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流离梦境(二)
李世民的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他自然不可能让一个拥有着前朝皇室血脉的人来继承唐朝的皇位,哪怕他是自己的孩子。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看到李恪的时候,就是忍不住发自内心的喜爱。居然忍不住想伸出手指去逗李恪。
沉寂喜悦的李世民完全没注意到,长孙无忌的脸上已经有了些异常。
“殿下,如若无事,臣就先告退了。”长孙无忌突然道。
李世民一愣,随即摆了摆手,“去吧,去吧。”与此同时,心中暗道,这辅机好生无趣,我正喜悦,他就要告辞。
长孙无忌面不改色,缓缓退出。
待走出门外的时候,脸上已经是一片愁云。
长孙无忌一言不发地走回了家中,闷头写信。
他的妹妹长孙氏,早已提前为李世民诞下了一枚男丁,并且深得李世民喜爱。
但是长孙无忌的内心并不能平静,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又先后有另外两个妃子为李世民诞下两名男丁。
长孙无忌眼光毒辣,他坚信,用不了多久李世民就会击败自己的两个哥哥,登上皇位。到时候自己的妹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的儿子,就是自己的亲侄子。
他必须保证,是自己的亲侄子被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而不是别人。这也是他如今鼎力相助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他倒不担心李世民的二子李宽,李宽的母亲出生并不高贵。大儿子李承乾不仅出生最早,而且又是自己的亲妹妹长孙所生。所以李宽对李承乾的威胁,微乎及微。
但是长孙无忌对刚刚出生的李恪却不得不在乎,因为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她的孩子就有着两朝皇室的血脉。这样高贵的血脉,怕是长孙皇后也无法企及。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
长孙无忌好巫师之术,他曾找巫师预言过,如果李世民即位,那么杨妃之子,可能会威胁到长孙皇后之子的继位。
长孙无忌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他必须保证,是自己的亲侄子登上皇位。
长孙无忌停笔,折信。
信中很简单:杨妃诞下男丁,汝当小心,吾定当倾力相助。
信是写给正在娘家修养的长孙氏,也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
派密使将信送往宫中,长孙无忌面色阴郁地站在府门前。
“李恪……吾留你不得……”
同天。
一个没落的家族,也即将迎来一个小生命。
玄阴一族,道家分支,自秦以来,替各大王朝看守陵墓。
隋灭唐兴。619年,唐朝的第一位君王李渊尚且还在人世,唐朝还没有任何一座王陵。
隋陵守不得,唐朝又无陵可守。一时间,玄阴一族竟闲置下来。
好在李渊对于此族颇为宽仁,将族内数百余人安置在一小村。并点名自己百年之后,要玄阴一族替自己守陵。
这天,村内族长家中,人们来来往往,互相奔忙。
突然,天上一阵雷鸣响起,平地惊雷,可谓惊人,大家纷纷仰头观望,只见晴朗的天空之上,竟然有几道雷龙闪烁。
正在大家都被雷声吸引的时候,突然,另一道声音从屋里传来了。
“哇!”
清澈动人,是孩子的哭声。
“生了!生了!”一名稳婆从屋里走了出来,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满脸都是笑容,“老胡啊,你们家有后了,是个男娃子!”
众人纷纷恭贺。
唤为老胡的男人神色一阵激动,伸出手去,颤巍巍地接过了孩子。
目光在孩子的脸上来回打量,嘴里激动地说道:“孩子,孩子……”
他的身旁还站着另外一个老人,老人精神矍铄,目光迥异,望着天空喃喃道:“这孩子出生的时候竟然平日惊雷,隐隐约约还伴有龙鸣,不凡啊,不凡啊……”
正当老人默默感叹时,老胡突然喊道:“爸,你快看!”
老人一愣,连忙扭头看去,只见老胡正激动地托着孩子的手。
“这?”
顿时,包括老人在内的一圈人都惊呆了,眼神里都充满了不可置信。
只见那婴儿的手,竟是蔚蓝蔚蓝的,闪着灵光。
“爸?”
“这个孩子,取名叫胡天吧。”
“是!”
后有玄阴一族内策记载:武德二年,玄灵之掌重现于玄阴一族。其族皆喜……
公元626年,也就是李恪和胡天出生七年后。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设计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唐高祖李渊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即位十二天,立长孙氏为长孙皇后。
长孙无忌听之,心里长舒一口气。
同年十月,高祖因退位而落闲,与玄阴一族探讨陵墓修建之事。
次月,玄阴一族族长胡立成开始为王陵修造之事定风水、分八卦,拟建王陵。
十二月,胡立成携其七岁之子胡天,受邀进宫拜谢。
回府途中,七岁的胡天看见御花园中的水池子有一个人影窜动,遂跳下池子,捞起一名年纪相仿的孩子。
被救之人,正是李恪。
二孩童互相打量,初次见面,并未说话,只是傻笑。
次年。
李世民立长孙皇后之子李承乾为太子。长孙无忌愈发安分,任劳任怨,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治理江山。
同年,八岁的胡天被八岁的李恪钦点,进宫作为陪读书童。
二人在老师权万纪的指导下,习武颂文,两人皆天资聪颖,并且喜好相近,无话不谈,感情甚密。二人虽名为臣子,实则似兄弟。
李恪曾坦言,未曾想过为君王,愿得胡天一知己,死而无憾。
不知不觉又是九年。
公元635年,高祖李渊病逝,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
李世民为其修建献陵,葬于十月。
应高祖夙愿,玄阴一族族长应即日前往献陵,为高祖守陵。
年已十七岁的胡天,在这一天正式成为玄阴一族的族长。不管是高祖遗命,还是家族祖训,胡天别无选择,只得前往。
李恪得知此消息,与胡天在长安城外挥泪送别。
胡天走罢,李恪曾大病一场,后来在太医用药之下,渐渐好转,但再无往日之精气神。
次年,李恪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
再次年,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
后又有几次调转,均离献陵所在之地相隔甚远,一直和胡天不得相见。
直至永徽元年(650年),李恪被拜司空,为梁州都督,才得以回至陕南。
转眼之间,十五年已过。
李恪不仅精于骑射,颇通文史,而且“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
但就是这么一位‘名望素高’的才子,这十五年来却郁郁寡欢,不得与人诉说。李恪曾言,世人不管弃我、厌我、憎我、喜我、爱我……不如胡天谈与我。
可见,在李恪心中,那个年少时陪自己诵文吟诗、夜晚坐在屋顶上彻夜聊天的胡天,才是最懂自己的人。
来到陕南以后,李恪曾携酒来见过胡天。
二人相见时,先是身躯直愣,许久竟不能迈动一步,随后相拥而泣,嚎啕大哭。
第一次见面,李恪把这些年的种种不如意告诉了胡天。
父亲有意把太子之位传给他,长孙无忌知道以后处处针对。可自己根本就不想继承王位,哪怕跟长孙无忌明确表态过了,可是他还是不相信,并不断给自己找麻烦。
之前,因为父亲呵护自己的原因,长孙无忌倒还对自己不敢怎么样。但是一年前父亲去世,自己的弟弟李志即位,长孙无忌手里的权利越来越大,自己只能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小心小心再小心,才能得以偷生。
李恪恨,恨这皇室的身份,给自己添了太多麻烦。
胡天听闻沉默不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容易,自己身为王陵守卫,和族人看守着在献陵之中。
十五年来,相伴的只有无尽的黑夜与索命的怨魂,还有心怀叵测的鬼贼。
但是胡天知道,这是自己的使命,自己必须承担,所以他倒也没有那么排斥。而且,他感到很幸运,有李恪这样的知己,所以也是发自内心地珍惜李恪这个朋友。
李恪如今虽贵为吴王,胡天只是一名王陵守卫。但是二人还是像从前那样,并没有介意彼此之间的身份,相谈甚欢。
第一次见面,两人大醉,酣畅淋漓。第二天一早,因公务在身,李恪恋恋不舍回府,这一别,又是半年。
不久后,胡天收到李恪的书信,得知李恪又要外调一段时间,可能又要好长时间见不到了。
胡天心里虽然遗憾,但是也为李恪感到高兴。起码他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很多自己不能做的事。而自己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守着这片献陵。
年过三十,胡天的心里也没有了那么多的躁动,只想好好遵守父亲的教诲,修炼玄阴诀、守献陵。
胡天和李恪的书信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两人一直都没有见面。
李恪给胡天的最后一封信,说他三日后又会回到陕南,到时候会携带着好酒来和胡天一醉方休。并且要告诉胡天,他这辈子最大的一个愿望!如果完成这个愿望,那才叫死而无憾。
胡天看完信后哑然失笑,准备着三日后的相聚。
可谁知三日之后,等来的却是一道圣旨,
“吴王李恪,因勾结驸马房遗爱等人,密谋造反,现已处以死刑。现查王陵守卫、玄阴族族长胡天与李恪书信来往甚密,一并抓获,等候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