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头有什么道
什么叫“道”?有些信道教的人,还有一些与道教缘分很深的人,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要到鹤鸣山、青城山的道观里去烧香。那么,道教的“道”是什么?与我们这里的“大学之道”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个“道”,会成为中华文化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如果我们不把这个基本概念搞清楚,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就有可能抓不住这个“纲”。
道,有几层基本含义。它首先有一个原始、基本的含义,那就是道路,就是通向一个目标必须经过的路途;第二个含义,是从这个道路所引申出来的,就是人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工作生活要遵循的基本规范、原则,这就是道理,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东西。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要讲道理,不讲道理就是不遵循我们大家认可的原则规范。过去有那么多朝代,这些朝代是有道还是无道皇帝是有道之君还是无道之君,很大程度上,是指那个时代有没有道理可讲,作为最高统治者他讲不讲道理。有道之君就讲道理,无道之君就无道理可讲。
道的第三个含义,与我们传统文化的关系就非常之大了。这个“道”的概念仍然来自传统文化《易经》。不管道家的学问也好、儒家的孔孟之道也好,其根本思想可以说都是来自于《易经》。
《易经》上怎么讲这个“道”呢?在《易经·系辞》中就有这样一个定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大家上学时都学过哲学,其中也对“形而上学”这个词有印象,但大家弄清楚形而上学是什么没?恐怕当年很多哲学老师也没把它说清楚。其实说白了,形而上学就是指关于精神范畴、精神领域的学问。在《系辞》的这个定义里,有三个概念一定要理解清楚:其一是“形”,这是最重要的,处于中介地位,“形而上”就是比“形”高级的、从“形”开始往上面的东西,由“形”往上升华出来的就是道;反之,比“形”低级的、往下面走的、处在低一档次的,就是“形而下者”,就称之为“器”。所以在这一组概念中,“形”是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东西。
那么,形是什么呢?形,实质上就是指具体的物质,或者说构成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基本物质。在这个基本物质之上,我们看不见、但能通过人的研究、通过人的精神、通过人的思维,从这些具体的物质中抽象出它的性质、它的变化规律,抽象出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各种作用和关系等等,那么这些就统称为“道”。道,就是人们通过思维总结出来的,并不是直接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它相对于具体物质形态有一种超越性、抽象性,它属于我们精神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