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土木工程概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土木工程可以大幅拉动国民经济

1.2.1 经济腾飞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GDP高位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用经济腾飞来形容毫不过分,表1-2给出了中国2002—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的总量和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初发布报告披露2003—2011年GDP平均实际增长10.7%,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自2010年,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表1-2 2002—2012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率

图1-3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及欧元区国家等发达国家在内的自2008—2011年GDP的增长率曲线,中国高居首位不仅高于世界平均值,更高于美国和日本,显示中国经济大有腾飞之势。

图1-3 2008—201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制图:蔡华伟)

图1-4是世界银行于2011年给出的金砖国家(早期“金砖四国”指中国、巴西、南非和印度,后来俄罗斯加入之后,则泛称“金砖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于2011年的GDP,五个国家中中国高居榜首,高达7.318万亿美元。据统计,金砖国家总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2%,2011年五个国家的GDP合计约为13.9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9.8%。

图1-4 金砖国家2011年GDP(单位:万亿美元)

从世界银行提供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与西方七国集团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变化也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蓬勃向上的局面,中国据高位态势而西方七国集团则相对上升得比较缓慢,见图1-5。

图1-5 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与西方七国集团GDP年平均增长率变化(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张芳曼制图)

2.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在中国GDP高位增长的同时,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也有了快速的增长,图1-6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自2010年开始,其增长率不仅超过GDP的增速,也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增长率。

图1-6 GDP和城乡居民收入10年增速图(制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人口多且农民占一半左右,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2012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这方面的数据,详见图1-7和图1-8。2014年公布了2013年的粮食产量高达60193万t,已接近人均500kg左右,高出联合国规定的安全标准,说我国“粮食安全”是有根据的;图1-8是我国2002—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图,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时,2012年的数据尚未统计出来,这一年的数据在2013年3月两会期间被正式公布为7917元,这个数字虽然远低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图1-9),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大力推行以农村为主的民主工程,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差距会大大缩小。

图1-7 2003—2012年粮食总产量

图1-8 2002—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图1-9 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自己和自己比,如果放眼全球,尽管我国GDP总量自2010年(40万亿元)已接近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我国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人均GDP仅为5432美元,图1-10是根据国际金融组织2011年的数据展示的部分国家人均GDP的水平,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均GDP不仅远低于美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低于韩国,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考虑到我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5,且起点低、起步晚,能取得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5432美元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可贵的是人多、起点低、起步晚,但增速快。图1-3显示,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和欧元区国家在内的自2008—2011年GDP的增长率曲线,中国高居首位,不仅高于世界的平均值,更远高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经济大有腾飞之势,不怕起点低,起步晚,只要跑得快,赶上去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有的国家还有时处于负增长。如日本、美国、俄罗斯和欧元区国家在2009年都是负增长,众所周知GDP的负增长是经济衰退萧条的表现。

图1-10 部分国家人均GDP水平(2011年数据)(蔡伟华 张芳曼制图)

3.经济腾飞促进土木工程的发展

众所周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消费、投资和出口,长期以来我国GDP的增长“投资”的贡献率最大,达到甚至超过50%。从经济学的规律来分析,“消费”的贡献率,应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推动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就是这种认识的政策措施,但消费必须建立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之上,图1-6~图1-8说明我国已开始具备这种基础。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即改革开放之后,人口大规模流动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流动人口是经济发展活力的“风向标”、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2014年媒体披露我国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7%,其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80%,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已达到44.84%。

图1-11给出了我国农民工总量和月均收入增长的情况,图中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多达2.5亿人,每人的月均收入超过2000元,年均收入24000元以上,已超过图1-9显示的城镇居民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810元,这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巨大的消费群体,请读者注意,2.5亿人的农民工,已经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总人口。这么庞大的消费人口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1-11 全国农民工总量及月均收入

(a)全国农民工总量/万人;(b)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元(制图:宋嵩)

三驾马车的“投资”一直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政府可以操控的最强有力的一驾马车,2008年美国“两房”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我国重拳出击,立即投入4万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基本建设、民生工程和基础性工程,有人戏称为“铁公鸡”(铁路、公路和机场),一时高速铁路的“四纵四横”、公路网建设的“7918”,以及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西气东输等,这些在下面各章中均有详细介绍,这笔投入不仅使我国没有产生许多国家广泛出现的失业,工矿倒闭,商业信贷萧条等,反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今天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1.3万km,雄居全球第一,高速公路8.5万km,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北京、上海这几个大城市轨道交通的里程也已接近或超过纽约、巴黎、伦敦等几个著名的城市。请读者注意4万亿元占2008年当年GDP总量的13%,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据。所以我们说经济腾飞促进了土木工程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反之,土木工程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强劲腾飞,道理是一样的。

1.2.2 投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杠杆

1.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占比一直呈高位态势

基础设施大都指基本建设,可以形成国家巨大的固定资产范畴的内容和项目,如铁路、公路、水电、奥运场馆、城际轨道交通等,这些项目都离不开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和“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日益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达国家由于恢复、改造和扩建的需要,基本建设的投资大都占国民经济的1/3左右。据有关人士测算,虽然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已经具有相当雄厚的基础,但由于新兴科技的需要(如智能建筑等),以及早期兴建的至今已远远超过服役期的土木工程迫切需要维修、加固乃至拆除重建,土木工程投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30年来这个趋势更为明显。图1-12和图1-13是2013年3月两会期间公布的我国自2008—2012年连续五年GDP及其增长速度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的数据图。

图1-1 22008—2012年GDP及其增长速度

图1-1 32008—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将图1-13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除以图1-12中相应年份的GDP就会得出表1-3中投资占GDP的比率,2008年为55%,以后几近逐年递增,2012年竟高达72%,由于表1-3是从2002年开始统计的,读者可以看到连续11年来投资占GDP的比率基本呈高位态势。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有些并不完全是土木工程的贡献表1-1中已显示了这个概念,但各行各业发展建设的投入属于土木工程的份额不仅比例较大且可以长期发挥作用

表1-3 2002—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

注 固定资产投资按管理渠道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3部分,除更新改造涉及较多的其他行业外,基本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基本上属于土木工程范畴(资料均来自《人民日报》)。

2.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生产能力的全面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果是生产能力的增加,表1-4给出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请读者注意这些新增的生产能力几乎全与土木工程行业有关。

表1-4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的增加首先促进了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2011年,我国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约18.86万亿元(图1-14),是2002年的2.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1.7%。工业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这意味着我国即将实现工业化,要知道“工业化”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走过的道路,我国也不例外。而衡量工业化水平最重要的表征是制造业的发展,据《人民日报》2012年12月披露在2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都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工业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土木工程所需的两种最重要的建筑材料钢和水泥的产量,多年来我国一直高居全球榜首,2014年3月两会期间公布的我国钢和水泥产量分别为18.3亿t和24亿t,并已产能过剩,加之这些行业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一直在采取适度减产的措施。

图1-14 2002—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

与此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迅速增加。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万家。2011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国工业企业达到29家。

3.投资基础设施受益的首先是土木工程

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多年来一个主要原因是依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刺激经济,而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与土木工程有关。如表1-5列出了若干项已建、在建和计划兴建的大型工程,其投资动辄上百亿元乃至千亿元,而这么大的投入有50%以上都是土木工程完成的,如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铁、快速轨道交通。这些工程所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吸纳多余劳动力等附属伴生的贡献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表1-6是我国近年来公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情况。这些项目无一不是投入巨大、效益显著、可以长期受益的基本建设项目,而且都无一例外地属于大土木的范畴。

表1-5 我国已建、在建和计划兴建的若干重大工程的概况及统计资料

续表

表1-6 我国近年来公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图1-15是交通部2005年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简称7918)的示意图。它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18条东西横向线;总里程8.5万km,计划30年,年均投资1500亿元,总投资额为4500亿元;覆盖10多亿人口,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的交通问题。该规划2014年底已经完成。

图1-15《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示意图

2007年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又公布了规模3.5万km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布置局部图,见图1-16。这些线路由于是在原有国道的基础上扩建和贯通所以早在2008年年底已基本完成,它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特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人以上)和93%的大城市(人口在50万人以上),成为我国具有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重要交通干线。

图1-16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布局图

(注:“五纵”为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北京—福建福州、北京—广东珠海、内蒙古二连浩特—云南河口、重庆—广东湛江;

“七横”为黑龙江绥芬河—内蒙古满洲里、辽宁丹东—西藏拉萨、山东青岛—宁夏银川、江苏连云港—新疆堆尔果斯、上

海—四川成都、上海—云南瑞丽、湖南衡阳—云南昆明)

铁路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截至2014年5月,我国铁路总里程已达10万km,其中高速铁路时速达120km的有4万km,时速达160km的有2万km,时速达250~350km的有1.3万km,稳居世界第一,已大部分覆盖我国50万人以上人口的城市。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了土木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而且这种拉动具有关键性和恒久性;反之,如果不大力发展这些基础设施,中国经济的腾飞是很难实现的,它们是“瓶颈”,是可以长期发挥效益的基础设施。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土木工程可以大幅度地拉动国民经济,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1.2.3 土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

1.改革开放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

为前所述,由于部门设置和归口的不同,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归口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因此国家统计局在统计建筑业的产值及有关数据时,大都不包含公路、铁路、水利、海港等众多属于土木工程范畴的建设项目,而是统计到它们归属的部门和行业,如公路铁路属于交通部,水利工程属于水利部等,但从学科和专业来说,这些项目则大都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也一路攀升。建筑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34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186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9%以上,比GDP的年均增长率高出9个百分点左右。其中,200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而全国建筑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比同年GDP增长率高出13.9个百分点;至于2006与2007年建筑业完成的总产值均比上年增长16%以上,均超出同年GDP增长率2个百分点以上。

图1-17给出了我国2008—2012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该图就是按照我国关于建筑业的归口方法统计的。2008年增长率不高,其原因可能和奥运工程等项目基本结束,投资开始减少之故,而2009年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又陡增至18.6%,则和美国两房危机之后我国拨发4万亿元的救市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工程扶贫开发等那部分投入有关。

图1-17 2008—2012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房地产业历来是衡量国家经济消长的重要产业,又是建筑行业的主要产业之一。表1-7给出了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1978—2000年20余年间,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3倍。表1-8给出了1997—2001年中国内地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总规模,可以看出其增长率远高于当年GDP的增长率,雄辩地说明了土木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2001年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请读者注意:南水北调如此大的一个项目,预算50年总投入才5000亿元。房地产业在2001年一年内已投入6000亿元。难怪美国建国200多年,住宅问题早已解决,而它却仍然是美国的基础产业,以致“两房”危机出现之后会引发世界性的经济萧条。

表1-7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78—2000年)

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第333页。

表1-8 1997—2001年中国内地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总规模

我国在居民住宅上欠债较多,大力开发民用住宅是体现民生工程以人为本的主要方面。截至2005年年底统计,中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多达57亿m2,其中城镇27亿m2,农村30亿m2。2008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东部地区18325亿元,增长17.1%;中部地区6287亿元,增长31.7%;西部地区5967亿元,增长22.7%。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22081亿元,增长22.6%;办公楼投资1112亿元,增长7.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00亿元,增长14.3%。

2.警惕房地产泡沫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房地产形成了巨大需求。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一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超出了一般居民的购买能力,也给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表1-9给出了中国2008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中显示住宅投资增长最高,达22.6%,而住宅中90m2以下住宅投资比上年增长50.7%,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人民目前的住宅消费水平在90m2左右。

表1-9 2008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表1-10给出了201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增长速度。

表1-10 201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

表1-10中投资额比表1-9的数据增加2.3倍但新开工的面积特别是住宅的面积其增长率均为负值,另外,土地购置面积及土地成交价款则呈现更大的负增长,显示房地产业出现萧条的趋势,不少有识之士担心中国会出现房地产泡沫,笔者不吝笔墨在这里谈一点关于房地泡沫的危害。房地产泡沫是由房地产价格长期快速上涨导致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远超其实际价值的现象。在过去20多年里,世界范围内出现了3次影响较大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即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1997年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房地产泡沫破灭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相关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对有关国家以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

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发展和破灭具有规律性:房地产泡沫发展过程具有暴涨、暴跌的特点;破灭时产生的影响大而恢复慢;房地产泡沫主要是区域性的。

日本房地产泡沫始于1983年。当时,日本国际经济地位上升,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众多国外大公司进入日本投资购买房地产,引起日本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推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20世纪80年代前期,东京等大城市房地产价格每年上升30%左右,1987年、1988年两年商业房地产价格较上年分别上升40%、50%。泰国1988—1992年房地产价格每年上升20%~30%,1992—1997年每年上升40%。房地产价格长期快速上涨导致大量投资、贷款流向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市场成为财富的聚集地。日本房地产泡沫自1983年产生到1991年破灭,历时8年。泰国房地产泡沫自1988年产生到1997年破灭,历时9年,美国2008年爆发两房危机就是一次波及全球的房地产泡沫破灭。

一般来说,泡沫形成时房地产价格长期快速上涨和泡沫破灭时房地产价格暴跌,是房地产泡沫的重要特点。

房地产泡沫破灭造成的影响大、涉及面广,恢复困难、持续时间长。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从1991年2月开始陷入萧条,历时长达32个月,随后的七八年一直停滞不前。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大量企业倒闭,进而造成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大幅度增加甚至倒闭,1995年3月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额达40万亿日元。房地产价格、股价的缩水降低居民的消费欲望,日本1993年消费增长降为负值,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房地产泡沫破灭还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造成失业增多,贫富差距扩大,整个社会信心长期不振。

房地产价格受国家经济、金融、税收等政策的影响,因而与国民经济有类似的周期性规律,但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主要取决于城市市场状况。日本发生房地产泡沫时,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圈,特别是首都圈。泰国、印度尼西亚的房地产泡沫也局限在曼谷、雅加达等城市。所以说,房地产泡沫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它的产生主要同城市市场相联系。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信息充分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同按租金计算的理论价格是相近的。如果交易价格上升过快、高出理论价格过多,就会出现泡沫,因而可以用交易价格高出理论价格的程度衡量房地产泡沫情况。由于人们对房地产的偏好,除了经济利益,占有房地产还有其他目的,所以交易价格通常会高于理论价格。一般认为,交易价格高于理论价格1倍以内是可以接受的,而高出1倍则表明泡沫现象明显。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也是房地产泡沫的易发期。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较快,1998—2009年对国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以后,我国一些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根据前面所述的衡量房地产泡沫的指标来判断,我国并没有出现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但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已超出一般居民的支付能力,个别城市处于产生房地产泡沫的边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央及时采取多项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取得了明显效果,例如由政府主导的大量兴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并限定了价格,从而大大减缓了房地产商品市场的价格的上涨,一些高价房处于闲置状态,这就是表1-9中房屋新开工面积特别是其中住宅的面积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之一。

我国区域差别大,发展水平不一,各地房地产市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持国家政策的统一,防止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像滚雪球一样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又要根据各地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周期状况,给地方政府一定调控市场的权力,促进地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房地产属于土木建筑业,又是国家支柱产业,它对国民经济的消长举足轻重,以致可以引发全局的经济萧条。单从房地产这种撼动全局的作用就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2.4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1.美国引发金融风暴的严重性

2008年9月7日,曾占据美国房贷市场半壁江山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下简称“两房”)因次贷危机破产,不得不被美国政府接管。

所谓“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设计的一种住房贷款。2001—2005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刺激了次贷的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达6400亿美元,是2001年的5.3倍。不仅如此,围绕次贷还形成了一个包括购房者、房贷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者在内的金融链条。

在美国房市火暴时期,这个资产证券化链条很“完美”,各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然而,随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次贷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与此同时,美国房价见顶回落,使次贷购房者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来获得融资,这样,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还贷。于是,房贷机构形成了大量的次贷坏账;“两房”、投资银行、全球各类投资者手中的大批次贷由于失去偿付来源而大幅贬值,金融危机从此汹涌袭来。这就是著名的“两房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

危机引发失业率大增。据美国劳工部的报告、仅2008年2月,就有65.1万人失业,失业率从7.6%上升到8.1%,失业率的单月攀升率是1945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水平。截至2009年春季,至少1250万美国人失去了工作。面对震惊的失业率,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8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同时指出:“这个恢复经济的计划,不会使我们的经济好转或解决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2.我国能较好应对危机,土木工程是龙头

我国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连上几个大台阶,GDP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达6.0%。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2011年达5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同家跃升至略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外汇储备比较富足,截至2014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4万亿美元,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我国还有超过1000t的黄金储备,位居世界第五,黄金是硬通货,即使美元贬值对我们也不会产生风险性影响。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美国“两房”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以及我国房地产产业增长过快的势头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计划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五大板块(图1-18)包括10项措施如下。

图1-18 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五大板块

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总投资4万亿元。

现在仔细分析一下国务院出台的10项措施。其中一、二、三、四、五、七等项均与土木工程有关。2008年连续在几个月之内开工了14条铁路,公路,机场等,这些都大大刺激了我国经济的上扬,有人曾戏称受益最大的是“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这些正是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利用政府强大的监管引导机能,刺激经济上扬,扩大就业渠道。我国政府强大的操控能力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图1-12显示了在爆发金融危机的当年,我国GDP的年增长率仍然保持在9.6%,到2010年还上升到10.4%。

1.2.5 土木工程是我国走出去的主行业

中国的对外投资、改革开放前大都针对第三世界不发达地区且多为无偿地提供基础设施的建设,那时称之为对外援助。改革开放之后,除了仍有少数无偿援助以外,大都为有偿且范围遍及全球,方式也多样化。表1-11给出了中国在全球投资情况,几乎包括了全球各大洲、投资总额高达2200亿美元,其中约一半在非洲、西非及阿拉伯国家。图1-19是2014年5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举办的圆桌会议论坛披露的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及贸易额的增长情况请读者注意除金融与土木工程没有直接关系之外,其他几乎全与土木工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1-19 中非贸易额增长情况及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

(a)中非贸易额增长情况;(b)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分析

表1-11 中国在全球投资情况

注 数据来自2011年4月26日《台港澳报刊参阅》,数据截至2010年12月。

就项目而言,我国对外投资的项目基本上全是土木工程方面的,如公路、铁路、港口、水电站及会议场馆,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共投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442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如也门萨那至荷台达公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和瓜达尔港、坦赞铁路、索巴里贝来特温—布劳公路、马耳他干船坞、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博茨瓦纳铁路改造、孟加拉国6座大桥、昆曼公路老挝段、缅甸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塔吉克斯坦沙尔—沙尔隧道、柬埔寨7号公路、埃塞俄比亚格特拉立交桥等项目。

2011年2月19日,利比亚局势动荡,导致部分城市失控,我国开展了举世闻名的“大撤侨”。动用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24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70架次外航包机、22艘次外籍邮轮、1000余班次客车……2011年2月底至3月初,让分布在利比亚各地的35860名受困中国同胞,在短短12天中全部安全撤出、回到祖国怀抱。这次“大撤侨”受到国际上普遍关注和好评。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大概有50多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同时,国内有75家(13家央企)企业在利比亚有投资。但战争爆发后,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项目大都暂停,甚至有部分央企蒙受了损失。例如,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此前在利比亚承接的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项目,合同总额约55.4亿元,受战乱影响项目终止,未完成合同工程量83.2%,获中信保险赔付约1.62亿元。

中国企业为何要历险投资危地?中国MBA联盟顾问委员会回应:“利益是根本原因。”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需求国,而全球最重要的50多种矿产中,非洲有17种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以石油为例,目前非洲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海外石油来源地,出于现实利益的需要,即使有风险中国也必须留在那里。促使中国企业留在高危地区的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国内市场的饱和。

拿中国企业经常做的建筑工程承包为例,目前,中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其中约有1500万人处于无工状态,这一部分富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出去。而只有在非洲和中东这两个高危区的工程承包市场上,中国企业才能既与西方承包商比成本优势,又与当地承包商比技术优势。

在我国央企海外业务中,海外工程业务占比最大,而这些工程项目大部分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央企在海外承包了大量基础设施工程。

上述分析读者可以看出:①对外投资的承接项目是中国的需要;②到高危地区承接项目的原因;③土木建筑是对外投资和承接任务的主行业。

其实在发达国家,中国也不乏土建承包的工程,2013年4月通车的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中国承包了大桥的钢塔、钢箱梁和浮吊等工程,合同总额3.5亿美元;在桥梁建设上还有目前世界最大跨度混凝土梁斜拉桥——巴拿马运河三桥,是国内设计公司通过联合体形式,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竞标成功的。2014年12月18日,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正式竣工通车。这座投资约1.7亿欧元、桥身长1500m的大桥由中方提供贷款并主持设计和施工,是中国基建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这也意味着,已经运营通车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也是中国承包建设的。

这种“走出去”的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活跃在世界各地,仅2011年,我国内地出境公民已达7025万人次,在外务工人员81万人,境外企业达1.8万家,遍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这从一个侧面回答了为什么土木工程的毕业生比较容易就业的问题。

1.2.6 “一带一路”开创了一个新契机

1.促进土木工程的发展和建设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3.29)其中最重要的“设施联通”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各地将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优势为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成为中亚、南亚和西亚的交通枢纽创造条件。

内蒙古、黑龙江要完善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西南地区要构建西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沿海和港澳台地区针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需要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图1-20给出了一幅粗略的菱形经济圈示意图,可以大致看出“一带一路”的宏伟。

图1-20 菱形经济圈示意图(图片来源:2015.3.12人民日报)

2.亚投行的建立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

亚投行全名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倡导以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客观需要。中国是亚投行的第一大股东,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的规模,中国提出出资额可以最高达到50%。今后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将会单方面稀释自己的股份。截至2015年3月底博鳌论坛会期间已有3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其中包括西方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令人欣慰的是,世界银行、亚行等机构都对中国创立的亚投行积极鼓励,提供了很多帮助。亚投行将是一个深化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边开发机构。“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沿线的国家,也将会给其他地区国家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

土木工程发展的两大要素“需求”和“投资”都解决了,一个土木工程新的辉煌期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