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上挤OR在路上挤?
昨天突然间孩子们的大书包又把公交车挤了个水泄不通,今天为夏季达沃斯限制一些车辆的单双号行驶。越来越大的大连,越来越挤的道路与公交车交相辉映。
旧城区的改造一改就死,死在什么地方了?我看跟政府没有料到这几年私家车的迅猛增长有关,老居住区道路的混乱与停车位预留过少关系也不小。变化比计划快,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私家车这方面看是活生生的:QQ、吉利、夏利等低价位车队伍壮大,差不多手里有几个钱就可以成为有车一族。要没有这些民族资本进军汽车行业,咱们的私家车梦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够实现。回想当年的彩电,很多国企进入这一领域,尽管质量还一般,但彩电普及了。国人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自扫门前雪,于是自己的住宅、私家车,这些东西普及的过程也就是房地产、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有恒产者有恒心,租来的房子,那不是自己的,要饭还要有根立棍儿的地方,寄居别人的房子也就没有了家的感觉。
公交车有点像是基层社会的缩影,当然,部分环保人士除外。公交车有几点是最难忍受的:拥挤、盗贼、汗臭狐臭口臭、踩脚、推搡、不排队、不让座、小孩子扎堆后的高声喧哗、司机的粗鲁无礼疾驰猛拐……公交车却也是很多人必须采用的——相对的低价。但即便公交免费有座位无盗贼,也不会阻碍私家车的高速发展——国人压抑多年的在追求财富荣誉与地位方面的进取心冠盖全球,衣锦还乡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最寻常的梦想。
于是养不起司机也要养得起车,即便在路上挤的滋味更加难受——油表在噌噌往上蹿,尾气在呼呼往外冒,管那么多,打开空调,听着小调,躲进小车也自成一统,营造局部小环境是我们的强项,谁在乎温室效应、节能减排?崇尚奢华,卓尔不群,广告不一直在这么宣传吗?我7岁的儿子都知道一些大老板,认识一些豪华车,我并没有教他这方面的东西,孩子们自己就在这方面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
当更多的人加入有车一族,道路变成停车场,所有的车都快不起来。而选择在自宅周边就业,或者在就业地点就近居住是最理想的了,可职场无常,谁知道明天自己会不会另起炉灶另谋高就?谁知道明天自己做的这个行当是否还能给你份衣食无忧的薪酬?
变化太快了,当最早有私家车的人养起了私人游艇,那些他的部下都陆续有了进口或合资品牌的私家车,收入一般的也整个自由舰、N3啥的,起码比没有强。
再往后,要想开个小买卖,门前如果没有停车场,你主动歇业得了,百分之百开不下去。
20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