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懂得宽容,善待生活
大仲马说:要维持一个家庭的融洽,家庭里就必须要有默认的宽容和谅解。契诃夫也告诉我们: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忍耐。可见,宽容对于家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有副对联写得好: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所以,学会忍耐和宽容,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家庭生活中矛盾在所难免,以宽容之心去面对,与家人携手从容漫步,生活在你们面前不再是一锅沸水,而是一盏清茶,恬淡、温润、韵味悠长。
1.百年修得同船渡,宽心方能享幸福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样难得的际遇自然值得我们珍惜。爱情在发生的最初,总被认为是天底下最美妙不过的事情。人们也总是喜欢在新婚夫妻的门上贴上“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之类的对联,以求夫妻和顺、百年好合。
但是,时间一长,爱情的纯真与美好就会被人们心中其他的欲念所掩盖。这些欲念的纠缠会使得夫妻之间的感情渐渐地疏离,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要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完美,婚姻也概莫能外。那些执著于追寻完美婚姻的人,终会因这样那样的“不满足”而被失望、烦躁的情绪所困扰,无端生出许多抱怨和争端来,于是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原本和顺的夫妻感情。
佛说:“心静自然明。”懂得以智慧和包容来处理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心才不会经常打结。
1929年,年仅18岁的季羡林被抚养他的叔父安排了一门亲事,与年长他4岁且只有小学文化的彭德华结为夫妻。在留学德国的11年中,适逢“二战”,夫妻俩失去联系,国内家人生死不明,季羡林却仍没有背弃糟糠之妻,忍痛割弃了让他颇为心动的那位才貌双全的德国女孩伊姆加德对他的爱慕。回国后,他又与彭德华相厮相守了近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难和事业的辉煌,几十年始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直到终老。
其实就在留德期间,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就曾多次用“名正言顺”的理由劝季羡林选择伊姆加德。所谓“名正言顺”,一个理由是适逢乱世,家人生死不明;另一个理由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根本就是无爱的婚姻,当时的很多留学青年为此理直气壮地抛弃自己的结发之妻。其实,即使当时季羡林真的娶了伊姆加德,也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其为人品德的高度评价,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于情于理都行得通的事情。
可是,季羡林却说:“我固守的是夫妻感情,一日夫妻百日恩,我既然选择了娶她(彭德华),就要负起责任!”当获悉伊姆加德可能因他而终身不嫁时,他在日记中写道:“她劝我不要离开德国。她今天特别活泼可爱。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但又有什么办法?像我这样一个人不配爱她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在感情和责任的痛苦抉择面前,季羡林选择了后者。他和妻子一生相濡以沫,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个家60年来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没有红过一次脸。我想,这即使不能算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婚姻,并不只是由爱情组成,当爱情的蜜月期已经过去的时候,要让婚姻之树不随之枯萎,唯有坚守住责任。而这种坚守,则需要对对方的宽容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加伟大的爱情。季老夫妇对婚姻责任的坚守,让他们得以互相搀扶着历尽磨难而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
彭德华就是这样默默地尽着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默默地当了一辈子的贤妻良母。季老从未嫌弃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结发妻子,他在《我的妻子》一文中说道:“她对我一辈子搞的这一套玩意儿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她似乎从来也没有想知道过。在这方面,我们俩毫无共同的语言。在文化方面,她就是这个样子。然而,在道德方面,她却是超一流的。上对公婆,她真正尽上了孝道;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应做的一切;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护。她是一个颇为难得的孝顺媳妇,贤妻良母……德华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季老对妻子始终未能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难免有一丝遗憾,但他却始终深爱着妻子,相濡以沫的感情在经历岁月的变迁后显得越发珍贵。
婚姻是要靠夫妻共同维系的,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尽相同,有朝夕相处带来的温馨浪漫,有距离产生美的新鲜和相互吸引,有懂得满足而获得的平静简单等,个中感觉因人而异。但不管哪种类型的夫妻,都必须懂得相互包容、珍惜与体谅,如此婚姻才能和谐美满。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更没有完美的丈夫或妻子。每个人都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而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因此,夫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共识,摆正对彼此的态度,抛弃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并且要有正确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做到相互包容。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广被人所称道,他懂得去理解和宽容,用真诚去对待这难得的感情。当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一度非常痛苦,梁思成只是默默地守护在林徽因身边,他理解她痛失知己的苦,更理解她至纯至善的心性,他用他的宽容和大度支持她走出了那段痛苦的岁月。即便是后来林徽因和凌叔华发生了“康桥日记”的纠纷,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梁思成也坚定地站在妻子的身边,做她坚强的后盾。而当林徽因把自己对金岳霖的好感和苦恼倾诉给他听时,梁思成痛苦至极,但是他把眼泪流到了自己的心里,他对林徽因这样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对林徽因的尊重和珍爱,源自于他无比博大和无私的爱,因为不忍心让自己所爱的人在感情上受一点点委屈,他独自承受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痛,他用他的胸襟和包容将生活中的夫妻之爱推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这需要智慧,需要容忍,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然而,梁思成做到了。
在他们的婚姻中,人们似乎更容易被林徽因的光芒所吸引,而忽略了梁思成的苦心经营。他所给予林徽因的包容,其实便是爱的最高境界。林徽因正是在梁思成的自由放任和细心呵护下才焕发出如此动人夺目的光彩。
所以林徽因曾经发自内心地说,如果她的人生可以重新安排,她仍然会选择现在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他们的美好人格和他们所钟爱的事业在互相辉映中熠熠生辉。
夫妻在生活中要互相包容,切忌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生嫌隙,在矛盾发生之时,要冷静下来,多想对方的好处和优点,绝不能在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更不能不依不饶地揭发对方过去的过错。在指责别人错误之前,首先就要反观自身,寻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比如自己在这一问题上做得不够或不对的地方。任何人身上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只要你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就会发现对方更多的优点。
真正的幸福,其实并不是让我们去甘冒风险,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过后才懂得曾经拥有的幸福,而是要我们看到正在拥有的好,把握好手中握住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只有如此,才能从彼此心灵的相依相敬中感觉到真正的幸福。
智慧的哲学告诉我们,宽容就是一门告诉你如何做人的艺术,宽容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一种德行。婚姻意味着一种责任,夫妻相处,若能做到宽容理解,那么即使每天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也会体会到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快乐。
尽管往事如流,每天都有试图扰乱我们内心的烦扰之事,但只要我们消除执念,宽容以对,便可寂静安然。若每天都能抱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心念与另一半相处,还有什么好抱怨的,还有什么矛盾是解不开的呢?
2.大爱之家,以容为本
什么是家?家不是旅馆,什么都准备好了等着你随时入住,说来就来,想走就走;家需要你为之付出时间、精力与心血,需要你为之洗洗刷刷地劳作。家不是象征符号,摆在一个神秘莫测的位置上,让你猜不透、想不明白,也触不到、摸不着;家就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它装载着家人之间的烦恼与忧愁,它也阻隔了外面风雨的侵扰。家就是温馨!想要维持温馨的家庭生活,就需要宽容与忍耐。
屠格涅夫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得到别人的宽容的。”这说明了宽容是相互的,宽容别人的过失能够给自己带来海阔天高的恬淡心境,宽容能化解人际关系危机。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美德,它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营造温暖而和谐的生活氛围。
谁都想拥有一个和谐的外部生存环境,说话有人响应,办事有人配合,生活适意自在。这种状态并不难达到,只是它需要你拥有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让步。
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多的人选取了争的方式,其结果是即使勉强得到,最终也闹得个头破血流、两败俱伤。其实只要其中一方稍作让步,一幅海阔天空的局面便立现眼前。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会发生矛盾,即使是血缘至亲也会有摩擦。其中有许多的矛盾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对别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恕,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接受,别人不肯做的事你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那么世界上就会多些和谐,少些冲突。
有一天早上,有人敲王可家的门,王可打开门,看到一个背着木匠工具箱的男人。木匠说:“我正在寻找打短工的机会,也许你有些小事需要别人来做,你看我是否可以替你做这些事呢?”
王可说:“我确实有份工作可以提供给你。”说着带木匠来到离家不远的小溪边,指着对岸说:“你看,那边是我弟弟的家。上个礼拜之前,这里还没有这条小溪,可是他带着推土机回来,这里的草地就变成了小溪。他也许是想用这个来激怒我,因为之前我们曾吵过一架。可是我会让他更难受的。我想让你给我建一个篱笆墙,这样我就永远不用看见他的地盘了,让他明白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木匠想了想,说:“我明白了,我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得让你满意的。”
王可给木匠把材料准备齐,就离开家去城里办事,等到日落时分,他从城里回来了,木匠刚刚把活干完。王可一看大吃一惊,哪有什么篱笆,眼前分明是一座桥!精致结实的木桥把小溪两岸连接起来,这是一件精美的作品,但不是他想要的。王可正想斥责木匠,忽然看到弟弟正从对面走过来,弟弟走上桥一直来到王可身边,羞愧得泪流满面,说:“哥哥,我对你干了那些事,说了那些话之后,你还能建这样一座桥,想想我实在是太过分了。”王可恍然大悟,紧紧握住弟弟的手,感动得不能言语。
木匠微笑着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王可说:“请你留下来吧,是你帮助我们兄弟重归于好的,我很感激你。”
《论语·卫灵公》一文中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的经典语句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更是自古以来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所奉行的格言警句。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千万别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别人,这才是仁义的表现。这句话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如果我们都能够以对待自己的行为作为参照,来对待他人,就会宽宏大量,容忍处世,宽恕待人。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女孩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束。于是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她每次满怀希望求职时,都被无情地拒绝了。她只能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在这期间,母女从没有什么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停下脚步,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贴在这儿,好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几个月后,桀骜不驯的女儿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因为在那,可以给她一份免费晚餐。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不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正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她站在画前,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她完全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终于她敲响了门,奇怪!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有贼闯了进去。她记挂着母亲的安危,快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在床上睡觉。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儿回来了!”
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真的是女儿。娘俩紧紧抱在一起,女儿问母亲:“门怎么没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这个世界上最亲的就是父母,天下哪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又不爱自己的父母呢?父母和孩子之间因为年龄的差异和社会的环境不同,才会对事物的看法也有着不同的意见,才会产生分歧。人们常说的“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就是当你站在家长的位子上,才能体会他们的辛苦,如果彼此换个位子,换个思考的方式,多些理解和宽容就会发现,原来矛盾是很好解决的。
有一对双胞胎继承了老爸的杂货店。一天早上,哥哥收了一美元放在收银机里,没关上就出去办事了。
回来的时候,收银机关着,打开一看,一美元不见了。
哥哥于是问弟弟,是不是拿走了,弟弟说不是啊,我都没有动。结果两人大吵一架,分了家。
多年以后,一个人经过这地方,进去对杂货店的店主说,多年以前,我饥寒交加,在这里拿走了一美元,我的良心很不安,这么多年,我总想着回来坦白这件事。店主一听,马上眼含泪水,对他说,请你到隔壁的杂货店再说一遍。
最后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抱在一起,相拥而泣。
这是一个因为亲人间不够宽容而两败俱伤的故事。如果他们对彼此宽容,那将是另一种结局。遇到此类情况,彼此宽容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有我们能心存宽容,真诚对待亲人,不斤斤计较亲人的指责,勇敢地承担自己的错失,才能尽可能多地赢得亲人的好感、信赖和尊敬,才能较好地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轻松愉快地行走。
有个人从小的时候就酷爱足球运动,很早就显示出了超人的才华。有一次,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中场休息时,向朋友要了一支烟吸起来,恰巧被他父亲看到了。但是,父亲并没有发火,而是平静地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抽烟了,抽烟会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所有的决定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还是愿意做一个有出息的运动员?你自己选择吧!”
说完后,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递给他,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一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钱吧!”父亲说完便走了。
这位球员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的话。最后,他把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一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这位球员不但与烟绝缘,还刻苦训练,使球艺飞速提高,最终成了著名的球星,他就是球王贝利。
是孩子都可能会犯错,父母要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允许他改正。
爱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无私的博大。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感情。这种感情并不是一经建立就永不枯萎,永不凋谢,它需要不断地进行培植和更新,特别是需要欣赏和包容,使之充满生机活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幸福,直至永远。
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领悟人间的真爱。在亲人的相互的包容和理解之中,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
3.宽容的爱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每一个人都想维护自己的尊严,特别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稚嫩而脆弱的,还没有承受太多风雨的侵袭。而正因为幼稚,他们才容易出错,一闪念之间有时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道德错误,怎样对待这种错误往往决定着孩子一生的高度。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我们必须给他改错的机会,使他一心向善,走向光明。
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教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自己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自己身为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通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她犹豫了片刻,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
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了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抱怨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这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自此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多少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了这件事,过着平稳安详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的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
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而且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地一颤。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这位老师讲述的故事打动过很多人,它让我们明白,是宽容的爱守护了孩子的尊严,宽容会使人心向善,宽容会为孩子的人生发展留下一个美丽的空间,宽容将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这是“二战”以后的事情。一个纳粹战犯被绞死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也吊死在自家窗户外面。
第二天早晨,邻居们看到了这可怜的一幕。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所有的人屏住了呼吸。
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就在年前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
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甚至有人不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扔掉。但艾娜不肯,于是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不谅解她,他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同小伙伴一道向母亲扔石头。
可是,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抱在怀里,温柔地对孩子说:“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
渐渐地,这个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为已经不再像当初偏激了,但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性格变得十分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终于瞒着艾娜,把他送到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快要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一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护着孩子,嘴里喃喃自语道:“孩子无罪,孩子无罪……”
这个孩子就在那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真心去帮助大家。
从那以后,他发愤图强,样样事都做得很好。最主要的是,他学会了关心他人,邻居们无论谁家有了难事,他都会主动去帮忙。在他中学毕业时,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他的所有邻居每家都派了一个代表,去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而这个时刻,感到最幸福的人就是艾娜,因为她挽救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在生活中,你要有宽容的态度,尤其是对待孩子。你的宽容能让孩子效仿。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过:“是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
甘地出生在一个小藩王国的首相之家,从小就爱撒娇,性格也不开朗。他对父母十分顺从,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在学校一受老师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少年时期,由于好奇,他染上了烟瘾,后来发展到偷兄长和家里的钱买烟抽,而且越陷越深。渐渐地,他觉察到自己偷别人的钱,背着父母抽烟的行为太可耻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甚至还想过自杀。
当他终于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时,他就把自己的整个堕落过程写在了笔记本上,并鼓足勇气交给了父亲。甘地以为,父亲会狠狠地批评他,甚至惩罚他。然而,事实却出乎他意料。父亲看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不但没有责备甘地,反而自己留下了伤心的眼泪。甘地是个上进的孩子,他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觉得自己太对不起父亲了,从此,他痛下决心,彻底改正了错误,并走上了正道。
是父亲的宽容让甘地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道。作为父母,当孩子犯错时,一定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宽容。
身为父母,不仅要对孩子宽容,还要教育孩子对待其他人也要宽容,培养孩子宽容的心胸,只有这样孩子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要培养孩子宽容的胸怀,首先,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以己为中心的思想。
父母尤其不要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见,更不要把这些偏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从而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而对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当孩子的小伙伴来自己家里时,父母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不要过分冷落,也不要过分热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让孩子平等地与人交往。
其次,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再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多元化的活动。不论孩子年纪多么小,都鼓励他接触不同种族、宗教、文化、性别、能力和信仰的人,这有利于孩子与不同的人坦诚相待,遵从规则,平等竞争。
最后,告诉孩子要善待他人。
有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笨蛋”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气冲冲地回家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的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就应该这样,”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
这位聪明的母亲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在教孩子善待他人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想法,学会心中有他人,宽容他人。父母应该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这样别人也会遇事宽容自己,体谅自己,为自己着想。实际上,只有孩子学会了宽容,他才会赢得朋友,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
4.爱屋及乌,何必过多计较
爱情开始的时候,爱人总是表现得很温顺,他会依着你的喜欢去做任何事情,甚至会因为你不喜欢他的某个习惯,而信誓旦旦地说要改变或者极力地隐藏起来。于是,面对这样优秀的另一半,我们自然就欢喜地与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结了婚,却发现自己像上了当一样。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很多让自己十分恼火的事情:你喜欢洁净,可他却总是上床前忘记洗脚;你喜欢清淡的饭菜,他却偏偏喜欢麻辣……于是,很多人就得出结论:对方不爱自己了,或者不再像以前那样爱自己了。
其实,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生活中也没有两个习惯完全相同的人。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既然已经选择了相守,就不应该一味地苛责埋怨,而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与自己在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爱他,就要试着去接受他的一切。
北宋时期,在齐州(今山东一带)有一位名叫刘庭式的儒生。在没有博得功名之前,曾与同乡的一位女子约定了嫁娶事宜,只是由于忙着准备赶考之事,而一直没有迎娶对方过门。
后来,刘庭式中了进士,在密州担任了通判官一职,并且很得当时的密州刺史苏东坡的赏识。待一切安顿妥当之后,他就准备按照约定与那位女子成亲。可谁知就在这个过程中,那位女子却因为生了一场大病而双目失明了。得知此事后,身边的人都劝说刘庭式取消婚约,另娶他人或者娶那位女子的妹妹为妻。毕竟大家都觉得他前途无量,实在没必要娶一个失明的妻子拖累一生。但是,刘庭式却不肯听大家的劝告,执意要履行婚约娶那位女子过门。
身边人很不解,便询问刘庭式为何要这么做。
刘庭式回答说:“人得守诚信,不能变心。当年我与她订立婚约时,已经认定了她是我的妻子,我的心早已许给了她。如今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心还是好的,待我也一直没有变过。我若是违背了当初的誓言,那我的心就真的是变坏了。何况,在这世上,人人都有变老或者生病的时候。当陪伴我们的妻子年老色衰或者卧病不起时,想必我们也都不会抛弃她们另娶年轻貌美之人的,不是吗?”
的确,当你爱上他,选择与他携手一生时,就意味着不仅要接受对方的长处,也要接受对方的缺点。如果你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总是一副吹毛求疵的态度,那么,你的婚姻就会被忧郁的气氛所包围。
孙波的事业一帆风顺,短短几年就进入了企业的高层。而妻子还是几年前的那个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妻子和他一起进步,他给妻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让妻子进修五花八门的课程。妻子虽然不愿意,但看他那么积极,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他发誓,他绝对没有嫌弃“糟糠之妻”的意思,只是希望妻子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他也给了妻子一些帮助。
那天他去接妻子下班,看见妻子正带着一群小孩子在小操场上做游戏。妻子像只愉快的小鸟,在孩子们中间飞来飞去。他第一次看到妻子时就是这个样子吧,那时她的快乐就在瞬间感染了他。在孩子清澈的眼里,妻子宛如美丽的女神。他在那一刻看到了自己的愚蠢,也明白了妻子在他面前为什么闷闷不乐,因为他试图改变妻子,让妻子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他自问:我让她学那些乱七八糟的外语有什么用呢?和这些孩子交流,只要动用一小部分母语就足够了;我让她学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干什么呢?教这些小孩子,爱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他庆幸自己醒悟得不算太迟。在妻子向他走过来之前,他打电话为妻子取消了所有的进修课程。
恋爱的时候,我们把婚姻想象得过于美好,认为两人世界里尽是鲜花美酒,对于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琐事估计不足。再完美的爱情,进入婚姻之后,也会变得面目全非。
当我们发现婚姻中的对方不符合自己婚前的想象时,那些恋爱时的优点就会瞬间消失,那些过去不曾有过的缺点就会一下子暴露出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我们怀疑婚姻的意义和价值。
美满的婚姻,靠的是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当初与他牵手,相信其绝非一无是处。一个人的优点不会无端消失,或许只是自己变得苛刻而已。其实,爱情也是需要缝缝补补的,这些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所谓的恩断义绝,其实只是消极心态所致。
那些在外人看来“成功”的婚姻,当事人绝对不是极端坚守理想的人,他们不会生活在个人的想象和憧憬中,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爱情,而是懂得退一步,能够接受现实。在别人看来,或许这种妥协是退而求其次,实际上却是在对待婚姻问题上拥有大智慧。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因此,当你将婚姻的眼光标定在“完美”这一刻度时,首先需要反躬自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足够完美。在哀叹自己遇不到白马王子时,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个完美的公主吗?要试着用不完美的心看待不完美的婚姻,接受婚姻的平淡,习惯对方的不完美,这就是最大的完美。
所谓完美的婚姻,就是忍耐对方的习惯,接受对方的不完美!
5.家庭的土壤种不得怨恨的种子
家是夜路上那盏永不会熄灭的明灯,不仅照亮了黑暗中的路途,还驱散了寒夜的凄清与荒凉;家是香甜的睡梦中那个飘出缕缕炊烟的小木屋,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不能打破屋内的宁静,无论什么样的寒潮都无法扑灭温暖的火焰;家是心灵之舟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包容和接纳你的全部,在这里你永远不用担心孤独和寂寞,因为总有个伴不离不弃地陪着你。
《菜根谭》上早有明示:“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如果想要家庭幸福,就要学会包容,而不是彼此之间心生怨恨。一旦家人之间有了怨恨、嫌隙,那么恐怕再富贵也能感受世态炎凉,即便是至亲骨肉也难免手足相残。
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身居高位,家中虽无一子但是五个女儿和女婿对他们老两口都十分孝顺,算得上是生活幸福。这天,正是杨侍郎的寿诞之日,家里张灯结彩,前来拜寿的宾客络绎不绝,十分热闹。尤其是五个女儿全都带着厚礼赶到京城来给父亲祝寿。
杨继康的这五个女儿,其中有四个嫁的不是官绅就是城中首富,全是鼎盛之家,唯独三女儿杨三春嫁给了家境贫寒的穷书生邹应龙。
五个女儿同时来拜寿,家境殷实的四个女儿给父亲奉上的寿礼皆是极其名贵之物,唯有贫寒的三女儿只是送了一双自己做的鞋子。杨继康老两口本就因为三女婿邹应龙是个穷书生而看不上眼,再看他们送的礼物如此微薄更是冷眼以对。
二女儿双桃仗着平时父母对自己宠爱有加,此时更是趁机挑拨,言语尖酸刻薄,唆使杨夫人将三女儿和三女婿赶了出去,其余的家人继续为老人贺寿。三春见此情景,也不多说,只是和丈夫邹应龙离开了。
杨侍郎的寿辰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与朝中的奸臣严嵩作对,遭其诬陷被抄家革职了。杨家立刻从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变成了人见人躲的“过街老鼠”。
杨家的仆人见主人大势已去全都纷纷逃散,唯有婢女翠云因感激杨家二老而留在他们身边继续服侍。杨继康看自己如今的情形,京城是再也待不下去了,幸好还有四个平时很孝顺的女儿、女婿,于是就带着夫人和翠云去投奔几个女儿。
谁料,曾经殷勤的女儿、女婿们如今却个个翻脸不认人,听见父亲、岳父有难全都一哄而散。大女儿在家中做不了住,大女婿为图飞黄腾达早已依附于严嵩;二女儿、女婿都是嫌贫爱富之人,如今看到杨继康落魄了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四女儿、五女儿虽然有心要收留父母,无奈婆家都惧怕严嵩的淫威,因而不敢接纳,只得气走了老两口。
满怀希望而来的杨老夫妇竟然在几个女儿家都碰了钉子,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只得暂住在郊外的城隍庙中。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时天气突然降温,风雪交加,两位老人一生养尊处优,哪里遭过这种罪,身上的盘缠早就花完了,如今更是连口饭都吃不上了。
婢女翠云平时有吃的都紧着杨老夫妇先吃,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一天没吃过东西了,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她忠心护主,只得冒着暴风雪外出乞讨食物,但是因为体力不支,晕倒在半路上。
正巧,被邹应龙的弟弟邹世龙发现带到了哥哥、嫂子家。杨三春认出此人是父母身边的婢女翠云,将她救起后,得知了父母的遭遇。三春带人连夜冒着风雪赶到城隍庙,将饥寒交迫的杨老夫妇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顾。
此时,勤学苦读的邹应龙金榜题名,高中状元荣归故里。他告诉杨继康,自己此行正是为了搜查严嵩的罪证,以便将其绳之以法。三年后,在京城为官的邹应龙终于用计斗倒了严嵩,杨继康得以沉冤昭雪,官复原职,还把一直忠心照顾自己的婢女翠云收为义女。这一日又是杨继康的寿诞,经历过兴衰荣辱的杨老夫妇此时早已将世间很多事情都看开了,他们坐在寿堂之上,看着六个女儿拜寿,尽享天伦之乐。
人称“西部歌王”的王洛宾说过:“宽容、谅解是组合家庭最基本的东西。”同时,这也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领会并掌握的技巧,是需要共同学习的课题。曾经有人为了家中的琐事向庙里的大法师请教开示,法师告诉他:对待家人要有心——事事忍让、凡事包容的爱心;将心比心的诚心;寻找心灵平静的清心;懂得等待的耐心;学会选择和放弃的宽心。
20世纪,美国建筑大王凯迪的女儿和飞机大王克拉奇的儿子,在两家父母的撮合下,彼此有了情分。但两个人的来往并不顺利,总是磕磕绊绊的,争吵时有发生。两家人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巨富,儿女们的这种关系,让他们大伤脑筋。他们甚至担心,会不会发生什么不测。
谁想,担心什么就有什么,令他们震惊的事还是发生了,凯迪的女儿竟然被克拉奇的儿子毒死了。
克拉奇的儿子小克拉奇因一级谋杀罪被关进大牢,两家人的身心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两家人的生活变得暗无天日。克拉奇的儿子在事实面前却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这使凯迪一家非常气愤。而克拉奇一家也在拼命为儿子奔走上诉。如此一来,两家人便结下了深仇大恨。
一年以后,法院做出终审,小克拉奇投毒谋杀的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克拉奇为了能让儿子在今后得到缓刑,也为了消除儿子的罪恶,拐弯抹角不断以重金为凯迪一家做经济补偿,以便凯迪能不时地到狱中为儿子说情。克拉奇每一次的补偿都是巧妙地出现在生意场上,这使得凯迪不得不被动接受。
而凯迪每得到克拉奇家族的一笔补偿,就像是接过一把刺向自己内心的刀,悲痛难言。凯迪埋怨自己,也埋怨女儿当初怎么就看错了人。而克拉奇的全家更是年年月月天天生活在自责中,他们怨恨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两家人都是美国企业界中的辉煌人物,然而生活却如此的捉弄他们,让他们不得安生。一年又一年,两家人的心情被巨大的阴影所笼罩,从来没有真正地笑过。他们承认,这些年为此所付出的心理代价是用任何金钱也换不来的。
然而,苦苦承受了20多年的罪愆后,最终的事实证明,凯迪女儿的死,并不涉及善恶情仇。事情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巨大轰动,面对报社的采访,凯迪与克拉奇两家都说了同样的话:“20年来,我们付不起的是我们已经付出的,又无法弥补的心态。”
怨恨、气愤、快乐与幸福的种子都同时存在于每个家庭里,关键是要看家里的成员将哪些种子种了下去,让哪些种子生根发芽、成长起来。怨恨、气愤的种子一旦种下去,那么种植快乐和幸福的土壤就会变少。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就是要做到“原谅”两个字,这样,就不会有怨恨、气愤存在于家庭氛围中,这样的种子也就不会落地生根了。
6.婆媳相处,贵在包容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屋檐下如果只有一个女主人,那么就是一个‘安’字;可是如果这个屋檐下住了两个女主人,那就难‘安’了!”这两个女人就是婆婆和媳妇。难道婆媳之间就真的没有相处之道吗?当然不是,和睦、友善、感情深厚的婆媳也比比皆是。之所以婆媳之间能够相处得像是母女一样,靠得依然还是包容。
对于婆婆来说,要记得“大人有大量”,越是位高之人,就越是要有度量,能容忍。婆婆作为长辈,不要什么事都跟儿媳妇一般见识,尽量多包容她,即便是她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小事就当做没有发生过,过去了也就算了。如果是令婆婆比较在意的事情,也应该婉转地提醒儿媳妇,不要让她感到自己被训斥,应该尽量给她留面子。要知道,婆婆的肚子也是能够撑船的。
作为儿媳妇则要记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己日后可能也有为人婆婆的一天,将心比心不要对老人过于苛责。在《佛说玉耶女经》中,佛陀曾经开示说:“一者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所有美膳莫自向口,先进姑嫜(公婆)夫主。二者看视家物,莫令漏失。三者慎其口语忍辱少嗔。四者矜庄诫慎,恒恐不及。五者一心恭孝姑嫜夫主,使有善名,亲族欢喜为人所誉。是为五善。何者三恶?一者未冥早眠日出不起。夫主诃瞋反见嫌骂。二者好食自啖。恶食便与姑嫜夫主。奸色欺诈妖邪万端。三者不念生活。游冶世间。道他好丑求人长短。斗乱口舌。亲族憎嫉。为人所贱。是为三恶。”
明朝的时候,燕王朱棣造反,欲夺侄子的江山自己称帝。当时有一个名叫储福的人,不愿与朱棣一同造反,为了尽忠守全节义,最后绝食而亡。他虽然是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可是家中还剩下年纪一大把的老母,储福是独子,他这么一死,留下母亲如何是好呢?幸亏储福有一个非常孝顺的媳妇,自从丈夫死后,她就更加竭尽心力地侍奉婆婆。储福的媳妇姓范,每次因为思念丈夫而感到悲痛时,就自己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山谷里放声大哭,然后再擦干眼泪装作没事的样子回家。因为她怕婆婆听见自己的哭声心里难过,年纪大的人万一因此而伤心过度,恐怕就会得重病。对于范氏的这片孝心,邻居之中没有一个不夸奖的。
可是范氏毕竟还年轻,他们小两口结婚没多久也没有孩子,婆婆就担心儿媳妇日后的日子怎么过,总希望儿媳妇可以再找户好人家嫁了。范氏对婆婆尽孝的名声在外,其实早就有人专门给她提亲保媒了,但是范氏都没有应允。婆婆知道范氏是因为担心自己没人照顾而不愿再嫁人,所以也总是劝她不要担心自己,遇到好人家就走吧,可是范氏从来就只是笑笑,依然没有答应。婆婆心想:“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年,若是这样耽误了儿媳妇一生,怎么对得起这么好的孩子啊。不如我自杀死了算了,还能见到我那九泉之下的儿子。”
想到这,婆婆就找出了一条丝绦,趁着儿媳妇不在家也出门来到后山,打算找棵树上吊自尽。幸好,婆婆刚把头伸进丝绦打的扣中,有村里的年轻人路过把她救下,背回了家。范氏起初见婆婆不在家,早已心急如焚,如今又听说婆婆在后山上吊更是又着急又伤心。她拉着婆婆的手说:“娘啊,我知道你是为了啥自杀的,可是您要是这么一死就剩下我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也跟您去了算了。”婆婆听儿媳妇这样说,日后也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储福死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一天,范氏到水边去替人家洗衣服赚点钱,看见小溪边长了很多席草,非常茂盛。于是,范氏采了许多席草回家,用它们编成席子然后卖给别人,钱挣的比以前多了,日子虽然不是很好过,但是至少婆媳二人的温饱是不用犯愁了。
过了几年,婆婆寿终正寝。范氏一直在婆婆的坟边守孝,直到八十多岁,无病无灾的一觉睡死过去了。自从范氏死后,她采席草的溪边再也没有长出过席草。
婆媳,两个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下的女人,却因为同时牵挂着一个男人而“狭路相逢”了。她们的心虽然被这个男人系在了一起,但是却可能视对方为敌人、为对手,所以身体选择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使劲,都想要把男人往自己的方向拉得更近一些,离对方更远一些。于是,矛盾、误会、硝烟、战火也随之而来了。
一天早上,因为一点小事,沧玉又和婆婆吵了起来。一阵风雨过后,委屈的她跑到好朋友文丽家去诉苦。
当她敲开文丽家门的时候,正好赶上文丽在忙着做饭。于是,文丽就让婆婆先陪着沧玉闲聊。
随着话题的一步步深入,沧玉终于开始发起了牢骚:“哎……要是我婆婆像您这样善解人意就好了,可她总是那么不招人喜欢,做菜咸得要死,还整天在我们耳边唠叨个不停,总而言之,我不论做什么,她都得挑出点毛病来,真是烦死了!”
文丽的婆婆听完了这一顿抱怨之后,微笑着打断了她的话说道:“其实啊,并不是我和你的婆婆有什么区别,而是你太跟自己过不去了。在这方面,我觉得你真的该向文丽学学,她看起来总是糊里糊涂地迁就我的一切,一点都不嫌弃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乡下老太婆。不管是做什么菜,做得好不好,她都会说好吃。”
饭做好了,席间,文丽也劝了沧玉不少话,沧玉渐渐地不再那么怒不可遏了。
吃完饭后,沧玉不想这么早就回家,于是在文丽家看起了电视。而文丽却准备利用下午的时间洗洗衣服,可是她找来找去都找不到自己昨天换下的衣服去了哪里。于是便问婆婆:“妈,您看见我昨天穿的那几件衣服了吗?”只见,文丽的婆婆一拍脑门,笑着说道:“哎呀,我上午一不留神给你洗了,我可真是老糊涂了。”
看着婆婆,文丽幸福地笑了。这时,坐在一旁的沧玉才明白了文丽婆婆所谓的“糊涂”的真正含义。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文丽能比自己生活得幸福,他们之间的“糊涂”其实正是一种难得的精明。
从那以后,沧玉也当起了“糊涂”媳妇,她不再去计较与婆婆之间的小事,任何时候都宽容以待。渐渐地,婆婆也被传染地“糊涂”起来,家中再也很少听到争吵之声了。
古语常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好像自古以来,媳妇受婆婆的气是很正常的。这话说得也不算正确,大多的婆媳矛盾还是出在年轻的媳妇和年老的婆婆的相处与沟通上面。
对于婆婆来说,自己养育并掌管了儿子二十多年,因为媳妇这个新女性的介入,一夜之间失去了对儿子的支配权,她的内心是失落的,这种失落感也许只有在年轻的媳妇成为婆婆后才能感觉得到。在一些老年人的观念里,媳妇是外姓人。两姓人自然有隔阂,婆婆更多的是想了解儿子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而媳妇觉得自己的家庭才是主体,更想亲自掌管自己的男人。
夹在中间的男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了。一边是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母亲,一边是要和自己相伴一生、相濡以沫的妻子。这种家庭矛盾,男人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逃避,而这种逃避势必会引起两个女人的更多不满。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妻子,就不要再让老公生活在夹缝中了,其实家里的事情有那么严重吗?和婆婆之间就那么难以相处吗?那是老公的母亲,是老公敬重的人,相处的时候,只要不伤及原则,何必争个谁是谁非?这样,既遂了婆婆的意,又讨了老公的欢心。聪明的妻子何乐而不为呢?和婆婆相敬如宾,以诚相待。
婆婆再怎么着,也只是想让她的儿子过好。也许只是方法不对。她感觉你孝顺和真诚,从而也开始善待你。要知道,你婆婆并不欠你什么,相反,她把儿子养大,交到你的手里,你收获了她的果实,更应该对她好。你要她怎么对你,首先得让自己怎么样对人家。做到相敬如宾,以诚相待很容易,除了要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来包容之外,换位思考也很重要。
正所谓:“无常世事莫争齐,好劝翁姑学菩提,栽得莲花多一品,志同道合往生西。”婆媳之间也要谨守本分、以德自持,婆婆要宽容,儿媳妇要忍让,不管是生活琐事还是言行举止,忍让处需忍让,顺从处需顺从,如此一来,家庭不再是婆媳争斗的战场,而是如同和睦的“莲池法会”般。
7.手足情深,忍让常记心间
《菜根谭》中说:“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常常被称作是“手足之情”。手脚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无需赘言的。用如此重要之物来形容兄弟姐妹,可想而知这其中感情之深厚。这其中的一点就是因为,除了父母、儿女之外,还能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就只有手足,因为蝇头小利而闹得手足相残又何必呢?
有一家人,父母双亡后几个兄弟就决定分家。后来,因为大哥占了家产的大头,原本还算和睦的兄弟就因此闹得很不愉快。眼看着兄弟之间产生了分歧和嫌隙,这家的大哥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说的话,弟弟又都不听,更加觉得苦闷,甚至还因此大病了一场。病好后,他来到以前经常去礼佛的寺院,拜访方丈大师,希望他能开导自己。
见到方丈后,大哥把自己家中发生的这些事全都说了出来,最后忍不住对方丈诉苦:“‘钱财是身外之物’的道理我都明白,但是家中的兄弟为了祖上留下的这些遗产争夺不休,我眼见他们越闹越凶,连手足之情都不顾,越发变得无理取闹。我身为大哥,原本应该在父母过世后替他们照顾好这个家,但是如今家中的兄弟没有一个人听我的,我心里感到非常郁闷。”
大哥说完自己心里不痛快的事后,原本以为方丈会引经据典地劝慰自己一番,没想到,方丈居然给他讲起了自己还是小沙弥时候的故事:“很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小和尚的时候,我的师父是当时寺院的方丈,他非常喜欢养兰花。一次,他需要外出讲经,于是就把兰花托付给我照料。我知道这些兰花都是师父的心爱之物,也非常上心,兰花一直长得很好。不过,就在我师父回来的前一天,我一个不小心把兰花摔在了地上,花盆摔烂了,兰花也都摔坏了。我心想,这下完了,师父看见了一定会非常生气,恐怕我要挨罚了。第二天师父回来之后,我就拿着摔坏的兰花向师父承认错误,希望他能责罚得轻点。没想到师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我,他只是对我说:‘我当初养这些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而养的。’”
大哥一时没明白方丈话里的意思,方丈接着开导他说:“世间万物,凡是我们需要的、使用的,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加轻松,从而身心愉快而已。但是,这些东西却又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其实谁也没有绝对拥有的权力,如果把它们看得太重,就会心情沉重;但是,倘若你看得淡些,反而就能够释怀了。你的弟弟既然觉得你占的遗产多,一直争执不休,那你何不索性就成全他们呢?你的宽容不仅是原谅弟弟们的无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从牢笼里解放出来!”大哥这时终于恍然大悟,高兴地回家去了。
下山之后,他谨记方丈的提点,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而手足之间的血缘关系却是割不断的。于是,他把几个弟弟找来,将自己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平均分给了几个弟弟。几个弟弟看到大哥这个举动,也很诧异,谁也不敢把遗产拿走。后来,小弟弟忍不住了,就问大哥为何要这样做。大哥就把自己到方丈处听来的道理讲给了几个弟弟听。听完之后,弟弟们都面有愧色,表示是自己太贪心了,大哥所得都是父母生前就分配好的,是自己鬼迷心窍才做出这些伤害兄弟情谊的事情。此后,兄弟们再也没有因为家产的事而产生矛盾,感情比父母在世的时候还要好。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其中的道理自然是不用说大家就完全能够明白的。有人会认为:“梨这种小东西,谁都可以不在乎,但是房、钱、古董,这样大件的东西又有谁会不在乎呢?又有谁能够说让就让呢?”很多人忙活了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能够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有足够享受的金钱。当这些东西能够名正言顺地通过继承遗产来获得的时候,又有谁能够不动心呢?于是,一家人为了这些看不见的利益,而伤害了实实在在的手足感情,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
天底下最宝贵的,就是家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和照顾。可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能体会手足之情本身就是一种遗憾,因此我们更要珍惜与亲戚之间的感情,不管是表哥表姐还是表弟表妹,都不要在意身份上的亲疏,用毫无芥蒂之心去关爱亲人,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家庭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