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产生的经济影响效应
纵观现有的文献,在讨论临空经济区发展对腹地区域产生的影响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产生的经济影响,二是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产生的经济效应。
一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产生的经济影响
从西方发达国家以往的研究来看,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探讨分析机场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二是研究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在关于机场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联性的研究中,Goetz研究了美国航空运输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航空运输规模越大,相应的经济增长越明显,并且航空旅客吞吐量大的城市,其就业也有较高的增长率[16]。Button、Lall和Tough对非航空枢纽城市(纳什维尔、印第安纳波利斯和密尔沃基)和航空枢纽城市(辛辛那提和匹兹堡)进行比较,发现航空枢纽对城市经济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48]。Debbage对美国卡罗莱纳州多个机场的运营与腹地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发现不仅是区域经济对机场运营产生重要影响,机场运营也会反过来影响区域经济。比如随着机场规模扩大、吸引力的逐渐提高,其产业逐渐从原先的纺织、烟草等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金融以及现代服务业转变[49]。
在关于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的研究中,Huddleston等研究发现,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航空运输对区域经济至少可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增加临空经济区和腹地整个区域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数量;二是机场及航空运输会改变区域间的经济联系[50]。Ashford提出区域经济的变化对机场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机场运营的前提是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变化。这是由于机场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有很大的自主经营度,这将会导致机场之间的激烈竞争,尤其是邻近机场采取低价策略时,本地机场很容易受到影响[51]。
国内关于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开展得较晚,学者们侧重于讨论不同时期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民航业缺乏市场主体,发展很慢。90年代的民航业改革才导致航空业对市民逐步启动市场需求,机场开始发展。刘英以我国1985~1999年GDP、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邮周转量这6个数据为指标,观察比较每年5个机场运输指标年增长率和我国GDP年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民用航空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52]。但是在民航市场刚刚放开的时候,机场并非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发展辅业,也就没有临空经济区。因此,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叶舟、李忠民、李晓峰和杨松、王威采用不同数据对我国1952~2002年、1952~2004年的航空运输吞吐量与经济增长水平进行计量分析,均得到了经济增长能够带动航空运输吞吐量的增加,但航空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不显著的结论,这反映出我国民航业发展在2005年之前还处于相对粗放的增长阶段[53][54]。2002年,我国推动了机场的属地化改革,机场成为企业,开始追求自身利润,具有了发展的动力,随之产生了许多辅业,机场的辐射范围开始增长。临空经济区也开始成长。张越、胡华清研究了机场的功能转换,从简单基础设施、被动服从经济发展的角色逐渐转换成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55]。张蕾、陈雯、宋正娜对1994~2007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运营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指出中心城区对机场客货运业务的带动性极强,腹地区域的商业和服务业为机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56]。王勇、刘毅通过对1996年至2008年我国10个城市空港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指出都市空港对区域经济存在正效应。其中旅客吞吐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则会增加0.046个单位的GDP,货邮吞吐量对经济的贡献度为0.028[57]。2009年价格放开更激发了机场的发展动力,也引发了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政府也开始重视临空经济产业和临空经济区。杨波以2012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建设为例,指出航空港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吸引关联企业入驻,最终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并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58]。
由国内已有研究结论可看出,不同时期的经验数据带来了不同的研究结果,这说明民航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由于机场发展是临空经济区成长的重要依托,因此,临空经济区的成长也必然存在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以2002年的机场属地化改革和2009年的价格放开为标志性时间,可以初步确定我国临空经济区形成阶段与发展阶段的起始时间。
二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产生的经济效应
关于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产生的经济效应的已有研究较为分散,多数只着重探讨某种效应,而缺乏自上而下的研究归纳。张迎军描述了机场的社会效应分类,认为机场的社会经济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衡量直接效应的指标有吞吐量、增加值、就业人数等,衡量间接效应的指标有机场的前向乘数效应和后向乘数效应[59]。本部分从临空经济区的产业效应、就业效应以及溢出效应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1)产业效应
产业效应指临空经济区内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精密仪器制造产业、物流产业等)通过自身发展,逐步积累优势,从而辐射扩散影响腹地区域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见图2-5)。这一效应可以显著地增强腹地区域的竞争力,带动腹地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
图2-5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的产业带动效应示意
随着临空经济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与这些产业相关的腹地区域的上下游产业也逐步同临空产业形成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欧阳杰参照临空经济区结构将产业链分为航空直接相关产业链、人文服务产业链和物流加工产业链三类[60],但这种合作关系并不足以改变这些关联产业原有的产业布局。虽然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的上下游关联产业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限于临空经济区较高的准入门槛,腹地区域的关联产业通常并不会在经济区内布局。另外,加之腹地区域的关联产业对时间因素相对不十分敏感,因此从产业链视角上,临空经济区产业对腹地区域产业形成了产业溢出效应。吴静以长沙市航空运输与临空产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航空运输与临空工业主导产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测得2001~2009年长沙航空运输和临空工业主导产业对GDP的贡献超过12万亿元,衡量了临空产业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同时阐述了航空运输与临空产业通过乘数效应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61]。
(2)就业效应
就业效应指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临空经济区和腹地区域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就业结构角度观察,临空经济区直接增加的就业岗位一般均为与航空运输及临空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如机场管理人员、经济区行政人员、临空产业的从业者等;临空经济区间接增加的岗位则主要是临空产业吸引带动的相关配套产业的工作岗位。ATAG(Air Transportation Action Group)对欧美国家机场业务量与就业数量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机场平均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大约可以增加1000个直接工作岗位、1425个间接工作岗位和2000个诱发工作岗位。2004年,ATAG报告显示:美国机场当年的经济收入约507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4.3%;当年新增的670万个工作岗位中,包括190万个直接与机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480万个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这些新出现的就业岗位,为地方政府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重要的解决平台[62]。
在临空经济区对就业直接带动的研究中,Malecki指出当企业从事的是具有创新性、非标准的产品研发制造时,企业对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63],从该角度来讲,临空经济区对于会聚高层次人才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随后,Button、Lall和Tough验证了这一说法,发现航空枢纽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正向联系,国际机场对高科技产业的就业具有直接促进作用[48]。
在临空经济区对就业间接带动的研究中,Irwin等评估了航空运输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情况的影响,发现区域内航空网络的改进优化能促进区域内相关就业的增长,但这种增长的趋势会逐渐减弱[64]; Ivy等研究表明,区域内航空服务的通达性变化会较为显著地影响所在地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配套服务部门的就业水平[65]。Weisbrod分析了1978年至1988年,航空运输与美国大城市就业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大城市和中央行政机构之间,航空运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连接作用,这一作用可以促进区域就业,有利于研发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跨国公司总部的成长[66]。Debbage研究了机场运营和区域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航空旅客吞吐量出现大幅上升的区域,相应的就业状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观,特别是管理机构和航空相关辅助产业的就业需求较大;另外,机场的发展可通过新增加的就业和投资活动而展开,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67]。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区域角度对就业增长进行研究。Weisbrod研究了机场对美国公司选址的影响,发现在机场6公里的范围内就业增长率是所在地区郊区的2~5倍[66]。Antipova A.和Ozdenerol E.基于LED(Longitudinal Employer Dynamics)的数据,以孟菲斯航空港及所在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为例进行分析。发现航空港的就业人数占所在区域谢尔比县的76.09 %,但是航空港区的面积仅仅是谢尔比县的8% [68]。
(3)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指临空经济区自身的经济行为对腹地经济产生的外部收益,可以分为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信息溢出等。宋伟、杨卡将溢出效应归为航空枢纽对城市和区域经济的永久性效应,认为航空服务凭借信息、技术的密集性,能够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聚经济,并通过前后向关联,引发自主的研究和开发活动,让区域经济发展有所依托[69],也可以为腹地区域带来部分新兴产业[70]。
由于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企业多数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信息溢出,而且这种溢出效应不仅作用于区内企业之间,也会提高纵向和横向关联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其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临空经济区内企业的需求。因此,临空经济区的溢出效应整体上提升了所在区域的产品竞争力,使该区域产业在全球产业结构上处于优势地位。
同时,由于临空经济区对世界市场变化所具有的快速反应性,全球市场的信息变化都会在第一时间被临空经济区所获取,信息溢出效应又保证了经济区内企业进一步拓宽市场的能力,刺激企业逐渐向世界市场所靠拢。另外,临空经济区通常具有保税功能,这会促使所在地区企业向外向型发展。这些企业会布局在临空经济区以获取退税,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