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金融科技概念
1.金融科技的核心
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最时髦的话题。“fintech”到底是什么,又为何在中国火了?
同样的,假设二娃问你,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怎么回答好呢?你可以回答,金融科技就是科技在金融中的应用;或者你回答:用科技的手段改造金融行业。
其实你会发现,我更强调的是一种回应的技术,毕竟沟通很重要,包装也很重要,这样回答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你还可以引用维基百科的定义:它是由一群通过科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的企业构成的一个经济产业。fintech公司通常是那些尝试绕过现存金融体系,而直接触达用户的初创企业,它们挑战着那些较少依赖于软件的传统机构。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什么呢?或者要解决的问题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呢?
答案是信息和信用成本。
金融作为一个现代庞大的支柱产业,其实是指金融服务业,也就是帮助资金融通的服务行业。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所做的事情和所创造的价值,主要就是让资金从相对闲置、低效率的人或机构手中,流动到可以更高效率使用、产生更大价值的地方。你每个月领工资,有一部分暂时花不完,借给急需用钱投资或消费的人,就是创造了价值。
庞大的金融服务业,所做的事情其实都是在做“信息”处理。
套用一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信息,我们只是信息的搬运工。
金融业整个工作的对象就是信息,它的产品就是信息。
如今,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每天都习惯了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各种电子货币、代币,这些都可以理解成“信息”。
当然,最早的资金可不是信息形态,而是石头贝壳、真金白银等实物形态。
金融业的萌发,可以说肇始于对真金白银等实物资金形态的“信息化”。最早帮助存储金银的金匠铺,开始用纸张等材质记录的票据代替金银给付物主,之后用来流通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
当然,当纸币这种现金形态已经大范围转换为比特的电子、数字货币形态后,大家更容易理解这个信息化过程。这个对资金形态的信息化过程,极大地降低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商业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交易的规模,深化了人们劳动角色的分工,从而也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这是金融服务业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需要持续解决本身带来的两大问题:信息成本和信用成本。
说到信息,就要说到信息的收集、传递/交互、存储和处理等功能。信息的收集、传递/交互、存储和处理,都需要消耗成本,而且这个成本往往还是巨大的。伴随着资金的“信息化”过程,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信息的真实性。
把我存的黄金用一张纸作为证明代替,你会不会把黄金拿去挥霍掉了,等我要用的时候,两手空空?
这个就是“信用”问题。信息化后,要取得信任、达成交易,还需要付出“信用成本”。你看到的那些豪华气派的银行高楼大厦,就是一种很直观的信用成本。为什么那么多线下理财公司都喜欢将办公室租在市中心高级写字楼的高层?因为这些都是“信用成本”。
金融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一个不断降低金融信息成本和信用成本的过程。降低金融信息和信用成本,靠的就是人类的持续创新。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本身不是什么新事物。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无数的金融科技:当把纸张、印刷技术用于纸钞印刷时,这是金融科技;当你不需要背着很重的黄金白银行走江湖或出差,通过银行汇款就可以到处做生意时,这是金融科技;当你不用出门、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炒黄金、买美元、躺着理财赚钱时,这也是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之所以现在大热,是因为最近几十年最热的科技是信息科技,而金融服务本质上是信息服务,金融与科技天生具有巨大的相互吸引力。当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这两个最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发展到特定时段时,拐点就出现了。
或许有一定的企业换马甲避险、资本推高估值和媒体借势炒作的成分,但是,金融科技的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白了上面的内在逻辑,你就很容易理解那些名目繁多的fintech概念是怎么回事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降低了金融信息收集和传递的成本;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智能投顾节省了你去学习、分析和判断大量金融信息的时间和知识成本;区块链技术应用可通过取消传统中心化的信任中介,大幅降低信用成本;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可通过刷脸验证身份,实现远程开户和操作,降低了庞大的信用成本、时间成本、金融机构大量营业机构和人员的运营成本。
循着这个降低金融信息和信用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内在逻辑,你甚至能够预测到,未来有哪些信息技术会应用到金融领域,成为新的“金融科技”——比如,VR和AR技术成熟后,将来通过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操作,可降低信息的交互成本,提升交互体验,并且可以取代大量金融机构的前端服务人员的人工成本。
总而言之,金融服务业就是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搭建起金融信息的流动渠道,不断降低资金流动的成本、扩大资金触达的范围。所以,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无非是利用最新的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做本质上跟传统金融机构同样的事情。
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金融服务带来的成本,在我们的日常支出中占据了很大一块份额,金融科技创新降低了我们需要支出的成本,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和财富可以用在更多的消费上,即意味着我们的财富增长了。
2.科技金融的核心
科技金融的百度定义为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科技金融的主题是金融,其实就是科技应用在金融中,金融本质也是一种服务,可以说是当前很重要的功能,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效率和品质。
以往,银行是“二八”法则的最忠实拥趸,他们坚信20%的客户能创造80%的利润,因此经营重心大多放在中高端客户吸储、理财与向企业大客户放贷上,希望借此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收益。银行对于中小微企业、个人贷款以及普通客户的业务往往不够重视。因为对于银行来说,这些小客户就是“长尾”,投入过多的人手和精力去处理“长尾”客户的业务,只会增加银行的成本。最近几年,这一部分客户被互联网金融所吸纳,余额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第一款意识到了“长尾”客户价值的产品,单个用户的购买量虽小,但庞大基数成就了余额宝的奇迹,让与之合作的天弘基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山鸡变凤凰”。金融业“长尾”市场表现为高度碎片化,用户数量庞大且个体资金量小,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和汇集,无疑将产生巨大价值。当这部分“长尾”用户的客户端使用黏性增加时,银行自然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推广和营销。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1)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比如大家熟悉的马云做的事其实就是解决了金融服务对象的“长尾”现象,就是说在中国,很多科技公司做的事情就是做了一个中间的技术平台,上端去连接这种小B或者是C端,它通过一些场景,比如一些核心企业、一些渠道,把这些场景全部连接起来,然后通过自建的技术系统把这些分散的资产集合起来,迅速地转化成为标准化的金融机构能够认可的资产,当资产聚集到一定量之后,就可以对接资金端及金融机构。
(2)科技金融对社会的价值,表现在金融消费服务升级上。其实在金融消费里面无非是提高你的需求匹配效率,就是高精度的匹配,可以节省你的时间,比如不需要到银行去排队了。
(3)更好的、更高品质的金融服务,现在都流行说“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智能投顾就是一个专业的、高品质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本质,一个是提高效率,另一个是提高品质,这两个都是技术所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