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技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书法用具介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书法用具对于书法书写与创作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书法用具,我们常说到的是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指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还叫作“文房四谱”“文房四宝谱”“文房四士”等。其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房四宝”的含义有所不同。例如,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或歙砚(现安徽歙县)。但在进行书写与创作时,我们所用到的不仅仅是这四宝,还会有其他用具,我们分别述之。

一、笔

1.毛笔的分类

按笔头原料可分为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

按常用尺寸可以简单地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斗笔等。

按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按形状可分为圆毫、尖毫等。

按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2.如何挑选毛笔

那么,怎样的毛笔才是好毛笔呢?初学者又该如何挑选毛笔呢?一般说来,好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尖:指锋颖尖锐,整体呈圆锥形,不能是“秃笔”。

齐:指将笔锋润开铺平,顶端的笔毫稍呈一点点的弧形,弧形不能偏,而且没有突出的长短毛,同时也不能像刀切的一样齐,刀切一样齐为“齐头笔”,也是不能选用的。

圆:指笔毫丰硕圆浑,笔肚不空,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浑,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健:指笔锋的弹性,要劲健有力。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也就是说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性,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写起来坚挺峻拔。

3.毛笔的使用与养护

①启用新笔时,首先要将笔头轻轻捻开,然后以温水(和体温接近的水)把笔头上的胶液洗净,需要多洗几遍,然后再把笔毛捋顺。切不可将笔放在水中使劲洗涤,否则笔毛不宜捋顺。

②写字前的必要工作是润笔,不可以一拿上笔便沾墨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至笔锋恢复韧性后开始书写。这是因为笔保存的时候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毛毫经顿挫重按,会变得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③书写之后则需立即用清水洗笔,洗净后,轻轻用手指挤净水,把毛捋顺,平放至吸水的纸上即可。“涤去滞墨,则笔毫不脱,可耐久用”。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新笔应装入纸盒或木盒内,并放些樟脑丸或冰片,以防虫蛀,若毛笔存放时间较长,可用黄连水浸透晾干,再放些樟脑丸或冰片即可。毛笔一般不应藏之过久,俗话说“笔陈如草”,当然作为文物收藏,则另当别论。

二、墨

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或更早,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石墨及矿物颜料在甲骨文上书写文字。秦代有了人工制造的烟墨。东汉时发明了墨模,使墨的样式趋于规整。而在墨的使用上汉唐多为松烟墨,宋时发明了油烟墨。当然,现在为了方便,有很多制好的墨汁,并且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如油烟、松烟、宿墨,甚至还有金、银、白等书写墨,为学习者用墨的挑选与使用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习惯于用研墨的方式研出适合自己的墨,究竟该如何研墨,现特将研墨步骤介绍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①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水不宜加得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要逐渐加入为宜。

②墨正:研墨时将墨放正,磨出的墨才会均匀。

③力要匀且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速度过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沫,墨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按推用力,轻重有节。

④储放匣内:研墨完毕,要将墨拿起来,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干后不易取下,且可因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干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既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且不染尘,是最好的方法。

三、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一般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由湖南籍宦官蔡伦发明的,但在西汉的墓中就曾经发现有纸的存在。西汉的纸,是把植物纤维都混合在一起,再制成厚纸,“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楮为纸”(宋苏易简《纸谱》)。但这种纸很粗糙,厚薄不均匀,易损。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质量才有了革命性的提高。蔡伦制纸是利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废弃物为原料,解决了原料不足和成本高的问题,从而使纸的生产得到了推广扩大。时至明清,造纸术和纸的加工技术已趋完善。

造纸方式是以树皮为主,佐以麻头、破布等物,捣烂成浆,再用细帘捞渣,去水晾干,然后压平研光;在造纸过程中,各种纸的制造方式几乎相同,只是由于纸的种类不同,原料和其中的一些工序稍有差别,或再作二次加工,使纸的种类更多样化,适于各种书体的使用。

宣纸的种类众多,按选料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按厚度可分为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等;按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它和其他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作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工笔画。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可用于写意山水画和书法创作。半生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常可用于小楷和较精细用笔的书法创作。

整刀的宣纸上多会印有宣纸品名、纸张尺寸、纸品等级以及生产厂商,便于挑选与购买。

练习书法时,可以用练习用纸,一般以有吸水性、略松软为宜,常用的有元书纸、毛边纸等。书写作品的纸一般以宣纸为宜。

四、砚

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研磨器”研制颜色、绘制图案。春秋时期砚台基本成型,到汉代,制砚有了显著发展,砚的种类增多,有石砚、陶砚、铜砚、漆砚等。汉至魏晋的石砚,盛行圆形三足式、四足式,雕刻风格浑朴、造型生动。汉代陶砚有龟形、山形、圆形、方形等。魏晋时,出现了瓷砚,多为青瓷砚,砚堂无釉,以利研磨,其形多为圆莆蹄足。隋唐以后,由于制墨工艺的发展,墨质渐优,可不用研石,对砚的要求相应提高。唐时砚质、砚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名砚石也相继出现,如广东的端砚、山东的红丝砚、甘肃的洮河砚等。这些砚材坚实、细腻、滋润,易于发墨,并具有各种妍美的纹理。宋代,人们则更加珍爱端石,陶砚渐为石砚所取代,但澄泥砚仍有发展。宋砚朴素大方,实用美观。元砚雕刻风格比较粗犷、浑朴、自然。明清时代,讲究精雕细刻,出现了许多石砚之作。砚已由实用转为艺术欣赏和珍藏了。就砚材而言,唐以来出现了很多品种,但其中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最为突出,号称“四大名砚”。

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

现今,由于墨汁的广泛使用,也并不再拘泥于砚台了,只要是能装盛墨汁的器具都可以使用了,如小碟、小碗等均可。

五、其他用具

书写与创作书法时,除了笔墨纸砚,书法的辅助工具还有以下几种。

①毡垫:毡垫要平,不宜太厚。

②镇纸:书写时压住纸,使其平整,便于书写。

③笔洗:开笔洗笔,调整墨色。

④笔架:搁置毛笔的地方。

⑤印章:书法作品完成后须落款,以满足章法构图的需要。

⑥印泥:专业的印泥,质量要好一些,要细腻,较差的印泥艾草丝易被印面挂起,影响印章的钤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