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好色君子
忆这位诗人还需追溯到上古时期“美色文化”的伟大贡献者,可谓“辞赋林中”“好se君子派”的开山祖师——且还是先从那美女说起吧。众所周知古时有四大美女,但亦有美色绝俗的四大仙女,这还需听我慢慢掰来,这四大仙女姓谁名谁?系何方神圣官居何位又有怎样的品德修养和惊艳美色?且是哪位好se君子为其和诗作赋而流芳万古的?
(按时间顺序排名)第一仙女:伏羲之妻女娲。是北方中原地区的第一女神,美而功高,补天造人,行云布雨,制定婚姻制度,撑管全民农业生产及旅游行业的山川布局、天地缮修等工作。大概是她的功,高过美,后人写她美色的诗赋不多,说她功业的名篇却永传不朽。若单论美色她大概不及后面三位仙女娇媚,若论名声功业她又当属第一。绕是如此她的美艳也令商纣王心摇神荡,题女娲宫墙壁一诗。这好se之徒商纣王也是不简单,算得上好se之徒的鼻祖了,他开创了人神之恋的先河,尽管最后他为此付出了残痛的代价。究其原因他是个好se之徒,而非好se君子。正是“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他在人中为王整日介纵情淫欲谁也管不了他,但这厮贪心不足竟忘了自己的身份,还想要高攀天仙,自然脑袋得搬家了。但是他赞美倾慕女娲的诗还是可用来一证女娲之美: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装,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第二仙女:巫山女神。楚民族的第一美艳仙女,身兼数职且平易近人,温柔和善,不像女娲对待商纣王那般绝情地对待楚顷襄王。有赋为证: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桅木画于宁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阑。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享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以上是《神女赋》中对神女美貌及心理的一段描写。这篇《神女赋》是《高唐赋》的续篇。当日宋玉跟着楚襄王游云梦浦,宋玉给楚襄王讲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为他作了神女所住之地——巫山美景的《高唐赋》之后,当夜楚襄王便梦到了神女。第二天他把梦中神女形象描述给宋玉听,并叫宋玉为其一赋。故此这巫山神女的美貌姿态及被封建社会推崇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神女的心理活动,便生动地现在了人的眼前,流芳千古。但此赋年代久远,保留残缺,只因“一点”之迷,便不知那巫山神女是入了“玉”梦,还是“王”梦?因此也有“神女有心,襄王无梦”之说。但不管怎样宋玉写出这样绝美且影响深远,开创了细绘美色之先河的辞赋来,可谓懂得赏色、好se之君子了,他当之无愧为“辞赋林中”,“好se君子派”的开山祖师!
第三仙女:伏羲之女,洛神宓妃。撑管洛水之神,美艳绝伦,若单论美色她倒是当数第一,有好se君子曹植为她和赋。但她性格多变,才不像上面楚民族的神女那般痴情又守礼法。屈原在调查了她后,说她仗着貌美骄傲自大,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于是她的美也便大打了折扣。屈原大概是很看不惯她的,说她“不守礼法”大概也是有的,她年轻时虽不情愿嫁给了河伯,但既为人妻,后又与后羿搞婚外恋,虽然那事是后羿主动进攻的(屈原《天问》),估计是奸情败露后嫦娥才奔的月。但事后后羿的名声依然昭赫,而宓妃却背上了不贤之名,美而多情的女人最容易身败名裂,尽管有时并不是她们的错。这也难怪,感情这事男人玩了是能耐,女人玩了是败坏。还好今朝封建礼教不太好使了,女人与小人不再同日而语了,女人翻了身挺胸抬头地说:感情这事,男人玩了是无赖,女人玩了是无奈。只是如今宓妃估计是早看透了男人,懒得再玩了,自改革开放以后,就没再听说过她的新的绯闻了。所以只能追忆她当年的风流韵事了,自从后羿这无赖玩腻了她,却又娶了东夷南方,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女子,一位同样有着绝色之美的纯狐后。宓妃也很无奈,于是她便去沟引陈王曹植以消寂寞,那建安文学的大成者、大文学家,不久就得了相思病,却为她写出了千古名篇《洛神赋》,而她却骄傲着不消领情,但这名篇总得有个主吧,于是人们便找到了那已嫁给了皇兄,同样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的甄妃做了她的替身。且看好se君子曹植如何遇上仙女又是怎样欣赏美色的:(《洛神赋》前两段)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北伊阙,越缳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顷,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浓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这《洛神赋》开篇便云,是受了“好se君子派”掌门人宋玉的影响才得以此赋,却是青出蓝胜于蓝,将那宓妃描绘的美不胜收,算得上集天下之绝美了。但师恩不能忘,子建当坐“好se君子派”第二把胶椅。
第四仙女:警幻仙子。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虽官位略低,但却是个管实事的要职,少不得俗男尘女们的敬拜与思慕。好se君子曹梦阮,虽梦未完而泪已尽,但亦可谓千古一梦!他笔下的“山中高士晶莹雪”还是“世外仙姝寂寞林”都堪称绝美,但这警幻仙子的蹁跹袅娜之态,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香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曹公为多少美女、仙女作诗作赋,不仅细致地描绘出不同容貌风格的美色来,还将其内涵与性格表现的淋沥尽致,似比子渊、子建更懂美色。故此他坐“好se君子派”第三把胶椅也是绰绰有余,委身屈才的了。
除女娲娘娘外,其她三位仙女皆是因赋而名声大振,芳名永垂的。可见好se君子的功不可没。如今大局已定,“好se之徒帮”鼻祖商纣王虽然一呼百应,徒子徒孙遍满天下,但却敌不过“好se君子派”诗词歌赋流芳万古,永垂不朽。然而今日“好se君子派”掌门人宋玉宋大文侠还有一段公案未了,这涉及到他是否能做“好se君子派”的掌门人,宋玉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他掌门人的地位,他应如何为自己辩护,又如何保住这掌门人的身份?今日忆诗人且随他去一趟战国时期的楚王宫,看他如何摆平这宗公案。
时间倒退到公元前二百多年。
楚国的郢都连阴了几天,终于放晴了,那阳光和煦而温暖,它将光辉洒在富丽堂皇的楚王宫,也洒在穷巷之间破败不堪的民宅里。宋玉走在郢都的街上,抬头望着红艳艳的太阳,想起了几天前与楚顷襄王游兰台之宫时,那与阳光同样和煦温暖遍游人间的清风来,那日清风飒然而至,令人神清气爽,楚王披襟而当之,道:“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1)”听到王问此言,他的心间顿时一阵难过,却强颜道:“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楚王说:“夫风者,天地之气薄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
他当然知道风不会像人那般势利,害怕权贵,欺压贱民,但是权贵与贱民却是在过着天襄之别的生活。风看得到,王却看不到!于是,他便以雄风、雌风之论来回答楚王,将那“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煦焕粲烂,离散转移,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之中的清凉之风称为大王之雄风,故此风中人“状直慴慴淋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醒,发明耳目,宁体便人”。又将那“塌然于穷巷之间,堀埋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污浊之风”称之为庶人之雌风,故此风中人“状直溷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恒,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齿嗽获,死生不卒”。想到此他不由得轻叹了一声,今日大王召他进谏,不知又是何事,想到他的恩师屈原被人谗害,贬出郢都,他的心中又是一阵凄凉与无奈。
进入王宫,听得太监扯着公鸭子般的长调道:“宣宋玉上殿~~!他便低着头小心谨慎地进入了殿堂,行了君臣之礼后便退到了一旁,只见楚顷襄王端座于上方,秦国章华任职的大夫坐于大王下首右侧。那位于今天潜江附近的章华台本是楚灵王所筑,后被秦国侵占,从楚顷襄王六年到十八年,楚国基本上被秦国掌控,襄王和其父怀王一样不听屈原劝阻,自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所以此刻我们便不必惊异那秦国大夫为何在此了?少顷,楚王似有愠色道:“寡人今日召尔,知何事否?”
宋玉连忙行礼道:“臣,实不知。”
楚王道:“大夫登徒子,前日说尔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se,尔有何辩?(2)”
宋玉听了大王所言,晓得今日召他却为这事,似乎松了一口气,他用手拭了一下眉梢因紧张而溢出的汗珠。此时看他,果然英俊倜傥,姿态飒爽不同一般。他也很有辩才,正如登徒子所说“口多微辞”,至于好se,那更是他好se君子的老本行,若心无所好,又怎能开创美女艺术,那么细腻生动地刻画出美女来,成为“好se君子派”开山鼻祖?想来这登徒子倒是很了解他。不过此时又该如何回答楚王呢?嘿嘿,凭他三寸不烂之舌,这点小KS自然难不倒他,只见他直起身来朗声道;“回大王,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言词辩说,是所学於师;至于贪恋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
楚王道:“何以证明尔不贪美色?说得出道理便留下,没有理由便退出,此后再不得入王宫半步!”
宋玉此刻想:我若硬说自己不好se,这撑门人就当不得了,后世的弟子谁还服我!可是若承认自己好se,眼前就没法过了。不过敝派的好se也只是因为欣赏得细致,描绘得动人,对美色喜好的颇具艺术价值,是真正心通意会的好se。我何不再给他描绘出一个美女来,虽口说自己不好se,但后世的本派弟子,一看便知其中之道,也不辱没了我这掌门人的身份。想来本派文学的最高境界便是反其道而言其事也。这些念头似乎只在一瞬间便在脑子里过滤了,只见他面容微露喜色地道:“天下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能超过吾乡之女,而吾乡之最美者又莫过于邻家女孩——东家小姐!那位小姐论身材增加一分则太高,减一分则太娇;论其肤色,涂脂粉则嫌白,施朱红又嫌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绒,肌肤婉若白雪之莹洁;腰身纤细仿佛裹上素帛一般,牙齿整洁犹似一串晶美小贝。甜美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就是这样一位姿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头上窥视了吾三年之久,而吾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
他说完又想到登徒子竟然是这般的狡诈小人,背后害我,我也得揭揭你的丑才好。不过登徒子这斯倒是很了解我,我何不将他收为本门弟子,以他的邋遢丑态,日后本派弟子见之定会掩口大笑,戳之以鼻:“如斯之人竟也好se!哈哈……”如此大大地嘲讽于他,岂不快哉!想毕,接着道:“登徒子却与吾不同,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就是这样一位丑陋的妇女,登徒子却与之频繁型房,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se之徒?”
秦大夫于一旁进言道:“现在宋玉语称盛赞他家东邻之子,以为美女,要知道美色能使人乱性,产生邪念。吾以为要守德,并不是像宋玉所说的那样。况且那东邻之女是楚国南方偏远之乡女,哪能拿来在楚王面前说美呢?连像吾这样的小人物,所见过的美女也不少,但还不敢于大王前说其美色!”
楚襄王道:“试说给寡人听听吧!”
秦大夫道:“是,是。”便接着说;“吾年轻时曾远游遍览全国各地,足迹踏过很多繁华都市,吾自秦国都城咸阳来,游过赵国都城邯郸,经历郑、卫两国。穿游于溱水、洧水两河之间,这河很美,每当上巳节来临时,美女们都会在两河之岸游乐,庆祝节日。那时是接近春末,似乎快要有夏日温暖的阳光了,鸟儿都飞离了巢臼,喈喈持鸣叫,众女在桑林间采叶,这郊外之姝女,美妙艳丽,光彩照人,身材体态娇冶,不须饰装。臣观其美丽者,故仿《遵大道》诗以赞美她,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那美女恍若向吾张望却不敢近来,忽若过来了又不肯与吾面见。撩得人心烦意乱,心中的情意密切,身影却相距很远,只觉得她的一举一动一仰一俯都那样与众不同,令吾心动。于是吾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唱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不想美人听后引身后退着,好像婉言辞绝,大概是因吾所唱诗句不能打动她的芳心!可是吾心中的情意已经相许与她,很想细赏她的容颜,但心顾其意,扬诗守礼,不能有任何违礼越轨行为。大王,臣以为如这般对待美色才值得称道。”
宋玉心道:“这人言行倒亦与本派之道相近,也是个好se君子,不过似又过于迂腐些,口才、文采不错,却满口扬诗守礼,连个女孩都追不上,没得辱没了本派的名声,且与他分道而行方可。”
此时听楚王口称:“善!善!”又与秦大夫交谈融融,也不再赶他走斥责于他了,心里便也对那秦大夫生出了几分好感来,可转尔又不禁叹息起来:秦章华大夫若算好se君子,却无好se君子之风度。登徒子的好se是自己强加给他的名号,回去得写个《登徒子好se赋》来,这名号才能落实得了,不过这小子想来却是个色盲。至于楚顷襄王却是个淫乐无度的好se之徒,是那商纣王的得意门生。想到普天之大却无志同道合者,不禁伤感黯然。不过还好这“好se君子派”掌门人的位置,他算是高坐无忧了!
注释:
(1):《风赋》
(2):《登徒子好se赋》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se,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辞,所学於师也。至于好se,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se,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平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龊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se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仓庚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美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意,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