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与变:教育在坚守与创新中行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教育的变革,需要教育家的引领

刘信生教授是一个执着追求教育本源与真谛的教育工作者、一个一直关注中国教育发展与走向的教育改革实践者。他将投身教育事业几十年、从事中学校长工作十几年的所思所为凝聚在文字里,呈现在这本近30万字的书里。我很高兴为这样一本书写序,也很高兴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界,有这样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提出:“要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时代呼唤着教育家的到来;教育的变革,需要教育家的引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教育家,不应出自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出自拥有丰富育人经验的实践者。身处教育一线的中学校长应该率先努力,大胆尝试,要有屹立潮头的勇气,有责无旁贷的担当;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迈向教育家之路。

教育界有一句俗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然,办好一所学校不能只靠一名校长,但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带头人。他要把全体教师组成一个共同体,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共同奋斗。校长责任重大,既要为一校的前途、万千师生的命运负责;又要对现代基础教育创造新的经验。校长只有具备强烈的担当精神和敏锐的创新意识,才能不负时代的重托。新时期的优秀校长应该力图把自己锻炼成教育家。

要成为教育家,就应该具有教育家情怀。何谓“教育家情怀”?就是对教育事业表现出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忠诚与信仰。教育是伟大的事业,关系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校长要满怀热情,带领全校,敬业爱生,全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不断求知创新,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要成为教育家,需要努力钻研,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家应该在一线的教师和校长中涌现,但并非一线的教师和校长都能成为教育家。教育家必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因此,教育家不是自封的,是在工作中铸就的。

要成为教育家,就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探索。前面讲到教育家不是从书斋中出来的,是在教育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当然他要掌握教育理论,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教育风格,培养大批人才,创造出卓越成绩。

刘信生校长这本书的主题是“教育在不变与变之中行进”。它从“不变与变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变’才能把握教育的本真、‘变’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三个方面,结合西北师大附中近百年来对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实践,论述了“教育发展是进化而非革命,教育在进化之中臻于至善,在不变与变之中行进”的核心思想。这个观点颇具哲理,思考是深刻的。其实,进化也是一种革命。任何进化都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从原始野蛮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就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理解刘信生校长的意思。教育的育人本质不能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变;同时教育要改革要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当今时代,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只有创新,才能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但教育是不能抛开传统而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教育的改革创新必须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

刘信生是西北师大附中的校长,西北师大附中与北京师大附中原是同一个母体。我曾在北京师大附中担任过教导处副主任、校长,所以看到西北师大附中,就感到很亲切。西北师大附中办得很出色,凝聚了刘信生校长的心血。刘校长抱持着教育家的情怀把他十几年对教育的思考和经验,汇集成一本书,不仅自身得到提升,而且会给广大校长以启发。

2013年8月25日

(顾明远: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