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3?资料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延伸阅读

1.高斯马可夫定理

“高斯马可夫定理”主张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小平方法的参数估计同时具有不偏性和最小变异,因此是最佳的线性不偏估计。请参考陈彧夏(2001)、Kennedy(1998)。

2.最大概似法的推理依据

最大概似法的推理依据在1960年代曾经有主观和客观几率论之争,两派差异在于:前者主张对立假设的事前分配PHi)在没有任何资讯下可视为是相等的,后者则否定事前分配的存在,从充分性和条件性的原则来论证。请参考Birnbaum(1962)、Hald(1999)。

3.因果关系的概念

社会科学家对因果关系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看法。有些学者从逻辑学上主张因果关系必须满足“经常连结”“时序先后性”“非虚假关系”三要素;有些学者采取更严格的标准,认为实验操控才能探求因果关系;更甚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只能探求相关性,而无法对因果关系作出主张。请参考Blalock(1964)、Isaak(1985)。

4.中央极限定理

“中央极限定理”主张:当n个任意分配结果相加之后,若n→∞,则此分配曲线愈趋近常态。即不论原来母体分配是否为常态,样本平均数组成之抽样分配接近常态分配。回归分析中针对回归系数的假设检定,就是应用了“中央极限定理”的推理,得到

请参考林惠玲、陈正仓(2000)、Greene(2007)。

5.处理多元共线性的进阶方法

有些学者反对剔除资料,主张使用进阶的统计方法来处理多元共线性的问题,包括了脊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最大重复分析法及净最小平方法。后两者多用在多个依变项的模型中。请参考Gunst与Mason(1980)、Gujarati与Porte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