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7 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绘制方法。
2.了解不同助色团对苯吸收光谱的影响。
3.了解溶剂极性对异亚丙基丙酮吸收光谱的影响、pH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在近紫外区(200~400nm)有特征的吸收,给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π→π*跃迁引起的,E1带:λmax=180nm[ε=60000L/(cm·mol)],E2带:λmax=204nm[ε=8000L/(cm·mol)],两者都属于强吸收带。B带出现在230~270nm,其λmax=254nm[ε=200L/(cm·mol)]。在气态或非极性溶剂中,苯及其许多同系物的B带有许多精细结构,这是振动跃迁在基态电子跃迁上叠加的结果。在极性溶剂中,这些精细结构消失。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苯的三个吸收带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苯的B带显著红移,并且吸收强度增大。稠环芳烃均显示苯的三个吸收带,但均发生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
溶剂的极性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当溶剂的极性由非极性改变到极性时,精细结构消失,吸收带变平滑。显然,这是由于未成键电子对的溶剂化作用降低了n轨道的能量使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蓝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则发生红移。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UV-48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带盖石英比色皿(1.0cm)。
2.试剂
苯、甲醇、乙醇、环己烷、氯仿、异亚丙基丙酮、正己烷。0.1mol/L HCl,0.1mol/L NaOH,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甲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苯酚的环己烷溶液(0.3g/L),苯甲酸的环己烷溶液(0.8g/L),苯胺的环己烷溶液(1:3000),苯酚的水溶液(0.4g/L),分别用水、甲醇、氯仿、正己烷配成异亚丙基丙酮的浓度为0.4g/L的溶液。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仪器的操作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功能并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1.苯、苯取代物的吸收光谱测绘
(1)在石英吸收池中,加入苯的环己烷溶液,加盖,用手心温热吸收池下方片刻,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空白石英比色皿作参比,从220~300nm进行波长扫描,绘制吸收光谱。
(2)在5个10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苯、甲苯、苯酚、苯甲酸、苯胺的环己烷溶液1.0mL,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带盖的石英比色皿中,以环己烷作参比,从220~350nm进行波长扫描,绘制吸收光谱。观察各吸收光谱的图形,找出其λmax,红移了多少纳米?
2.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1)在4个10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20mL用水、甲醇、氯仿、正己烷配制的异亚丙基丙酮溶液,并分别用水、甲醇、氯仿、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石英比色皿,以各自的溶剂,从200~350nm进行波长扫描,绘制吸收光谱,比较吸收光谱λmax的变化。
(2)溶液的酸碱性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在两个10mL具塞比色管中,各加入苯酚的水溶液0.50mL,分别用0.1mol/L HCl、0.1mol/LNaOH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石英比色皿,以水为参比,从220~350nm进行波长扫描,绘制吸收光谱。比较吸收光谱λmax的变化。
3.乙醇中杂质苯的检查
以纯乙醇为参比溶液,在200~3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乙醇试样的吸收光谱。观察是否有苯的特征吸收光谱。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苯系物的最大吸收波长
2.溶剂对异亚丙基丙酮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
3.溶液的酸碱性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
4.乙醇样品中在200~3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是否有明显吸收峰?说明乙醇中是否有苯?
六、思考题
1.分子中哪类电子的跃迁将会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2.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则发生红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