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巷里蓬莱巷外情

梁白瑜(厦门大学)

 

“村东松风竹韵的仙石尖遥望天马名山,村西挺拔秀丽的蓬莱峰远眺百丈宝刹,村南的石碧古寨面迎金钟、龙期,村北的纱帽清丘笑对凤冠、仙岭。村中小溪绕过美芹、南阳,谢别醒狮、卧牛,蜿蜒曲折地自南往北转东流。”这是我父亲描绘的“蓬莱巷”,地属福建永春吾峰,地图上的名字为“吾顶”。

儿时即随父母住进永春县城的我,每次回老家都心怀骄傲,因为家住蓬莱巷。蓬莱自不必说,巷则在虚实之间令没到过的人神往,令到来的人流连。从永春县城往西北走,沿着浓浓淡淡的五里长街,越过悠悠扬扬的遐龄清溪,进入吾峰的境内。剧头铺桥头的那株参天榕树迎来送往了万千挑夫走卒,听说也有很多名人曾在树荫下思考或长啸。

蓬莱巷是一座藏在群山里,与白云离得很近的小山村,很小很小的山村。老人们都说,蓬莱巷的梁氏始祖普童之所以选择定居于此,就是想让子孙有一处可以安静读书的所在。或许因了祖先心愿,梁氏族人向来以读书为业。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不谈钱、不谈权,茶余饭后,围谈的是东家的女儿考了几分,西家的儿子上了哪所大学。

“一径穿云罅,群峰扪碧霄。”蓬莱巷口,首先可见的是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梁披云为家乡所题的对联。既以“巷”为名,自以狭长居,夹巷而拥之绿树翠山脚下,是一道清清淡淡、曲曲折折的小溪,溪水总不是太急,只够拍起朵朵水花,落下处荡开的层层涟漪化作旖旎细语。溪水过处镌着那一句祖训: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

过了曲溪桥,梁氏宗祠就在眼前了。还记得那场赌约吗?我先祖赤足布衣的普童与骑大马、着华服之外姓人之间“谁先付定金谁可得此居”的约定,绝尘而去的大马怎能料到赤足之人会占得先机。

离开宗祠,前面就是热热闹闹的普童街,一眼望去,恍惚间以为来到了书法一条街。因为两边店铺的招牌不是出自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梁披云之手,就是来自弘一法师的入室弟子梁鸿基之笔,遒劲俊逸,向阳而立。爿爿店铺买卖齐全,就算城内少能见到的竹斗笠棕蓑衣,这里也买得卖得。

停车穿行,迎面而来的是熟悉却多已喊不出名字的乡人之笑脸。普童街的尽头有一道小石桥,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那里发生过许多儿时的故事,或是笑或是哭。通过小桥,抬头看到我的家——外楼。这屋名曾经让尚未过门的母亲心生想象,一入门却发现是座矮矮小小的土坯房。“这样的小房子怎么敢取一个那么高大的名字?”听说新婚之夜,母亲笑问父亲。父亲笑而不答。

几十年后,小小土坯房翻新成漂亮的小楼。“看,我们的祖先多有远见,楼名早已取好。”听说小楼落成之日,父亲对母亲笑言。母亲笑而不应。

家门口的那块空地,是我们儿时最深的记忆,我们曾在那里唱歌,在那里讲故事,在那里抬头而眺望层层绿树掩映中熠熠生辉的南阳学园。

“我们蓬莱巷,前有‘羊矛尖’后有‘仙脚石’(皆为山名),我们的子弟只有读书,然后走出‘岭头亭’才能成才。”一生为家乡教育奔走的梁清辉总是这样说。而梁披云之父梁绳基于1921年创办的南阳学园(原校名为“进化学校”)承担了这一重任。

初始,学校以梁氏宗祠为校舍。后因民军混战而停办。1928年,“素于南洋、上海经营商业”的梁绳藩拟重兴新学。然而时局混乱,办学之路困难重重。梁绳藩以“要我不建校,除非把我缚块石头沉坝尾潭!”的决心终于建成新校园,并更名为“南阳学校”。1933年,南阳学校再度停办。1935年,其侄梁祖辉看到南阳一片荒芜,“遂号召南校同学归来,共同为复校出力”。得到梁清辉等人的响应,一时间师足生裕。虽每师每月仅得生活费2元2角,却皆意气风发。之后,祖辉、清辉等先后外出谋生,临行相约:“如赚到钱,当翻新南校。”1948年,他们为南校建起砖、土、木结构,水泥瓦屋顶的新教学楼,是为当时县之一流校舍。

1983年,梁清辉携子返乡为南校修建武中楼、光辉楼。破土奠基之日,梁披云特地赶回家乡参加庆典,并提出影响海内外之主张:“思本、爱本、固本”。其后,海内外梁氏子孙为家乡教育大集资的热潮大兴,并曾有十多天集资100万港元之壮举。

清晨,走在南阳学园的第一缕阳光里,眼前一幕幕如电影画面闪过:“要我不建校,除非把我缚块石头沉坝尾潭!”1928年,梁绳藩慷慨如斯,掷地有声;“如赚到钱,当翻新南校!”10年后,梁祖辉、梁清辉执手相约;“我卸任后将回南阳当校长!”再10年,时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的梁披云信言款款。如今,南阳学园内,光辉楼、基藩楼、怀远楼、武中楼、绳温楼、辉碧楼、梅镜楼,一座座大楼环绕四周。

“这学校真漂亮啊。”如果您来到南校,您可能会忍不住这样赞叹,然而您不知道的是,近百年来,梁氏族人是如何薪火相传守护着这一方教育圣地的。梁氏23世梁绳基、梁绳藩居南阳学校开创之功,守护南阳之薪火则由24世的梁披云、梁祖辉、梁良斗,25世的梁建中,26世的梁清辉,27世的梁文垣,28世的梁小苓等人代代相承。其中,绳基为披云之父,绳藩与祖辉为叔侄,祖辉与建中是父子,清辉、文垣、小苓则为祖孙三代。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是烈日,不料却飘来星星细雨,是不愿离开这方世外桃源的心情吗?那就登上守护着南阳学园的美芹山吧。沿着一道规整的青石板路蜿蜒而上,路旁一座座样式各异、大小不同的亭子记录着一位位爱乡爱教的海外游子们的默默贡献。

立于美芹山巅,放眼南校,幼儿园居右,小学在前,中学靠后,正午的缕缕阳光洒在一片片阔大的桉树叶和一帧帧小巧的酸枣叶上,回响着一圈圈朗朗童音,荡漾着一篇篇酸酸甜甜的记忆。

蓬莱巷内,美丽如斯!蓬莱巷外,款款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