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你学得会:看盒马鲜生、马克华菲们怎么玩(《商业评论》2018年5/6月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零售让木门行业突破了只能在建材城开店的渠道瓶颈,也让TATA看到了实现大梦想的机会。

TATA木门:用新零售踹开千亿大门

■陈赋明

走进TATA木门的北京总部园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竖立的几个白色大字——我们是TATA,我们正青春。在这些字的背后,一大片喷水自灌的草坪映入每个人的眼帘,与此相呼应的还有整个园区错落有致的办公厂房鲜亮的红色轮廓。瞬间,青春奔放的气息包围上来。

随着三天访谈的深入,这种青春气息愈加浓烈。在一般人概念里,木门作为一种家居建材,再传统不过。可你知道吗,木门虽然在家家户户早就出现,但以前都是木匠上门手工制作的,作为一个行业,它直到2002年左右才渐成气候。1999年创立的TATA,正是这个年轻行业的开创者和助推者之一。

与木门行业同样年轻的,还有TATA人。TATA全国有上万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在这个仍属传统制造的行业里,是最年轻、最有朝气的团队之一。在TATA,有一条不怎么近人情的硬性规定:除了极特殊的专业技术岗位,应聘者超过35岁就不再考虑。这条限令同样适用于TATA的经销商。

为什么TATA喜欢用年轻人?2009年大学毕业就加入TATA,现为TATA人力资源总监的刘威解释:“TATA用年轻人最大的一个思考是,年轻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因为没有经验的束缚,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挑战,敢于尝试新的东西。所以,我们每年都会校招,公司很多中层都是大学毕业就进入公司,然后成长起来的。”

不单单是中层,公司高层也都是年轻时就成为TATA一员的。TATA三位创始人吴晨曦、纵瑞原和季奎,在1999年共同创立TATA时只有二十多岁;一手培养并提携了多名中层的营销副总经理孟祥雷,在许多员工眼里是一名元老级人物,却也只是个年轻的80后;掌管全国七大生产基地的生产整合副总经理夏金华,2005年加入TATA时,只是一个初涉职场的小女子,从设计部、服务部,到大区运营,再到统辖八大部门的生产整合中心,她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TATA的核心高管。

可以说,年轻人的开放心态和敢于尝试,是TATA的基因片段。在19个年头的发展中,TATA的这帮年轻人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成为了木门行业的开拓者、创新者和引领者。

当初,吴晨曦正式打出“TATA木门”这个品牌,第一次有人把“木门”这个在当时人眼里土得掉渣的叫法放进了品牌,由此推动了一个行业的兴起。2017年,整个木门行业的产值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

2002年,TATA发现了网络营销的秘密,成为木门行业,乃至建材行业最早涉足互联网的企业,从此与互联网结下不解之缘。

2007年,作为指定木门供应商,TATA参与了国家体育场“鸟巢”建设工程,因优异的工程质量荣获2008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木门行业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2012年开始,每年12月22日,TATA都会举办一场广受瞩目的新品发布会,开创行业先河。在年度发布会上,TATA相继推出了隔绝噪音的静音门、适合老年人的推转门、适用于小户型的平折门、专为崇尚个性的年轻人设计的写真门、备受南方消费者推崇的暖芯门、致力于健康生活的第3代环保油漆工艺“肌肤系列”等,引领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趋势。

观点概要

TATA是木门行业的领头羊,它拥有新零售的动力来自哪里?做了哪些探索?

如何与经销商的利益冲突?

 

渠道瓶颈

家居建材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只能在建材城开店。如果能够开出更多的店,TATA也能做到千亿的规模。

 

智慧门店

TATA智慧门店的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四条线:扫码、云店、VR和人脸识别。通过技术手段,TATA采集客户数据,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转化率。

 

家人文化

TATA智慧门店能够迅速落地,把经销商视为自己人的家人文化是一个核心要素。

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TATA随即入驻,再次让行业“大跌眼镜”。离不开线下服务的木门定制,能上天猫卖吗?但TATA用当年优异的销售额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从最初3个股东、10万元资金、5个工人、3间窝棚,到今天上万名员工、七大生产基地、近2,000家门店,TATA人用青春创造了辉煌。

如今,新零售正汹涌而来,勇于突破、敢于尝试的TATA人岂会错失。2017年,他们成为木门行业首个与阿里进行新零售深度合作的企业。那么,在TATA看来,电商是什么,新零售又是什么?他们做了哪些探索?他们希望新零售能给TATA和整个行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