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个没有被荣誉宠坏的人
申纪兰恐怕是还健在并活跃于政坛的,新中国最老资格的农业劳动模范了,她是建国前在根据地就和李顺达一起带领农民搞互助生产而出名的,是比陈永贵还早一茬的明星级劳模,她又是至今唯一从第一届人大连任至第十一届人大的全国人民代表。她不愧为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见证人。
我和申纪兰同志相识已几十年,在十一届人代会上我们又有缘编在一个团,不由忆起了她的几件小事。
1974年,我从内蒙古调回山西省委工作,妻子调山西省妇联机关。申纪兰同志以其声望时任省妇联主任,但大部分时间仍在基层,并不驻机关办公。当时“文革”还未结束,各方面很不正规。我们由外地调来,第一件头痛的事就是没有住房,孩子又小,四处奔波、借住,十分狼狈。老申知道了这件事,找到妻子说:“小宋,我这个主任关心干部不够,让你们为难。不要费劲了,你们小两口和孩子就住在我的办公室吧。反正那房子长年空着,也是浪费。”说着拿出了钥匙。我们再困难、再不懂规矩,也不敢接这把钥匙呀。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多年以后还常记起。
还有一件事。当年申纪兰参加各种会议活动较多,机关常要代她填表,其时她从省到县已兼有多种职务,有各种头衔,但她每次都要叮嘱工作人员:“前面那些填不填都行,村支部书记这个职务一定不要落下。”她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常说,劳动模范离开了劳动还算什么劳模。
虽相识多年,我却一直无缘到她的西沟村一看,直到去年春天终于有了一次机会。西沟,真是深山大沟,前沟后沟沟套沟。老申已是78岁的人了,领着我翻梁下沟如履平地。她先领我看西沟发展史的源头,解放前李顺达逃荒来这里住的沟底破窑,又看一条条治过来的沟。现在满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里依山而建的层层窑洞,比城里鳞次栉比的水泥楼房更赏心悦目。我奇怪这大山里的交通之便,不管哪条沟,车子都可进可出,原来这里也有老申的功劳。过去山区多年通不了路,老乡头年买个猪娃抱着上山,第二年长成大肥猪,却抬不下山。山货运不出,看病难,上学难。作为人民代表,申纪兰对这种关乎民生的现状很是揪心,2001年她在全国人代会上正式提案,请政府关注山区交通建设。时任交通部部长的张春贤同志立即率人到太行山区调查部署修路。政府亦相应拨款。现在山区已村村通公路、通班车。这通车之便还带来另一情况,常有外省市的村民慕名到西沟来,向人民代表申纪兰反映本地的民情和积案,老申都认真听取。就在刚才她陪我走下一层层窑洞的台阶时,还有一个从东北远道来的中年妇女拦住她说话。
从西沟回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民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说话。而要能代表人民说话,先得自己不脱离人民,永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以申纪兰的资历,从一届代表当到十一届代表,已是全国名人、多年的名人。就是任何一个文体明星也未有她这样在媒体上占据的时间长。上到中央下到省市,她不知曾结识过多少领导、多少大人物。她也有机会高就他职,但她从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从没有借机为自己办一件私事,两个孩子也是靠自己的能力做平民百姓。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是欧洲唯一一个没有被荣誉宠坏的名人。申纪兰顶着名人的光环已半个多世纪,却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她确实以代表的身份为人民办了不少事,有的还是很不一般的大事,但她从来不说,也不让媒体宣传,这正是她最让人敬重的地方。
阅读指导
梁衡的红色经典散文所关注的,是在历史进程中各色人物对历史所做的贡献和影响,对历史的意义。他说:“历史则筛选出那些有贡献、有个性、占领了各个制高点的人,作自己进程的坐标。他们的名字或者代表一个领域的开拓,或者代表一段历史的过程,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海。他们可能是伟人、名人或者凡人,但是他们所蕴藏的思想和人格的内涵,足够我们驾船撒网去做永远的捕捞。”(触摸人生的坐标——《人杰鬼雄》自序)
不论他写什么人,在他的作品中都突出了人格教育目的。他说,我的笔就像盲人手中的一根竹杖,轻轻地触摸着这些人生路上的坐标,引领自己慢慢向前。本文就是以朴实平淡的语言来简介申纪兰,赞扬了主人公在长时期职位高、名声大的情况下仍不改劳动人民本色,关心普通群众,不摆架子不忘本,为群众代言的人大代表和老劳模形象,以“一个没有被荣誉宠坏的人”来盛赞主人公的人格,从而给社会以警醒和震撼,给读者以人格的教育。
文章像一幅速写,只是简要叙述故事,作者擅长的细节描写和借景抒情都没有使用,没有烘托和点染,素淡得像白开水,但从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和有限的几句话,读者仍能感受到主人公的高尚情操。
越是朴素简单,只剩下人物的言行,越能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和比较的空间,也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境界。这样,文末以作者的感受而发的议论才水到渠成,画龙点睛。“上到中央下到省市,她不知曾结识过多少领导,多少大人物。她也有机会高就他职。但她从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从没有借机为自己办一件私事,两个孩子也是靠自己的能力做平民百姓。”这样的人物,只要读者自己联系现实,联系生活,就不难发现主人公对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