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商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 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毫无疑问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场技术革命,它让当下的一切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从网购、在线支付到社交网络,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的各项产品与技术。实际上,互联网对于商业的改造还远远没有结束,新的名词和现象层出不穷,这些其实都代表着互联网一浪接一浪的持续发展。想要理解互联网的本质切入点,不妨将目光集中在“互联网”这个词上,它也代表了互联网发展的三大阶段——联、互和网。

联:改变物理世界的底层技术革命

在我看来,互联网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联”。联是指连接,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是将所有人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但是在连接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完成所有物理世界的在线化。

连接,是指物理世界与Internet(因特网)的世界连在一起,也可以称之为“在线”。“互联网”这个词,在英文中实际上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一个是Internet,另一个是Web(万维网)。Internet指的是将所有机器连接在一起的基础设施,比如路由器、光纤、电脑。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这些机器显然无法连接在一起。而Web这个单词,我将在下一个关键词“互”中具体展开,这里先略过不表。

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些基础设施一共经历过三次大的浪潮,分别对应的是互联网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万物互联网。这三个阶段代表连接日益广泛的进程,这是最重要的底层技术革命。

连接1.0时代:PC互联网

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PC互联网,也就是连接的1.0时代。在那个时代里,通过电话拨号上网是一件让人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仅网络连接的速度慢,连接的质量也十分不稳定,动不动就会掉线、断网。不过,由于这些都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可能对这些都已经没有记忆了。

对于连接而言,最重要的是速度。只有信息能够同步分享,内容能够同步呈现,连接才有存在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可能正是因为在连接1.0时代里,互联网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才使得人们并没有感觉自己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很多服务,例如在线资讯、搜索等已经广泛存在。

连接2.0时代:移动互联网

让大家有更强烈体验的是2007年iPhone上市带来的第二个浪潮——移动互联网革命。通过3G、4G或者Wi–Fi上网,手机变成了一个最常被使用的终端,成为互联网连接的起点与入口。移动互联网通过类似App Store的方式带来了App的大爆炸,越来越多的知识、服务和产品可以通过App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使得商业生态变得更加繁荣,连接2.0时代由此正式登场。

这个时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难以用语言描述,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因为它而发生了改变。连接的高速化、移动化让所有事情都变得高效起来,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甚至人们的感情生活,都因此加快了脚步。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到来变相延长了我们的生命,当然,也加剧了我们的生活压力。

连接3.0时代:万物互联网

更让人充满期望和想象力的则是连接3.0时代,也就是万物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物联网在英文中叫作“Internet of Things”,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其简称为IoT。很多人对这种期望无法理解,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时代如此向往。对此,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二维码。

其实,二维码技术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产生,但它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还是在近几十年间。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只要到了一个地方,都会先看一下是否有二维码可以扫描,无论是支付、防伪还是点菜等。二维码其实就是将原本一个相互割裂的物理世界连接到互联网上,使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变成在线的一部分、网络的一部分,也变成这个新世界的一部分。

再举一个例子,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近些年中国物流的整体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其源头当然是巨大的技术进步。比如,原本在我们收到的快递包裹上面都会贴着传统的标签,标签上写着寄件人和收件人的相关信息。现在我们收到的很多包裹上只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已经将包裹的信息用数据化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正是这个小小的改动,让物流中的所有环节都仅需扫描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这个订单或包裹的状况,物流产业链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维码只是一个很小的技术。由于芯片和传感器的高速发展,很小的物理器件都能联网、在线,进而通信、互动。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线,这是一个让人向往的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出现一个像iPhone那样的里程碑式产品,能够让我们觉得整个世界都进入了物联网时代。大家之所以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有很大的期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如此重要的一个工业时代的产品,所有人都离不开的汽车大产业,都可以实现在线化和联网化,那么很可能预示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物联网技术改造。

其实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最早出现,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不过因为最开始时技术并不成熟,驾驶风险很大,所以一直没有取得跨越式的进展。直到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进步,无人驾驶汽车拥有了可量产、低风险的技术基础,才逐渐被人们熟知、向往与认可。谷歌一直是无人驾驶领域的先行者,从2009年起就已开展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自那时开始,众多科技公司以及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大力投资此类项目。2018年,谷歌终于开始了智能化汽车的尝试运营。

我们期待由于芯片和传感器的广泛使用,能够让任何物体都变得智能化,可以跟人一样连接在同一个网络里。如果这个想法真能在某一天变为现实,整个人类社会的互动、沟通和协作效率就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互:让交流沟通具备无限可能

说完了互联网的第一个关键词——联,再让我们看看其第二个关键词——互。“互”指的是互动。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的技术变革中,绝大部分的技术都是单向的。比如,报纸你只能看,电视你也只能看,而收音机你只能听,等等。当然,也有极少的技术不止于此,比如电话就是双向的。但是,电话能够承载的多人沟通能力十分有限,而互联网却不同。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支撑无数人同时互动,这样的属性使它即便是放到未来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也依旧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究竟怎样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个技术优势,就变得极有讨论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互动,是指完成“在线化”这一阶段之后,人与人、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之间都能够持续联动。互动的前提是连接,正是因为拥有物理性质的因特网将人和物都连接在了同一个网络里,才让大家可以用以前不可能实现的方式进行多对多的实时互动,进而产生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体验,也就是Web这个最早被翻译成万维网的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的不断创新,Web其实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互动的三个阶段”:互动1.0时代、互动2.0时代和互动3.0时代。这三个阶段代表着互动日益深入、体验日益加强的互联网发展进程。

互动1.0时代:一对多的门户广播模式

互动1.0其实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这个新的理念提出后,有心者蜂拥而入,抢占市场资源。其中,对互动1.0初期贡献巨大的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比如雅虎、新浪、搜狐等。

就像早期的所有创新一样,新的技术都被用来模仿旧的方法。互动1.0时代其实只完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内容搬到了网上,让其实现在线化。虽然在这个初级的互动时代中,确实产生了那些时至今日依旧让人津津乐道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是典型代表),但它们并没有改变互联网的互动方式,一对多的门户广播模式占据了那个时代的绝对主流,几乎没有用户能够和门户主体进行互动。

互动2.0时代:以关注为典型代表的创新型互动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世界很快进入互动2.0时代。很多以互动为核心的企业纷纷推出了以分享、社区为核心的创新型互动产品,比如微博、推特和Instagram(一款社交应用)。这种改变在现在看来十分常见,但在当时确实让业界产生了极为有趣的变化,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这些产品创新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其实是“关注”。“关注”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一种和之前截然不同的互动方式。你可以在这些互动产品上关注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人,当对方发出一条信息时,你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甚至与其互动。所以,类似微博、推特、Instagram这样的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拥有了海量的用户基础,有了与那些门户网站前辈一较高下的底气和雄心。

在中国,这类软件产品中被使用最多的应属微博。提起微博,大家可能认为它只是一个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普通社交平台。其实,这样的沟通形式,让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微博成为很多普通人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的今天,展示自我、获取自信心与成就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旋律。从产品的角度而言,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产品创新,但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往前迈了一大步,这又怎能不让人惊叹?这种互动网络结构,也使信息获取的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互动3.0时代:社交网络服务

只要人类不停下探索的脚步,技术发展的车轮便永不停歇,互动3.0时代由此应运而生,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两个SNS(专指社交网络服务)的大产品——美国的脸书与中国的微信。

不管你是否承认,如今大部分人都已经完全“黏”在了这两个社交网络平台之上。它们基本上已经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融为一体,绝大部分人都无法离开这样的网络化服务,说是沉迷也不为过。

如今的微信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社交平台,还成为很多人的银行、相册、储藏柜,甚至是情感纽带。现在很多人出门都已经甩开了许多曾经必备的包袱——钱包、名片夹、地图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纵横天下。

除此之外,群组和朋友圈也是互动3.0时代里非常了不起的产品创新。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你怎么可能了解成千上万个分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的日常起居情况,即便他们都愿意将自己的私生活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微信让一切都成为可能,你只需要发一个朋友圈,你所有的朋友就能知道你现在的状态,知道你想和他们交流与分享的内容。毫无疑问,这种产品创新对每个人的沟通与互动效率都带来了质的提升,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才会有的产品形态。

纵观互动1.0时代的门户网站、互动2.0时代的创新型互动产品和互动3.0时代的社交网络服务,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互联网从联结到互动再到今天所有的演化路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种产品形态如何才能应用于更广泛的商业领域。“结网”就是智能商业的起点。

网:互联网给商业社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关键词——“网”。顾名思义,网指的是结网,意为人类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开始用网络的方式加以实现。结网的前提条件是连接和互动;或者说,连接和互动的必然发展路径是结网。只有随着连接的不断发展,信息和人都已基本实现在线化,人和人、人和信息之间的互动才会越来越丰富,最后交织成越来越紧密的网络,可以用更高效的方法——网络协同——去完成原本看起来难以实现的很多事情。

其实商业最重要的就是结网,未来互联网将给人类商业社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就在于商业的大规模结网。当海量的人已经可以同时在线互动的时候,如何让他们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去完成某一件事情,便成为一种新的商业组织方式。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曾经在人类商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一笔的流水线。确实如此,流水线的管理方式成功地通过小规模人群协作的方式,让商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是工业革命的里程碑,而网络协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里程碑。

还是让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淘宝为例。从表面上看,你在淘宝上可以购买到任何你想要的合法物品,并且能保证极高的性价比。然而,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是,海量商品通过数千万卖家抵达数亿消费者的眼前和手中,这一过程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简单,它需要大量角色的共同配合和实时互动才能实现。

这种新的零售协作方式包括了很多已经广为人知的角色,比如买家、卖家和物流公司,却也存在大家完全感受不到的各种各样的新型角色,比如给卖家做店铺装修的人、做存货管理系统的人、做在线客服管理系统的人、网红、给网红拍照的摄影师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角色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在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淘宝高效的大零售平台,这与流水线这种简单的分工协作方式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那些当今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大家习惯于将其冠以平台或生态的名头,但其实本质都是一幅非常复杂的网络协同图,它的核心机制就是连接和互动的不断演化与深化。

联、互、网,这三个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却极其考验操盘者的功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联”字为例。你或许经常在各种场合听人说各式各样的连接,而你听完之后却似乎并没有什么触动。原因何在?我认为当下真正的连接并不存在其他形式,连接就是要连到互联网上,最核心的目标是实现在线化。

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过很多企业家,其中有一部分人对于连接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偏差。他们会觉得,“我有了一个微博账号,我有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我甚至在天猫上开了一个店,我就已经触网了,我也在线了”。实际上,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触网的最重要标准,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实现在线化,能不能直接在互联网上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个过程,首先意味着原有商业逻辑的彻底重构,企业必须从与用户建立连续性关系、以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开始在线化。从这个角度进行判断,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离真正的在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要想实现智能商业的第一步,就是让你的产品和服务核心流程在线化。但请记住,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依旧任重道远——互动。在线化之后,真正的考验是你能否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与客户的互动。言及于此,你知道谁是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用了你的产品以后,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想法吗?这种体验和想法绝非到街上做访谈和问卷调查就能够得到的,而是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自然而然地留下了他的态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双向互动,使得企业和用户的关系成为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用户的实时反馈成为产品和服务快速迭代与更新的源泉。企业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过去的基于“猜测”的预判转为基于“观察”和“倾听”,用户至上成为企业的基本出发点。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结网可能还是一个有些超前或不切实际的概念,所以只有完成了连接和互动这两步,结网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再来看看淘宝。现在的淘宝是一个高效的零售平台,背后的秘密是所有跟零售有关的人员和职能进行在线、互动、结网。淘宝不是简单的线上商城,而是非常复杂的协同网络:能够让每一个淘宝用户拥有自己专属的界面,享受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能够让每一个店面千变万化,随时变成客户想要的样子。这曾是每一个消费者和商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我们已经将其落到了实处。

像淘宝这样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爱彼迎就是另一个典型。

我们还可以举很多例子,“快手”“小红书”“土巴兔”等都是自己行业中的翘楚,它们或多或少地具备上述特征,都以“网”的结构逐步实现对工业时代“线”性结构的全面超越;它们都是对未来世界的预演,也都在当下实实在在地让“创造”获得真正该有的认可,让众人的智慧聚合成这个时代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