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考试《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C 5.A
6.C 7.B 8.B 9.B 10.B
11.C 12.B 13.B 14.B 15.A
16.B 17.C 18.B 19.C 20.B
21.B 22.B 23.C 24.C 25.C
26.B 27.A 28.D 29.C 30.C
31.D 32.C 33.B 34.A 35.B
36.D 37.D 38.C 39.D 40.D
41.B 42.D 43.B 44.B 45.C
46.D 47.B 48.A 49.D 50.A
51.C 52.C 53.A 54.A 55.B
56.D 57.C 58.B 59.A 60.A
二、多项选择题
61.BCE 62.BCDE 63.BDE 64.AE 65.BCE
66.ABCD 67.AC 68.AB 69.BCE 70.BCE
71.ABD 72.ACD 73.ABCD 74.ABD 75.ACD
76.ACD 77.ADE 78.BD 79.ABCD 80.ABCE
81.CDE 82.ABDE 83.ACDE 84.BCD 85.AE
86.BCE 87.BCE 88.ABCD 89.ABDE 90.BCD
91.ABE 92.BC 93.ABDE 94.BCDE 95.ACD
解析
2.本题考核的是“五个统筹”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本题考核的是产出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可以从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区分。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6.本题考核的是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也就是说,失业率所衡量的是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7.本题考核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的概念区分。(1)从生产方面统计GDP: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值进行加总。(2)从收入方面统计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的总和,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3)从支出方面统计GDP: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9.本题考核的是总供给的构成。应试者要认真审题看题目是按什么分类的。(1)按供给物形态,总供给可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2)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3)按照来源,总供给可分为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
10.本题考核的是公共物品的特征。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类。其中,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两个特点。
11.本题考核的是投资建设项目类别制订的相关政策。(1)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3)对淘汰类项目,禁止投放。
12.本题考核的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试行资本金制度的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就资本金筹措情况做出详细说明,包括出资方、出资方式、资本金来源及数额、资本金认缴进度等有关内容。
13.本题考核的是招标方式。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公告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指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
14.本题考核的是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应试者要注意审题本题考的是错误的选项,而不是正确的。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方自行完成。选项B错误。
15.本题考核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管辖权与适用范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原则上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其中对外商投资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执行。选项A错误。
16.本题考核的是代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规定》,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
17.本题考核的是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政策主体通过控制政策工具实现预期的目标。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18.本题考核的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19.本题考核的是增值税的三种类型。(1)消费型增值税。其特点是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从计税依据中将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全部扣除。(2)收入型增值税。其特点是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从计税依据中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3)生产型增值税。其特点是不允许纳税人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值。
21.本题考核的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2.本题考核的是重复征税的基本方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两种基本方法:(1)免税法。免税法又称豁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来自国外所得免予征税,以此来彻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2)抵免法。抵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所得一并汇兑征税,但允许在本国应纳税额中扣除本国居民就其外国来源所得在国外已纳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23.本题考核的是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的市场被称为同业拆借市场。在美国,联邦基金市场是其同业拆借市场,即在联邦储备银行开设了准备金帐户的存款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
25.本题考核的是期货交易的合约(对象)的概念。期货合约是一种协议,它要求协议一方在指定的交割日按事先确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物。期货合约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合约。标准化指的是期货交易所指定特定商品合约的大小、交割时间与地点等。
26.本题考核的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货币政策最终制订者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7.本题考核的是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而实现货币最终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28.本题考核的是再贴现的相关知识。我国,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4个月。选项A正确。再贴现系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的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选项B正确。再贴现政策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利率的调整;二是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选项C正确。当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选项D错误。
29.本题考核的是规划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规划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反映市场、预测市场、引导和调控市场而不是取代市场。虽然国民经济规划按照法定程序经立法机构审议批准,但规划的基本性质仍是指导性的。
30.本题考核的是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跨省的区域规划是编制区域内省级总体规化、专项规划的依据。
31.本题考核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类型。我国的规划体系由三级、三类规划组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化、市县级规化;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32.本题考核的是规划衔接的规定。(1)应当衔接而未衔接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并公布实施。(2)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规划编制部门,认真做好衔接工作,并自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规划编制部门反馈意见。(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下级规划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在主要内容上存在明显矛盾的,可以提请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并做出适当处理。
34.本题考核的是保险的概念。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保险是转移风险的方法之一,通过支付保险费,在保留潜在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损失的风险。
63.本题考核的是失业的类型。(1)按失业的原因分类,经济学家将失业归纳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三类。(2)按就业意愿分类,失业又被划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64.本题考核的是国际贸易的内容。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差额是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余额。出口大于进口为贸易顺差(也称出超、贸易盈余);反之为贸易逆差(也称入超、贸易赤字)。净出口构成开放的宏观经济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于国内需求与实际GDP的差额,等于国内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
65.本题考核的是针对负的外部性政府采用的公共政策。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目的:(1)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2)提供消除负的外部性的激励措施;(3)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4)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66.本题考核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标志。主要标志是:(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2)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3)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极积进展。
67.本题考核的是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原理是把经济总量增长看作因变量,把投资变动看作自变量,阐明投资的变动在多大程度上带动收入的变动。指出:“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即为投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投资乘数越小。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加速数又称“加速系数”,是指产出的变化所引致的净投资的倍增或倍减的变化。
68.本题考核的是年度投资规模的测定方法。年度投资总规模的计划预期目标,通常用投资率法和年增长率法来测定。
69.本题考核的是建设项目招标制度适用的规模标准。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凡在规定范围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1)施工单项合同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上述三项标准的,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人民币以上的。
71.本题考核的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税种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则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大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1994年后,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由原来的各占50%,调整为中央占80%,地方占20%;后又调整为中央占88%,地方占12%。
74.本题考核的是消费税的纳税环节。(1)生产环节。消费税最终由消费者负担,为了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税费用、防止税款流失,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确定在生产环节。(2)进口环节。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报关者于报关进口时纳税。(3)零售环节。金银首饰消费税在零售环节征收。
75.本题考核的是期货交易中的金融期货。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分为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
77.本题考核的是人身保险的业务范围。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78.本题考核的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在我国,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主要承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市场监管职责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承担证券公司、股票和债券市场监管职能的机构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承担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监管职能的机构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79.本题考核的是有关引导资源配置功能的内容。发展规划不应当代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国家仍有必要通过对其直接掌握的公共资源的计划配置,引导、带动全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以弥补和矫正市场的短期性、波动性、盲目性,或起示范作用。国家集中掌握的公共资源主要有财政预算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政策性金融、国家统借统还外债、国家外汇储备和重要资源储备等。这些公共资源虽是通过计划配置,但在具体运作上也要尽可能采取市场方式。
80.本题考核的是规划论证。(1)规划草案在送审之前须进行论证,并由组织论证的单位提出论证报告。未经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并公布实施。(2)规划草案须经专家委员会进行深入论证,并由专家委员会出具论证报告。对国家级、省(区、市)级专项规划组织专家论证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1/3。(3)规划编制部门在送审规划草案时,应当一并报送规划编制说明和规划论证报告。(4)规划编制说明除应当对有关内容做出说明外,还应当说明履行编制程序的情况,并对征求意见和衔接情况做出专门说明,对未采纳的重要意见应当说明理由。(5)依法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还应当报送环境影响报告书。
81.本题考核的是规划的编制部门和期限。(1)规划编制部门。国家总体规划和省级、市县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起草。专项规划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跨省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区域内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国家区域规划由国务院提出,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省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编制。(2)规划期限。国家总体规划、省级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市县级总体规划和各类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需要确定。
82.本题考核的是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程序。(1)总体规划衔接程序。省(区、市)级总体规划草案在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应由省(区、市)发展改革部门送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与国家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并送相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与其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必要时还应送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与国家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相邻地区间规划衔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进行协调,重大事项报国务院决定。(2)专项规划衔接程序。专项规划草案由编制部门送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衔接,涉及其他领域时还应当送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衔接。同级专项规划之间衔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协调决定。(3)区域规划衔接程序。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草案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送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与相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