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快乐的本质是选择
痛苦从心来,快乐从心起,人是否快乐,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乐观的心态、永远不知道满足。想得到快乐,你一定能找到快乐的理由;相反,如果没有好心态,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你选择悲观还是乐观
这个世界上天生就有两种人:一种是悲观主义者,一种是乐观主义者。对于同样一个问题,这两者的观点有时会是截然相反的。面对同样一个装了一半水的瓶子,悲观者说:“瓶子还不满呢,只有半瓶水。”而乐观者说:“瓶子里还有一半的水,真不错。”前者透露出消极和茫然,后者满怀希望,透露出一种热情。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
苏轼有一首哲理诗《题西林壁》,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景色雄奇而壮观,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都可以看到一幅令人眼前一亮的画面,而且只要稍稍转换视角,就可以看到另一幅绝佳的山水图。看山如此,看人看事也是如此,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还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使我们摆脱困扰,重新找到生活中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快乐。
从前,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雨伞的,二女儿则嫁给了卖草帽的。按理说,此时老太太应该想着怎么让自己安度晚年了,可是老太太一天到晚总是愁容满面。
一到晴天,老太太就唉声叹气地说:“大女婿的雨伞现在不好卖喽,大女儿的日子不好过了。”
可一到雨天,她又想起了二女儿:“又没有人买草帽了,二女儿的日子不好过了。”所以,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老太太总是不开心。
这时候,一位邻居对老太太说:“你怎么天天为这些事情发愁呢?大雨天你想想大女儿的雨伞好卖了,晴天你就去想二女儿的草帽生意不错,这样想,你不就天天高兴了吗?”
老太太听了邻居的话恍然大悟,以后天天脸上都有了笑容。
看来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下大雨时,有人会透过窗户欣赏美丽的雨景,但也有人在哀叹满地的泥泞。
我们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想一想,或许便可明白原来的想法其实是大可不必的,一切并非像原来我们预计的那样糟糕,路还未到尽头,你会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它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面对困难时,你选择了乐观与快乐,问题就可能会迎刃而解,如果你选择的是悲观与失望,那么就很难走出泥潭。
有两个人住在光秃秃的荒山上。悲观者一边叹气,一边在山脚下为自己修着坟茔。乐观者却乐呵呵的,在山坡上种了好多绿色的树苗。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悲观者果然老了,于是就泪汪汪、满怀悲怆地打开坟茔的门,走了进去,再也没有出来。而第二个人却精神抖擞,在绿色的海洋中采摘着丰收的果实。
其实悲观与乐观都是种子,如果你选择了前者,那长出来的果子名字叫“无奈”;如果你选择了后者,它结的果子就叫“甘甜”。要哪种果子,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悲观的人,他们会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会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他们会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与其选择悲观地面对世界,不如选择乐观积极,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所处的环境,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心态是我们应对各种人生遭遇的态度,好的心态对我们获得快乐大有裨益,而悲观的心态只能毁灭我们自己。
人生苦短,何苦再为难自己。
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很多人认为快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们认为在生活中总是难以寻觅到真正的快乐,找不到快乐的理由。其实在生活中,一个人快乐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外界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想得到快乐,你总会找到快乐的理由;相反,如果没有好的心态,身在福中不知福,即使拥有再多,你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从前,有个整日郁郁寡欢的国王,他感觉自己总是有很多的烦恼。于是,他派大臣在全国各地去寻找一个真正快乐的人,并把快乐的人带回王宫,让这个快乐的人向自己传授获得快乐的秘诀。
于是,大臣便开始了艰难的寻找,四处搜寻了好几年,但是一无所获。终于有一天,当一个大臣走进一个异常贫穷的小村落时,这个大臣听到一个人在放声歌唱,歌声中洋溢着快乐,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这个人内心的欢喜。循着歌声,大臣找到了一位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
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
“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农夫回答道。
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告诉了农夫。
农夫不禁大笑起来,并说道:“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一个没脚的人,我才觉得没鞋子算不了什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快乐是一种心态,保持好心情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有些人很贫穷,但他们满足于还能吃饱肚子,有健康的身体,那他们就是快乐的;而有些富人,拥有了充足的物质财富,却整天患得患失,他们怎会快乐呢?
其实,快乐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假如你选择的是快乐,那么你得到的就会是开心;倘若你选择了悲伤,那你的心中就会充满无限的凄凉。假如你身体稍有不适就感觉大病将至,那么你自然会愁容满面,郁郁寡欢;假如你对任何事情都毫无信心,失败就会接踵而来……正如欧·亨利所说:“我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就是自己灵魂的统帅。”我们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思想,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快乐。成功学家安东尼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一个国家的国王就是运用他至高无上的王权来统治整个国家。你自己的国王在哪里呢?就在你的头脑里面。如果你能够掌握人生经验,那么你就是能够统治你自己的王国的国王了。”
快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能给自己找出一个快乐的理由,比如说和煦的阳光,比如说清新的空气,比如说同事的一声赞美等等。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往好的方面去想,把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抛到脑后,尽量自己寻找一个快乐的理由。人生在世,短暂而又漫长,是挺不容易的,我们要像《宽心谣》里唱的那样:“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一个人辛辛苦苦来到世上,快乐是一生,苦恼也是一生,何不让自己快乐地走过一生呢?何不让自己的一生都充满幸福的感觉呢!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现实中也总会有许多无奈挥之不去,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你真的快乐不起来,那是别人左右了你的理性世界。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是在别人的悲剧中扮演着不属于自己的角色。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让岁月沉积的所有悲伤都远去,去想想生活中那些美妙的情节,去感悟那些平凡岁月中曾经让我们激动的往事。其实快乐的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自己善于去捕捉。
朋友的一句简单问候,孩子天真的笑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值得快乐的事。放飞你我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你就能找到快乐。
自信是获得快乐的关键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自己重视自己,别人才会重视你,反之亦然。要想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和价值,那么就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要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相反,如果你对自己丧失了信心,那么无论做任何事,你都会觉得力不从心。
“杜根定律”是心理学中一条很有名的定律,这条定律是由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D·杜根提出来的。这个定律就是:“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人生成败取决于人是否有信心,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发挥。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验证“杜根定律”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第一次实验,他让五个人穿过一间非常黑暗的房子,这五个人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地走出了房子。
第二次,心理学家打开了房间内的一盏灯,但是灯光比较昏暗,只能依稀辨别房间内的景象。刚刚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房间里的一切,不禁大惊失色,都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他们看到刚才走过的路竟然是一座很窄的独木桥,独木桥的旁边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还有几条张着大嘴的鳄鱼。心理学家让刚才参加实验的人再走一次,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心有余悸,不敢再尝试了。
经过一番劝说,有三个胆子稍微大些的人决定再试一次。
第一个人走在上面小心翼翼,异常谨慎,花了比第一次多几倍的时间才走出了这间房子。
第二个人更是如履薄冰,刚走到一半,他竟然吓得腿软,从独木桥上爬了过去。
第三个人则丧失了所有的勇气,他刚踏上独木桥,就迅速返回了,根本没有成功。
这时,心理学家打开了房间里所有的灯,房间里瞬时明亮了起来,房间里的真实情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原来独木桥的下面还装有一张安全网,由于刚才灯光昏暗,再加上安全网的颜色非常浅,所以参加实验的人都没有发现。此时,参加实验的人为自己刚才的谨小慎微感到异常惭愧。
在这个实验中,由于第一次所有人都不知道房间里的复杂情况,所以他们没有任何胆怯畏惧的心理,自信满满地走出了房间。但是当打开一盏灯,房间内的恐怖景象让他们产生了莫大恐慌,所以第二次,胆大者战战兢兢地走出了房间,胆小者干脆临阵脱逃。当明亮的灯光向他们展示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明白了真实的情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这时他们就又燃起了自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能力高低绝对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女孩,她长得不漂亮,甚至可以说有点丑,因此,她在众人面前极度缺乏自信。慢慢地,她开始有点自暴自弃,不再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整天邋里邋遢的,做事也是马马虎虎、不求上进。
为了改变女孩的这种状况,女孩的上司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周围的同事每天都对女孩说一些赞扬性的话语,比如说“你今天真漂亮”、“你笑起来牙齿好白”、“你真能干”、“今天表现不错”等,以增强她的自信。一段时间以后,还真的有效果,人们发现女孩真的变漂亮了。
她的长相真的变了吗?难道赞美的话还能美容?其实女孩的长相一点儿没变,改变的是她的精神状态。面对大家的赞扬,女孩开始慢慢自信起来,一扫脸上的萎扉,开始容光焕发起来,她不再邋遢,开始变得爱打扮起来,做事也越来越积极主动,不断展示自己的风采。正是由于大家的赞扬,才使她产生了自信,而她对自己有了自信,所以大家才觉得她漂亮了,从此大家看到的是一个阳光自信、充满笑容的女孩。
其实自信的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比别人强,而是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明确自己的价值,在自信的心态下,人的优势更容易激发出来。而自卑的人总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自己的心很难见到阳光,自卑的人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往往把焦点聚集在自己的缺陷上,进而否定自己和责备自己,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所以自卑的人是很难感到快乐的。自信的人总是把眼光放在自己的长处上,对什么事都充满期待和希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鼓励自己、接纳自己,自然就能很轻松地沐浴到快乐的阳光。
豁达面对,永不抱怨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头驴,它掉到了一个很深的废弃的井里。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于是自己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驴。每天,还有人往废井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它心想:“真倒霉,掉到了废井里,主人不要我了,就连死也不让我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旁边。”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让自己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垃圾成为它的垫脚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巅峰。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从这头驴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种豁达的心境,它性格开朗、气量大,以愉悦的心情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正如古诗所云:“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意思是说,竹子再繁密也不能阻碍溪水流过,山再高也不能防碍白云的高飞。它告诉我们不管前面有多么艰险,都不应该改变自己的意志,只要以豁达的心情去面对,就能够高效地向目标前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保持豁达的心境首先就要面对现实。试想,如果掉进井里的那头驴整天为主人背弃于它而悲叹,为还有人把垃圾扔到它身边而痛苦,那么等待它的只能是死亡。可是这头驴以极大的气量面对常人眼中的磨难,并且成功地将磨难化作了成功的基石。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应该像故事中的那头驴那样直面现实,接受现实的考验,有了这样的宽宏大量,我们才会促使自己高效地想方设法去解决困难。
豁达的人应该是乐观的,当他面对现实的时候,是能够“趋利避害”的。
在日本,有一个23岁的小伙子赤手空拳和同伴们一起来到东京闯天下。到了东京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人们在水龙头上接凉水喝都必须付钱。同伴们失望地感叹道:“天哪!这个鬼地方连喝冷水都要钱,简直没办法待下去了。”言罢,同伴们都纷纷返回了故乡。这个小伙子也看到了这幕情景,他却想:这地方连冷水都能够卖钱,一定是挣钱的好地方嘛!于是他留在东京,开始了创业生涯。后来,他成为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他的名字叫浅田一郎。
浅田一郎的成功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面对同样的情况,他与常人的看法和做法大相径庭,他用乐观的心态看到了隐藏的商机,并因此而逐渐走向成功。面对现实的困境,除了本能地承认现实,不纠缠于心理的困苦,还应该主动地去保持“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避开不利的因素,争取向有利的方面去发展。所以,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才是明智之举,才能够让自己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相反,那些思想消极、意志薄弱的懦夫,就注定会一生平庸。
小刘在公司里整天都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工作中,领导稍有不赞同她的意见,她就会想:是不是领导认为我没有能力?是不是领导对我有看法了?同事和她平时交往也感觉到很累,因为小刘是公司里的策划人员,公司规定,方案在交给客户之前,公司内部对每一个策划方案要进行讨论,这一举措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程序规定。即使是公司的资深策划师所写出的作品,也会经常受到大家的质疑,可是小刘却不能够理解,领导在讨论会上提出的意见她还能勉强接受,如果哪位跟她地位相当的同事提了意见,她就会马上露出不高兴的样子,甚至跟别人抢白一番。这样次数一多,再讨论她的作品时,别人就不愿多提意见了。
孤独地在职场上奋斗,小刘又有了新的烦恼:同事们对她的策划项目不支持,领导却又多次提醒她争取同事的帮助。
最让她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她的策划方案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小刘只好离开了这家当初让她十分憧憬的公司。
小刘的失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她的气量太小,对同事的意见不理解,对领导的批评更是从心底抵触,这样自己整天处于郁闷之中,无法开心地工作,再加上得不到同事的帮助,最终导致策划方案失败,只好选择离职。其实,在职场中无法排解困境的时候,不妨多多运用“阿Q精神”。所谓“阿Q精神”,来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小说中阿Q总是遭遇挫折、受到欺侮,但阿Q却总是能找到让自己解脱的办法,比如被人打了,他自己就在心里想着是被自己的儿子打了,于是就不再有心理负担了,因而阿Q精神也习惯被称作“精神胜利法”。
在现代职场,遭遇挫折失败是难免之事。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我们如果不能马上调整心态,而是背着心理包袱,自此以后总是自怨自艾、郁郁寡欢,那么就会使工作大受影响,对身心健康更是有极大的危害。其实你要明白,战场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职场中也没有永远顺利的幸运儿。在职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遭遇一次滑铁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为后续的工作营造一个好的氛围,自然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牛奶打翻了,任你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牛奶也不能再回到杯子里了。这种伤心,除了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此时不妨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牛奶本来就已经变质了,打翻了更好!
快乐是一种自我满足
有一个小孩子一不小心丢失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心里感到十分难过,哭泣着到处寻找自己的玩具。这时,一个比他大点的孩子见他哭得非常伤心,于是就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一个玩具送给了他。这时候,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小孩子哭得更加伤心了,大孩子非常纳闷地问他:“我不是送给你一个玩具了吗?为何还这样伤心?”那个小孩子回答说:“如果那个玩具不丢的话,我就可以有两个玩具了。”
这虽然是一个小孩子的故事,但是在成人的世界中,很多人的行为和这个小孩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自己的欲望满足不了,便产生了痛苦,而当自己的欲望满足之后,很快便又有了新的欲望。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就总是有痛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
其实,知足是快乐、幸福的基础,在这里,知足并不是说人没有进取精神,而是不做那些不切实际的梦。其实,承认和满足现状是人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知足者想问题、做事情能够顺其自然,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并乐在其中。这并不是削弱人的斗志和进取精神,而是在知足的乐观和平静中,认真洞察取得的成功,总结经验,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知足常乐,应是个人永远的精神追求。
有这么一个发人深思的民间故事:
明朝的时候有个非常贫穷的读书人,他的生活极为窘迫,一面授徒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但也仅仅是勉强糊口。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在每天黄昏的时候,这个读书人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取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这位读书人说:“我首先感谢上天让我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其次,感谢上苍让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感谢上天让我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难道不是清福吗?”
这个读书人没有埋怨生活窘迫,没有哀叹自己怀才不遇,也没有埋怨上天的不公,更没有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失去平衡。相反,这种靠自食其力得来的温饱让他感到很满足。正是这种知足的心态,让他不至于每天陷入痛苦之中,让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快乐生活。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觉得快乐。用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是不满足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懂得满足是内心快乐的前提,人的痛苦都是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如果不懂得珍惜当下的话,就会因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失望沮丧、怨天尤人,久而久之,便会心灰意冷,对生活没有了信心,更何谈快乐?有的人虽然什么都有,但就是快乐不起来,根源就是不懂得知足,心里造不出“乐”的境界。所谓“境由心造”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些人之所以找不到快乐,并不是不懂得知足,而是喜欢比较,没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乐观心境。盲目攀比就是自寻烦恼,如果你已经步入小康,还想着超过比尔·盖茨,那怎么能得到快乐?人应该这样想:也许我们并不富有,但是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没有优越的社会地位,但是我有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我没有像一些明星那样大红大紫,但我有宁静而不受干扰的生活。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选择哪一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我们要想使人生之路充满阳光,就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特长,不能拿自己的不足去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否则就是作茧自缚,和自己过不去。人为地为难自己,不懂得知足,就永远体会不到快乐。
怀有感恩之心,才能与快乐相伴
甲从小就不喜欢吃鸡蛋,所以,学校每次发了鸡蛋,甲都把鸡蛋给乙吃。刚开始的时候乙非常感谢,久而久之便就习惯了。习惯了,乙便认为甲给自己鸡蛋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乙就开始感觉不舒服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一位美国职员每天下班路过一个路口时,都会把一美元给一个老乞丐,这样过了好久。有一天,老乞丐伸出手来的时候,职员没有给钱。老乞丐很奇怪,问为什么。职员说:“我原本孤身一人,自己吃饱全家不饿。可我现在有了妻子,以后还会有孩子,花费太大,我没有能力每天再给你一美元了。”老乞丐勃然大怒:“你怎么可以把我的钱给你的老婆孩子呢?真是岂有此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开始,当别人对自己好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感激。可是时间久了,我们便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这种给予,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有一天别人不对自己好了,心里便开始抱怨起来。其实,这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自己的要求变多了。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有无数的无奈、无数的抱怨,他们总感觉国家欠自己的、社会欠自己的、单位欠自己的、领导欠自己的、父母欠自己的、配偶欠自己的,总之无论是谁,都欠自己的,总觉得老天不公。出身贫寒,便开始埋怨老天;到了上学的年龄,有的人上了好学校,而自己上了差一点儿的学校,于是又责怪起父母没本事,认为这是父母欠自己的债;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有的人看起来没有自己优秀,却找到了好工作,而自己只能眼巴巴地在门外徘徊,于是又开始大声谩骂别人没眼光,认为这是社会欠自己的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待遇丰厚、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看着别人比自己好像多得了一点儿、少干了一点儿,于是就把前面所得到的全抛在了脑后,又埋怨起单位欠了自己什么。这种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抱怨,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不是下功夫去改变现状,而是一味地抱怨,这样只会导致一事无成。
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带着他的五十几个学生到一个大集团公司参观,由于该集团的老总是这位班主任的同学,因此这个集团公司的老总亲自接待,秘书和工作人员也非常客气。秘书将同学们安排在一个有空调的大会议室坐定,工作人员给每个学生倒了一杯水,学生们坐在那里非常坦然,没有客气,其中还有一个女同学问工作人员有没有红茶,理由是她平时只喝红茶。只有一个同学起身双手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茶,并客气地说了声:“谢谢,您辛苦了!”老总办完事情,急急忙忙赶过来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竟然没有人应声,还是老师和前面所说的那位同学带头鼓起了掌,但掌声稀稀落落。
老总开始讲话,同学们都端坐着,没有人做记录,于是老总转过身对秘书说去领一些公司的笔记本和笔来,然后老总面带笑容地将笔记本和笔双手递给每一个学生。慢慢的,老总的笑容没有了,除了刚才那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双手接过纸和笔,并连说谢谢外,其他学生们都是伸出一只手臂去接,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起身,更没有人说声谢谢。毕业分配的时候,该同学接到了那个大公司的录用通知书。
其他同学非常不服气:“他的成绩并没有我好,凭什么让他去而不让我去?”老师一边叹气一边说:“我带你们去参观的真正目的是想给你们创造机会,可是你们都没有珍惜,该公司点名要这位同学,我有什么办法呢?”
其他的学生没有像那位学生一样心怀感恩,别人给倒水也好,递纸和笔也好,连最起码的一句“谢谢”都没有,认为都是自己应得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欠你什么,没有任何人应该给你馈赠。相反,你应该感恩你的父母、兄长、领导、同事、老师、同学……放下计较和抱怨,不要苛求别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人人学会感恩,懂得奉献,知道“没有人欠你的”,就会多些快乐,少些埋怨。
坦然面对得与失
很多人斤斤计较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失,面对得失很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其实,世界上的得失本就难以衡量,工作中的得失更是无法准确下结论。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忙碌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休息时间,身处底层岗位者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薪水;在民企抱怨太累,在国企认为太空虚,在外企认为工作太机械。抱怨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殊不知,这个世界其实是最公平的,有得亦会有失。
周晓佳是一个女强人,她闯荡职场多年,凭着自己的努力,她从小公司职员起步,到现在身为一家跨国大企业的中层领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不过人到中年,周晓佳的事业难有更大的提升了,她的心态便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这么多年一直向前冲,当事业平稳的时候,她便会经常反思自己的经历,慢慢地便生出了一些失意:自己在职场虽然取得了成功,可是失去的也太多,自己陪家人的时间太短,每次女儿跟爸爸亲昵的时候,周晓佳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甚至是嫉妒。这时她发现自己失去了太多的人生乐趣。这种悲观的情绪一出现,就有不可收拾的苗头,以至于周晓佳对工作有了懈怠的情绪。
后来,在一次和公司总裁的聊天中,周晓佳如梦初醒。同样是女人的总裁和她谈得特别深入,总裁是一位美国人,离开家人独自到中国来,整天忙碌着公司的事情,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同丈夫和儿子通电话。可即便是这样,总裁仍然十分满足,因为公司让她实现了个人的事业追求,让她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家庭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虽然只是偶尔和家人通电话,也丝毫不影响她和家人的感情交流,她每天都会通过电子邮箱向丈夫和儿子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还经常给儿子寄去中国的小玩具,这样的交流方式让她感到很幸福。
听了总裁一席话,周晓佳感到自己必须改变,跟总裁比起来,她自己幸运得多,毕竟她天天还是和家人在一起的。
从那以后,她总是挤出时间和家人团聚,抽空和朋友喝咖啡、聊天,同时,她对工作也更加投入了。
当周晓佳恢复了积极投入的状态,当她不纠缠于自己的得与失,既投入时间与汗水、更投入情感和精力去工作的时候,身上就有更多积极的正能量,职场的幸福感也就更强烈了。
周旋于职场的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得与失,升职、提薪、任务、绩效、考核、奖金……哪一项都会有所得失,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总能获得幸运的垂青。有得有失是必然,所以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这次没有升职,下次可能会有更好的机会;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下次可能会有更好的业绩……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的职场经历,我们会发现,职场垂青于每一个努力付出者。只要我们愿意去反思总结,就会发现职场给予我们的总是得大于失。
在一家文化事业单位,同事们过着清闲自在的职场生活,工作任务不多,也没什么压力,每天做着单调重复的事情,可以整天地聊天、看报、喝茶,上班开始就等着下班。就是这样清闲得有些无聊的工作,职工们也有意见,那就是工资太少。想起每个月少得有些可怜的薪水,职工们更没有积极主动性,对任何事都是能推就推、敷衍了事。但其中有一个人却是例外——肖雅,虽然她靠着自身的实力考进这家事业单位,刚工作就能拿着稳定的工资,在别人眼里很不错了。可她并不满足,她想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肖雅总是抢着做事,而且从不向领导提要求,同事们也乐得让这小丫头去忙碌。在三年时间里,肖雅练就了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五年后,这家事业单位改制,成了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单位的很多职工因为无法适应新的企业管理机制而选择离职,而肖雅凭着自己的业务能力,在这个公司一路高升,做到了副经理,全面负责企业的业务工作。
如果要分析得失,在当初的事业单位,肖雅得到的最少,她的资历浅,自然薪水低,别人无所事事,她却是做着几个人的事情。其实不然,看起来她难得清闲,实际上她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发展的平台,最后她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她的“得到”。可是一般人没有看到这些,只是一味将自己的“失去”放大,无视自己的“得到”。
如果时时以淡定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职场的得失,将自己的劳动看作能力的提升,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个人品牌的树立,把自己的时间看作公司付出的培训成本,那么我们从职场获得的就不仅仅是工资了,谁还会认为自己得到的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