活动做了考察,还阐明了外交活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顾莹惠和郭太风虽没有说明民间经济外交的概念、特点等,但对民间经济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捍卫国家主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外交史实,做了更加详尽的剖析。朱英没有直接提及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变迁,但从商人思想观念转变的视角,对商人组织外交意识的发展、变化和形成做了较多论述。李达嘉和张恒忠分别以上海总商会的外交参与活动为例,对外交参与始末、方法手段等做了梳理,描述了民间经济外交的参与主体——商会的政治、经济、外交参与作用。此外,冯筱才从反帝爱国运动角度,论述了商会在国内政治外交问题上的表现和作用。贾中福从中外关系史角度,以中美商人外交活动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了近代的国民外交。
日本学界主要从商会史、外交关系史以及华侨史等方面,围绕商人组织参与民间外交的诸多史实和案例,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虽然没有对民间经济外交做出理论界定,但或多或少地蕴含了民间经济外交的相关内容。其中,片桐庸夫以日本实业界头领、商工会所会头涩泽荣一为重要人物,从民间经济外交的角度出发,就日本的商人组织通过民间外交活动,如何参与并影响日本的对华经济政策等内容做了详尽的阐述,在日本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野泽丰以辛亥革命前中国实业界的发展动向为分析背景,通过对日、美两国实业团访华这一具体的民间外交活动的考察,还原了其发生、发展以及形成的详细过程。金子肇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商会参与政治外交活动的背景和动因做了具体分析。大石嘉一郎针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日本对华经济政策的变动,描述了日本商人组织为了在中国市场上争夺经济权益,通过积极参与政治、经济、外交等活动同其他列强国家的商人组织之间的争斗过程。波形昭一以日本最大的商人组织——商工会所在中国的大连、天津以及奉天的支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在中国所从事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以及同中日两国政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饭岛涉和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的论著,对在日华侨参与民间外交的愿望、行动、结果等作了论述。
在西方学界,以地方商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见多。主要对商人参与外交过程中体现的政商关系、外交意识、外交诉求以及作用做了阐释。Joseph Fewsmith的著作以上海商会为例,分析了晚清至国民党上台期间商人参与政治、外交的演化过程,包括对商人组织观念的变化,参与政治外交诉求等相关变化的探讨。Susan Mann Jones论述了商人与政治外交关系的动态变化状况,认为民间商人力量的成长隐含着对国家的反抗。Marie-Claire Berère的著作指出,1911—1927年中国资产阶级对政治参与的觉悟日益增强,是商人组织的组织政治化要求得到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 国内外民间经济外交专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上述内容是与民间经济外交研究相关的文献回顾,与此相比较,民间经济外交专题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1989年日本学者木村昌人对近代日本和美国的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以及互动过程做了详尽考察,首次提出了民间经济外交的概念,但对民间经济外交的广义和狭义区分范围,以及民间经济外交的对象、主体等没有进行严格的定义,这表明在理论上关于民间经济外交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精确。第一次将近代中日商人的民间经济外交纳入研究视野的是虞和平,论述了神户华侨商人成立的日中实业协会在开展民间经济外交活动时,为谋求中日关系的改善,力图影响日本政府采用友好的对华政策所做出的努力,肯定了民间经济外交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李恩民再次界定了民间经济外交的概念和形态,强调了“无邦交时期的民间经济外交”的特色,评述了民间经济外交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他的定义虽然对民间经济外交的对象、主体及目标有了更进一步的概括和归纳。但没有厘清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脉络,从内涵方面来看有待深入探讨。
三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尚需更深入探讨和完善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理论研究框架而言,以往研究对于民间经济外交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大多只是进行了简略的归纳,缺乏全面、严密的定义。
(2)就专题研究而言,以往关于民间经济外交的研究大多是在相关研究中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但作为专题来进行研究的却少之又少,这与民间经济外交研究的重要性极其不相称。
(3)就研究资料而言,以往研究多利用国内的报纸、杂志、回忆录等资料,缺乏对国外资料的充分利用,尤其是缺乏对国外的报纸、重要人物传记资料、商人组织的记录、企业的记事,以及国外外交史料馆、历史史料馆、官方档案的利用,在研究资料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4)就研究范围而言,已有研究偏重于中国商人单方面的外交活动,而对两国以上的商人双方的,并兼及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展开的外交活动的研究却很少,尚缺乏深入研究。
(5)就研究视角而言,已有研究大多从商会史、反帝爱国运动史及中外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分析,而缺少从民间经济外交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剖析,即在研究视角的转换方面还需拓展。
(6)就问题意识而言,以往研究论著对于民间经济外交所处的国内局势与国际环境、商人与政府的关系及其组织上的转化、民间经济外交所实施的手段等问题,大都是单方面或是简单地进行分析,而没有对这些影响民间经济外交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容易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片面化。
(7)就研究方法而言,以往研究虽然也采用了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但对于以国民外交为主干载体的民间经济外交来讲,还缺乏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