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江湖:钓鱼细节全掌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鱼情分析深入浅出

一、鱼性十辨

近水知鱼性,钓鱼是需要了解鱼性的,而要真正了解鱼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中之鱼,来去不定,常藏于水底,不便直观,加上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受日月声光,风雨雷电的影响,鱼的活动变化多端,它们在水体中的实际生活状况十分复杂,由此而留下的疑问不少,需要我们认真地去了解,去辨明。

(一)细辨声音,远寻食物

鱼类通过细辨声音,找到远处水体中的食物,是比较常见的。对于近距离的食物,鱼类是通过视觉和味觉来确认的;而对于远距离水域是否有食物,则是通过声音分辨的。

图1-1-1 细辨声音,远寻食物

图1-1-2 闻声而动

发生在水体中的声音有很多种,有些是自然环境的因素,如风吹沙石树叶等物入水,蝴蝶飞虫之类落水等。有些则是鱼类自己弄出来的声响,比如鱼类追抢食物发出的声响,鱼类吃东西的声响,等等。

即是这些声音十分细小,它们都能分辨清楚。比如我们用水面窝诱方法钓鱼,只要在水面丢饵开窝,有鱼吃食之后,在水体中的游鱼、鳊鱼、草鱼都会从很远的地方向窝区游来,窝区吃食声越来越大,聚在窝上的鱼也越来越多。

显然,这是它们通过细辨声音之后直奔食物而来的。这种闻声而来的状况,在打底窝诱鱼时是一样存在的,它们纷纷上窝,与同类吃东西的声响诱引有关。值得说明的是:晚上在江水中钓兰刀鱼,能够在黑夜中将鱼诱上窝,除了丢饵响声,饵的味道和影像诱来少数鱼上窝之外,而真正将大量的兰刀鱼诱上窝的重要原因是它们争抢食物时所发出来的声响。

由此看出,通过细辨声音,寻找远处食物是鱼的天生本能,这与它们的声呐听觉有关。值得推荐的是:打窝钓鱼时,不断地往窝区丢投一些酒米、颗粒饵之类散饵,弄出一些特别细小的声响来,对诱鱼上窝是有帮助的,鱼是能辨明这种声音的。

(二)春夏进食,荤素有别

鱼类在春天进食和在夏天进食是有区别的,春天的气温偏冷,鱼的消化能力较弱,但身体内又急需补充蛋白质以提高体温,因此对于荤饵比较感兴趣,如蚯蚓、活蛆、鱼粉之类。夏天气温较高,鱼的消化能力增强,需要大量进食,由于体内温度增高,需要摄取大量的微生素和降温食物,以平衡体内的温度,如灰面、麦麸、谷芽、青草,酒米之类素饵。

图1-1-3 春夏进食,荤素有别

其实,春荤夏素只是一种用饵倾向和用饵原则,并不等于春天不能用素饵和夏天不能用荤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春天用熟馒头,熟灰面、熟粉饵等素饵钓温驯鱼,夏天用牛肉块、活蛆、青虫之类钓凶猛鱼,也是通常的做法。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春荤夏素是一种用饵变化,也是鱼类生活习性的变化,鱼的生理变化与季节有关。这就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季节的改变会引起鱼类的饮食变化,钓鱼用饵必须服从满足、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把鱼钓上来。至于冷熟热生、冷腥热淡等用饵技巧,也是鱼的饮食变化引起的,可照用不误。

(三)活动半径、气溫约束

鱼的活动半径(也可以叫活动范围)是受气温约束的(也可以叫限制)。所谓活动半径,是我们假设在水体的某一点为圆心,鱼从这一点出发,最大的活动半径在岸边,鱼能不能到达岸边,实现最大的活动半径,是由气温高低来决定的。

图1-1-4 活动半径、气温约束

比如气温在冰点0℃左右时,鱼的活动范围会集中在圆心位置,半径较小。随着气温的增高,鱼的活动半径会不断增大,当气温高于35℃时,鱼的身影便会到达最大半径的岸边。炎热的夏天,我们在夜晚用插竿钓在塘边可以钓上大鱼来,就是鱼的活动半径最大化的体现。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必须选择最深的地方钓鱼,就是鱼的活动半径最小化的体现,认识鱼受气温约束活动半径的这个规律,对我们选择钓位是有帮助的,根据钓鱼当天的气温来选择钓点的深浅,也是通常的做法。

比如气温在20℃左右时,水深在1米左右是适宜的。气温低于10℃时,水深应在1.5米以上,这只是一种估计和比较的做法,实际钓鱼时,可以作为参考。至于夏天高温下钓深水,在圆心位置钓鱼,这是强烈的光线和高温引起的,鱼是变温动物,既怕冷,也怕热。

(四)冷风陡至,迅速下沉

鱼对风是特别敏感的,特别是冷风,不论什么季节,只要冷风一到,鱼便会迅速下沉。当然这个冷风的温度相对应在20℃以下,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对鱼体产生明显影响。

图1-1-5 冷风陡至,迅速下沉

冷风陡至的气候多发生在晚春和晚秋之中。这种寒热交替的天气里,气流变化多端,往往钓鱼时的天气很好,甚至阳光灿烂,鱼在水中吃食自如,人们钓得热火朝天。但是,有时天气会突然变化,一阵冷北风吹来,从水面横扫而过,只要人感觉到寒意,所有水面的鱼都会迅速下沉,浅水窝区的鱼也会停止咬钩,离开窝区潜入深水。

遇上这种情况,凡是钓上层鱼的,不管是水面窝诱钓法还是悬浮钓法,显然只能收起钓竿或打道回府。在浅水打窝钓鱼的,应改钓深水,选择在背风的地方下钓,也可以改用炸弹钓或串钩钓鱼,这算是一种权宜之法。

(五)潜入深底,集团而栖

当气温低于10℃时,多数鱼类便会潜入深底,集团而栖,集团而行。不论是在池塘静水还是江河流水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鱼在冷天成团,聚集一起相互取暖,减少体温散发。

“团子”的大小因鱼而异,游鱼、鳊鱼、鲢鱼等上层鱼,“团子”比较大,特别是在江河流水中,一个“团子”可达10米或数十米之长,鱼的数量之大,很难统计。池塘里的“团子”鱼移动比较缓慢,有时甚至不移动,江河里的“团子”鱼在某一个区域则是不断上下移动的。主要是因为在江河的水流中鱼的身体不好稳定。

“团子”鱼在水底是分层的,鲫鱼、鲤鱼、鲶鱼之类底栖鱼,仍栖在最深的水底。游鱼、鳊鱼、鲢鱼之类中上层鱼,仍在底栖鱼之上,而且都在流速不是很快的水体中活动。

钓“团子”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划钩钓法,一种是坐钩钓法。划钩钓法在静水流水中都能用,坐钩钓法就只能在流水中使用。如果遇上比较庞大的“团子”鱼,用划钩很容易挂上它们,用坐钩也能钓到它们。

(六)溫凶两鱼,不共巢穴

温驯鱼与凶猛鱼之间,虽然鱼种不同,却是可以共巢穴同入一个鱼窝的。比如鲤鱼和鲫鱼,鳊鱼和草鱼等鱼,它们之间是可以同巢而栖,同窝而食的。而这些温驯鱼同凶猛鱼之间,则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

图1-1-6 潜入深底,集团而栖

图1-1-7 温凶两鱼,不共巢穴

凡是有凶猛鱼的地方,是很难看到温驯鱼的。特别是那些成群结队的小鱼,只要看见凶猛鱼的出现,它们会飞快地向四周逃窜,躲得远远的。

在打窝钓鱼时,有一个现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窝子发了,窝上的鱼泡密集,上鱼也十分正常,可是突然间钓不上鱼了,鱼不咬钩了,窝上的鱼泡也不见了,检查发现并无失误动作,也没有出现外界异常事件影响,为什么突然间便没鱼了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谁能想到这是凶猛鱼入窝造成的呢?直到把凶猛鱼钓出水面,才真相大白,恍然大悟。

图1-1-8 罗非鱼

如果仅此一条凶猛鱼,钓上来便没事了,稍等片刻,窝子上便会出现鱼泡,可以照钓不误,如果是一群入窝,只能将计就计,改钓凶猛鱼了。

当然,也有一种办法,就是换地方另起炉灶,惹不起躲得起,凶猛鱼不钓了,还是换个地方钓温驯鱼吧。所以说,钓温驯鱼与钓凶猛鱼,必须严格分开进行,不可同窝进行。

图1-1-9 乌鳢

(七)不同鱼种,各有“地盘”

鱼是有“地盘”的(也可叫水域场所),不同的鱼种会占据不同的“地盘”。

图1-1-10 不同鱼种,各有“地盘”

比如池塘里的鲤鱼,它们喜欢占据在深水和浅水过渡的地方,并将在这一带挖洞。夏天的中午,鲤鱼会来到池塘的西北角浅水区晒太阳。

又如鲫鱼,春天的鲫鱼喜欢占领有平台、有水草的场所产籽,而且是成群结队而来。

草鱼和鳊鱼,晴天喜欢在池塘中部浅水区活动,特别那些有风吹到水面的地方,它们会在这里补充氧气和寻找食物。而鳙鱼、鲢鱼则占据在没有风吹的深水区水域游弋,等等。

鱼的这种“地盘”现象容易识别,我们常常能在固定的窝点或水域,不断重复地钓上同一种鱼来,甚至可以说,你想钓哪一种鱼,知道那个水体的位置去钓,一般不会落空。

这种现象在江水中更加突出,不同鱼种都有自己活动的水区,如鲤鱼喜欢在激流水中游弋,草鱼喜欢在平流的水区活动,鲶鱼则占据深水区中的石缝,等等。

(八)水体缺氧,依次上浮

由于气压变化,水底缺氧时,鱼便依次上浮。首先浮头的是鳙鱼、鲢鱼、鳊鱼、游鱼之类,接着便是鲤鱼、鲫鱼、草鱼等,最后才是罗非鱼、鲶鱼、才鱼之类底层鱼浮出水面。

图1-1-11 水体缺氧,依次上浮

造成水体缺少氧气有以下一些原因:水质过肥、日照时间过长、阴雨连绵等。水体中是否缺氧,是由溶解在水里的氧气比例来决定的,溶氧高于3毫克/升时,属于正常生长要求;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常见的一些养殖鱼类会表现轻微浮头;低于1毫克/升时,则会发生严重浮头,甚至死亡。

某些鳙鱼、鲢鱼、鳊鱼中上层鱼轻微浮头时,鲫鱼、鲤鱼、罗非鱼之类底层鱼是能钓的。所谓轻微浮头,就是浮头鱼的数量不多,反应灵敏,稍一听到响声,击掌或丢投小石子它们即下沉,如果加大响声而没有反映,就说明是严重浮头,水底之鱼,也很难钓上来了。

(九)喜欢活水,天性秉然

多数鱼类喜欢在活水中活动,喜欢活水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活水里氧气充分,鱼类能尽快地更换体内氧气,提高生长能力。

2.活水里有许多新鲜食物,鱼类可以享受美餐,填饱肚子。

3.活水能冲洗鱼身上的污物,包括一些寄生虫,能使它们身体轻松健康。

图1-1-12 喜欢活水,天性秉然

我们常常在山泉下泻、水库排放、沟渠通水的地方看到鱼儿奋力游动的身影,喜欢活水是它们的天性。鱼类产籽喜欢在活水中进行,为了产籽,有些鱼种会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沿江而上,在活水浅滩上产籽,产完籽且便光荣死去,完成大自然给予的使命。

在活水中钓鱼,有许多种方法,江河流水中要钓射心水水域,池塘活水则要钓交界处水区。

射心水能使饵料流向江心,可以诱更多的鱼上窝,而且能钓之不尽。池塘上的活水流入死水交界水区,流动水中的食物会在这里停下来,方便鱼的吸食,用手竿在这种水里钓鱼,不必打窝,可用寡饵悬浮钓法钓鱼,用蚯蚓、活蛆等活饵作钓饵,尽量做到让鱼类看到活饵的蠕动,效果更明显。

(十)跳出水面,只为助产

鲤鱼、鲫鱼都有跳出水面的习惯,特别是在农历三四月间的日子里,它们会忽然跳出水面,将身体重重地甩下去,弄出很大声响来,好像要跳到什么地方去,以至有鲤鱼跳龙门之说。

图1-1-13 跳出水面,只为助产

其实,鲤鱼鲫鱼这种跳出水面的做法,只是为了助产,通过身体的挤压,它能更顺利地产下自己的小蛋。我们把这种跳出水面的动作叫做鲤鱼扮籽。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扮籽鱼并不适合打窝钓鱼的,因为此时它正在忙碌着产籽,游来游去不得休息,没有时间进窝。但是散籽鱼是可以钓的,钓散籽鱼要钓边,可用寡饵追泡钓,用细线细双钩上活蛆钓散籽鲤鱼,容易得手。只要看见有游动的鲤鱼泡,就可以将钓饵放在前面,它们游过来便吃,用这种方法可以同时钓上散籽鲫鱼和鳊鱼来。

二、十二时辰与钓鱼

一昼夜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一天24小时,按地支顺序排列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为第一位,亥时为第十二位。

十二个时辰都能钓鱼,但有白天和晚上之分。白天钓鱼,又有早晚钓鱼之分,晚上钓鱼,有上半夜和下半夜之分。

季节不同,早晚黄昏的时辰是不一样的。夏季的白天见长,天亮得早,早黄昏(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会在卯时之前出现,晚黄昏(日落前后的一段时间)去得迟,会在戌时之中收尾。早晨5时到7时为卯时,晚上7时到9时为戌时。冬季的白天见短,天亮得迟,天黑黑得早,早黄昏会在巳时开始,黄昏会在申时结束。上午9时到11时为巳时,下午3时到5时为申时。至于晚上钓鱼,则以夏季为主,上半夜和下半夜是以子时为界,容易区分。

虽然十二个时辰都能钓鱼,但白天钓鱼与晚上钓鱼是有区别的。白天钓鱼有好钓和不好钓之分,晚上钓鱼也有鱼肯咬钩和不肯咬钩之别,有的鱼要钓这个时辰,有的鱼要钓那个时辰,不管白天晚上,时辰不对,就可能什么也钓不上来,时辰钓对了,就可能有钓不完的鱼。掌握时辰钓鱼,是钓鱼之机要,钓鱼人不可不知,不可不察。

图1-2-1 十二时辰分布图

(一)子时

深夜11时至凌晨1时为子时,也叫子夜。

夏天,子时是大鱼活动进食的时间,特别是大鲤鱼、大鲶鱼、大草鱼、大鲫鱼之类,白天它们会潜伏在深深的水底,以避酷热。在宁静深沉的午夜,它们会来到岸边浅水觅食,知其钓法,是能够得手的。

子夜钓鱼有两种钓场:一种是钓流水,一种是钓静水。

钓流水主要是车竿钓钓鱼(也可海竿钓),大船的尾部,趸船的两侧,桥面上、木排上、自制的舟筏上,都可以钓鱼,一般都是寡饵钓,即利用钓饵的颜色、形状、气味诱鱼咬钩,主钓鲤鱼和鲶鱼。

钓静水主要是以海竿钓和手竿钓为主。海竿钓要钓浅水,钓滩面,可以钓炸弹钩、串钩、方板钩,主钓鲤鱼、草鱼、鲫鱼。手竿钓要钓深水、远水,钓大窝,钓夜光标,主钓鲤鱼。

子时钓鱼,与亥时钓鱼是相连的,特别是打窝钓鱼,应尽量在戌亥时之间打窝,尽早地将鱼引入窝区,以保证夜钓有鱼。子时钓鱼的温度应不低于25℃,白天温度越高,子时越好钓鱼。

(二)丑时

凌晨1时至3时为丑时。

与子时比,丑时钓鱼的咬钩频率下降得相当快,子时出现的连续上鱼的现象在丑时可能消失。这种反差极大地快速切换,常常让人感到茫然而不得其解,为什么本来钓得人心欢畅的场面,会很快变得冷火秋烟,没有了动静,好像这些鱼被什么东西赶走了似的。

其实,真正让鱼离场的是时辰,是鱼的生物钟在起了作用。在夜晚,鱼的活动规律不但受气温的影响,同时也被神秘的大自然的某种力量控制和支配。

再者丑时的气温下降得比较快,也是容易起风的时辰,鱼对这些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好像时辰一到,它们都会匆忙地赶回自己的老窝。所以丑时钓鱼,虽然偶然也能钓上几条鱼来,但连续上鱼的状况是很少出现的,有月光与无月光时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丑时在江河钓鱼可能遇上特别大的鲶鱼,而要用钓线将它们拖上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往往是线断竿断,没有结果。丑时是大鱼真正出没的时辰。

(三)寅时

凌晨3时至5时为寅时。

和丑时一样,寅时头是不好钓鱼的,主要是气温和夜风的影响。寅时是黎明前的黑夜,一日之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一旦起风,什么鱼也不会咬钩了。但是,在江河放钓,寅时是收鱼的好时辰。

夏天,砣子钓、卡子钓都是戌时放钓,寅时收鱼,收鱼不能见光,要在天亮前收完。在没有光线或者光线微弱(如月光)的水体中收鱼,鱼会弄不清逃窜方向,只好乖乖地随着钓绳而来,上鱼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麻烦,即便是钓上几千克的大鱼,也是这样听话。如果在明亮的光线下收鱼,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为了在卯时与辰时之中钓好鱼,在寅时布窝是一种通常的做法,特别是在一些浅水里钓鱼,要钓好早黄昏,打窝提前到寅时,利用夜幕,即可以防止惊鱼,又可以引来更多的鱼群上窝。

(四)卯时

早晨5时到7时为卯时。

夏天的卯时天已大亮,天亮得早,无论是钓手竿、钓海竿、钓涮竿,都能在卯时钓鱼。

在江河流水里钓涮竿钓,多数是卯时布窝,辰时钓鱼,要喂上一窝鱼,一个时辰不算多。

其实,在早晨钓鱼不是单指钓辰时,而是指早晨能钓鱼的时候,卯时是夏天能钓鱼的时候,夏天的早黄昏主要在卯时。冬天,早黄昏来得迟,在辰时以后,其中就不包括卯时了。

不论什么天气,晴天、阴天、风天、雨天,卯时钓鱼,可以钓浅水、钓清水。卯时的光线暗淡,模糊,是散射的,投射到物体上是没有影子的,在浅水清水中钓鱼,竿影、人影、钩坠、标影是不会惊鱼的,是比较好钓鱼的。

有句俗语为“三早当一工”,卯时钓鱼的上鱼率是相当高的,有时一个早辰钓的鱼,比平常一天钓的鱼还要多,钓鱼强调钓早晨,就是冲着它的上鱼率而来的,夏天钓卯时是不错的选择。

(五)辰时

早上7时到9时为辰时。

辰时是一天之中,一季之中,甚至一年之中,最好钓鱼的时辰。

钓早晨主要讲的是辰时,虽然卯时能钓鱼,但卯时仅仅局限在夏天。而辰时的跨度就要长得多了,就是冬天,只要温度适宜,辰时是照样可以钓鱼的。

特别是春天,辰时是黄金钓时,无论是用手竿钓鲫鱼,还是用涮竿钓游鱼,用抛竿钓大鱼,都有可能满载而归。

值得一提的是,春天的辰时钓鲫鱼,有两种钓法:一种是打窝钓,一种是寡饵钓。

春天的鲫鱼,为了配种,会成群结队出现在浅滩浅水之中。这种鱼,如果布窝,特别是用手投块饵之类布窝,是很容易惊鱼的,它们受惊之后会弃之而去,不肯回来。这种配种之鱼,就要用寡饵钓,即利用钓饵的颜色、气味、形状诱鱼咬钩。可以一条接着一条将它们钓上来,直至无鱼可钓,方可布窝。不过夏天的辰时钓鱼,往往已接近早黄昏的尾声,只要太阳光照射在窝子上,就应收竿移窝,改钓深水,改钓大鱼。

(六)巳时

上午9时到11时是巳时。

巳时好钓大鱼,无论是手竿钓,海竿钓,涮竿钓,巳时都是黄金时段。

图1-2-2 不同时辰光线入水长度变化,直接对鱼的活动位置产生影响

有一种说法,如果过了11时而没有钓上鱼,这一天就可能一无所获了。当然,事情并不绝对如此,能这么说,足以说明巳时钓鱼的重要性。

其实,大鱼的觅食时段,并不仅仅局限于辰时,由于它们的个头大,需要进食的数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比如草鱼,在30℃以上的天气中,草鱼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体重的40%,如果食源不足,它们不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填饱肚子,因此,它们会将进食时段延长到巳时。

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的巳时,还是冬天的巳时,都是好钓鱼的。

冬天的早黄昏,就在巳时之中。在夏天的季风中钓鱼,也要钓巳时,尤其是钓大鱼,巳时为上,至于用手竿布窝钓鱼,特别是钓草鱼,巳时是一个高上鱼率的时段,只要在钓技上不出现失误,连续不断地钓上大草鱼,就不是问题。

值得指明的是:如果想要在巳时打窝钓大鱼,必须在辰时或辰时以前布窝,而且应布大窝,布硬饵窝,中途还应补窝。

(七)午时

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

自古就有“神仙难钓午时鱼”之说,这种话是针对某种特定的规律而说的。

事实上,在辰时、巳时已经将肚子弄饱的鱼,需要有一个慢慢的消化过程,这个过程就分布在午时。加上午时的日光最强,温度最高,动物需要停止运动进行休息,鱼也不例外。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的午时钓鱼,是不会那么顺手的,特别是钓某种特定的鱼,更是如此。

但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午时是能钓鱼的,比如说钓鲤鱼。午时钓鲤鱼要钓塘的西北角,鲤鱼是深水鱼,需要晒太阳,它们会在午时来到塘的西北角上,这与我们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鲤鱼的习性有关。

又如在浑水里钓鲤鱼,也要钓午时,而且要钓有太阳的午时,这与浑水的可见度有关。至于在风天钓涮竿钓,钓串钩,在20℃左右的阴雨天钓鱼,在午时都是能钓上鱼来的。在知了高叫的中午,烈日之下的午时,停竿休息是一般的做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八)未时

下午1时到3时是未时。

夏天的未时,是午时的延续,同样是难钓鱼的。

三伏之天,烈日似火,真正炎热的时辰不是午时,而是未时。未时钓鱼,需要勇气,在烈日下钓上鱼来,虽然有点难度,但只要熟悉鱼的习性,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还是有可能的。

特别是钓中上层的鳙鱼、鲢鱼,未时是一个好时段,鳙鱼、鲢鱼的趋温性十分明显,未时最适宜它们的活动。

在三冬之天,冬阳高照的未时,更是冬天钓鲫鱼的黄金时段。至于早春和深秋的未时,只要不是气温偏低的天气,都是好钓鱼的。

在未时钓鲤鱼,同样可以钓浑水,在塘的西北角下钓,午时的钓法可以延续到未时。至于在未时钓草鱼,则应在深水区的半水之中下钓,十分炎热的天气,草鱼既不在深底,也不在上层,而在深水的中部、下部。

(九)申时

下午3时到5时为申时。

下午钓鱼,申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段。

春天钓鱼,申时是钓鱼的黄金段,春天的晚黄昏出现在申时。冬天钓鱼,申时是晚黄昏的尾声,此时,鱼最肯咬钩。夏天钓鱼,申时是重新开窝的时段,三伏之天,经过午时未时太阳的烘烤,太阳在申时已开始偏西,强烈灼热的光线已经开始减弱,经过休息的鱼类又会开始活动起来。夏天钓鱼讲究钓晚黄昏,即钓傍晚,申时重新开窝就能提早诱鱼。申时也是夏天钓炸弹饵的时段,容易得手。

值得指出的是:在晴天钓鱼,申时不能坐在池塘西边,主要是竿影、钓饵影、人影都会投射到水中惊鱼。虽然上午的巳时也有这个问题,但巳时的影响时间较短,而申时会一直延续到酉时以后,时间太长了。当然,阴天钓鱼和晴天在浑水中钓鱼,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十)酉时

下午5时到7时为酉时。

酉时是春天秋天的晚黄昏时段,基本上是好钓鱼的。

夏天钓大鱼,酉时是一个好时辰,此时的大鱼,为迎接夜晚的到来,会开始紧张觅食,大鱼的肚子大,要想填满肚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种食物都不会放过,酉时钓大鱼,容易上钩。

但是,三冬之天钓鲫鱼,在酉时已经收竿回家了。

春夏之交,酉时也是比较好钓鱼的,特别是用涮竿钓钓上层鱼,由于气温的适宜,酉时又在晚黄昏之中,游鱼的咬钩频率会高于其他时辰,满载而归是常有的事。

应该了解在早春和深秋的晚黄昏并不十分好钓鱼,特别是气温偏低的晚黄昏,它们会停止进食,尽早地藏入深深的水底,让你什么也钓不上来。

(十一)戌时

傍晚7时至9时为戌时。

夏天,太阳落水落得迟,戌时正处在晚黄昏之中,太阳在落山之后,天空会出现晚霞,此时的光线暗淡模糊,太阳落山的信息对某些鱼而言,是有一定的激励性的,它们会在这个时段拼命地进食,这种现象夏季更突出,以防黑夜中找不到食物而出现饥饿,为什么夏天戌时容易钓上各种鱼来,就是这个原因。

晚黄昏出现在戌时,只是在三伏天前后一段日子里,过了秋分,晚黄昏就会提前到酉时,而且还不一定能钓上鱼来了。到了冬至,晚黄昏就会提前到申时,也就是下午5时之前,时辰的这种变化,与气候的回归有关,而且直接影响钓鱼。

在江河里放钓钓鱼,酉时未,戌时头,是施放砣子钓、卡子钓的最佳时机。黄昏之中下钓,鱼尚能看见钓饵,钓饵被鱼吸之入口,天色渐黑,鱼挂钩后不敢乱动,其他钓饵可继续钓鱼,直到寅时收鱼,才捉上它们。

(十二)亥时

上半夜9时到11时为亥时。

夏天在江河夜钓,一般都在亥时下竿。被烈日晒了一整天的水体,在习习晚风之中,会慢慢冷却下来。此时有的鱼会在夜幕之中先归窝,在窝里慢慢消化食物,直到第二天早晨才离窝出行。而有的鱼则会利用夜晚的光线模糊,在亥时外出觅食。其中以鲶鱼和鲤鱼最为典型,这两种底层鱼,白天会深藏河谷深渊,躲避烈日,不肯出来,在亥时则容易钓上它们。

在池塘水库中钓手竿、钓串钩、钓方板,亥时也易出现上鱼的高潮,特别是有鲤鱼的水体里,在亥时很容易钓到它们。鲤鱼是深水鱼,夏天的亥时,它们同样会来到浅水里觅食,晚上钓鲤鱼比钓其他鱼更容易,特别是在清水内钓鱼。

三、钓鱼找鱼八看八分清

钓鱼是必须讲究找鱼的,不论钓野鱼还是钓养殖鱼,来到水边,首当其冲的是尽快找到鱼在什么地方,是在远水区还是在近水区,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只有找到鱼,才能钓好鱼,而且找得越准就越好。其实,近水识鱼性,多数野钓高手也是找鱼能手,他们凭借日积月累的钓鱼经验,能在不同情况的水环境中很快找到鱼,他们的方法各有千秋,有根据鱼泡、鱼花、太阳、水色找鱼的,也有根据风向、塘型、水草找鱼的。虽然方法不一,但找鱼的目标是一致的,归纳起来,找鱼需要强调八看八分清,现分别介绍于后。

(一)看泡相找鱼、分清大小鱼泡

鱼在水底是会吐泡的,不同的鱼种会吐不同的泡,草鱼多数是大泡,鲫鱼多数是小泡,鲤鱼是走泡,鳙鱼、鲢鱼是堆泡等。

图1-3-1 看泡相找鱼、分清大小鱼泡

泡相有远有近,有多有少,有疏有密,有单一鱼种泡,也有混合鱼种泡。看泡相找鱼,一定要分清鱼泡的大小,因为大泡是大鱼,小泡是小鱼,钓大鱼与钓小鱼的钓法是不一样的。

图1-3-2

图1-3-3 草鱼、团头鲂鱼泡

凡是直径在10毫米以上的大泡,多数是草鱼泡,就应使用大鱼钓组。几是直径在5毫米左右的小泡,多数是鲫鱼泡,就要选用小钩小线钓鱼。凡是在窝里窝外成串走动的鱼泡,无论大泡小泡,基本上是鲤鱼泡,钓鲤鱼的方法有所不同,要线细活饵。凡是大泡带小泡,成堆从水下翻上来或一溜烟跑去不回头,这都是鳙鱼、鲢鱼的泡相,要用悬饵的方法钓鱼。至于大泡小泡混在一起,加上有散泡的泡相,说明有大鱼也有小鱼,就应作出针对性的选择,明确主钓鱼种,必要时也可以兼而钓之。

值得指出的是:泡相是有真假的,凡是在同一个位置冒出的泡相,有一定的规律,不论大小,多数是假泡,不是鱼泡。至于泥鳅、沙鳅、甲鱼之类的吐泡,虽然是鱼泡,但并不好钓鱼,观察泡相时,发现有泥鳅弹出水石,甲鱼冒出水面,都应心中有数,一般不在垂钓之列。

(二)看鱼花找鱼,分清两类鱼种

鱼花有两种:一种是温驯鱼鱼花,一种是凶猛鱼鱼花。

温驯鱼鱼花主要是吸取氧气和食物造成的,表现为平和的动作,一般身体不会脱离水面。

图1-3-4 看鱼花找鱼,分清两类鱼种

而凶猛鱼的鱼花则是追赶小鱼时造成的,表现为激烈的动作,常常会冲出水面,甚至会弄出很大的响声。

温驯鱼的鱼花可分为游鱼花、鳊鱼花、草鱼花以及鳙鱼、鲢鱼鱼花等;凶猛鱼的鱼花可分为鳡鱼花、鲌鱼花、才鱼、鲈鱼花等。

通过观察温驯鱼或凶猛鱼两类鱼花以确定钓鱼方法及技巧是通常做法:比如游鱼花多则可采用花篮拟饵钓法或水面窝子钓法钓鱼。鳊鱼、鲢鱼、草鱼花多,则可以采用悬浮钓法钓鱼。

如果鳙鱼、鲢鱼大嘴浮出水面,不断叭水,说明缺氧浮头,这种鱼是不好钓的。凶猛鱼追赶小鱼,以鳡鱼最为激烈,有时整个身体会在高速中冲出水面,被追小鱼会四散飞逃,鲌鱼习惯在晚上追鱼,而且弄出很大声响。这几种凶猛鱼都可以用小鱼及泥鳅作钓饵,主要是在白天钓鱼。

需要说明的是:鱼花分为流水鱼花和静水鱼花两种,流水鱼花常常表现为有区域性,比如鳡鱼鱼花会出现在两股水流交汇的水域。而静水鱼花则与风向有关,比如草鱼、鳊鱼鱼花,常常会出现在风锋面(即风从上方吹向水面泛起波纹的地方)。

鲤鱼跳出水面也是鱼花,它为我们提供两条信息:鲤鱼正在扮籽,天气相当暖和。

(三)看塘型找鱼,分清基本钓位

塘型有自然塘型和人工塘型两种,其形式可以分为长塘、方塘、圆塘、半圆塘、刀形塘、异形塘等。

通过长期垂钓的实践总结,每一种塘形都有它的基本钓位区域。比如长塘的基本钓位在腰部即分布在塘的二分之一区域;方塘的基本钓位在角上,即分布在塘的四角区域;圆塘的基本钓位在北向,即分布在塘的北方区域;半圆塘基本钓位在拱部,即分布在塘内拱起区域;刀形塘基本钓位在“嘴部”,即分布在塘内尖角区域;异形塘基本钓位在凸部,即分布在塘内凸出区域。

图1-3-5 看塘型找鱼,分清基本钓位

其实,看塘型找鱼并不神秘,确认基本钓位与鱼的活动习惯有关。鱼喜欢在通风顺畅、氧气充足、水面开阔、水的流动性好的水体中游动,凡是在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都可以选择为基本钓位水域,将窝子打在这些地方,八九不离十是可以钓上鱼来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塘型只是水面平面的形状,水底的纵面形状并不清楚,一旦出现过浅或过深的水情,再选为基本钓位肯定是不行的,就像下棋,此时再按定式下棋,是走不出棋的。

(四)看风响找鱼,分清沉浮鱼种

风有南北东西之分,鱼对风向是特别敏感的,根据风向找鱼,要以分清沉浮鱼种为主。

图1-3-6 看风向找鱼,分清沉浮鱼种

多数情况下,北风之中的鱼是沉底的,南风之中的鱼是上浮的。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点,一年四季,北风相对是冷风,温度总是要低一些,鱼对冷风十分敏感,只要现有的温度开始降低,它们便会沉入深深的水底不肯出来,所以,北风之中钓鱼应钓沉底之鱼。

同样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一年四季,多数的南风是暖风,温度相对总是要高一些,特别是清明谷雨之后的季风时节,温度相对平稳升高,鱼便会离开深底,上浮至浅水水域吸取热能,所以,南风中钓鱼要以钓上浮鱼为主。

至于东风和西风之中如何分清鱼的沉浮,并没有明确的归类,东西风都是不好钓鱼的,特别是西风。无论沉浮,想要钓上鱼来是不容易的。

值得注意的是,北风中钓底,有风头、风腰、风尾之分。五级以上的大风要钓风头,也叫钓背风,主钓小鲫鱼之类;三级左右的轻风要钓风腰,也叫钓浪,主钓草鱼之类大鱼;一二级的微风要钓风尾,也叫钓斗风,主钓鲤鱼之类喜欢吃活食的鱼。

(五)看水色找鱼,分清浑清水质

池塘的水色与水质肥瘦浑清有关,水色主要可以分成瘦水、肥水、坏水三大类。瘦水:水呈浅绿色或淡青色;肥水:水色为草绿带黄、黄褐或油绿;坏水:水色为灰蓝色或深绿色、墨色等。

图1-3-7 看水色找鱼,分清浑清水质

看水色找鱼,一定要分清水质的浑清,肥浑瘦清是水质的基本特征,可见度在0.2米以内为浑水,0.2~0.4米为肥水,0.4米左右为半清水,0.6米以上为清水。

通常情况下,浑水中必须钓浮钓近,清水中可以钓远钓深。所以,浑水肥水之中应该在近水浮水中找鱼,清水瘦水应该在远水深水中找鱼。如果水色发绿发蓝,甚至黑蓝,就没有必要在这种水体中找鱼。

没有下大雨,池塘里的水质呈泥色浑黄,这种水色也是浑水,是鲤鱼所为,同样可以在近水浮水中找鱼。值得掌握的是,浑水中找鱼,主要是通过试钓来完成的,特别是浑水中找不到鱼泡的情况下,很难判定鱼的所在位置时,应通过试钓以确认鱼情状况。

(六)看太阳找鱼,分清鱼群走响

根据太阳的位置找鱼,可以分清鱼群活动的走向。

图1-3-8 看太阳找鱼,分清鱼群走向

比如春秋两季低温天气的晴天,太阳在东方的天空升起后,鱼群便会来到池塘的西边或西北角,中午过后,太阳运行进入西边天空,鱼群便会转移到池塘的东边或东北角。鱼的这种追赶太阳光的行为,是鱼的生理需要形成的,主要发生在低温天气。

但是,在夏秋两季的高温天气中,太阳在东方升起后,鱼群便会潜入深深的水底,以躲避烈日照射。这种活动方式同样与鱼的生理状况有关。

我们常说的春鱼在滩,夏鱼在潭,其实就是与太阳光的强弱照射有关,也是看太阳找鱼的基本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天气,它既不是阴天,也不是能称晴天,就是我们常说的多云天气。这样的天气里找鱼,不论何季,鱼群都保持在一定的水深之内,不会出现追赶太阳的情况,这是在多云天气找鱼的要点。

(七)看阴凉找鱼,分清藏鱼层次

看阴凉找鱼,主要用于夏秋酷热的天气,冬鱼怕冷,夏鱼怕热,在烈日之下,鱼会来到有阴凉的地方避暑。

图1-3-9 看阴凉找鱼,分清藏鱼层次

常见阴凉的地方有:树阴、屋阴、坡阴、水草阴等。鱼在这些阴影之中是有层次的,通常情况下,游鱼之类上层鱼在水面游玩,水的中层是草鱼、鳊鱼、鳙鱼之类,水的底层是鲤鱼、鲫鱼等鱼。

看阴影找鱼,可以借助鱼泡、鱼影来判断水中鱼的多少、疏密、大小,多数情况下,阴影中的鱼是混杂的,既有上层鱼、也有下层鱼。钓什么鱼一定要有的放矢选择钓法,比如可以用涮竿钓钓上层游鱼,用悬饵钓钓中层草鱼、鳊鱼,也可以用沉坠钓钓鲤鱼、鲫鱼等鱼。在阴影中钓鱼可以钓浅水,扬竿不会惊鱼。

(八)看水草找鱼、分清里外鱼情

水草有单颗草、群草、片草之分,从钓鱼角度讲,芦苇、茭菱之类也应列入水草之列,鱼和水草之间有着亲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图1-3-10 看水草找鱼、分清里外鱼情

1.有草就有鱼过来,鱼的身体上容易长寄生虫,鱼要借草来擦掉身上这些小虫子,并会制造草的摇动。

2.有水草的地方较为隐蔽、安全,可以防预天敌的伤害。

3.有水草的地方便于繁殖、觅食,鱼会结队而行来到这里。

在有水草的地方找鱼,草里草外的鱼情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大鱼活动在草外,小鱼活动在草内,特别是有片草的地方,大鱼是很少进去活动的。小鱼(特别是小鲫鱼、游鱼之类)喜欢在片草的间隙里穿来穿去,钓小鱼,就应将窝子打在片草空隙间水域;钓大鱼,就必须将窝子打在片草之外不远的地方。

所以,看水草找鱼,一定要找四通八达有空隙的水区下竿,过于厚密的水草之间,是很难钓到鱼的。

图1-3-11 钓草

四、钓鱼不可忽视的细节

许多场合下,细节是能够决定成败的,钓鱼也不例外,同样讲究细节的重要性。由于钓鱼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一些举足轻重的细节被忽视,因细节处理不到位而造成有鱼钓不上来的被动局面,也屡见不鲜,事发之后反思,方知是在细节上出了问题。为防患于未然,现将钓鱼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介绍于后,供为参考。

(一)夏天不要直对太阳打窝

不管看上什么样的好钓位、好钓点,夏天钓鱼,不要直对太阳打窝,根据我们所在北半球的地理位置,夏天的太阳在北回归线区间运行。

图1-4-1 夏天打窝

因此,上午8时至11时,注意不要坐在池塘的西面朝东面打窝,(但可以朝东北或东南45度角位打窝)。下午3时至6时,不要坐在池塘的东面朝西面打窝,(但可以朝西北或西南45度角位打窝)。

在这两个时段中,太阳移动经过窝区时,会将太阳光反射到我们身上。夏天太阳光通过水面反射的光线是相当强烈的,窝点上光芒四射,放钓后不但会看不清浮标,而且极容易灼伤眼睛,出现流泪红肿这类症状,戴上墨镜,虽然可防眼睛受伤,但会降低观察浮标的准确度。

从经验上讲,夏天钓鱼要选择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打窝,无论太阳运行到什么位置,眼睛都不会受到太阳光反射的刺激,也不影响观察浮标的动静。

同样必须注意的是:有太阳的晴天,上午十时以前不要坐在池塘的东边朝西边打窝;下午三时以后也不要坐在池塘的西边朝东边打窝。在斜射的太阳光线下,人体的影子及竿线饵标的影子,投射到水体中是会惊鱼的。

(二)细心检查鱼线是否受损

鱼线受损将会直接影响钓鱼,其后果就是断线跑鱼。

其实,使用过的鱼线受损与未受损,必须经过细心地检查才能确认的。

图1-4-2 检查鱼线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并没有把鱼线检查放在心上,而且容易被忽视,更多的则是不懂怎样检查鱼线。

其实,鱼线受损分为明伤和暗伤两种,凡是擦伤、压伤、火伤、折伤、拉伤等都是明伤,凡是老化、变形等都是暗伤。不论是明伤还是暗伤,都需要通过检查来发现伤势情况,通常的检查方法有如下几种:

1.手感检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鱼线表面,在另一只手的配合下,不断在线上滑动,检查是否有刮手、磨损、变硬等问题,主要检查明伤。

2.照光检查:将使用过的鱼线一节一段地对着灯光检查(光源亮度应不超过40瓦)线的表面是否生毛、失去光泽,线体内部是否有老化性变白,线的透明度是否降低,等等。

3.拉力(切力)检查。两手轻轻拉动鱼线,一拉就断的线已经老化,应当报废。在线上打一小结,用力拉,而不易切断的线为好线。

凡是通过检查发现有异常状况的,就应将线段剪掉或全线换掉。有一种通常的做法,即钓线一年一剪,一年一换。我们认为,好线宜剪,差线应换。是剪是换由经济状况来定。

(三)注意及时除去手上的异味

手上的异味有可能会影响钓鱼,用手接触药膏、香蕉水、油漆等物质之后,都会留下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异味一旦弄到饵上,特别是弄在钓饵上(哪怕一点点),嗅觉特别灵敏的鱼类是会拒绝进食的。

图1-4-3 注意及时除去手上的异味

再者,钓鱼时在身上抓痒也要注意,身体上的气味、汗味通过手指传到钓饵上,同样会钓不上鱼来。因此,在钓鱼的过程中,注意及时除去手上的异味是十分必要的。钓鱼中除去手上异味有如下几种做法:

1.用高度白酒或酒精洗手和擦手。可以携带一小瓶白酒或酒精置于包内,上饵前将少许酒液倒于手指上,搓洗或用酒精棉擦手之后才接触粮食类钓饵。

2.用干净清水洗手。在钓位旁备一小桶或小盆清水,上饵前将双手洗净擦干后再接触钓饵。

3.用干净湿毛巾擦手。备用干净湿手巾一条或两条(可以互换使用),不时地擦掉手上的残饵,并及时地将毛巾洗干净。这种做法,特别适合晚上钓鱼。

(四)不要久捏和好的灰面等软饵

用和好的灰面等软饵作钓饵钓鱼,稍不留意,容易出现一种习惯性的动作,会把抓在手中的软饵不断捏来捏去,甚至以为越捏越熟,越熟越好钓鱼。

图1-4-4 不要久捏和好的灰面等软饵

图1-4-5 手捏鱼饵

其实,灰面之类软饵越捏是会越硬的,在捏捻过程中,手上的汗味及其他异味,都会掺入饵中,即是十分微量的,但也骗不过鱼的灵敏嗅觉,它们会弃饵而去;再者,软饵变硬是不好钓鱼的,硬饵虽然有很好的附钩性,但会失去散发度,软饵入水后的散发状态相当重要,上鱼的快慢多少都与软饵的散发度有关。

钓鱼过程中,除了要克服无意识的捏饵玩饵动作,还应时刻注意检查软饵的硬度,相应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必要时,应进行重新配饵和饵。

(五)不要在窝点上二次试标

用长竿短线钓法打窝钓鱼,在同一窝点上变更钓组是常有的事。比如将小鱼钓组变为大鱼钓组,坠外钩钓组变为坠内钩钓组,等等。

显然,改变钓组的重新试标,我们称之为二次试标,或叫重新调目。这种试标的事情,如不严格审视,常常会选择直接在窝点上进行,以为试空钩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不会出现什么异常。

图1-4-6 不要在窝上二次试标

事实上,这种在有鱼的窝点上试标调标,是相当容易惊鱼的。而且问题就出现在空钩上。假如窝点上已经有足够多的鱼(有时鱼的密度是相当高的),空钩进入它们之中,必然会接触到它们的身体,如果调标时需要上上下下多次调试才能完成,锋利的钩尖完全有可能挂在划刺上或鱼尾上。一旦出现空钩挂鱼,完全有可能出现惊鱼散窝,即便仅仅是钩坠接触它们的身体,也同样会产生不良后果。

而恰恰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看不明白的水底,不容易察觉到它的严重后果。如何防止在窝上二次试标时惊鱼,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比齐法,一种是相近水域试标法。

1.比齐法。将新钓组的标尖位到坠体位的长度与原已调好的钓组长度比齐,只要稍稍耐心和细心一点,其长度完全可以做到基本一致,达到调标要求。

2.相近水域试标法。选择在离窝点1米左右的横向位置上二次试标,不要在前后纵向位置上二次试标。多数情况下,塘底是前深后浅的,是有坡度的,纵向位是不好试标的。而横向位的塘底,深浅是接近的。在相近的水域初步试好标后,再移至窝点上进行微调,可降低钩坠在窝上惊鱼的概率。

(六)防止钓竿泡水缩不回

一般情况下,钓竿泡水打湿之后,很容易出现竿节收不回的故障。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钓竿被晒热之后,一旦竿身掉入水中泡水打湿,在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竿节的配合面便被冷水吸紧咬死,在没有特别工具的情况下,很难将竿节收回,事情将变得十分麻烦。如何防止钓竿掉入水中泡水,有几种防备做法:

1.严防钓竿落水。在离开钓位时,不要将钓竿搁在水面某些不够稳当的物体上,一旦有点风吹草动,钓竿就会落入水中,配合面会打湿泡水。

2.不要让鱼把竿子拖入水中。在离开钓位时,要将钩上有饵的钓竿收上来。钩上有饵,一旦被大鱼咬住,钓竿又没插稳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将钓竿拖入水中,出现竿身泡水。

图1-4-7 防止钓竿泡水缩不回

3.拉出竿节时留有余地。在一节一节拉出竿节时,不要用力太猛,拉得太紧,拉出竿节时一定要留有余地,防止咬死。上鱼过程中被拉紧的,也要退出放松,特别是雨天钓鱼,竿节之间没有余地,被雨水淋湿之后,同样会被吸紧咬死,收不回竿节。

(七)不要穿过于醒目的衣服钓鱼

钓鱼不是参加演出,不要穿过于醒目的衣服钓鱼。

鱼在水中对于岸上的影像是十分敏感的,特别是对某些醒目的色彩,反应十分突出。如果有人穿着黄色、红色、金色以及接近这些暖色调的衣服,出现在塘边,而且不断移动,一旦被中上层的草鱼、鳊鱼、鲌鱼等鱼看见,它们便会远离而去,不会再游过来。

凡是穿着接近自然生态颜色的衣服,如草绿色、青色、浅黄色之类的衣服,鱼的反应就要小多了,只要不是特别地快速移动,鱼类表现就要安静得多。传统钓法里的拟饵花篮钓和涮竿窝诱钓,都强调穿青蓝色衣服下竿,掌握鱼类对颜色的选择和反应,是垂钓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节。

图1-4-8 不要穿过于醒目的衣服钓鱼

五、钓鱼容易出现的差错

钓鱼出现的差错,除了粗心大意、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因素外,有不少差错是钓场鱼情、水情变数太多引起的。由于隔水相望,水底发生的事情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我们在钓鱼过程中一些做法是否妥当,并不容易区别确认。以误当正,似是而非的事情可能常常发生,而我们当事人却毫不知情,依然故我,将错就错,更是难辩利害。为正本清源,现将钓鱼容易出现的差错分述如后,供为参考。

(一)不试深浅便打窝

来到塘边钓鱼,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水深水浅,便把窝饵打在水中,这样做,多数钓不上鱼来。

除了生手之外,引起大家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

1.认为是熟门熟路,熟塘熟地,已经多次得手,不会出问题。

2.钓鱼人多,为了争抢钓位,打了窝子再说,不怕钓不上鱼来。

这两种做法,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什么也钓不上来。

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钓鱼的一条重要原则,水底的鱼情是变化的,而且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改变的。

也就是说鱼的活动半径及深浅水域,是受气温高低来控制的,钓深钓浅是需要选择判断的。

通常的做法是:当温度高于20℃时,就可以打一米之内的浅水窝,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以上时,需要考虑选择打两米以上的深水窝。

这里需要指明的是,根据气温高低来选择水深,是打窝之前就是心中有数的,先试深浅后打窝,就是要确认水深是否与现时温度相符,如有不相符,是没有必要下窝的。

比如气温在10℃左右,窝点的水深不足1米;气温在35度以上的晴天,水深也不足1米(浑水除外)。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经过测试深浅,硬要把窝子打下去,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睁开眼睛来尿的问题,结果肯定会不妙。

所以,不管怎样有信心和不管怎样地“忙”,先试深浅后打窝是需要遵循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先试后钓,才是上策。

(二)打海竿忘了检查线道

打海竿忘了检查线道,容易出现两种意外:一种是饵飞坠落,必须收线重新装饵;一种是线断弹飞,必须重新装钩捏饵。引起这两种意外的真实原因,是主线绕在竿尖的过线环上了,钓饵打不出去。

忘记检查线道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忙中出错,一种是新手走火。多数的忙中出错是钓鱼钓得兴起,又卸鱼又装饵,高兴之中,打开压线架便投竿,没想到主线会反过来绕在竿尖过线环上。新手走火多是不熟悉打竿的要领,也不知如何检查线道,冒冒失失把钓饵抛了出去。

打海竿检查线道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在打竿前,先举起竿身,让饵砣和坠体在竿尖位垂下,然后一进一退摇动线轮,查看主线是否能顺畅上下滑动,直到没有被卡住缠绕的感觉,这才打开压线架抛竿。

一种是先打开压线架,用左手手指压住主线,右手手指将线轮前主线捏住,来回反复扯动二到三次,确认竿尖的主线没被竿尖反绕,才打竿抛饵。

打海竿(包括用矶竿放钓等)的全过程有很多环节,检查线道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匆忙之中极易被忽视,严格按照打竿要领进行操作,是可以防范的。

(三)在窝上甩大鞭放钓

甩大鞭放钓是海竿和矶竿钓鱼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实现远抛远投,属正常操作。

如果用手竿打窝钓鱼,再采用甩大鞭放钓,就会出现异常情况而完全不知情,造成无鱼可钓也找不出原因,怎么样也无法与甩大鞭放钓联系起来。

在窝子上甩大鞭放钓,一般会有两个基本动作:

一是甩大鞭施放钓饵入水。

二是移动钓饵进窝。

甩鞭放钓饵会出现钓饵落水的响声,这种急骤的声音是会惊鱼的。甩大鞭放钓的钓饵沉底后,因不一定在窝区,需要一把一把将钓饵拉进窝区。钓饵在这种移动进窝的过程中,一旦接触鱼体也极易引起惊鱼。问题是只甩一竿两竿,可能无大碍,如果不断重复使用这种不良施放钓饵的方法,窝上的鱼是没法待下去的。

出现甩大鞭放钓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风力太大引起的,用抛竿动作无法将钓饵放进窝区。

二是放钓技术不熟练,不能按要求正常施放钓饵进窝。

不论什么原因,甩大鞭放钓进窝是需要纠正的。克服用手竿甩大鞭放钓进窝,有三种做法:

一是选择背风钓鱼,大风中顺风放钓,容易放准窝区。

二是使用长竿,加重坠体,配好大漂,采用直放式放钓,直接将钓饵准确放进窝区。

三是加强手竿放钓技术训练,尽快掌握甩竿放钓技术。

(四)盲目频繁更换钓饵

钓鱼灵活更换钓饵是一种技巧,可以提高上鱼率。

如果用饵目的不明确,盲目频繁更换钓饵,就可能适得其反,会出现“疲口”现象,有鱼也钓不上来。

盲目频繁更换钓饵,主要是对鱼情失去判断或用饵花费信心引起的,其操作过程中的动作是混乱的。

比如:刚刚将动物饵蚯蚓放入窝区不到两分钟,不见漂动,就认为今天的鱼不吃荤饵只吃颗粒饵,于是立即提竿换上糠粒之类硬饵,谁知糠粒放下也没有漂迅,于是又换……如此折腾来折腾去的频繁换饵,花费的时间并没有换来上鱼的惊喜,甚至自始至终也没有弄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鱼不咬钩。

其实,鱼不咬钩,除了气候影响、饵味不对口等因素引起外,一旦发现饵料在不断变化变换,它们是会警惕的,是会拒食的。

而真正值得考虑的是:垂钓中使用钓饵的针对性是很强的,什么样的季节、气温和水质,什么样的鱼种,应首先使用什么样的钓饵,都是有原则的。

比如春天用蚯蚓、活蛆之类,夏天用硬饵、生饵等素饵,冬天秋天用软饵熟饵等,是用饵的基本点。

而更换钓饵的规则是:选用这些钓饵已经钓上鱼来,只是窝上鱼口变得很滑或操作不当而停止咬钩,经延钓而不能奏效的,可以考虑改变饵味、饵型、饵色,刺激滑鱼开口咬钩。

比如:香味饵改腥味饵,长形饵改圆形饵,硬饵改软饵,红色饵改白色饵等。

需要注意的是:更换钓饵应控制在两到三种饵型内为好,超过四种以上,就应列入频繁更换钓饵之列了,有盲目换饵之嫌,容易引起鱼不咬钩。

(五)在窝上用大力气刹鱼

钓海竿、钓矶竿用大力气刹鱼,是比较常用的做法,线长钩远,没有什么不妥。

而打窝钓鱼在窝上用大力气刹鱼,是不正常的做法,常常会造成惊鱼散窝的后果。

打窝钓鱼常有这样的事情,只要一见浮漂抖动,便使用大力气扬竿刹鱼。这种刹鱼动作,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种是鱼钩挂中了鱼嘴,一种是鱼钩没有挂中鱼嘴。

挂中了鱼嘴,会拉翻鱼的白色肚皮,让其他鱼受到惊吓。

没有挂中鱼嘴,钓饵会飞快地穿过水区离开水面,水内会留下一串水花惊鱼,钓饵飞上天空可能挂在树枝电线上。顷刻间闹出不必要的麻烦,弄得什么鱼也钓不下去。

出现大力气在窝上刹鱼的动作,是钓鱼情绪过于紧张,思想高度集中造成的。总认为咬钩的一定是大鱼,扬竿刹鱼宁重勿轻,担心钩子挂不住鱼口跑鱼,才使出有多大力气用多大力气这一招,这样做是对用手竿打窝钓鱼的刹鱼技巧认识不足造成的。

其实,用手竿打窝钓鱼,有重刹、轻刹、拉刹、点刹等多种刹鱼方法,其中用拉刹刹鱼是比较稳妥的做法。拉刹的力度是连续的,刹鱼过程中是可以加力的,既能刹小鱼也能刹大鱼,发现是大鱼,拉刹可以改为加刹,进一步让鱼钩刺进鱼嘴,大鱼难逃。拉刹的钓饵是受竿尖控制的,它不会迅速飞出水面而出现其他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用手竿打窝钓鱼,一定要控制好刹竿的力度,让钓饵不跳出水面的做法,更有利于控鱼遛鱼,万无一失。

(六)在窝上遛大鱼

在窝上遛大鱼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造成惊鱼散窝的后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仔细分析,虽不完全是主观行为,仍然属操作上有问题之列,是需要讨论的。

构成在窝上遛大鱼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心理准备不足,钓小鱼没有想到会碰上大鱼,手忙脚乱中只得在窝上应战搏击。

第二是不熟悉控鱼引鱼的方法,没有办法控制大鱼的冲击,失去了主动权,任其在窝上乱撞。

事实上,在窝上遛大鱼是绝对不允许的,一定要意识到,不论什么情况,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在窝上遛大鱼。

下面介绍如何防止窝上遛大鱼的做法:

扬竿刹鱼之后,根据手感判定确认是大鱼时,在立即锚住钓竿的同时,必须马上站起身来,迅速打开渔轮保险,立即用手控制渔轮转动,做好收放线的准备,但不要急于强行拉鱼回走,而是根据鱼的游动方向,顺势让竿,必要时应紧竿放线。

再将鱼从一侧拉出窝区,如果拉不动,就应锚竿相持不动,如果拉动了,人应立即起身,尽快走向一侧,牵引大鱼从窝区游出。

无论是收放线遛鱼,还是交叉来回8字遛鱼,都应远离窝区5米以上的水域进行,而且尽量不要弄得水声四起,太响太闹。在窝外遛完大鱼之后,应仔细观察窝上的鱼泡情况,判断是否惊鱼散窝,必要时应补窝诱鱼。

(七)丢投大饵补窝

补窝是打窝钓鱼的一种重要手段,补窝得当,窝上的鱼会越来越多。补窝不得当,容易出现惊鱼散窝,变成无鱼可钓,丢投大饵补窝,是比较常见的错误,需要纠正。

出现丢投大饵补窝(用大块饵、大砣子饵等饵补窝)的做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图方便省事又觉得打窝麻烦,抓起大饵往水里一丢了事。

二是对大饵丢入水中会造成异常认识不足,甚至认为丢大饵补窝没有什么不对,没有什么不好。

事实上,用大饵补窝造成的废窝事件屡见不鲜,常常突然发生。通常是在用大饵补窝之前,窝点位是能正常钓鱼的(多数补窝是为了延长钓时),一旦用大饵补窝之后,窝上没有鱼了,无论用什么钓饵,鱼不再咬钩了,有时通过重新打窝,可以诱鱼回来,有时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只能浪费时间。一丢之误,后果严重。

正确的补窝方法有如下几点:

1.一定要想办法将大块饵或大团饵弄碎、弄成小块,完了应用打窝器水面翻转补窝,一次不宜太多,不要怕麻烦,而且动作要轻,防止打窝器突然断线,滑线翻饵等意外发生,造成惊鱼。

2.将软饵(膨化饵、灰面豆粉饵等)捏在钩坠上补窝,最好在入水一半时抖落,不要让砣形饵从上至下进入底层惊鱼。

3.可用手分多次抛投酒米、小颗粒饵、散湿粉饵等小形散饵补窝,较为稳妥,也不会惊鱼。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