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社会学评论(第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析具体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时所遭遇到的各种困境,在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之际,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在马克思关于阶级形成必然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论述中,找到这些困境的根源所在。在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中,各种经济关系构成了决定阶级形成的客观条件;所有的其他关系,则构成了决定阶级形成的主观条件。

在这样一种关于阶级形成的论述中,我们必须沿着另一种同样来自马克思的方式进行思考:在阶级形成的过程中,各种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条件共同构成(structure)斗争的领域,这会对各阶级的组织、解组或重组产生影响。因此,阶级必须被看成是同时受到各种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客观条件影响的产物。

阶级分析是这样一种分析,它将社会发展和存在于具体的历史行动者(historical actors)中的斗争联结起来。作为处于特定历史节点中的各种斗争的集体,决定这些行动者的斗争的,不仅仅是各种客观条件,甚至也不是各种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条件的总体。这是因为:阶级的形成是斗争的结果;在每一个历史时刻,斗争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确定的。

我们不能将阶级分析仅仅局限于那些在生产体系中占据各种位置的人们。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相当数量的社会可用劳动力不能获得生产性质的岗位。这些剩余劳动力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在社会上组织起来,是阶级斗争而不是积累的过程,直接决定着这些剩余劳动力被组织起来的形式。

工人形成为一个阶级的过程,与剩余劳动力的组织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结果是,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其他阶级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