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命教育
军人健康素养
26.珍爱生命,对自己、家庭、部队和社会负责。
什么是生命
地球是超过3000万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个物种都注定要为生存而拼搏一生。无论你将目光投向陆地或海洋,都能看到为生存而奋斗的壮观景象。
区分事物是否有生命并不困难,从简单的原核生物(如细菌)到复杂的高等动物(如人),我们周围有很多生命的存在形式。但是要对生命进行科学的定义却很困难,有人说生命是能量,有人说生命是信息,有人说生命是使物质由无序到有序的负熵。
生命是由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生物体进行的由物质、信息和能量三种要素为代表的综合活动形式。
每个生物都有奇特而又让人叹为观止的生存策略,对于所有生物而言,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终止生命的威胁也随时存在,然而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一切生命终将直面挑战,或许是填饱肚子,或许是战胜天敌,生命的唯一意义也许就在于上下求索,知难而进。
探寻生命的本质涉及哲学内容,虽然令人难以琢磨,但是不可否认,生命是神奇、美丽、伟大的。啼哭的婴儿、生长的嫩芽、草地上奔跑的角马、天上飞翔的大雁等等,生命是如此生机勃勃。有人说,生命的本质是竞争。试想,如果没有竞争,没有优胜劣汰,自然万物何以变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我们感受生命并敬畏生命,这种竞争才变得有意义。
爱惜一草一木,爱护小动物,遇到受伤的战友,给予关心,遇到摔倒的老人,帮忙搀扶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是敬畏生命的表现。在自然灾害面前,作为军人,救援一线奋不顾身的我们体现了对生命的承诺,为了更多的生命做出牺牲,正是军人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
为了更好地救援,汶川地震第一批进入灾区的15位伞兵,在留下遗书后从近5000米的高空跳下探查灾情。
生命的特征
不可逆,从诞生起便一直生长、发育直至衰亡。
不可再生,任何生命只有一次。
有限性,生命有限,最终必然死亡。
内部环境稳定。
能对外界环境变化有反应并调节适应和进化。
可遗传繁殖后代。
高级生命体——人
每一种生命都值得被歌颂,但人的生命相比于其他生物的生命,有其独特的一面。灵长类动物已经能够表现出亲和力和同情心,他们分享、试验、计划、教导、学习。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又最为特殊。
人在肉体方面与其他动物类似,但是在精神方面,人能够用理性去思考和探究,人是有精神、有自觉能力的动物。人对善和美普遍热爱,也有是非标准。在历史进程中,总有人情愿做出牺牲维护人存在发展的意义。虽然人的自然生命有限(即使是高寿者,也不过一百多年),但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却是无限的。人的智慧之光、道德精神,即使死后也能存留下来。所以,人生的意义,超出了身体的存在和自然生命。人越是为精神而生,越能获得永生。
正如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说:“生命,是自然留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高级生命——人的诞生
生命的诞生过程充满了挑战,人类生命的诞生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诞生,都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它是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开始的。男性一次射出的精液内含有3亿至5亿个精子,庞大的精子组成了“精子大军”,开始了一场“马拉松比赛”,目的地为女性输卵管壶腹部。
长途奔波中,庞大的精子大军中只有300至500个“勇士”能到达目的地,再通过最后严格的竞争,通常只能有1个健壮的精子进入卵细胞内部,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的过程。
数百万个精子同时游向它们的终点——隐蔽在输卵管中的卵子
生命的诞生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
从受精卵形成到婴儿的诞生,要经历大约266天。这其中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我们的母亲无私地承担了这一切。
在第12周,母亲的心脏每天要比怀孕前多输送数千升的血液。
大约第5个月,母亲的肠、胃、肝脏要挪出地方供胎儿生长。母亲的心脏早已变得狭长,肺也在“负重”工作,此时母亲比平时更辛苦。
第8个月,由于胎儿争夺母亲的钙,母亲的骨骼变得比以前轻。由于蛋白质的争夺和胎儿对母亲静脉的压迫,母亲的身体出现浮肿。
艰难的分娩。临产前,缩宫素使子宫强烈收缩,阵痛开始。阵痛越来越快、越来越剧烈。持续约12小时的阵痛逐渐将一指的宫颈口撑至10厘米,头在下的胎儿方可顺利出生,此时阵痛达到顶峰!如果将疼痛分为10级,分娩(特别是初产妇)疼痛可达到8到9级,部分可达到10级,以至于很多母亲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竟然感受不到侧切一刀时的剧痛。这还是顺产,剖腹产、难产呢?可能母子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庆幸我们已经出生!
人类胚胎第8周时的照片
生命的诞生
珍爱生命
生命是父母赐给我们最丰厚的礼物,它承载着一个人的事业、家庭、幸福和快乐,如果没有生命,一切都将化为虚无。很多人都认为身体健康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其实不然。当我们失去健康和生命时,才知道有好多损害健康和丧命的行为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应该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呢?
学会保护自己 对自己身体的保护并不说明自己脆弱,真正的勇敢是大无畏的精神,是临危不惧的气魄。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做好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不做无谓的牺牲,才是真正的“大勇”。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人可以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发生疾病的危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仅少数人能够做到。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身体锻炼、不吸烟并限制饮酒量,可以使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从长远看,患许多疾病的概率也会降低。
永远不要有轻生的念头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有挫折和困难,人生奋斗历程就是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希望”,不要对自己、对生活失去希望,如果有结束生命的勇气,那还怕生活的艰难与坎坷吗?何况一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还属于亲人、部队、社会。如果轻易放弃生命,会给部队和国家带来损失,更会给父母、爱人或孩子等亲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悲伤。据统计,一个人轻生,会给周围60个左右的亲朋好友、上下级同志们带来伤害。生命来之不易,一路成长更不易,一定要对自己、亲人、部队、社会负责,且行且珍惜!
军人如何看待生命?
军人平时应养成健康的行为,注重防护,练好军事技能,最大限度地在训练和执行任务中保护好自己。但是,在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需要做出牺牲的特殊情况下,军人当然要不惜健康与生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生命因此变得更加伟大。为了国家和人民做出奉献或牺牲,体现了军人在精神上对正义、道德的追求,这也是军人价值的体现。
接受生命的不完美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健康是指良好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良好的身体不等于完美的身体,每个人身体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另一个健康观,健康的定义:个人或组织有能力去实现梦想,去改变或适应环境,健康是资源而不是现实生活。这么说来,不管我们的身体是否完美,只要我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生命中的不完美有哪些?
身高、体重、相貌不满意
身体的残缺
患有疾病
身体衰老
为什么要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衰老是自然规律,应坦然面对时光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欣然接受和平静度过衰老的全过程。
对自己合理的期望才能避免因目标过高造成心理障碍,阻碍潜力的发挥。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完美,而在于自我实现。
安然离去
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死亡,尽管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却无法改变生命从诞生即向着死亡走去的定律。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遵循着“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有始也有终,有生也有死。
我们如何理解死亡?
一个人对生的态度往往与对死的态度相一致。认识死亡,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只有理解了死亡,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有限性和它的不可逆性,从而真正懂得生命的可贵。因为死亡不可避免,所以要克服无谓的焦虑和恐惧,将思考和精力转向如何使生命更有价值。
如何面对死亡?
接受寿命有限的事实 每个人的寿命都有一个期限,应该采取“倒计时”的方法,有效地享受生命。虽然每个人都在走向死亡,但我们能够把握和体验的是进行中的生活,只有能够从容地面对死亡,才能做到轻死重生,积极地把握有生之年,让人生更加精彩。
明白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医学发展到今天,解决了许多健康问题,如一些传染病、营养不良等。但是还有许多疾病是无法彻底治愈的,如大部分癌症、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医学作用只能缓解这些疾病的进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所有责任推给医务工作者,接受医疗作用是有限的这一事实,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面对生命的尽头。
换个角度面对死亡 “人皆怕死”,当我们面临死亡的想法或威胁时会有一定的恐惧,这是正常的反应,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回避死亡,对于死亡的回避并不能真的避免死亡,反而因此忽略了生的意义。肉体必然死亡,但精神可以永存。因此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善待每一秒钟,为社会多做贡献。与其逃避死亡,不如把每一天过得更加有意义,起码到了那一天能说一声:今生无悔!
军人还会面临特殊的死亡威胁。大敌当前,危难时刻,为了党和人民,军人必须义无反顾、慷慨赴难。这就是军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最高境界。
一切都有尽头。相聚离开,总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