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柏林之路(精装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不许投降”:斯大林格勒的结局

1942年11月19日—23日,短短几天,东线发生了不可能发生,也无法想象的事情。弗雷德里希·冯·保卢斯将军指挥的强大的德国第6集团军,被苏军围困在了斯大林格勒西部一个庞大的包围圈内。

两支强大的苏军坦克部队分别从城市北部的克列茨卡亚(Kletskaya)、南部的“别克托夫卡(Beketovka)钟形地带”发起突击,迅速打垮掩护德军侧翼的罗马尼亚部队,11月22日在卡拉奇(Kalach)东南方十几英里处的苏维埃茨基(Sovetskii)取得会合。苏军这场反击造成的震动似乎令元首变得迟钝麻木,他对此极为紧张,他的总部没有做出坚定的领导或指示;就算有,也只是混乱和矛盾的命令——B集团军群司令冯·魏克斯大将先是获准独立行事,这道指令随后又被撤销。11月21日中午,在冯·保卢斯看来,这场灾难的严重性已非常明确,苏军坦克在距离第6集团军设于戈卢宾斯卡亚(Golubinskaya)的司令部不远处达成突破,司令部不得不匆匆转移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古姆拉克(Gumrak)火车站。

鉴于事态在11月21日发生了噩梦般的变化,冯·保卢斯从他设在奇尔河(Chir)河口的临时指挥部与B集团军群取得联系,建议将受到严重威胁的第6集团军后撤至顿河与奇尔河之间,冯·魏克斯显然批准了这个建议。可是,元首当晚发来电报,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防线,要求冯·保卢斯及其参谋人员立即返回斯大林格勒,并让第6集团军设立起环形防御圈。“后续指令”随后就将下达。但对冯·保卢斯来说,时间已所剩无几,11月22日,包围圈的形状变得更加清晰。从克列茨卡亚和别克托夫卡出发的苏军坦克推进了150英里,他们身后的7个集团军、60个步兵师已将德国第6集团军团团围住,该集团军的地面交通几乎被彻底切断,辖下各个师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西部和南部。

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由东向西延伸35英里,由北向南延伸20英里,包围线勾勒出一个扁平颅骨般不祥而又可怕的形状,它的“鼻子”伸向西南方。5个德军军部(第4、第8、第11、第51军和第14装甲军)驻守在光秃秃的草原上,和他们麾下的20个德军师(还有2个罗马尼亚师的部分部队)一起,与德军主力相隔绝,最靠近的友邻部队是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但苏军的南路突击已将霍特的部队隔开。冯·保卢斯匆匆赶至古姆拉克的司令部时,各个疲惫不堪的德军师正沿防线挖掘战壕。斯大林格勒废墟遍地的城内,经历了数周没日没夜的艰苦白刃战后,6个德军战斗群不顾疲劳,继续坚守着他们夺取的地窖、房屋和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工厂。大约24万名士兵(尽管不是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初担心的40万人)、100辆坦克、1800门大炮和10000部各种车辆遭到围困,他们焦头烂额,但还保持着良好的秩序。面对困境依然顽强的德军士兵自嘲为“鼠笼中的老鼠”,焦急地等待着获得解救,并满不在乎地回想起,这并非出现在东线的第一个包围圈。

11月22日下午2点,冯·保卢斯和他的参谋长施密特少将飞入包围圈,来到古姆拉克的集团军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设在第51军军部旁。遭受包围似乎已迫在眉睫,当晚冯·保卢斯就证实了这一点。尽管第6集团军不得不设法免遭分割,并避免后方受到更大的威胁,但冯·保卢斯和他的五位军长一致同意必须尽快突围,第51军军长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率领这场行动,向西南方突围。18点(11月22日),冯·保卢斯给B集团军群发去电报,总结了自己目前的状况:包围圈已成事实,第6集团军试图构建防线;但燃料即将耗尽,弹药严重短缺,食物只够支撑六天;第6集团军将努力守住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带,但这取决于能否堵住罗马尼亚人在南面被撕开的缺口,以及第6集团军能否获得空中补给。如果做不到这些,第6集团军只能被迫放弃斯大林格勒及其北部地区,集中全力向南部防线发起进攻,与第4装甲集团军重新建立联系。向西突围只会招致一场灾难。

冯·保卢斯等待着、思考着、盘算着。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则采取了行动,他决定趁时机未晚强行实施突围。按照他的命令,第51军的部队11月23日炸毁或烧毁了突围行动不需要的一切物品,并从叶尔佐夫卡(Yersovka)地区向斯大林格勒北部边缘后撤了5英里。伴随着壮观、剧烈的爆炸,德国军队离开了他们深邃的冬季掩体,结果在开阔地被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追上,该集团军一直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经过一番激战,德军第94步兵师被歼灭。第94师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最终逃入第16和第24装甲师防区,但一整个师的牺牲也没能打开向西南方突围的路径,而冯·赛德利茨认为那是第6集团军唯一的逃生通道。

形势的严重性,再加上冯·保卢斯再次要求获得自主行事权,总算让B集团军群的冯·魏克斯大将行动起来。11月23日晚,在发给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份长电中,冯·魏克斯完全支持第6集团军的突围计划,因为空军无法为该集团军提供有效补给(天气条件和运输机的缺乏导致空运只能提供所需补给量的十分之一),而从包围圈外突击至第6集团军身边的一切尝试必定会延误很久,到那时第6集团军必定早已弹尽粮绝,无论技术装备遭受怎样的损失,第6集团军必须立即向西南方突围,否则整支大军将被饿死。获得冯·魏克斯的明确批准后,冯·保卢斯给元首发去电报,强调指出,西面和西南面的缺口已无法封闭,燃料和弹药也所剩无几,大炮已将剩余的炮弹发射一空——第6集团军很快将全军覆没,除非朝西南方杀开一条血路,这个计划已得到第6集团军所有军长的一致赞同。

11月22日晚,希特勒离开上萨尔茨堡,于次日抵达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电传打字机发出疯狂的咯咯声,无线电信号嗡嗡作响,决定第6集团军命运的决定尚未做出,此刻,包围圈北部和南部的战斗愈演愈烈。当晚在“狼穴”召开的军事会议上,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似乎已说服元首批准第6集团军突围;蔡茨勒甚至提醒B集团军群,相关命令很快就将下达。可是,希特勒的顽固和他最深层次的本能却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斯大林格勒,就此束缚住第6集团军的手脚。另外,他还对冯·赛德利茨擅自后撤的消息做出了反应。具有讽刺意味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冯·保卢斯成了不愿坚守阵地的嫌疑人,于是希特勒将第51军调离第6集团军,授权冯·赛德利茨负责包围圈东北部的防务,亲自对元首负责。这道命令并未决定第6集团军的命运,但11月24日早晨的决定和帝国元帅戈林的干预(他保证空军能为被围部队提供补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德军将坚守“斯大林格勒要塞”。

戈林的承诺直接违背了他手下那些空军指挥官的意见,用曼施泰因的话来说就是“轻率”。曼施泰因刚刚被希特勒招来出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该集团军群由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2个罗马尼亚集团军组成。新组建的集团军群将阻止苏军继续向西推进,并发起一场反击,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救援。第6集团军的电报中指出,为了维持部队的运作,该集团军每天需要750吨补给物资(380吨食物、250吨弹药和120吨燃料);德国空军运输部门认为,尽管空运行动依赖于可用的飞机数量、包围圈外充分的地面组织以及包围圈内的四个机场,但每天运送350吨物资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第4航空队只拼凑到298架飞机(这个数字不到空运任务所需飞机数量的一半),但戈林还是答应每天运送500吨,显然他指望从其他战区抽调运输机。至于俄国的冬季气候以及苏联空中力量的有力存在,他没有考虑过。

第6集团军的将士们紧张不安地期待着突围令的到来,11月24日,他们收到元首的命令,要求他们以服从、骄傲和坚忍克己的精神坚守“临时包围圈”。希特勒命令保卢斯,第6集团军不仅应留在伏尔加河,还应确定各个被围师据守的准确位置;补给物资将提供给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也会对该集团军实施救援。突围计划取消后,各个师尽快实施重组,并在包围圈内重新部署。第24和第16装甲师守卫距离伏尔加河最近的北部防线;第113步兵师和第60摩托化步兵师位于其左侧;3个师(第76、第384和第44步兵师)坚守西北部地区;第3摩托化步兵师驻守在西南方的“鼻子”处;南部地区则由第29摩托化步兵师、第297和第371步兵师(外加罗马尼亚第20步兵师的残部)据守。另外2个师,第14装甲师和第9高射炮师构成一支机动预备队;德军第71、第295、第100、第79、第305和第389步兵师守卫东部地区以及斯大林格勒市内阵地。离第6集团军最近的德国部队目前位于25英里外。

11月25日,面对不断恶化的天气和稳步增加的苏军歼击机力量,德国空军的运输机飞往皮托姆尼克(Pitomn ik)机场。运输机上搭载的物资远远少于第6集团军的最低需求。包围圈内,德军士兵对冰冻的地面展开“攻击”,严格执行着挖掘武器阵地和炸出战壕的任务,多数情况下,堑壕替代了那些未被俄国人占领的牢固掩体。在遥远的东普鲁士,元首并未感受到这一冲击,11月25日,他仍对“第6集团军的阵地深具信心”——“Der Führer ist hinsichtlich der Lage der 6. Armee zuversichtlich”。就这样,耽搁和自欺欺人的第一颗钉子钉入了即将埋葬第6集团军的棺材上。


如果说希特勒的信心是个危险的早产儿和可悲的错误,那么,斯大林却已明智地预料到态势的发展和可观的收益。将敌人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天王星”行动,只是苏军一系列“星座”行动中的一个阶段,他们的目标是东线德军的整个南翼。紧随“天王星”而来的是“土星”行动,一场庞大的外围突击将直扑顿河上的罗斯托夫(Rostov-on-Don),从而堵住奋战在高加索地区的德国A集团军群。一旦粉碎德军南翼,苏联红军就将迎来灿烂的前景,预示着他们已获得决定性战略胜利。通往第聂伯河的道路将被打开,顿巴斯译注:顿巴斯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顿涅茨煤田区”俄文缩写的称谓。和乌克兰东部的煤矿和发电站将重新回到他们手中。

苏联的军事工业急需更多的煤和更多的电力供应。尽管新的工业基地已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建立,但那些工厂饱受燃料、电力和金属严重短缺之苦:1942年11月,沃兹涅先斯基译注:沃兹涅先斯基是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苏联战时经济的最高管理者,因卷入“列宁格勒”案件于1950年被处决。在写给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目前可用的燃料资源总量只有1941年的一半,特别是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各个重要的坦克生产厂,严重缺乏燃料、电力和原材料。随着北高加索地区的解放,至少能夺回一部分产粮区,石油资源也将获得补充。但斯大林的注意力并未仅仅停留在南部战区。列宁格勒在可怕的围困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戈沃罗夫译注:戈沃罗夫中将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提交了在施吕瑟尔堡(Schlusselburg)和乌里茨克(Uritsk)发起两场攻势的计划,旨在“打破敌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确保沿拉多加运河的铁路交通,从而在列宁格勒与全国其他地区之间建立起正常的交通”。这些计划11月17日至22日间送至苏军最高统帅部,12月2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员接到了以“施吕瑟尔堡行动”打破德军封锁的命令,时间定于1943年1月1日,行动代号“火花”。

“天王星”刚刚进入最后阶段,华西列夫斯基便按照斯大林的指示火速赶往北方,准备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指挥员共同完成“土星”行动。离开谢拉菲莫维奇(Serafimovich)前,华西列夫斯基同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就即将到来的进攻进行了一系列初步商讨。11月25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人员不顾旅途的危险,离开戈利科夫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部,搭乘卡车赶往苏军第6集团军防区,指挥该集团军的是哈里托诺夫。和沃利斯基一样译注:这里的沃利斯基指的是时任机械化第4军军长的瓦西里·季莫费耶维奇·沃利斯基。,哈里托诺夫也是华西列夫斯基的亲信;1942年5月,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员的哈里托诺夫在哈尔科夫攻势中惨败,斯大林随即解除了他的职务,并打算把他送交军事法庭审判,确切地说,他成了倒霉蛋和替罪羊。在华西列夫斯基的干预下,斯大林放弃了对哈里托诺夫的惩罚,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这次是指挥第6集团军。

研究了地形,并对哈里托诺夫中将第6集团军当面之敌的部署进行调查后,最高统帅部人员离开,11月26日同瓦图京做进一步研究。第二天,他们对作战地区进行了最后的调查。当晚,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提交了自己对发起“土星”行动的建议: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行动中便于指挥西南方面军的部队,建议尽快将近卫第1集团军的各部队(这些部队目前隶属于V.I.库兹涅佐夫中将的战役集群)重新改编为近卫第1集团军,任命库兹涅佐夫为集团军司令员,并建立起相应的指挥机构。近卫第1集团军里的其他部队目前在顿河、克里瓦亚河(Drivaya)和奇尔河一线作战,最远达车尔尼雪夫斯卡亚(Chernyshevskaya),应将这些部队组成一个独立(集团军)——近卫第3集团军,由D.D.列柳申科中将指挥(实际上,目前他正在指挥这些部队)。从车尔尼雪夫斯卡亚到奇尔河河口,再到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结合部的这段防线,主要交由坦克第5集团军的部队负责。

此次战役最直接的目标是歼灭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德国“霍利特”战役集群,为此,西南方面军将组建两个突击集群:一个位于近卫第1集团军右翼(由6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译注:华西列夫斯基回忆录中称3个坦克军。和其他加强部队组成),从上马蒙(Verkhnyi Mamon)南面的登陆场向南实施突击,直奔米列罗沃(Millerovo);另一个突击集群(由5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部署于近卫第3集团军前方至博科夫斯卡亚(Bokovskaya)以东地区,由东向西同时对米列罗沃发起突击,以便收紧包围圈。歼灭意大利第8集团军后,这支快速部队前出至北顿涅茨河,夺取利哈亚(Likhaya)车站地区的渡口,从而为进攻罗斯托夫创造有利的态势。

为了从西北和西面确保此次战役的胜利,沃罗涅日方面军第6集团军的一个突击集群(由5个步兵师和2个坦克军译注:华西列夫斯基回忆录中称1个坦克军。组成)必须从上马蒙西南方地区向坎捷米罗夫卡(Kantemirovka)—沃洛希诺(Voloshino)实施突击。

各部队做好12月10日发起这场战役的准备。在此之前,最高统帅部增派给西南方面军的援兵必须完成调动工作,计5个步兵师、3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6个独立坦克团、16个炮兵和迫击炮团;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也将获得3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7个炮兵和迫击炮团。

坦克第5集团军必须在近期内歼灭车尔尼雪夫斯卡亚—托尔莫辛(Tormosin)—莫罗佐夫斯克(Morozovsk)地区之敌,以便从西南面更稳固地孤立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敌军,其目的是将这场攻势进一步延伸至塔钦斯卡亚(Tatsinskaya),从而进入北顿涅茨河一线。[VIZ译注:VIZ是Voenno-Istorichesk i Z hurnal的简称,指《军事历史》杂志。,1966(1),第19页]


斯大林同意了这些建议。瓦图京和戈利科夫立即着手拟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就这样,所有计划在12月初提交、审议并获得批准。援兵即将赶到,苏军总参谋部将分别汇报这些部队的动向。为了让瓦图京腾出手来执行“土星”行动,奇斯佳科夫的第21集团军以及坦克第26和第4军将转隶顿河方面军,执行对内包围圈的作战行动。更为重要的是,华西列夫斯基将从“土星”行动中脱出身来,全力以赴地执行消灭“指环”的任务译注:斯大林将歼灭德国第6集团军的行动命名为“指环”战役。,对此,斯大林强调指出:


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敌军必须予以歼灭……这是最为重要的任务……米哈伊洛夫(华西列夫斯基)必须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一任务。至于“土星”行动的准备工作,让瓦图京和库兹涅佐夫去做,莫斯科会帮助他们。[IVOVSS译注:IVOVSS是Istoriya Velikoi Otechestvennoi Voiny Sovetskovo Soyuza的简称,意思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3),第43页]


此时,斯大林最大的希望是歼灭整个德军南翼,取得决定性战略胜利,但一切都取决于能否尽快消灭被围的第6集团军,从而腾出作战力量,投入到新的攻势中。斯大林一次次敦促最高统帅部人员和各方面军司令员迅速“歼敌”,12月初,他对这个问题已变得苛求不已。与此同时,他组建了一支极为强大的特别预备队,显然打算在态势变得对他有利时,以这股力量进攻罗斯托夫,这支预备队就是近卫第2集团军,按照最高统帅部11月23日的命令,以后备第1集团军在坦波夫(Tambov)—莫尔尚斯克(Morshansk)地区组建而成。这支部队是苏联红军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在,他们奉命火速赶往斯大林格勒地区;曾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员的马利诺夫斯基接替克列伊泽尔出任集团军司令员(克列伊泽尔担任副司令员),第48集团军的比留佐夫在两小时内接到通知,被调来担任集团军参谋长。但很快,近卫第2集团军便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两难问题:先消灭哪股敌军,是构成“刺猬”阵地的保卢斯,还是率领解围部队的曼施泰因?

11月21日,曼施泰因奉命从维捷布斯克(Vitebsk)赶往南方接掌“顿河”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辖第4装甲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B集团军群所辖的是意大利第8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德国第2集团军。月底时,“顿河”集团军群伫立在B集团军群与A集团军群之间,接掌了顿河—伏尔加河地区,形势看上去很糟糕,尽管曼施坦因出任集团军群司令时已变得较为平静。顿河与奇尔河之间的态势暂时稳定下来,目前据守防线的是“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该支队是用奇尔河上搜罗到的部队拼凑而成的。遭到苏军首轮突袭后,缺乏士兵的温克上校从路边和指挥部召集人手,组织起临时部队,构成了一些“屏障”。利用温克和霍利特的部队,曼施泰因堵住了顿河—奇尔河前线上的道路,以防苏军向罗斯托夫发起进攻。他还打算使用霍利特将军的集团军级支队对卡拉奇发起进攻,冲入斯大林的“指环”中;另外,在南面,辖第47装甲军译注:应为第57装甲军。的“霍特”集团军级集群译注:除了第4装甲集团军,霍特还指挥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故此改称“霍特”集团军级集群。将从科捷利尼科沃(Kotelnikovo)向斯大林格勒“指环”发起进攻,杀至苏军包围圈的西面或南面。结果,“霍特”集团军级集群以232辆坦克从南面发起“冬季风暴”行动;“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也对斯大林格勒展开攻击,但不断受到苏军进攻行动的牵制。12月2日,曼施泰因和霍特确定了从南面突入包围圈的最终方案,夺取阿克赛河(Aksai)一线后,将在科捷利尼科沃—苏托沃(Shutovo)—阿布加涅罗沃(Abgan erovo)铁路线以西地区发起一场进攻;歼灭阿克赛河与梅什科瓦河(Myshovka)之间的敌军后,他们将向东北方推进,从而与通多特沃(Tundotov)火车站西南面的第6集团军取得会合。这场进攻暂定于12月8日发起,但由于降雨导致行进困难,德军解围部队的各装甲师尚未到达指定地点。不过,霍特大将最终决定,无论第17装甲师能否及时赶到并加入第57装甲军,进攻都将在12月12日发起。

12月初,德军统帅部已设法让被围的第6集团军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环形防御圈,暂时将苏军阻挡在包围圈外;半数以上的苏军有生力量被牵制于围困第6集团军的对内包围圈。歼灭第6集团军的任务主要交给顿河方面军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辖下的第62、第64和第57集团军。11月27日,第21集团军及其配属的坦克军被划拨给顿河方面军,斯大林命令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监督歼灭“包围圈”的行动。11月30日,华西列夫斯基对先前的命令进行修改后下达,以消灭第6集团军的“刺猬”阵地——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将从南面、西面和东北面发起进攻,再次分割包围圈,并在古姆拉克会合;主攻将由西向东发起。顿河方面军将于12月2日以第21、第6译注:应为第65集团军。和第24集团军沿罗索什卡河(Rossoshka)—鲍罗丁(Borodin)一线发起进攻,在阿列克谢耶夫卡(Alekseyevka)取得会合;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将从南面掩护此次攻势,从而分割位于马里诺夫卡(Marinovka)—卡尔波夫卡(Karpovka)—大罗索什卡(Bolshaya Rossoshka)—古姆拉克地区的敌军主力。叶廖缅科选定阿列克谢耶夫卡作为主攻中心,这场进攻行动由第62和第64集团军执行。12月2日,他正式发起进攻,两天后,罗科索夫斯基也展开攻击,但经过五天激战,包围圈并未出现破裂的迹象。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人员这才意识到被围德军的实力和顽强,这个硬核桃必须用大锤砸开——例如近卫第2集团军。

12月4日,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从顿河方面军设在扎瓦雷金(Zavarykin)的司令部向斯大林报告,对内包围圈需要大幅度加强,这样才能击败第6集团军的顽抗。斯大林随即命令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和叶廖缅科准备发起一场新的进攻,不得迟于12月18日。为加强此次突击,马利诺夫斯基的近卫第2集团军将调拨给顿河方面军,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之间的接合部由一个新组建的集团军来加强,这就是突击第5集团军,该集团军在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之间展开。突击第5集团军由后备第10集团军改编而成,辖坦克第7军(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抽调),步兵第300、第315和第87师以及机械化第4军(从叶廖缅科的方面军抽调)、近卫步兵第4和第258师,外加近卫骑兵第3军(从瓦图京的方面军抽调),集团军司令员由叶廖缅科的副手M.M.波波夫中将担任。马利诺夫斯基的近卫第2集团军尤为强大,辖3个军(近卫步兵第1军、步兵第13军和近卫机械化第2军),每个步兵军辖3个师,机械化军辖3个机械化旅,主要由作战经验丰富的近卫军士兵组成。马利诺夫斯基带着参谋人员从后方飞赴顿河方面军,而近卫第2集团军的人员和装备由165列火车运往斯大林格勒西北部。12月10日,第一批部队到达,并赶往位于韦尔佳奇(Vertyachii)—佩斯卡托夫卡(Peskatovka)的集结区,顽强的西伯利亚士兵和远东军区训练有素的部队现在已加入到近卫第2集团军辖内。12月4日—5日夜间,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都接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电话,获知用于加强对内包围圈的新锐部队已经赶到,两位方面军司令员奉命拟定将近卫第2集团军纳入作战行动的新计划。马利诺夫斯基参加了顿河方面军12月8日召开的军事会议,以决定新锐部队的部署问题,第二天,修改后的作战计划提交给斯大林审核。

新计划设计了一个分为三个阶段的作战行动,以此来分割、歼灭德国第6集团军:第一阶段将使用顿河方面军的部队(主要是近卫第2集团军),以歼灭罗索什河以西的4个德军步兵师;第二阶段将以顿河方面军的部队发起突击,朝东南方冲向沃罗波诺沃(Voroponovo),对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64集团军也将展开进攻,孤立并消灭包围圈南段;第三阶段,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辖下所有承担对内包围圈作战任务的集团军共同发起突击,直扑古姆拉克。12月9日早上,作战计划提交到最高统帅部,随后,华西列夫斯基赶去视察对外包围圈上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的防线,那里的形势很危急,越来越多的报告表明德军正在集结兵力,意图发起一场突破,救援被围的第6集团军。至于消灭包围圈的“指环”行动,斯大林只做了少许改动,主要是将前两个阶段合而为一,12月11日,修改后的计划发给了华西列夫斯基[VIZ,1966(1),第25页]:


米哈伊洛夫同志

绝密

1.“指环”行动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2.第一阶段——突破至巴萨尔基诺(Basargino)—沃罗波诺沃地区,歼灭西面和南面的敌军。

3.第二阶段——两个方面军的所有集团军发起突击,歼灭斯大林格勒西面和西北面的敌军主力。

4.第一阶段行动的发起时间不得迟于瓦西里耶夫(斯大林)与米哈伊洛夫(华西列夫斯基)在电话交谈中确定的日期。

5.第一阶段行动的结束日期不得迟于12月23日。

1942年12月11日,0200点

瓦西里耶夫(斯大林)


但曼施泰因突然发起的解围进攻打乱了这个计划,12月12日夜幕降临时,“霍特”集团军级集群对科捷利尼科沃发起进攻,“指环”和“土星”计划必须做出重大修改。

德军和苏军指挥官都在跟时间赛跑。苏军一方,尽管瓦图京和戈利科夫已于11月底前提交了“土星”行动方案,并在12月2日获得最高统帅部的批准,但沃罗诺夫上将(他在这两个方面军中担任最高统帅部代表,协调进攻罗斯托夫的行动)不得不推迟原定12月10日发起的进攻。为腾出时间进行最后的准备并调集部队,“土星”行动将于12月16日发起。这个推延是斯大林与华西列夫斯基在11月7日会谈中确定的“计划时间表”的第一个重大变化,第二个变化是罗曼年科的坦克第5集团军未能肃清下奇尔河地区的德军,德军这个突出部伸向斯大林格勒,将苏军对内、对外包围圈之间的距离缩短至不到20公里。夺取托尔莫辛和莫罗佐夫斯克是“土星”行动的一个前奏,从而将保卢斯与东南方彻底隔断,并建立起良好的出发阵地,以便向塔钦斯卡亚、利哈亚车站、罗斯托夫推进。一旦到达利哈亚车站,苏联红军就将掌握对“顿河”集团军群而言至关重要的一个铁路交通中心;在罗斯托夫,陷阱将被关闭,A集团军群的100多万名士兵将被困在高加索地区。消灭奇尔河突出部内的德国军队也会对内环包围圈产生影响,因为对保卢斯的“隔离”会变得更加彻底——至少苏军统帅部是这样认为的。

11月30日,在奥布利夫斯卡亚(Oblivskaya)—雷奇科沃斯基(Rychkovskii)地区,罗曼年科以50000名士兵、900门大炮和迫击炮外加72辆坦克的兵力,沿一条30英里宽的战线发起进攻。他的目标是在12月5日前到达莫罗佐夫斯克至洛兹诺伊(Loznoi,位于莫罗佐夫斯克东南方25英里处)一线。为加强坦克第5集团军,苏军已从对内包围圈的第21和第65集团军抽调了4个步兵师。沿着进攻地带,罗曼年科部署了6个步兵师、2个骑兵军、1个坦克军、1个坦克旅和8个炮兵团。12月2日清晨,30分钟的炮火准备后,坦克第5集团军发起进攻。整整一周的激战就此拉开帷幕,给曼施泰因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他意识到,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下奇尔河地区以及位于上奇尔斯卡亚(Verkhn e-Chirskaya)顿河上的一座桥梁。除了投入第48装甲军守住防线外,没有别的办法。

苏军对此的应对是组建突击第5集团军增援坦克第5集团军,加强奇尔河防线的抵抗;波波夫的突击集团军,辖内的各个师来自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加调自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由罗特米斯特罗夫少将指挥的坦克第7军,共计71000人、252辆坦克和814门大炮(5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位于叶廖缅科对外包围圈边缘的是第51集团军,拥有34000名士兵和77辆坦克,辖3个步兵师(步兵第302、第96和第126师),外加坦克第13军、骑兵第4军和第76筑垒地域。(南面部署着拥有44000名士兵、40辆坦克、707门大炮和迫击炮的第28集团军。)对西南方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结合部进行视察后,华西列夫斯基立即设法确定突击第5集团军辖下各师(步兵第87、第300和第315师)以及坦克第7军的具体展开地点。12月10日这一整天,他都在视察第51集团军、突击第5集团军以及坦克第5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对苏军的能力做出评估,并收集关于德军实力和动向的情报。“顿河”集团军群的兵力为30个师,其中的17个师与西南方面军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突击第5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对峙;位于突击第5集团军对面的是德国第48装甲军(据俘虏交代,德军第17装甲师在托尔莫辛充当预备队),另外10个师(其中6个是罗马尼亚师)位于第51集团军前方。

就在华西列夫斯基上将调查德军在托尔莫辛的集结情况时,叶廖缅科上将怀疑科捷利尼科沃有一支庞大的德军装甲部队;他已于11月底派出两个骑兵师赶往科捷利尼科沃,12月初,这两个师遭到重创译注:即骑兵第4军12月3日、4日与第6装甲师的战斗,但是该军的两个骑兵师中只有一个(骑兵第81师)加入战斗并遭受重创,骑兵第61师被部署到了别的方向,虽然也曾向科捷利尼科沃推进,但是并未参与战斗。。但他至少发现了德军第6装甲师已进入该地区,这个师的坦克在莫罗佐夫斯克卸载。叶廖缅科将这些不祥的迹象及时汇报给斯大林,要求为自己增派坦克部队。斯大林回复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为他提供增援(这就向叶廖缅科表明斯大林已做好敌人从托尔莫辛地区发起进攻的准备)。华西列夫斯基仍在对外包围圈上,12月11日,他在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第7军军部与突击第5集团军司令员波波夫、近卫骑兵第3军军长普利耶夫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几位指挥员决定发起一场新的进攻,切断“科捷利尼科沃”和“下奇尔斯卡亚”(Nizhne-Chirskaya)的敌军集团,为此,他们将投入坦克第7军和2个步兵师,对雷奇科沃斯基的德军登陆场发起突然袭击。叶廖缅科与参谋长瓦连尼科夫以及情报官协商后,决定将机械化第4军和坦克第13军调入预备队,同时给第58集团军译注:应为第57集团军。的托尔布欣下达命令,要求他坚守对内包围圈的阵地,严防德国第6集团军发起突围,与德军救援部队取得会合。特鲁法诺夫的第51集团军掩护着科捷利尼科沃,尽管叶廖缅科和华西列夫斯基都知道该集团军的实力较弱,位置也比较分散。

12月12日清晨,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霍特”集团军级集群辖内的第57装甲军从科捷利尼科沃地区发起进攻,他们向东北方推进,试图前进60英里,从而突破苏军的封锁,与第6集团军取得会合。劳斯将军的第6装甲师刚刚从法国调来,取得了一个极为成功的开端,第23装甲师在阿克赛河南岸夺得一个登陆场。为强化这支装甲铁拳,他们得到了一个虎式装甲营译注:即为后文提到的“第65装甲营”,但第65装甲营原属于第6装甲师,已经于1942年撤编,从未装备过虎式坦克。南线的第一个虎式装甲营是503重装甲营,1月初才赶到战场,并未赶上“冬季风暴”行动。,这种重达56吨的新式坦克配有88毫米主炮,其中一些已在东线战场接受过测试。希特勒对他的虎式坦克寄予厚望。霍特装甲部队的推进立刻引起了叶廖缅科的担心,他害怕第57集团军的后方会迅速暴露给敌人。确定这就是德国人的主攻后,叶廖缅科打电话给斯大林,描述了态势,并强调了存在的危险。斯大林的回复非常简洁:“守住,我们会给您派来援兵。”但在此期间,叶廖缅科不得不尽快用战场上的部队以及他所能调集的预备队做点什么。他的第一个应对是让他的副司令员扎哈罗夫将军负责指挥在草原上临时组建的一个战斗群,调来坦克第13军加强第51集团军,以挡住德军第23装甲师,另外又从突击第5集团军调来机械化第4军,拦截已冲过阿克赛河的德军第6装甲师。12月12日—13日夜间,沃利斯基的机械化第4军只剩下5600人和70辆坦克(32辆T-34,38辆T-70),在阿克赛河北面据守着上库姆斯基(Verkhne-Kumskii)的主阵地。德军发起进攻的第一天,华西列夫斯基便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赫鲁晓夫从位于上察里津斯基(Verkhne-Tsartsynskii)的第57集团军司令部赶到了阿克赛河;随后,华西列夫斯基火速返回顿河方面军司令部,将霍特发起进攻所产生的影响通知给罗科索夫斯基和马利诺夫斯基。更为重要的是,他建议马利诺夫斯基立即着手准备将部队调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以托尔布欣第57集团军司令部为前进基地,从那里指挥作战行动——但由于无法联系上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无权调动近卫第2集团军。这一切都是预防措施。

12月12日晚些时候,华西列夫斯基终于联系到了斯大林。他要求斯大林批准将近卫第2集团军划拨给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并建议推迟“指环”行动(如果把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调走,这一推迟则无可避免)。斯大林发怒了,他指责华西列夫斯基想从最高统帅部“敲诈”到更多的预备队,从而把这些部队派到华西列夫斯基本人负责的作战地域(斯大林曾在11月27日晚命令华西列夫斯基专门负责对内包围圈的作战事宜,因此他的这番斥责毫无道理)。对于调动近卫第2集团军阻截曼施泰因的建议,斯大林没有立即做出答复。令华西列夫斯基感到满意的是,这个问题将由国防委员会进行讨论,而斯大林本人就是委员会主席。

当晚,华西列夫斯基在扎瓦雷金焦急地等待着斯大林的最后答复,草原上的雨水落在苏军和德军坦克兵身上,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阿克赛河北面的高地上,苏军“斯大林格勒—罗斯托夫”战役下一阶段的计划被霍特解救第6集团军的进攻打乱——重新拟定战略计划的36小时对“指环”和“土星”行动产生了严重影响。12月13日清晨5点,斯大林批准华西列夫斯基将近卫第2集团军从顿河方面军调至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2月15日开始执行,华西列夫斯基亲自为“科捷利尼科沃方向”上的行动提供指导。一份作战计划毫无拖延地提交给了最高统帅部。12月14日22点50分,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接到了推迟“指环”行动的正式命令:


顿佐夫(罗科索夫斯基)和伊万诺夫(叶廖缅科)必须以空中和地面进攻继续对被围敌军实施不间断骚扰,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并消灭被围之敌突出包围圈的一切企图……我们南面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用特鲁法诺夫(第51集团军)和雅科夫列夫(马利诺夫斯基的近卫第2集团军)的部队击败科捷利尼科沃的敌军集群,在近期内夺取科捷利尼科沃,并固守在那里。[VIZ,1966(3),第28—29页]


坦克部队赶往两翼时,特鲁法诺夫已奉命以他的步兵师挡住霍特的进攻;突击第5集团军将直接对下奇尔斯卡亚的德军登陆场展开进攻,12月14日清晨,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第7军发起了这场攻击。第二天,德军终于被迫放弃这个重要的登陆场,向后退去,并将身后的顿河大桥炸毁。

12月14日晚,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和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他们受最高统帅部协调员沃罗诺夫的节制)收到了斯大林关于“土星”行动的新命令:进攻方向调整至东南方,而不是南方,“大土星”改为“小土星”行动,目标是试图为斯大林格勒解围的曼施泰因部队的后方。新指令(12月13日签发)列出了修改后的主要内容[VIZ,1966(3),第29—30页]:


至:沃罗诺夫、戈利科夫和瓦图京同志

第一点:对卡缅斯克(Kamensk)—罗斯托夫发起进攻的“土星”行动是在整体态势对我们有利时拟定的,当时,敌人在博科夫斯克(Bokovsk)—莫罗佐夫斯克—下奇尔斯卡亚地区已没有更多的预备队,坦克第5集团军也已朝莫罗佐夫斯克方向发起成功的进攻,而从北面发起一场进攻将获得同时从东面发起一场向利哈亚车站的攻势的支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相应的建议,近卫第2集团军应进入卡拉奇地区,进而发展起一场向罗斯托夫—塔甘罗格(Taganrog)的成功推进。

第二点:可是,近期态势的发展对我们并不有利。罗曼年科(坦克第5集团军)和列柳申科(近卫第3集团军)正处在防御状态,无法前进,敌人从西面调来一大批步兵师和坦克部队,阻挡住苏军的前进。因此,从北面发起的进攻无法获得东面罗曼年科的直接支援,其结果是,向罗斯托夫—塔甘罗格的进攻不会获得成功。我不得不指出,近卫第2集团军不能再被用于“土星”行动,因为它已在另一个方面军中作战。

第三点:鉴于这一切,必须对“土星”行动计划进行修改。改变之处在于,主要突击不再向南,而是向东南方,朝下阿斯塔霍夫(Nizhnyi Astakhov)方向实施,前出至莫罗佐夫斯克,以一个钳形攻势夹击位于博科夫斯克—莫罗佐夫斯克的敌军,进入其后方,并由罗曼年科和列柳申科的部队从东面、库兹涅佐夫的部队以及配属给他的快速部队从西北面同时发起的进攻将其歼灭。菲利波夫(戈利科夫,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任务是帮助库兹涅佐夫消灭意大利军队(第8集团军),前出至克列缅科夫(Kramenkov)地区的博古恰尔河(Boguchar),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掩护部队,防止敌人有可能从西面发起的进攻。

第四点:突破将在“土星”行动计划预想的地区实施。达成突破后,后续突击将转向东南,朝下阿斯塔霍夫—莫罗佐夫斯克方向推进,突入罗曼年科和列柳申科对面之敌的后方。这场行动将于12月16日发起,行动代号“小土星”。

第五点:现在,你们必须在没有机械化第6军的前提下作战,调给你们的一些坦克团正在路上。这是因为机械化第6军已被划拨给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他们将用该军对付集结于科捷利尼科沃的敌人。作为替代,你们将从菲利波夫处得到一个坦克军,(坦克)第25军或第17军。

瓦西里耶夫(斯大林)


戈利科夫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些新命令。但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却拒不让步,并想方设法挽救“大土星”行动——这个行动将直奔亚速海。他坚持认为,第6集团军应该像他所构想的那样朝马尔科夫卡(Markovka)—切尔特科沃(Chetkova)攻击前进,坦克第17军则应赶往米列罗沃西面的沃洛希诺;因此,瓦图京要求将坦克第17军纳入自己的方面军。12月14日夜间,沃罗诺夫、戈利科夫和瓦图京会面,试图就作战行动达成一致,但瓦图京坚持要求实施更大规模的行动。12月14日这一整天,两位司令员各执己见,互不让步,最后,总参谋部插手干预,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命令他们执行“小土星”行动计划。

就在他们争论是否应该对德国B集团军群与“顿河”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发起进攻之际,马利诺夫斯基的近卫第2集团军(该集团军辖下的近卫步兵第1军已集结完毕)开始赶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处,他们要以强行军完成125英里的跋涉,肆虐的暴风雪中,每天要在草原上前进30英里,队伍最前方的步兵们扛着反坦克枪,做好了直接投入战斗的准备。用了整整四天,近卫第2集团军才进入梅什科瓦河后方,这是斯大林格勒前方的最后一道屏障。尽管机械化第4军和坦克第13军在库姆斯基附近发起了猛烈反击,但叶廖缅科非常担心阿克赛河前方的形势,因为霍特的快速部队已嘎吱嘎吱地推进了半数里程,他们身后的卡车满载燃料和弹药,另外还有运送伤员的大巴车以及为第6集团军装甲部队准备的拖车,这些部队即将从包围圈内突出。12月15日早上,叶廖缅科发报给最高统帅部,强调了面临的危险:


……鉴于方面军所有的预备队(步兵第300、第315和第87师)先前已被派往西南方,并集结于普洛多维托耶(Plodovitoe)和泽蒂(Z ety)地区,接受不同的任务……无法有效确保科捷利尼科沃—阿布加涅罗沃铁路线这一方向。因此,这一线必须予以加强。(叶廖缅科,《斯大林格勒》,第403页)


由于方面军预备队已被投入,形势很危急:


伊万诺夫卡(Ivanovka,位于梅什科瓦河上)—阿克赛河一线以东地区无兵据守。如果敌人沿通往阿布加涅罗沃的铁路线以及齐边科(Tsybenko)地区至泽蒂一线发动进攻,将使我方面军部队处于极其危急的状态下。(同上)


两支坦克部队(机械化第4军和坦克第13军)都已投入战斗,但都遭受到了惨重损失;骑兵第4军也被打得头破血流。一连48个小时,机械化第4军与德国第6装甲师在寒冷刺骨的冰天雪地里拼杀着。尽管德军第65装甲营配备了新式武器——虎1式坦克,但苏军现代化的57毫米和76毫米反坦克炮被证明极为有效。双方迅速赶往梅什科瓦河一线。12月17日,德军第17装甲师终于赶到战场,并于次日投入战斗,但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其前进指挥部设在科尔帕齐基)辖下的2个步兵师和近卫机械化第2军也到达了梅什科瓦河。12月17日24点,叶廖缅科将步兵第87师、骑兵第4军和机械化第4军交给马利诺夫斯基指挥,并在近卫第2集团军、第51集团军和突击第5集团军之间设立了分界线。

苏军统帅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慢慢将自己从斯大林格勒西南方的危险状况中解救出来;但与时间的赛跑尚未全力展开。12月19日,德军第6装甲师通过强行军成功到达梅什科瓦河,并在夜间渡过该河,距离保卢斯第6集团军据守的防线已不到50公里。从理论上说,收到“霹雳”的代号后,第6集团军就应该发起突围行动。现在,关键的96个小时到来了。结束跋涉的近卫第2集团军将其部队直接投入梅什科瓦河后方的战斗时,华西列夫斯基签发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12月18日15点30分送抵莫斯科[VIZ,1966(3),第32—33页]:


第42—47号报告:雅科夫列夫(马利诺夫斯基)的集团军继续集结于上察里津斯基—巴拉季斯基索夫克霍茨(农场)、克列普(Krep)、尤尔金(Yurkin)和泽蒂地区。从12月17日24时起,沃利斯基的军(机械化第4军)、步兵第300师和第87师、骑兵第4军从特鲁法诺夫处调离,划归雅科夫列夫指挥,掩护该集团军的展开。

除1个步兵师、3个独立坦克团和预备队外,雅科夫列夫集团军的集结将于12月21日夜间完成。

请批准如下计划,以便雅科夫列夫实施下一步作战行动:

12月21日—22日夜间,雅科夫列夫集团军位于梅什科瓦河的各近卫步兵军沿下库姆斯基(Nizhne Kumskii)—卡普金斯基(Kapkinskii)一线展开,并将近卫机械化第2军集结于佩列格鲁兹内伊(Peregruznyii)、阿克赛河和舍列斯托夫(Shelestov)地区,12月22日清晨起转入积极的行动。

12月22日,各近卫步兵军沿格罗莫斯拉夫卡(Gromoslavka)、舍斯塔科夫(Shestakov)方向发起主攻,进而沿通向科捷利尼科沃的铁路线推进,与沃利斯基的军一起,最终歼灭上库姆斯基地域之敌,肃清阿克赛河北岸,前出至阿克赛河南岸并据守。

阿克赛地区的近卫机械化第2军,经达尔加诺夫(Darganov)对敌侧翼和后方发起打击,以强大的先遣部队夺取科捷利尼科沃后,必须在12月22日夜晚前将主力投入皮缅-切尔臣(Pimen-Cherchen)、格列米亚恰亚(Gremyschii)地区,从而进入到活动于科捷利尼科沃北部之敌的后方。

12月23日,随着近卫机械化第2军对杜博夫斯科耶(Dubovskoe)方向做出强有力的掩护,各近卫步兵军于夜晚前向上雅布洛奇内(Verkhne-Yablochnyi)、皮缅-切尔尼(Pimen-Cherni)和达尔加诺夫一线推进,歼灭科捷利尼科沃东北方的敌人。

12月24日,各近卫步兵军前出至马约尔斯基(Maiorskii)、科捷利尼科沃和波佩列奇内(Poperchernyi)一线,将近卫机械化第2军和沃利斯基的军调至萨尔河,切断铁路线。

为确保雅科夫列夫的这些行动,特鲁法诺夫的集团军应从东面予以配合(该集团军辖步兵第38、第302、第126和第91师,2个坦克旅,另外还有沙普金的骑兵第4军,该军即将进入普洛多维托耶地区)。

波波夫(突击第5集团军)奉命于12月20日从西北方发起进攻,夺取下奇尔斯卡亚,然后与罗曼年科(坦克第5集团军)相配合,赶往托尔莫辛,并于12月24日前到达齐姆拉河(Tsymla)。

对于新近赶到的两个坦克军,我认为急需将其中的一个调拨给波波夫,如果雅科夫列夫的行动顺利的话,另一个坦克军和其他机械化军可用于歼灭斯大林格勒的被围之敌。

请求您的批准。

米哈伊洛夫(华西列夫斯基)


12月19日5点30分,斯大林做出了回复(资料来源同上):


特急:米哈伊洛夫同志,最高统帅部同意您的第42号作战计划。

瓦西里耶夫(斯大林)


从位于梅什科瓦河登陆场的前沿阵地,德国第6装甲师的坦克兵们此刻已能看见斯大林格勒外围腾起的照明弹,这座城市在寒冷、晴朗的夜间闪闪发亮。

可是,三天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顿河上游对“顿河”集团军群的北翼和B集团军群的右翼发起了“小土星”行动;“小土星”行动专门针对试图冲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解围部队的后方。瓦图京最终被迫接受了修改后的计划,按照该计划,他的西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使用近卫第1、第3集团军,与沃罗涅日方面军相配合,包围并歼灭意大利第8集团军,然后穿过下阿斯塔霍夫,朝莫罗佐夫斯克攻击前进。V.I.库兹涅佐夫的近卫第1集团军将以5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军攻击穿越马尼科沃-卡利特文斯卡亚(Mankovo-Kalitvenskaya)、杰格捷沃(Degtevo)、塔钦斯卡亚、莫罗佐夫斯克,从而歼灭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霍利特”集团[步兵部队将进抵马尔科夫卡—尼科利斯卡亚(Nikolskaya)—切尔特科沃,坦克军将进抵塔钦斯卡亚—莫罗佐夫斯克];而列柳申科的近卫第3集团军将在博科夫斯卡亚突破敌人的防御,并沿博科夫斯卡亚—上奇尔斯卡亚和博科夫斯卡亚—下阿斯塔霍夫—卡沙雷(Kashara)两条路线攻击前进,与近卫第1集团军取得会合。罗曼年科的坦克第5集团军将歼灭位于下奇尔斯卡亚和托尔莫辛地区的敌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敌人达成突破,从这里赶往其他被围部队处。哈里托诺夫第6集团军(隶属于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任务是,在新卡利特瓦(Novaya Kalitva)—杰列佐夫卡(Derezovka)地区突破敌军防御后,对坎捷米罗夫卡发起进攻,并于行动发起的第五天到达戈卢巴亚河(Golubaya)—克里尼察(Krinitsa)—帕斯尤克夫(Pasyukov)—克列诺维(Klenovy)—尼科利斯卡亚一线。3个坦克军将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发起行动的首日投入战斗;近卫第1和第3集团军将于次日包围意大利第8集团军,并在第四日傍晚前将其歼灭,到第六天,主力部队必须前出至瓦连京诺夫卡(Valen tinovka)—马尔科夫卡—切尔特科沃—伊利因卡(Ilinka)—塔钦斯卡亚—莫罗佐夫斯克—切尔内什科夫斯基(Chernyshkovskii)一线。至于援兵,苏军最高统帅部已将3个步兵师(步兵第267、第172和第350师)、1个步兵旅(步兵第106旅)、坦克第17军和7个炮兵团调拨给第6集团军,另外还有4个近卫步兵师(近卫步兵第35、第41、第38和第54师)、步兵第159师、3个坦克军(坦克第18、第24和第25军)、1个机械化军(近卫机械化第1军)、6个独立坦克团和16个炮兵团,但坦克和炮兵部队仍在源源不断地加入到瓦图京的方面军。尽管如此,到12月12日,苏军预备队的主力已向前移动,两个方面军实施了重组。工兵们在顿河上搭设起载重量6吨、16吨、40吨和60吨的桥梁,12月16日夜间,坦克赶往距离前线3—5英里的出发线。沿着从北面的新卡利特瓦(第6集团军)到下奇尔斯卡亚(坦克第5集团军)的一条200多英里长的战线,36个步兵师、425476名士兵、1030辆坦克、近5000门大炮和迫击炮(81毫米或更大口径)等待着12月16日夜晚的结束。

12月16日清晨8点,苏军炮兵实施炮击,“小土星”行动在浓浓的晨雾中拉开帷幕。但一些地段的能见度太差,无法准时发起行动,苏军战机只能停在前进机场上。库兹涅佐夫的近卫第1集团军和哈里托诺夫的第6集团军跨过顿河河面上的冰层,残酷的战斗随即在前沿阵地爆发开来。中午前不久,瓦图京命令坦克军(坦克第25和第18军为首,第17军尾随在后)投入战斗,结果先头部队不慎进入到未被探明的地雷区,苏军立即遭受到损失,进攻瓦解了。第一天的行动中,列柳申科的近卫第3集团军同样没能取得成功。夜间,苏军部队实施重组,炮兵前移,并在雷区清理出一条条通道。12月17日,苏军重新发起进攻,4个坦克军(坦克第25、第18、第17和第24军)分为两股梯队向前推进,坦克旅冲在前方,摩托化步兵紧随其后。列柳申科的近卫第3集团军发起初次攻击时,燃料和弹药并不充裕,获得补给后,于次日恢复了进攻。

72小时后,意大利人逃之夭夭,德国人的大炮也沉默下来,第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一个30英里宽的缺口,纵深达20英里,列柳申科向前渗透了10英里。12月19日夜间,苏军最高统帅部将第6集团军划拨给瓦图京指挥,并同意了他的建议,将“小土星”行动扩大为西南方面军转入全面追击。所有坦克部队(坦克第17、第18、第24、第25军和近卫机械化第1军)向东南方攻击前进,给他们下达的命令是:12月23日前到达塔钦斯卡亚(坦克第24军),12月22日前到达莫罗佐夫斯克(坦克第25军和近卫机械化第1军),12月24日傍晚前夺取米列罗沃(坦克第17和第18军)。

12月19日中午,P.P.波卢博亚罗夫少将的坦克第17军冲入坎捷米罗夫卡(这是沃罗涅日与顿河上的罗斯托夫之间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他们发现一列列火车满载着弹药和补给物资,街道上散落着燃烧的车辆和遗弃的大炮。波卢博亚罗夫的胜利确保了近卫第1集团军的右翼,也掩护了第6集团军。坦克第17军转身向南赶往沃洛希诺,而巴达诺夫少将的坦克第24军穿过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意大利师,一路向南挺进。第6集团军的主力也转向东南方,近卫第1和第3集团军同样如此,他们把2个坦克军(坦克第24和第25军)置于外侧,另外2个军(坦克第18军和近卫机械化第1军)置于内侧配合步兵部队,肃清意大利人的残部,并将“霍利特”集群打散。

尽管12月20日前的态势发展晦涩不明,但“顿河”集团军群的曼施泰因意识到情况极其严峻,他给OKH(陆军总司令部)发去电报,强调指出,意大利军队被消灭后,苏军的决定性行动将对罗斯托夫构成巨大威胁(进而波及A集团军群)。没过几个小时,这个可怕的预言得到证实,德军情报人员审问了近卫第3集团军副司令员克鲁片尼科夫少将,列柳申科病倒后,由他接掌近卫第3集团军;实际上,I.P.克鲁片尼科夫是参谋长,12月20日被俘(他的职务由赫塔古罗夫少将接替)。德军情报官从克鲁片尼科夫嘴里获知了第6集团军、近卫第1和第3集团军的作战任务,审讯结果证明,苏军这场攻势的目标是罗斯托夫。两天后,P.P.普里瓦洛夫少将(步兵第15军军长)和他的炮兵指挥官柳比诺夫上校在坎捷米罗夫卡—斯米亚戈列夫斯克(Smyaglevsk)公路上被俘。44岁的普里瓦洛夫已婚,有几个孩子(他们的命运不得而知,因为他们居住在喀尔巴阡山地区),1941—1942年间,他曾在季赫温(Tikhvin)指挥过一个突击集群;接受参谋工作培训后,他受到留曼采夫(负责人事管理)的接见,并被分配到步兵第15军。现在,头部被手榴弹弹片炸伤的他成了俘虏,德军情报人员从他这里获知了关于他这个军、第6集团军以及沃罗涅日方面军作战行动的更多情报(普里瓦洛夫还告诉德军审讯人员,从1月1日起,作为军衔标志的肩章将重新出现在红军部队中——普里瓦洛夫认为,一年前就该这样做,以便强化军队的纪律)。除了通过审讯掌握的情况,德军情报部门还利用空中侦察和无线电监听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德国人在近卫第3集团军发起进攻前便通过无线电监听准确判明了这支部队)。

德军据守着奇尔河下游防线,这使坦克第5集团军12月22日发起的进攻受到了阻碍,但也让德军第48装甲军卷入到这场激战中,无法腾出兵力救援斯大林格勒。与此同时,巴达诺夫少将的坦克第24军发起深达120英里的突袭,深深插入到德军后方:12月22日,坦克第24军在博利申卡(Bolshinka)—伊利因卡地区作战,并朝塔钦斯卡亚冲去。塔钦斯卡亚是德军为斯大林格勒提供空运的一个主要空军基地,同时,作为利哈亚—斯大林格勒铁路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那里堆满了补给物资和武器装备。此时,巴达诺夫与他的补给基地已相隔150英里,其先头部队绕过斯科瑟尔斯卡亚(Skosyrskaya)赶往塔钦斯卡亚北部时,坦克第24军的燃料和弹药都已不足。12月24日清晨,在浓雾的掩护下,巴达诺夫麾下的坦克第130、第54旅和近卫坦克第4旅占据了阵地,准备对塔钦斯卡亚的火车站、村庄和机场发起进攻。清晨7点30分,一轮火箭弹齐射标志着这场攻击的开始,苏军冲向火车站,冲向机场。前进中的T-34开炮射击,机场上的德军飞机竭力试图起飞逃离。一辆苏军坦克与一架滑行着的Ju-52迎头相撞,伴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它们消失在一团火焰中。随着机场被炸成碎片,枢纽站的货运列车上,新飞机、武器和补给物资也被摧毁。巴达诺夫18点30分发报给方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部,说他已完成自己的任务。但在坦克第24军身后,德军占领了塔钦斯卡亚北面的阵地以及莫罗佐夫斯克火车站,从而堵住了西南方面军的进一步推进,并包围了巴达诺夫的部队。

苏军和德军都关注着坦克第24军的命运,密切留意着该军发出的电报。1942年圣诞节那天,巴达诺夫报告说,他只剩下58辆坦克(39辆T-34和19辆T-70),燃料和弹药严重短缺。12月26日清晨5点,5辆油罐车和6辆弹药车组成的补给车队在5辆T-34的护送下,赶至位于最前方的旅身边,一个小时后,机械化步兵第24旅进入塔钦斯卡亚,但德军突然封闭了油罐车和车载步兵身后的几条通道。油罐车到达的那天早上,巴达诺夫通过电台获悉,坦克第24军获得了“近卫军”称号——改为近卫坦克第2军,而他本人成为新设立的苏沃洛夫勋章的第一个获得者译注:巴达诺夫是二级苏沃洛夫勋章的第一个荣获者,一级苏沃洛夫勋章的第一个获得者是朱可夫。。当天下午,该军遭到猛烈进攻,巴达诺夫发电报给瓦图京和库兹涅佐夫(萨姆索诺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483页):


全军严重缺乏弹药。柴油替代品已耗尽。请你们从空中掩护我军的行动,并加紧投入集团军内的其他部队,以确保我军各单位的作战行动。请求空投弹药。

巴达诺夫


12月27日夜间,德军封闭了坦克第24军的退路,并对该军攻击了一整天。18点,巴达诺夫给瓦图京发去急电(资料来源同上):


情况严重。没有炮弹。没有坦克。人员遭受到严重损失。已无法继续坚守塔钦斯卡亚。请求批准突出包围圈。机场上的敌机已被消灭。

巴达诺夫


瓦图京命令巴达诺夫坚守塔钦斯卡亚,但“如果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他可以自行做出决定,设法突出包围圈。当晚22点,巴达诺夫决定继续坚守,一个小时后,苏军飞机将弹药空投到他的防线上。这时,斯大林也亲自介入了。向最高统帅汇报时,瓦图京概述了情况:


巴达诺夫今天给我发来八封电报。他在塔钦斯卡亚设立起一个环形防御圈,目前仍在战斗。该军尚有39辆T-34和15辆T-70。现在,我们的夜间飞机正在塔钦斯卡亚地区作战,拂晓后,方面军辖内的所有飞机将把敌人歼灭在塔钦斯卡亚—斯科瑟尔斯卡亚地区。我已命令巴达诺夫坚守塔钦斯卡亚,但我也告诉他,如果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他可以做出其他决定。[IVOVSS,(3),第49页]


瓦图京还提交了一份冗长的报告,大力称赞方面军取得的进展,并对敌人的意图做出估测:


原先在方面军当面的敌军,约17个师,现在可以说已被彻底歼灭,他们的物资储备也被我们缴获。被俘6万人,击毙亦不少于此数。因此,现在少得可怜的残敌,除少数例外,几乎已不作抵抗。

我方面军前方,敌人沿奥布利夫斯卡亚—上奇尔斯卡亚一线继续实施顽强抵抗。在莫罗佐夫斯克地域,今天已抓获原先在罗曼年科集团军当面的敌第11装甲师和第8空军野战师的俘虏。对列柳申科集团军和快速部队抵抗最猛烈的是切尔内什科夫斯基—斯科瑟尔斯卡亚—塔钦斯卡亚一线的敌人。这股敌军试图守住防线,阻止我快速部队继续进攻,并以此来确保其部队有撤退的可能。在有利的条件下,敌人可能会坚守这个突出部,以便将来通过这里援救其遭到合围的部队。但敌人不会得逞,所有苏军部队都将致力于消灭这个突出部。[朱可夫,Vosp译注:Vosp指的是朱可夫的回忆录Vospominaniya i razmyshleniya(《回忆与思考》)。(2),第124—125页]


瓦图京报告,敌人将在北顿涅茨河实施防御:


逐日实施的空中侦察报告说,在以下地区发现敌人有所动作:罗索什(Rossosh)、旧别利斯克(Starobelsk)、伏罗希洛夫格勒(Voroshilovgrad)、切博托夫卡(Chebotovka)、卡缅斯克、利哈亚、兹韦列沃(Zverevo)。敌人的意图难以判断,但他们显然打算沿北顿涅茨河建立起基本防线。敌人首先必须封闭我军造成的宽达350公里的缺口。最好能不作特别间歇地打击敌人,但为此应向这里调拨援军,因为现有的部队要用于完成“小土星”战役计划,实施“大土星”战役计划则需要额外的力量。(资料来源同上)


朱可夫和斯大林共同研究了瓦图京发来的电报,并立即给他下达了指示:


您的首要任务是不得让敌人粉碎巴达诺夫的部队,应尽快派帕夫洛夫和鲁西亚诺夫的部队去援助他。在最危急的时刻允许巴达诺夫放弃塔钦斯卡亚,您做得对。你们以骑兵第8军对托尔莫辛发起突击,最好再加强以某个步兵部队。至于经苏沃罗夫斯基(Suvorovskii)向托尔莫辛调派近卫骑兵第3军和1个步兵师,这是个非常及时的举措。为了让“小土星”变为“大土星”,我们已经给您调拨了坦克第2和第23军。接下来的一周里,您还将得到两个坦克军和三四个步兵师。

您想把坦克第18军派往斯科瑟尔斯卡亚,我们对此持不同的看法:最好让它和坦克第17军一同留在米列罗沃—上塔拉索夫斯科耶(Verkhne Tarasovskii)地区。总之,您必须记住,将坦克军派往较远处时,最好两个军同时派出,而不要让一个军单独行动,以免陷入巴达诺夫的境地。(资料来源同上,第125页)


但坦克第18军目前在哪里?朱可夫立即向瓦图京询问该军所处的位置。瓦图京回答说,坦克第18军在米列罗沃正东面,“不会被孤立”。最后,斯大林再次向瓦图京重复道:


记住巴达诺夫,不要忘记巴达诺夫,不惜一切代价救他出来。


瓦图京保证道:


我们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我们会救出巴达诺夫。(资料来源同上,第126页)


12月29日凌晨1点30分,瓦图京给巴达诺夫下达了“自行突围”的命令。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帕夫洛夫少将的坦克第25军和I.N.鲁西亚诺夫中将的近卫机械化第1军在塔钦斯卡亚—莫罗佐夫斯克地区作战,就在巴达诺夫的左侧,但他们无法同坦克第24军取得会合。半小时后,巴达诺夫下达了突出包围圈的命令。他们将德国人的燃料和航空汽油相混合,放入铁罐加热,再把这种混合物灌入剩余的T-34和T-70坦克的油箱,这才使燃料短缺这一关键问题得到部分解决。该军打算构成“一根长钉”,刺破据守包围圈的德军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坦克第24军突然发起冲锋,在德军阵地上闯开一个缺口,随即转向左右两侧,赶往该军设在伊利因卡的“基地”。这些坦克仍有弹药,可以为军部成员、炊事人员、轮式车辆的突围提供火力掩护,他们先退向纳杰日夫卡(Nadezhevka)村,随后再撤往伊利因卡。德军飞机试图消灭这股苏军坦克部队,一支德军部队在远距离上开火射击,可一旦进入纳杰日夫卡—米哈伊罗夫卡(Mikhailovka)地区,巴达诺夫的坦克便逃离了包围圈。巴达诺夫命令军后勤主任利用伊利因卡的物资为坦克补充弹药,并派参谋长寻找军里的其他单位。12月29日这一整天,苏军和德军坦克兵沿着纳杰日夫卡—米哈伊罗夫卡一线进行了长时间的较量,夜里,德军坦克退回塔钦斯卡亚,设在火车站的补给仓库被撤离的苏军付之一炬,此刻仍在熊熊燃烧。12月30日,在科斯季诺(Kostin o)地区,巴达诺夫与坦克第25军、近卫机械化第1军取得会合,遵照热尔托夫译注:热尔托夫是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命令,他负责指挥这三支快速部队组成的“坦克集群”。这场毙伤12000名德军士兵,俘虏4769人,摧毁84辆坦克、106门大炮和431架飞机的突袭就此结束。


12月23日下午,曼施泰因已无法忽视在他左翼形成的危急态势,那里的三支苏军坦克部队几乎在肆意闯荡:奇尔河下游,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奉命腾出德军第11装甲师(该师去追赶巴达诺夫的坦克部队),而第6装甲师也从霍特的突击部队中被抽调出来,以加强奇尔河下游的防御。12月23日—24日夜间,霍特要求撤销抽调第6装甲师的命令——该师即将发起最后的突击,第57装甲军很快就能逼近斯大林格勒周边地带,以便让保卢斯发起突围;“顿河”集团军群在此关键时刻抽调霍特麾下一个至关重要的装甲师,会导致第6集团军再也无法及时发起突围(“霹雳”行动)。“冬季风暴”和“霹雳”行动成了一纸空文。苏军在德国B集团军群与“顿河”集团军群之间驰骋,并在梅什科瓦河后方集结机动部队之际,德国第6集团军的整个体系开始在废墟中发生坍塌。霍特发起攻击的“科捷利尼科沃方向”上,苏军共调集起19.5个师(149000人)、635辆坦克和1500多门大炮。华西列夫斯基12月18日提交给斯大林的计划打算在四天后(12月22日)发动进攻,但必要的重组没能及时完成。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第7军与突击第5集团军仍在与德军激战,作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机械化第6军(波格丹诺夫)尚未赶到,而沃利斯基的机械化第4军(12月18日该军获得“近卫军”称号,改为近卫机械化第3军)已调入预备队,正在补充人员和装备。华西列夫斯基将这一延误报告给斯大林,但并未建议对作战计划做出任何实质性修改(尽管对坦克部队的加强提供了数种可能性)。(近卫第2集团军的)各近卫步兵军将与第51集团军的右翼部队共同发起进攻,歼灭梅什科瓦河与阿克赛河之间的敌军,主要突击由近卫步兵第1军和坦克第7军在切尔诺莫罗夫(Chern omorov)与格罗莫斯拉夫卡之间的右翼发起;近卫机械化第2军和机械化第6军应于12月24日傍晚前到达阿克赛—佩列格鲁兹内伊地区,对掩护德国第57装甲军侧翼的罗马尼亚部队发起打击。

12月23日,华西列夫斯基、叶廖缅科、马利诺夫斯基在上察里津斯基会面,以完成进攻计划。第二天早上8点,10分钟的炮火准备表明苏军拉开了梅什科瓦河攻势的帷幕,中午时,马利诺夫斯基估计,现在立即投入坦克第7军和近卫机械化第2军,他便能直扑德军第17和第23装甲师的侧翼。当天下午,G.F.扎哈罗夫中将给近卫机械化第3军军长沃利斯基发去贺电(萨姆索诺夫,《从伏尔加河到波罗的海:近卫机械化第3军战史》,第92页):


瓦西里·季莫费耶维奇(沃利斯基)

近卫机械化第3军完成了多少任务,现在已非常明确:

1.近卫第2集团军——已彻底完成集结。

2.今天,1942年12月24日,我们发起了总攻,而此刻,16点20分,我们的先头部队已将上库姆斯基和146.9高地夺下。

3.德军第6步兵师和第23装甲师被歼灭。党和国家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在为我们的祖国、为机械化第4军而战的关键时刻,我很荣幸能与您并肩奋战。我相信,近卫机械化第3军将到达北高加索地区。

G.扎哈罗夫


72小时内,从萨多沃耶(Sadovoe)—乌曼采沃(Umantsevo)地区发起进攻的近卫机械化第3军和第51集团军辖下的坦克第13军已将罗马尼亚人脆弱的阵地粉碎,并从南面对整个德军“科捷利尼科沃集团”构成了深远包围的威胁。“霍特”集团军级集群被迫向西南方后退,离开近在咫尺的第6集团军,陷入困境的第6集团军丧失了获救的希望。尽管这种希望已在1942年平安夜彻底破灭,尽管顿河东面和西面的主动权现已牢牢掌握在苏军手中,但被困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近30万名德军将士的命运,与A、B、“顿河”集团军群遭遇到的巨大威胁相比不值一提。为拯救第6集团军,曼施泰因也许会容忍一个集团军群受损,但绝不能是三个。

斯大林决不允许第6集团军从他手中溜走。12月19日早上,他打电话给沃罗诺夫上将,沃罗诺夫是最高统帅部派驻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协调员,这两个方面军刚刚开始扩大在顿河中游打击意大利军队所取得的初步胜利。电话接通后,和以往一样,斯大林提出了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第一个问题:“前线的情况怎样?”对此,沃罗诺夫正式做出汇报。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沃罗诺夫没有料到的。斯大林问他,能否结束在西南方面军的工作并调至对内包围圈,这个提议令沃罗诺夫沉默下来,结果引起了斯大林的不满:


您没有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我看来,您不愿意去……显然,您和其他人一样,低估了歼灭被围敌军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您最好仔细想想。[VIZ,1962(5),第74页]


沃罗诺夫“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在瓦图京和戈利科夫发起行动的关键阶段,放弃他的“协调”工作,这不是一件小事)的希望被粗暴地粉碎了,他很快就收到了最高统帅部下达的正式命令(抄送华西列夫斯基、瓦图京、罗科索夫斯基和叶廖缅科):


(1)最高统帅部认为,沃罗诺夫同志以一种彻底令人满意的方式执行了协调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行动的任务,另外,由于第6集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已转隶西南方面军,可以认为沃罗诺夫同志的任务已经结束。

(2)将沃罗诺夫同志以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在消灭被围敌军一事上的副手身份派往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地域。

(3)委托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和华西列夫斯基副手的沃罗诺夫同志,最迟在12月21日向最高统帅部提交5—6天内歼灭被围敌军的计划。(资料来源同上,第74页的注解)


第二天,12月20日,带着两名高级炮兵将领(韦利科夫和西夫科夫)和三名军官,沃罗诺夫飞至扎瓦雷金,那是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的“住处”。没用两天,一份新的作战计划就拟定了出来,没有浪费一点时间,尽管在赶去监督梅什科瓦河进攻行动(这场进攻计划于12月22日发起)的准备工作前,沃罗诺夫有足够的时间与华西列夫斯基进行一场短暂的磋商。

制订任何一个作战计划前的第一个工作,都是对敌人的力量做出判断。顿河方面军情报官维诺格拉多夫上校提交了一份报告,估计被包围的敌军人数“在8万至9万之间”,被要求“具体些”时,他指出被围德军人数为86000人——5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3个装甲师和3个“战斗群”。方面军情报部门认为,德军后勤单位可以弥补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遭受的损失,但不会使其得到明显加强。与此同时,德军运输机送来了补给物资,运走了伤员和参谋人员。(起初,德国人的空运行动没有引起苏军指挥部门太大的关注,但在12月初,斯大林下令以飞机起降地面监测系统和常规歼击机拦截的方式实施“空中封锁”;波德戈尔内上校的歼击航空兵第235师负责执行拦截任务,特别是对德军的运输机,尽管天气给德军飞机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苏军歼击机和高射炮的战果。)斯大林格勒将再次遭到冲击,但这场冲击只能缓慢地穿过苏军构成的铜墙铁壁,一支强大的德军部队已被红军牢牢困住。一架德军运输机飞离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时,被迫降落在苏军防线后,机上携带着德军士兵书写的1200封信件。查阅这些信件并核实部队的番号后,沃罗诺夫终于弄清楚了,方面军情报部门提及的“保安部队”,完全是满编的德军步兵师。

沃罗诺夫、罗科索夫斯基和马利宁译注:马利宁是顿河方面军参谋长。一致认为应由顿河方面军承担主攻任务。沃罗诺夫本人倾向于将包围圈上的苏军部队统一起来,交给顿河方面军司令部指挥,他觉得最高统帅部对此不会太过反对。与此同时,对敌人的防御阵地进行一番侦察(这些阵地最初由红军建立,目前掌握在德军手中),并核实了各苏军师的实力后,斯大林提出的“在5—6天内”歼灭第6集团军的规定便显得完全不切实际了。12月27日前准备完毕的“指环”计划,建议从西向东发起一场主攻,将包围圈切为两段:顿河方面军的第65、第21和第24集团军将沿巴布尔金(Baburkin)—红十月镇(Krasnyi Oktyabr)—古姆拉克—阿列克谢耶夫卡的工人新村这一方向发起进攻。鉴于各苏军师的实力不到编制的半数,沃罗诺夫打算大规模使用火炮,为步兵们炸开通道。12月27日,一架飞机将拟定的“指环”计划送往莫斯科。沃罗诺夫等待着最高统帅的批准,在他看来,这份计划被大幅度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一连串电话交谈中,总参谋部大致认同他的观点。

可是,沃罗诺夫的计划遭到了最高统帅部的粗暴对待,在12月28日的电报中,最高统帅部直言不讳地指出:


沃罗诺夫同志:

您提交的“指环”计划的主要缺点是,主要突击和辅助突击朝不同方向实施,对战役的胜利有可能造成损害,这种疑虑无法消除。

最高统帅部认为,行动的第一阶段,您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在克拉夫佐夫(Kravtsov)—巴布尔金—马里诺夫卡—卡尔波夫卡地区切断并歼灭被围敌军的西部集团,以便我军从德米特罗夫卡(Dmitrovka)—巴布尔金地区发起的主要突击向南转入卡尔波夫卡火车站地区,第57集团军直接从克拉夫佐夫—斯克利亚罗夫(Sklyarov)地区发起一场辅助突击,并在卡尔波夫卡火车站地区与主要突击部队取得会合。

此外,应组织第66集团军经奥尔洛夫卡(Orlovka)向红十月镇方向实施突击,同时,第62集团军也应发起一场突击,这样一来,这两股突击便能取得会合,从而将工厂区与敌主力切断。

最高统帅部命令您根据上述意见修改您的计划。最高统帅部批准您在第一个计划中提出的行动发起时间(1943年1月6日)。战役第一阶段应于行动发起后的5—6天内结束。战役第二阶段的计划应于1月9日前经总参谋部送呈,计划中应考虑对第一阶段的战果加以利用。[VIZ,1962(5),第77页的注释]


尽管如此,沃罗诺夫还是得到了一些东西:最高统帅部同意了统一指挥,决定加强战役所需要的炮兵力量,并派出20000名步兵作为增援。1943年1月1日,第62、第64和第57集团军纳入顿河方面军辖下,这使沃罗诺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手上拥有了39个步兵师、10个步兵旅、38个最高统帅部炮兵预备团、10个近卫迫击炮团(喀秋莎)、5个坦克旅、13个坦克团、3辆装甲列车、17个高射炮团、6个筑垒地域和14个火焰喷射器连。对内包围圈的整体实力为47个师(218000人)、56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9辆坦克、300架飞机。这就难怪斯大林希望尽快腾出这股力量,以便将其用于其他作战行动了。

1月3日上午,沃罗诺夫、罗科索夫斯基和马利宁召开会议,审查三天后发起进攻的准备工作。他们几乎没有得到乐观的鼓励。尽管沃罗诺夫一再催促赫鲁廖夫加快速度译注:赫鲁廖夫是苏联红军总后勤部长。,但援兵和物资仍在铁路线上,此时尚未到达。按时发起进攻将是一场冒险,要求推迟行动则意味着激怒斯大林。可是,由于援兵和弹药的延误,除了再要求推延四天外,没有别的办法,沃罗诺夫在发给最高统帅部的电报中陈述了理由:


由于增援部队以及运送援兵和弹药的火车延误了四五天,按时发起您批准的“指环”行动似乎不太可能。

为加快他们的行动,我们同意在距离计划规定地点相对较远处卸载火车和运输车队——这项措施将耗费大量时间——然后再将部队、援兵和弹药运送至前线。

计划外的火车运行和运输至瓦图京同志的左翼,使我们合理安排的计划被打乱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要求行动发起日期再延后四天。我已亲自核查了所有的计算。

这一切都促使我们向您提出请求,批准“指环”行动的开始日期延后四天。[VIZ,1962(5),第81页]


斯大林立即打来电话,想弄明白沃罗诺夫所说的“延后四天”是什么意思。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顿严厉的训斥:


你们呆坐在那里,非要德国人把您(沃罗诺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捉了去。你们不考虑可以做什么,只考虑不能做什么。我们需要尽快结束那里的战斗,可你们在故意耽误。(资料来源同上)


斯大林勉强同意再给沃罗诺夫四天时间。“指环”行动将于1月10日打响。

关于迅速投入所需力量的问题,斯大林对沃罗诺夫的拖延表现出强烈的不耐烦其实是有理由的。1942年12月的最后十天,最高统帅部一直在疯狂地忙碌着,以便完成一场大规模反击战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席卷德军的整个南翼,歼灭A集团军群、“顿河”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在苏德战场的北端,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部收到了最高统帅部12月8日下达的指令,继续进行打破列宁格勒包围圈的行动。列宁格勒获救,被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被歼,苏军的攻势进入顿巴斯东部,朝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方向发起一场攻击,再把A集团军群困在高加索地区,这是将德国军队全面逐出苏联领土的信号,歼灭德军的整个南翼将提供一场决定性战略胜利。1942年底,苏军统帅部估计,南翼德军力量的25%已被歼灭:第6集团军是德国国防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部队之一,现在已被包围,德国人派去救援该集团军的部队也被击败;第4装甲集团军遭到重创;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被打得支离破碎,而意大利第8集团军实际上已全军覆没。斯大林格勒对内和对外包围圈之间的距离目前约为65英里,保卢斯和他的部下已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苏军的对外包围圈从北面的新卡利特瓦(沃罗涅日方面军)开始,穿过米列罗沃,直至托尔莫辛西面和济莫夫尼基(Zimovniki)东面。在南方对三个德国集团军群发起一场联合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

12月22日凌晨,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出席了最高统帅部召开的会议,会上商讨了对顿河中游地区发起第二次打击的作战计划,目标是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残部。这场攻势将把敌人逐出奥斯特罗戈日斯克(Ostrogorzhsk)—卡缅卡(Kamenka)—罗索什地区(位于坎捷米罗夫卡与沃罗涅日之间),这是苏军攻势向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推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奏。与此同时,西南方面军将朝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攻击前进。戈利科夫的新攻势将使他的部队前出至顿河与奥斯科尔河(Oskol)之间的沃罗涅日州西南部地区,这是进入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最短的路径,也是一片至关重要的铁路交通网。按照斯大林的计划,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顿巴斯和高加索北部地区,那些铁路线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铁路设施,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受到了严重限制。(斯大林格勒的风暴也将重新打开与北高加索地区的铁路连接。)戈利科夫接到的命令非常明确:从他的中央和左侧发起进攻,歼灭沃罗涅日与坎捷米罗夫卡之间的敌军,夺取利斯卡亚(Liskaya)至坎捷米罗夫卡的铁路线(这样一来,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便能以此为基础,对哈尔科夫和顿巴斯发起进攻)。为了从南面掩护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行动,瓦图京将投入他的第6集团军,发起一场“大致方向为波克罗夫斯科耶(Pokrovskoe)”的进攻。这场攻势定于1月中旬发起,由朱可夫大将和华西列夫斯基上将协调。

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大将提交了旨在解放迈科普(Maikop)的作战计划:他的方面军由两部分组成,右翼据守着卡亚苏拉(Kayasula)—莫兹多克(Mozdok)—巴坎(Bakhan)一线,左翼防线沿海岸线延伸,由彼得罗夫的“黑海集群”守卫。而在德军战线上,据守左翼的是第1装甲集团军,位于右翼的是第17集团军。11月时,秋列涅夫下令以部队和大炮加强彼得罗夫的“黑海集群”,这使方面军司令部卷入到修建道路和架设桥梁这种庞大的建造工作中。与此同时,秋列涅夫将大批部队(近卫步兵第10军、步兵第3军和2个步兵师)留在右翼,作为他的“北方集群”,尽管最高统帅部坚持认为这些部队应该调拨给彼得罗夫。

12月29日,秋列涅夫被告知,必须放弃进攻迈科普的计划,为一场全新的作战行动做好准备。苏军将以两个突击完成对德国A集团军群的包围,一个突击由“黑海集群”(外高加索方面军)执行,向克拉斯诺达尔(Krasnodar)—季霍列茨克(Tikhoretsk)攻击前进,另一个突击由南方面军(1943年1月1日起,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编而成)完成,朝罗斯托夫发起一场联合推进后,投入第51和第28集团军向萨利斯克(Salsk)—季霍列茨克挺进。另外,“黑海集群”将在新罗西斯克(Novorossiisk)地区对德国第17集团军的右翼发动进攻,并夺取塔曼(Taman)半岛,那是德军逃入克里木的通道。最高统帅部为外高加索方面军设计的这个方案,彼得罗夫和秋列涅夫都不太满意。在冬季气候最糟糕的时候让部队穿越山区,或用火车把他们从弗拉季高加索(Vladikavkaz)运至波季(Poti),再从那里经海路赶往彼得罗夫沿海部队的北部地区,这两种选择的前景都不容乐观。与彼得罗夫商讨了这个问题后,秋列涅夫致电斯大林,竭力试图重新恢复“迈科普行动”。斯大林拒绝批准:克拉斯诺达尔行动计划不变,秋列涅夫必须以“黑海集群”发起进攻,为切断德国A集团军群,外高加索方面军将赶往巴泰斯克(Bataisk)和季霍列茨克,在罗斯托夫和叶伊斯克(Eisk)切断敌人的逃生通道。曾守卫过塞瓦斯托波尔的彼得罗夫不满地告诉秋列涅夫,这是个难啃的“硬核桃”。

1943年1—4月,北高加索地区的作战行动

为粉碎这个“硬核桃”,秋列涅夫和彼得罗夫建议发起两个行动,“山丘”行动将在戈里亚奇克柳奇(Goryachiy Klutch)突破德国第17集团军的防御,然后冲向库班河(Kuban)和克拉斯诺达尔;“大海”行动将投入第47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并在南奥泽列伊卡(Yuzhnaya Ozereika)实施一场海上登陆,将新罗西斯克的德军肃清。斯大林批准了这个计划,但他向秋列涅夫强调指出,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正在撤出北高加索地区,他们把必要的装备用船运走,炸毁了仓库和道路。彼得罗夫必须赶至季霍列茨克地区,拦住敌人正向西运送的物资。最高统帅部1月4日下达正式指令,对主要任务的描述是:以“黑海集群”构成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向巴泰斯克—亚速(Azov)攻击前进,从东面“潜入”罗斯托夫,将A集团军群切断。斯大林亲自给秋列涅夫下达了命令:


告诉彼得罗夫,按时发起进攻,哪怕是一个小时都不要耽误,不必等待预备力量赶到。(秋列涅夫,《三次战争经历》,第250页)


秋列涅夫指出彼得罗夫没有突破战的经验,斯大林让秋列涅夫亲自去“黑海集群”,督促这些命令的执行。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开始撤往库马河(Kuma)之际,指挥“北方集群”(第44、第58、第9、第37集团军,库班骑兵第4军和顿河骑兵第5军)的马斯连尼科夫却没能抓住这个机会,这种情况与他在10月份实施的拙劣防御非常相似。他仍担心德军会对格罗兹尼(Groznyi)和奥尔忠尼启则(Ordzhonikidze)发起进攻,因而将部队集中在左翼和中央,这就严重削弱了右翼急需的部队。随着通讯信号变得杂乱无章,他与试图攻击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的苏军部队失去了联系。为加快进攻行动,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在1月7日介入;按照他的命令,库班骑兵第4军、顿河骑兵第5军和一些坦克单位被纳入一个“骑兵-机械化”集群,由N. Ya.基里琴科中将指挥。基里琴科得到的指令是向西北方的阿尔马维尔(Armavir)或涅温诺梅斯克(Nevinn omysska)攻击前进,设法困住这一方向上的德国军队。马斯连尼科夫被告知在左翼只保留少量部队;而基里琴科的快速部队赶往阿尔马维尔时,第44集团军将朝斯塔夫罗波尔(Stavropol)方向攻击前进。1月7日,彼得罗夫不得不向最高统帅部报告:“(在我看来)彻底集中起分配给主要突击的兵力不太可能。”冬季大风严重妨碍了海路补给任务,自1月5日起,暴雨冲毁了道路,引发的洪水卷走了桥梁,重型火炮困在山口。彼得罗夫的进攻推延四天,将于1月16日发起。

能否包围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取决于南方面军与外高加索方面军辖下的两个集群(北方集群和黑海集群)之间的密切配合。就在彼得罗夫为了对克拉斯诺达尔发起进攻,然后冲向季霍列茨克而努力集结“黑海集群”之际,南方面军接到了朝两个方向发起突击的命令,其右翼沿顿河下游赶往罗斯托夫,左翼冲向萨利斯克和季霍列茨克。苏军坦克部队已在科捷利尼科沃的战斗中遭受到严重损失,现在,他们艰难地穿过雪地,每前进一个小时便离他们的补给基地更远了些,近卫机械化第3军和机械化第13军需要更多的坦克和补给物资。方面军司令部要求调拨300辆新坦克。最高统帅部1月4日答应提供150辆,并建议从当地机械维修站弄到其他的坦克。特鲁法诺夫的第51集团军和格拉西缅科的第28集团军在济莫夫尼基遭遇到顽强抵抗,直到1月7日才将敌军肃清;这留下一个敞开的侧翼,近卫第2集团军的坦克部队赶至济莫夫尼基,以便投入顿河与萨尔河(Sal)之间的战斗,这才封闭了这个缺口。南方面军右翼,波波夫突击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2集团军的部分部队(由集团军副司令员克列伊泽尔指挥)全力压向卡加利尼克河(Kagalnik)。截至1月11日,马利诺夫斯基的近卫第2集团军和特鲁法诺夫的第51集团军已在马内奇河(Man ych)河口与普罗列塔尔斯卡亚(Proletarskaya)火车站之间进抵马内奇河;罗特米斯特罗夫(他的坦克第7军已更名为近卫坦克第3军)指挥着一个机械化集群,该集群由他自己的军(近卫坦克第3军)和机械化第2、第6军以及步兵第98师组成,马利诺夫斯基希望以这股力量发起一场快速推进,夺取罗斯托夫和巴泰斯克。马利诺夫斯基给罗特米斯特罗夫下达命令,要求他在1月17日清晨前夺取马内奇河南岸渡口,然后赶往巴泰斯克和罗斯托夫。

尽管遭到来自顿河南面的压力,尽管波波夫突击第5集团军沿顿河下游发起的进攻穿过康斯坦丁诺夫斯基(Kon stan tin ovskii),但罗斯托夫不会这么快被封闭。南方面军倾尽全力也没能突破至季霍列茨克。1月中旬后,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加速撤离的迹象非常明显,他们与第4装甲集团军“协同行动”。尽管第1装甲集团军的生存并无太大的风险,但罗斯托夫必须守住,以确保交通线。与此同时,彼得罗夫的“黑海集群”冲向克拉斯诺达尔—季霍列茨克,进展缓慢但却稳定,不过,现在也不得不停顿下来。在洪水和冬季泥泞中挣扎的彼得罗夫只能发起阶段性进攻;1月11日,列谢利泽中将的第4集团军译注:应为第46集团军。和雷若夫少将的第18集团军开始对迈科普和别洛列琴斯卡亚(Belorechenskaya)发起牵制性进攻,但没过24小时,裹着雪花的瓢泼大雨便给运输车队造成了一场浩劫。雷若夫的部队在山峰上战斗,辗转于一个个雪堆之间。卡姆科夫中将的第47集团军(这是“山丘”行动的主要力量)于1月16日在左翼发起牵制性进攻,身处林木茂密的山区,他们同样面临着令人震惊的作战条件。道路被洪水淹没,溪流变成了小河,尽管动用人工竭尽全力推动大炮,但它们在泥泞中越陷越深,空运成了提供补给的唯一办法,冲向克拉斯诺达尔的格列奇科译注:格列奇科是第56集团军司令员。只能获得异常缓慢的进展。1月20日,彼得罗夫向华西列夫斯基报告,坦克部队已无法实施任何行动。四天后,格列奇科在克拉斯诺达尔南面接近地停顿下来,冲向季霍列茨克的希望彻底消失了。

1月24日,赶往罗斯托夫东北方的瓦图京西南方面军和位于南方面军北翼的突击第5集团军到达艾达尔河(Aidar)和北顿涅茨河。东面和东南面,苏军的推进战线沿顿河下游和马内奇河一直延伸至白格利纳(Belaya Glina)、阿尔马维尔和拉宾斯卡亚(Labinskaya)。最高统帅部决定迅速更改计划,切断德军逃生路线。南方面军的3个集团军(近卫第2集团军、第51和第28集团军)正在顿河以南地区作战,他们将与外高加索方面军“北方集群”的右翼集团军(第44和第58集团军,外加“骑兵-机械化”集群)相配合,对巴泰斯克发起一场进攻,从南面切断罗斯托夫,然后沿亚速海海岸线前进。夺取巴泰斯克将阻止德国军队穿过罗斯托夫进入顿巴斯(从而使对方无法设立新防线)。为困住德国第17集团军,“北方集群”的左翼集团军(第9和第37集团军)将与彼得罗夫的“黑海集群”相配合;彼得罗夫将把他的主力集结于新罗西斯克东北方,以便在克里木斯卡亚(Krimskaya)达成突破,从而阻止敌人逃入塔曼半岛。最后,秋列涅夫麾下的“北方集群”被改编为一个独立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同一天,希特勒终于批准第1装甲集团军(其南翼仍在阿尔马维尔)穿过罗斯托夫后撤;因此,第4装甲集团军不得不守住顿河南部地带。

可是,由于顿河上游接连不断的灾难,曼施泰因对顿河下游的控制已变得岌岌可危,这是因为戈利科夫1月12日发起了对匈牙利第2集团军的打击——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从沃罗涅日南面到伏罗希洛夫格勒,德军防线被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通往顿涅茨河、第聂伯河渡口或亚速海的道路敞开了,据守顿巴斯的德国军队出现了危险的松动。戈利科夫的作战计划要求他的方面军同时发起三场突击,在方式的选择上必须确保出其不意,并压制敌人的预备力量。“北部集团”(莫斯卡连科中将的第40集团军)的目标是阿列克谢耶夫卡,在那里,他们将与从坎捷米罗夫卡西北面冲出的“南部集团”(雷巴尔科少将的坦克第3集团军)取得会合;与此同时,“中央集团”(济科夫少将的独立步兵第18军)将向西、西南和南面推进。为从南面掩护方面军的此次战役,索科洛夫少将的骑兵第7军将对瓦卢伊基(Valuiki)发起进攻,而坦克第4军将从北面掩护莫斯卡连科的外翼(这是为了防备德国人从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方向发起进攻)。针对这场即将发起的战役,苏军最高统帅部大力加强了沃罗涅日方面军:雷巴尔科的坦克第3集团军(其司令部设在图拉地区)带着2个坦克军(坦克第12和第15军)、4个步兵师(步兵第48、第184、第180和第111师)、1个独立步兵旅(步兵第87旅)和2个炮兵单位赶到了。第二股援兵使戈利科夫又得到3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1个滑雪旅。

莫斯卡连科12月25日完成了作战计划(第40集团军早在12月21日前便准备了一个应急计划),但方面军的作战计划由朱可夫大将和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指导,总参作战部的V.D.伊万诺夫少将参与其中。红军总通信部部长佩列瑟普金也投入到策划和准备工作中。自1943年1月3日起,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直接掌握方面军的准备工作,但朱可夫似乎并未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尽管如此,这份进攻计划非常注重细节,充分体现出朱可夫缜密、审查严格的特点;他为一起涉嫌泄密事件大发雷霆(尽管实际上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这场进攻也实现了出其不意)。敌人的空中侦察没能发现苏军的准备工作,匈牙利军队的各级指挥官也没有上报任何麻烦事。苏军在夜间调动部队,尽管积雪覆盖的道路给他们的行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北部集团”内的坦克第4军进度落后于计划时间,最后,戈利科夫不得不请求斯大林批准将进攻发起时间推迟至1月14日。斯大林同意了。

进攻发起的两天前,1月12日,莫斯卡连科开始实施武力侦察。次日,匈牙利第7师逃之夭夭,莫斯卡连科决定投入自己的主力,突破敌人的防御地带,渗透深度达3英里左右。1月14日,雷巴尔科的坦克第3集团军冒着浓雾发起进攻,傍晚前,他的两个坦克军已深入敌军阵地12英里,科普佐夫少将的坦克第15军打垮了德军第24装甲军军部。苏军骑兵对瓦卢伊基的突击非常成功,1月19日苍白的冬日阳光下,身披黑色斗篷、戴着风帽的骑兵冲向倒霉的意大利人,意大利第5步兵师的官兵们饥寒交迫、惊慌失措,被打死打伤1000多人后,这场短暂的抵抗宣告结束。此时,已有13个敌军师被困,56000人成了俘虏(据估算,被击毙的人数与之大致相同),苏军缴获了1700辆坦克译注:应为170辆。、2800挺机枪、55000支步枪、数以千计的卡车和马匹以及完整的弹药库。几天后,布达佩斯街头传言四起:“匈牙利部队已全军覆没。”歼灭被围敌军的行动一直持续到月底,被俘人数上升到86900人;海军上将霍尔蒂在写给希特勒的信中指出,有80000名官兵阵亡,63000人负伤。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残部、意大利阿尔卑斯军和德国第24装甲军已从德军作战序列中抹去。沃罗涅日与坎捷米罗夫卡之间的德军防线被打开一个120英里宽的缺口。

1月18日夜间,苏军的铁钳落在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头上时,负责监督当前作战行动的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提出发起下一场攻势的建议。这场进攻针对德国第2集团军,进而彻底歼灭B集团军群:“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进攻战役”的打击目标是德国第2集团军暴露在外的北翼和南翼,该集团军目前被困在一个突出部内,位于其北面的是布良斯克方面军,南面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消灭敌人这12个师(125000多人),将为苏军进攻库尔斯克创造有利条件(还能获得更多的南北向铁路线)。布良斯克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将密切配合,完成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包围圈。列伊捷尔中将的布良斯克方面军辖内,N.P.普霍夫少将的第13集团军(该集团军曾在1941年遭遇过惨败)将从卡斯托尔诺耶北面发起进攻,与此同时,戈利科夫的右翼和中央,莫斯卡连科的第40集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少将的第60集团军和奇比索夫中将的第38集团军将从东南方(第40和第60集团军)和西北方(第38集团军)发起进攻。最高统帅部批准使用列伊捷尔的左翼部队,但没有提供其他援兵。战役发起日期暂定于1月24日—26日。1月24日,莫斯卡连科冒着恶劣的寒冬气候发起进攻——除了浓雾,一场暴风雪从拂晓起一直在肆虐,温度跌至零下20摄氏度;中午过后不久,克拉夫钦科的坦克第4军(最近在斯大林格勒参战)向前推进,在湿滑的道路上行进,拖曳抛锚的车辆,这使他们消耗了大量燃料。傍晚前,苏军飞机为他们空投了装满柴油的油罐。德国军队已开始撤离沃罗涅日和顿河,但苏军的3个集团军——第60、第38集团军和普霍夫第13集团军,现在已投入进攻。1月28日早晨,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坦克部队从北面和西面向前推进,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坦克部队则从南面和东面出击,他们在卡斯托尔诺耶会合,那里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月29日凌晨。

尽管陷阱并未彻底关闭,但德国第2集团军辖下的3个军中,2个遭到了合围。B集团军群与“顿河”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作为一个有效的指挥部已被摧毁。在一个150英里宽的防区内,沿着从库尔斯克—卡斯托尔诺耶向南延伸至库皮扬斯克(Kupyansk)的铁路线,只据守着5个德军师,哈尔科夫也只有3个师的预备队。在这种情况下,苏军最好能抢在德军将预备力量集中到哈尔科夫前,率先发起对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的打击。1月21日,在一份顿河上游达成突破后产生的可能性的综述中,华西列夫斯基和戈利科夫将这个观点提交给了斯大林。待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进攻战役结束后,沃罗涅日方面军就将其有生力量集结于奥斯科尔河一线(从旧奥斯科尔至乌拉佐沃),从那里对哈尔科夫发起一场“三管齐下”的进攻。斯大林原则上批准了这个构想,他命令戈利科夫为这场攻势做好准备,战役发起日期不得迟于2月1日—2日,行动代号为“星”。

对卡斯托尔诺耶发起进攻的前夕,戈利科夫将后续战役的情况告知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奇比索夫,并答应把进攻哈尔科夫的任务交给第一个解放卡斯托尔诺耶的集团军。1月28日,苏军坦克部队冲入这个重要的铁路枢纽时,戈利科夫下达了与“库尔斯克—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相关的第一批指令:德国第2集团军即将被彻底歼灭,位于右翼的各集团军赶至季姆河(Tim)和奥斯科尔河一线,对库尔斯克—哈尔科夫的进攻将从那里发起。但是,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行动只是一个更大的作战任务中的组成部分,苏军在整个南线发起的战略反攻还涉及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目的是解放乌克兰和顿巴斯,并沿亚速海海岸一路向前推进。最高统帅部的指令正在拟定中,几天内就将发给各方面军司令员,命令中规定,春季化冻到来前,这场推进的终止线为切尔尼戈夫(Chernigov)—赫尔松(Kherson)。

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指环”行动已于1月10日拉开帷幕,上午9点,伴随着一场猛烈的炮击,坦克和步兵发起了进攻。1月31日,保卢斯在位于百货公司的司令部内投降。在这个屈辱者身后,留下了惨不忍睹的痛苦和第6集团军成千上万名饱受磨难的将士,攻占低地国家、南斯拉夫、希腊和乌克兰的过程中,该集团军也曾给那些地方造成过巨大的灾难。发起进攻前,沃罗诺夫在1月4日—5日考虑过给第6集团军下达最后通牒的事宜:要么投降,要么被消灭。最高统帅部批准了沃罗诺夫提交的最后通牒文本,1月7日,苏军通过电台与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部取得联系,为斯梅斯洛夫少校和佳特连科大尉两位军使安排了通道。第一次递交最后通牒的尝试失败了。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放弃这种尝试,但1月9日上午,两名蒙住眼睛的苏军军官(这两人事先已准备好蒙眼的绷带,就放在他们的口袋里)被带至德军的一个指挥所。保卢斯拒绝会见军使,两位苏军军官被告知,第6集团军司令官已通过苏军电台获知了最后通牒的内容。

德国人拒绝接受投降条款,苏军最高统帅部问沃罗诺夫:“接下来您有什么建议?”沃罗诺夫回复,“指环”行动将按计划发起。1月10日拂晓刚过,罗科索夫斯基和沃罗诺夫来到第65集团军司令员巴托夫的指挥所。8点05分,信号弹沿着包围圈周边阵地闪烁起来,集结完毕的苏军炮兵(7000多门大炮、榴弹炮和大口径迫击炮)透过涌动的冬雾开炮射击,这是战争到目前为止苏军发起的最猛烈的炮火准备。这场凶猛的炮击覆盖了德军的防御,红军沿着50英里的对内包围圈,从西面、西北面、东北面和南面发起进攻。夜间,空军第16集团军的轰炸机袭击了德军设在包围圈边缘和纵深的防御阵地;尽管早上已进行过炮击,但在歼击机的掩护下,大批轰炸机和强击机对敌人的阵地再次发起打击,并密切监视德军机场。苏军炮兵观测员修正着炮火,透过薄雾,他们看见“一片火海”,一股股烟柱从德军阵地上腾起。经过55分钟的炮火准备,一轮火箭弹齐射标志着步兵发起了进攻:苏军步兵骑在坦克上,在他们身后,更多的步兵穿过厚厚的积雪,冲入硝烟弥漫的德军防线,这里已成为一片废墟,倒在地上的尸体、被炸毁的大炮和坍塌的碉堡随处可见。这场猛烈的攻击令德国人心惊胆寒(他们曾预料苏军的进攻会在晚些时候发起),但德军的顽强抵抗给俄国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包围圈边缘,面对德军短促、凶猛的反击,苏军坦克碾过炮位和掩体,将那些射出所剩无几的炮弹的大炮压扁。战斗的第一天,苏军在某些地段前进了5英里。战役过程中,沃罗诺夫开始向最高统帅部做首次日常汇报。

经过三天激战,包围圈西端的“马里诺夫卡鼻子”在1月12日被削掉,顿河方面军付出的代价是伤亡26000人,损失135辆坦克(截至1月12日夜间,坦克部队的257辆坦克只剩下122辆)。四天后,东南方地区[齐边科—埃利希(Elkhi)—佩先基(Peschanki)—阿列克谢耶夫卡]被攻克,第65和第21集团军冲入包围圈中部。德军的主要补给机场,皮托姆尼克,已落入苏军手中;通往皮托姆尼克的道路上倒毙着大批可怕的尸体,数千名伤员强忍着剧烈的疼痛,朝德军运输机踯躅而行。苏军逼近时,疯狂的德军士兵争先恐后地挤上Ju-52,在他们身后,大堆死者已被冻得坚硬易碎。在另一些地方,德军的营、连级部队抵抗至最后一颗子弹,在最后时刻,各个师长和军长带着他们的参谋人员,作为所辖部队中最后的步兵力量坚守着他们的阵地。向东逃窜的德军士兵越来越多,这些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人逃入城市可怕的废墟中,为他们提供的补给物资和弹药终于消失了,过去几周里,他们甚至什么也没得到。

德军痛苦而又顽强的抵抗令沃罗诺夫产生了两点困惑:他们为何不投降?这种力量源自何处?截获的德军命令提供了一个答案,那就是禁止投降。而对战俘的审讯表明,德国军官强化了守军的力量,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多坚持哪怕是一分钟。最令人震惊的消息来自对第6集团军军需官冯·科诺夫斯基上校的审讯。苏军指挥部现在了解到,截至11月22日,被包围的德军士兵多达250000人,到1月10日,包围圈内仍有215000人;截至当日的损失是,10000人阵亡,25000人负伤(10000名伤员已被运输机带走)。自苏军发起进攻以来,只有1200名伤员从空中疏散;援兵不再运抵斯大林格勒,这让结束休假的500人死里逃生。德国军队现在依靠他们的马匹为生,已经吃掉了其中的39000匹。

1943年1—2月,斯大林格勒,“指环”行动

1月17日上午,苏军各集团军司令员召开了一次会议,沃罗诺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姗姗来迟。这些司令员希望将战役暂停2—3天,以便重组各自的部队;红军抓获的俘虏很少(只有6896人),而自身的伤亡却很高,这足以证明战斗的残酷程度。可是,进攻必须继续,而不是像集团军司令员们建议的那样“暂停”。古姆拉克是守军仅存的一座机场,此刻只剩下一条临时跑道,运输机载着最后的伤员从这里飞离包围圈。1月18日,四架飞机降落在古姆拉克,但这条狭窄的跑道上满是被炸毁的补给物资和飞机残骸,只能为斯大林格勒“要塞”提供最微小的援助,包围圈的深度和宽度只剩下10英里和5英里。1月22日,苏军发起最后的突击,各个德军师已丧失了三分之二的实力。经过一场激战,古姆拉克于当日失守,苏军坦克沿铁路线向东推进。同一天,第21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红十月镇与崔可夫第62集团军辖下罗季姆采夫的近卫步兵第13师会合,终于将整个包围圈切为两半。冬日七个小时的白昼中,苏军火炮尽可能快速地轰击着他们的目标,坦克碾过一段段区域,消灭敌人的武器阵地和掩体,或是干脆将守军碾压进地面上的散兵坑。冒着狂风和雨点般落下的炮弹,各德军师的幸存者,从普通士兵到将军,在这场最后的战斗中集结起来,准备抵抗至最后一颗子弹;地面下是可怕的地窖,最大的一些位于市中心,这些冰冷、潮湿的洞穴中挤满死者和垂死者,更多的是伤员。

1月31日晚,摩托化步兵第38旅的部队和工兵第329营封锁了百货公司,那是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所有电话线都已被切断。当天上午,伊利琴科上尉和梅日尔科中尉带着几名冲锋枪手来到这座建筑的废墟,他们走入地下室,向德国人递交了苏军的最后通牒,要求对方立即投降。中午,陆军元帅保卢斯被带上一辆汽车,他先被送至舒米洛夫译注:舒米洛夫是第64集团军司令员。的司令部,然后又来到顿河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扎瓦雷金,沃罗诺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正在那里等着对他进行审问。尽管全面投降已然开始,但包围圈北部地区的德国守军仍在顽抗。2月1日,苏军集中数千门大炮(每公里300门,这一密度是战役开始时的5倍),以15分钟的密集炮击对这股德军展开猛轰。1943年2月2日16点,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正式结束。

剩下的任务只是抓捕俘虏和埋葬死者。据苏联方面统计,共歼灭22个敌军师,外加160个后勤和增援单位。顿河方面军的缴获清单上密密麻麻——5762门大炮、1312门迫击炮、156987支步枪、10722支自动武器、10679辆摩托车、240辆拖车、3569辆自行车、933部电话、397公里电话线……2月4日,沃罗诺夫和罗科索夫斯基飞赴莫斯科。顿河方面军被改组,所辖部队编入中央方面军,他们赶往沃罗涅日方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之间,面对着库尔斯克。在莫斯科逗留期间,罗科索夫斯基获知自己将去指挥一个新的方面军,该方面军的任务是朝戈梅利(Gomel)—莫吉廖夫(Moghilev)—奥尔沙(Orsha)方向和斯摩棱斯克(Smolensk)发起侧翼纵深打击,这是一场庞大的迂回,目标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和后方。


一支全新的、闪耀夺目的红军,装点着勋章,满载着荣誉,佩戴着军衔穗带,在斯大林格勒胜利的鲜血和污垢中迅速出现。首先到来的是新晋升的元帅,斯大林本人很快将在他们当中脱颖而出译注:1945年6月,斯大林成为苏联大元帅。。1943年1月18日,列宁格勒包围圈被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取得的会合所打破,就在前一天,苏联发表了在斯大林格勒打破德军防御的公报,朱可夫大将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沃罗诺夫上将也被擢升为炮兵元帅(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两天前正式批准为苏联武装力量设立全新的“炮兵元帅”、“坦克兵元帅”和“空军元帅”)。诺维科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指挥空军部队)和费多连科都晋升为上将译注:诺维科夫时任苏联空军第一副司令员;费多连科时任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苏联空军在诺维科夫这位强人的率领下摆脱了1941年令人震惊的混乱,没过两个月,他成为苏联第一位空军元帅(后来又晋升为空军主帅)。华西列夫斯基1月18日晋升为大将,一个月后,随着哈尔科夫的解放,他也成为苏联元帅。没用20个月,华西列夫斯基从少将被擢升为元帅,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升迁速度。各战地指挥员也得到了相应的晋升,但没有一个获得元帅的金星:罗科索夫斯基晋升为上将(当年4月晋升大将),列宁格勒的戈沃罗夫也升为上将译注:戈沃罗夫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各级指挥员都获得了相应的晋升。同样重要的是勋章,苏联红军引入了一整套勋章,都具有能够激发人们热情的特殊性,例如苏沃洛夫勋章(分为三级),率领坦克第25军发起突袭的巴达诺夫成了第一个获得者。

斯大林迅速采取行动,巧妙地进入到这个新组建的军事精英团队中。到目前为止,他享受着“最高统帅”的称谓,尽管这不是一个正式军衔;2月中旬,哈尔科夫解放后,在第一个真正带有胜利意味的红军节(2月23日)上,斯大林接受了苏联元帅的称号译注:斯大林获得苏联元帅军衔是在1943年3月6日。,这是他向中央政治局集体要求“让步”的结果。但是,与其他元帅相比,他的“元帅星”上饰有更多的黄金和钻石,还有军队对他的狂热崇拜。正如斯大林在2月23日的训令中指出的那样,他对军衔的构想产生于“战争的决定性时刻”;同时,苏联的军事行动首次公开确认了“斯大林主义战略”和“斯大林主义军事思想”(最初的暗示出现在一年前的第55号训令中,将五个“固定不变的作战要素”——后方的稳固、军队的士气、师的数量和质量、武器的提供、指挥员的能力——置于“突然袭击”这些“暂时性”要素之上)。随后,战争初期遭受的惨败被奇怪地美化为“有计划的后撤”,但斯大林所作的辩解尚未形成一整套习惯用语。

斯大林还宣布将苏联红军改造成一支专业化正规力量,军队里的干部获得了军事专业主义的一切外在标志——晋升、授勋,现在又引入了标明军衔等级的肩章,而在1917年,俄国士兵曾愤怒地撕去沙皇军官们佩戴的肩章。讨论新军衔时,布琼尼元帅提醒参与商讨的人员,不要忘记“打倒金色肩章!”这个革命口号问题。正式军衔徽标(而不是几何菱形和钻石形的领章)的问题出现在1942年初,当时需要对近卫团和近卫师做出区分:近卫部队的官兵们佩戴着特殊标志,因而建议为他们配发近卫军专用军装和肩章。但正如一些军官指出的那样,给精锐部队配发肩章,忽略其他部队,这是在“制造两支军队”。斯大林三次拒绝做出最终决定,尽管他已看过为“士兵、士官、军官和将领们”设计的所有军装和肩章。1942年10月,斯大林终于决定为红军中的每个人配发肩章。各方面军和部队指挥员一致赞同这个决定,认为这可以区分“军官和士兵”,并增添“指挥员的权威”。

10月初,最高统帅部的一次会议(商讨在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势)结束时,斯大林征询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对肩章制的看法。斯大林告诉他们,国防委员会决定继续“加强纪律”,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消除“双重领导”并实施“一长制”(10月9日正式颁布了命令),然后将正规化军衔引入苏联武装部队。赫鲁廖夫随后向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展示了拟议中的新军装和肩章。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所有与会者一致投票赞同新引入的肩章——其中包括部队组建和补充总部部长夏坚科,他一直是肩章制的反对者,现在也高举双手表示赞同,这让在场人员深感惊讶。1月初,赫鲁廖夫找斯大林询问对肩章制的最终决定,这让斯大林恼怒不已,他斥责赫鲁廖夫“仍对此念念不忘”;可几分钟后,军需部长德拉切夫上将被召至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加里宁和赫鲁廖夫正在那里看肩章的设计。加里宁对此完全赞同,斯大林开玩笑说,赫鲁廖夫的建议“把我们带回到旧政权”。1943年1月6日,最高苏维埃签署了引入肩章制的法令,将于2月份上半月实施。(莫斯科的一个特设工厂不得不加紧制造这些新徽标;苏联向英国采购金质穗带的订单激怒了英国官员,宝贵的船运被用于运送这些在他们看来纯属是满足虚荣心的东西,这让他们大为恼火。但这些东西不单纯是一种装饰物,它有形而又明显地标志着苏联红军的一个重大转变。)

最后,向军事正统的过渡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远不止金质穗带这么简单。几个月后,1943年7月24日,下士到中校的军衔正式确定,如果说肩章将红军与沙皇军官团的传统联系了起来的话,那么,恢复使用“军官”这个曾经最令人仇恨的词汇(也是一个严格的阶级禁忌)就彻底封闭了这个圈子。不过,与特权同时出现的也包括惩罚。1942年秋季,惩戒营和特别军官惩戒营被引入红军部队。纪律要求越来越严;政委被军事化;对“社会主义”的义务降低了,更大的职责是纯粹的职业化和严格的军事正统。与此同时,军队里的党组织进行了改组,以弥补直接影响力的损失:营党部成为党组织活动的基本单位(过去设在团一级),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军官、士官和士兵”纳入到党的影响圈内。中央委员会在5月24日的公告里授予了营党部“基层党组织”地位。此番整顿还有防范和弥补方面的问题,因为军官们现在希望充分发挥他们的军事才能,1943年2月份前,军队与党过去存在的某些紧张关系已再次出现。军队内部的不满主要针对的是“军事委员会”制度(以其独立性代表着政治机构),高级军官们试图将其撤销。

尽管这番整改意义深远,但关键性的变化已使“最高统帅—最高副统帅—最高统帅部”范畴内的指挥工作稳定在一个极高的水准上。1942年8月,朱可夫担任斯大林的副手,这个职务的正式名称是“最高副统帅”,而华西列夫斯基此刻刚刚接掌总参谋部。华西列夫斯基迅速把大量时间用在远离莫斯科的地区,参与拟定斯大林格勒作战行动的计划。这样一来,巨大的压力落在了总参谋部特别是作战部的头上,那里的人事变动非常频繁。1942年6月—7月,在这个岗位上的是A.I.博金(他后来在外高加索方面军参谋长任上阵亡),然后是A.N.博戈柳博夫、V.D.伊万诺夫(1943年1月在沃罗涅日方面军身负重伤),另外还有P.G.季霍米罗夫、P.P.韦奇尼和Sh.N.格尼阿图林。总参谋部一度也派设了政委,F.E.博科夫少将曾接掌总参谋长的职务,但就他的和蔼可亲和作为一名党的官员的职业履历而言,这个职务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而在前线,华西列夫斯基通过跟随他一同行动的总参通讯组与方面军司令员们保持联系。中午,他向斯大林汇报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21—22点,他再次汇报当日发生的情况。对于紧急事项,他会立即发报请示。华西列夫斯基的报告基于从作战部接收到的消息,每一段“防区”或“方向”的数据都由那里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收集。远离莫斯科期间,华西列夫斯基将他的基本报告局限在他负责协调的作战行动上,但他发现,如果斯大林没有问及其他方面或提出对调动预备力量的疑问,那将是“难得的一天”。最高统帅部就是一个为斯大林这位最高统帅服务的私人参谋,而作为作战策划组的总参谋部又效力于最高统帅部。出于这个原因,作战部、总参其他部门(运输、通讯、情报)和国防委员会的负责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作战部部长和各部门负责人总是确保负责各个战区和各段战线的专业人士随叫随到;这些军官聚集在他们所说的“更衣室”里,在那里工作或休息,随时准备接受斯大林的召唤(他在克里姆林宫的作战室内与最高统帅部召开会议)。他们要么为上级提供必要的信息,要么亲自参加最高统帅部会议,以便呈交详细的态势报告。

1942年12月,外高加索方面军参谋长A.I.安东诺夫中将将成为作战部部长的消息令人惊诧不已,有人指出,他在任的时间可能会跟其他人一样——去了最高统帅部两三次后,便被斯大林的一纸命令打发离开,那里的人事变动非常频繁。46岁的安东诺夫战前曾在总参军事学院深造过,被公认为一名深具才华的参谋人员。1941年6月,他在基辅军区担任参谋长,当年8月出任南方面军参谋长,随后又被调至高加索地区。1942年12月,华西列夫斯基推荐他出任总参作战部部长时,安东诺夫在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常任成员那里已颇具声誉。与他的前任们不同,安东诺夫并不急于在最高统帅部的会议上露面,他忙碌了整整一周,熟悉总体态势后才出现在会议上。那些批评者和怀疑者相信,安东诺夫会和其他人一样,“参加几次会议,然后——出局”,可事实令他们大跌眼镜。最高统帅部最初几次会议的出席非常顺利,安东诺夫迅速结束了在更衣室里“守夜”的待遇,此前有许多军官在那里被赶了出去。

安东诺夫的表现非常出色,没过一个月,斯大林便任命他为最高统帅部代表,把他派至沃罗涅日方面军,他在1月10日到达那里,首先是协助华西列夫斯基,然后要代表最高统帅部就后续作战事宜提出建议。但这种建议绝不能对斯大林的指挥控制有任何侵犯,它要求绝对服从,如果破坏了“规则”,就会遭到无情的处分。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期间,沃罗诺夫没有获准发起第二阶段的行动,因为必须先夺取卡尔波夫卡;实际上,沃罗诺夫已经发起第二阶段攻势,但斯大林要求沃罗诺夫就夺取卡尔波夫卡的情况做出“专门”汇报。更早些时候,在科捷利尼科沃关键性的战斗中,斯大林拒绝接受华西列夫斯基从对内包围圈调动近卫第2集团军的建议。如果说斯大林没能很好地获知情况,那么,他现在至少得到了更好的建议;在安东诺夫新的管理制度下,斯大林衡量方面军司令员们的报告时,通常会问问“总参谋部对此的评价”。安东诺夫把呈交给斯大林的材料分成三类,红色代表紧急事项(指令和命令草案),蓝色代表低优先级问题,最后是涉及晋升和任命的绿色文件(此类文件的呈交时机必须谨慎选择)。

在各条战线上,斯大林有两套代理人:他派去的最高统帅部代表和作为党组成员加入军事委员会的平民监督者(除了司令员和参谋长)。对于至关重要的作战行动,最高统帅部代表会到场,或监督准备工作,或协调执行事宜,或二者兼顾。朱可夫元帅曾监督沃罗涅日方面军对顿河中游发起进攻的准备事宜,随后他又被调往西北方,尽管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已被斯大林任命为最高统帅部代表派往列宁格勒地区。铁木辛哥元帅也曾接掌西北方面军,但这并不影响朱可夫和沃罗诺夫的协调工作。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留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密切关注着这些部队从南面进入乌克兰北部的行动。斯大林还从中央政治局或国防委员会(GKO)派出他的代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关键的时刻,GKO的马林科夫去那里进行了一番简短的视察。1942年5月被降为军政委(中将)的梅赫利斯重新回到前线,在沃尔霍夫方面军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加宁中将加入布良斯克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日丹诺夫(1943年初,他被授予中将军衔,1944年晋升为上将后,他的声望扶摇直上)在戈沃罗夫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担任三号人物;赫鲁晓夫中将作为政委留在南方面军内。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迅速而又明确地决定了苏联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希特勒曾宣称德国1942年在东线取得决定性战果是必然的,并邀请其盟友加入到这场毁灭性打击中。打击落了下去,可没能获得决定性战果——而且,这种希望彻底破灭了。从军事角度看,苏军这场胜利的规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国防军的一个精锐集团军灰飞烟灭,东线德军的一整段被歼灭,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大批仆从国军队也遭遇没顶之灾,其中包括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和罗马尼亚人(他们对德国人并不太卖力)——尽管他们并未像苏军统帅部倾向于相信的那样遭遇到德国军队所遭遇的灾难性短期影响。从政治上看,斯大林格勒是一场充满长期效应的胜利,就像一根缓慢燃烧的导火索,贯穿了包括东线和整场战事在内的后续战争史。如果说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的话,那么,斯大林格勒战役就让苏联走上了成为世界强国的道路。斯大林格勒给德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这成了战败的一个征兆。墨索里尼立即产生了动摇。1943年,德国请日本发起一场直接行动,因为苏联没有受到日本的任何威胁,正把远东的部队调至欧洲战区,但日本没有做出积极回应。就连土耳其现在也认为苏联有可能成为胜利者。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其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成为现代战争史上最可怕的战役之一,苏联红军彻底歼灭了德国的一个精锐集团军。现在,斯大林开始利用德国人遭遇的灾难,获取决定性战略胜利。斯大林格勒弥漫着强烈的乐观情绪——德军情报部门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斗志昂扬的苏军部队正赶往前线——但苏军统帅部目前尚不能准确区分自信、过度自信和误判之间的不同。1月底,大大高估红军当前作战能力并严重低估德国军队恢复能力的斯大林准备发起一场庞大、多正面的反击,这场反击将沿三个战略方向发起:西南方、西方和西北方。就在一年前,1942年初的冬季战役中,他曾试图对德国的三个集团军群同时发起进攻,结果却遭遇到惨败。现在,他即将重复这个战略,其错误(这种错误即便对红军来说代价也太过高昂)在于没有将力量果断地集中到明确规定的目标上——要么歼灭盘踞在该地区的敌人,要么收复失地(及其重要的燃油供应、人力和原材料的来源)。斯大林希望二者兼得。因此,苏军的主要突击将以数场交错的攻势横跨整个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