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尔基
一八九二年九月的某天,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去访问《高加索日报》的编辑,把自己写的第一篇小说带给编辑看。编辑看了很感兴趣,决意给他在报纸上发表。可是那稿纸上还没有署名,署名是件缺少不得而又毫不重要的东西,那位未来的作家提起笔来,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笔名:
“玛克辛·高尔基”
这笔名的意思是“痛苦的玛克辛”。到后来,那青年便以“高尔基”闻名世界,大家几乎记不清他原来的姓名是什么了。我们为了方便,只当他从小就叫做高尔基的吧。
在外祖父家
高尔基的孩子时代,是在他外祖父家过的。关于他父亲的事,高尔基知道得很少。外祖母告诉他,他祖父是个残暴的削职军官,虐待他父亲跟虐待兵士一样。那个时候,孩子生下来好像专为着被鞭打似的。他父亲受不住,只得逃跑;前后一共逃了五回,每回都给抓了回来,鞭打个半死。直到那残暴的老头子死了,他父亲才永远离开了家,到处流浪。最后,他父亲在下新城学会了细木工,成了家,新娘是一家洗染铺的姑娘。
高尔基出生在一八六八年;那时候,他们一家寄住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跟他的几个舅舅脾气都非常坏,他们讨厌高尔基的父亲,甚至想害死他。他父亲是个很能容忍的人,于是悄悄地带了妻子跟孩子离开了他们。在五岁的那年,高尔基染上了霍乱症,幸运得很,他痊愈了。可是传染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就死掉了。母亲只得带着他回外祖父家去。
外祖父家的生活是非常可怕的。他们一家人永远在争吵、谩骂、酗酒、鞭打中过日子,他们贪财,他们敬畏上帝。在那小城里,几乎家家是一样。幼小的高尔基憎恶这样的生活,憎恶那些小市民。
用温暖的爱来抚养高尔基的,只有他外祖母。外祖母是个温和的老妇人,她给高尔基说森林里的景物,说她凭自己的好心肠编成的故事。外祖母的嘴是高尔基的一本书——最喜爱的书。
另外还有个老妇人也常给高尔基说故事,说的是暴虐的地主,吝啬的商人,贪污的法官……这些全是高尔基所熟悉的;他周围所看到的,就是这些。可是他相信,外祖母故事里的好人一定也是有的。他想走遍天下,去找那些故事里的好人。
高尔基十岁那一年,他母亲害肺炎死了。外祖父家又遭了破产,高尔基不得不靠自己过活了。
教师·书·学校
开头,高尔基在皮鞋铺当学徒。他天天只忙些砍柴,洗盘子,擦地板等等零碎事情;真正的手艺一点也没有学到。有一次他碰翻了一锅子汤,把手烫坏了。等他在医院治好了手,皮鞋铺主人拒绝再收用他,他又到绘图师家里去当学徒。可是情形仍旧一样的坏,他于是逃跑了。在一艘输送囚犯的轮船上,他找到了一个洗碗碟的工作。
要洗的碗碟真多,高尔基一早忙到黑。他并不比囚犯自由多少;可是比当学徒好多了。从船舷望出去,平静广阔的河流,两岸的森林,草原,城镇,村庄,常使他想起外祖母的故事来。并且,在那船上,高尔基遇见了第一位真正的教师,看到了第一本心爱的书。
高尔基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厨子,这厨子有很多书,他喜欢书喜欢得着了迷。他说:“一个人想长得聪明,得多念点书;正当书也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得越多越好。把所有的书全念过,才能找到真正的好书。”他教高尔基念书,引起了高尔基终身对书的爱好。
由于喜欢书,高尔基对学校起了憧憬。十五岁那年,他受了人家的怂恿,贸贸然到喀山去,想去进大学。可是一到那儿,他才明白自己只是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大学不是为他那样的人开设的。他只得做小工过日子,天天跟乞丐,流浪汉,脚夫,小贩在一起。那些人都很奇怪,他们没有一个是卑贱的、贪婪的、悲哀的,他们都很愉快,都看不起比他们过得好的小市民。
在喀山,高尔基认识了些个被除名的学生跟流浪的革命家。从他们那儿,高尔基借到了许多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著作。高尔基也参加了他们的革命团体,常跟他们在一起阅读秘密文件,讨论革命前途,研究历史、经济、政治——高尔基在喀山,进的就是这样的一所大学。他还当过面包铺里的助手,常把革命的小册子藏在面包下面,带进学校去散发给学生们。
活下去
有一段时候,很多青年都因为不满意现状而感到忧郁,想迅速地使自己摆脱生活。高尔基也感染了这自杀的狂热。一个夜里,他用一枝廉价手枪对准自己胸部打了一枪。他立刻被人发现了,送进了医院。医生说他没有救了,他却半清醒地说:“不,我不会死,我要活下去!”
他果真没有死。许多年后,他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自杀。
恢复了健康,他帮一个老革命家到乡间去开铺子,想在农民中间鼓吹革命;结果很惨,贫农非常愚昧,不能了解他们,富农又跟他们结下了怨仇。他们到处受排斥,连铺子也给烧了。高尔基无所容身,在一个火车站上当了一阵更夫。到了二十二岁,他回到故乡去应征兵役;由于他肺部受过枪伤,没有中选。他就在一家啤酒厂里做送货的工作。
那时候,他早开始练习写作了。有一次,宪兵来搜查他。那位官长看到他所写的,对他说:“你写诗这类东西吗?不如给柯洛连科去看看,可是,千万别干那一套”。“那一套”便是指革命。这呵斥却触动了高尔基,他真的带了自己得意的一首诗去见批评家柯洛连科。
柯洛连科很诚恳,他说高尔基的诗太费解,不怎么好,不如写一点亲身的经历给他看看。高尔基没有立刻照他的话做。一天晚上,高尔基坐在河边眺望。有人悄悄地在旁坐下来;原来就是柯洛连科。他问高尔基近来有没有新作品。看到高尔基摇摇头,柯洛连科说:“可惜了,我相信你是有才气的,也许你心境不好罢。”
高尔基的心境的确不很好,他不久便离开了家乡。
(一)听故事,看书,接触种种的生活,可以说是高尔基幼年时进修的途径。
(二)“大学不是为他那样的人开设的”“高尔基在喀山,进的就是这样的一所大学”,高尔基到底进了什么样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