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
宋人小说①,多不足信。如《雪舟脞语》谓②:台州知府唐仲友眷官伎严蕊奴。朱晦庵系治之。及晦庵移去,提刑岳霖行部至台,蕊乞自便。岳问曰:“去将安归?”蕊赋《卜算子》词云③:“住也如何住”云云。案此词系仲友戚高宣教作,使蕊歌以侑觞者,见朱子《纠唐仲友奏牍》④。则《齐东野语》所纪朱、唐公案⑤,恐亦未可信也。
注释
①宋人小说:指宋代的笔记体小说。
②邵桂子:字德芳,号玄同,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授处州教授,有《雪舟脞录》《雪舟脞稿》等(已佚)。陶宗仪《说郛》卷五十七引邵桂子《雪舟脞语》:“唐悦斋仲友字与正,知台州。朱晦庵为浙东提举,数不相得,至于互申。寿皇问宰执二人曲直。对曰:秀才争闲气耳。悦斋眷官妓严蕊奴,晦庵捕送囹圄。提刑岳商卿霖行部疏决,蕊奴乞自便。宪使问去将安归?蕊奴赋《卜算子》,末云:‘住也如何住,去又终须去。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宪笑而释之。”
③严蕊:生卒年不详,女,原姓周,字幼芳,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沦为台州官妓,改艺名严蕊。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卜算子》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④出自朱熹《朱子大全》十九卷:“每遇仲友筵会,严蕊进入宅堂,因此密熟,出入无间,上下合干人并无阻节。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宴会。夜深,仲友因与严蕊踰滥,欲行落籍,遣归婺州永康县亲戚家。说与严蕊‘如在彼处不好,却来投奔我’。至五月十六日筵会,仲友亲戚高宣教撰曲一首,名《卜算子》,后一段云:‘去又如何去,住又如何住。但得山花插满头,休问奴归处。’”
⑤朱、唐公案:即“朱唐交奏案”,指宋代理学家朱熹任浙东提举时与当时的台州太守唐仲友之间发生的一场纠纷。具体案情在朱熹的《朱子大全·纠唐仲友奏牍》、周密的《齐东野语》、洪迈的《夷坚志》、邵桂子的《雪舟脞语》中都有所记载。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七中有这样的记载:“朱晦庵按唐仲友事,或云吕伯恭尝与仲友同书会有隙,朱主吕,故抑唐,是不然也。盖唐平时恃才轻晦庵,而陈同父颇为朱所进,与唐每不相下。同父游台,尝狎籍妓,嘱唐为脱籍,许之。偶郡集,唐语妓曰:‘汝果欲从陈官人耶?’妓谢。唐云:‘汝须能忍饥受冻乃可。’妓闻大恚。自是陈至妓家,无复前之奉承矣。陈知为唐所卖,亟往见朱。朱问:‘近日小唐云何?’答曰:‘唐谓公尚不识字,如何作监司?’朱衔之,遂以部内有冤狱,乞再巡按。既至台,适唐出迎少稽,朱益以陈言为信。立索郡印,付以次官。乃摭唐罪具奏,而唐亦作奏驰上。时唐乡相王淮当轴。既进呈,上问王。王奏:‘此秀才争闲气耳。’遂两平其事。”
译文
宋代的笔记体小说,多不可信。如《雪舟脞语》中记载,台州知府唐仲友与官妓严蕊相好。朱熹将严蕊逮捕并治罪入狱。等到朱熹调往别处,提刑岳霖巡查到台州,严蕊乞求平反。岳霖问她打算去哪里,严蕊赋《卜算子》词说“住也如何住”等等。这首词是唐仲友的亲戚高宣教作,让严蕊来歌唱以助酒兴,见于朱熹的《纠唐仲友奏牍》。至于《齐东野语》所记载的朱、唐公案,恐怕也不可信。
赏析
朱、唐公案在朱熹的《朱子大全·纠唐仲友奏牍》、周密的《齐东野语》、洪迈的《夷坚志》、邵桂子的《雪舟脞语》中都有所记载,此事应当属实,至于中间的是非曲折,现在已经很难认定清楚。
朱、唐公案在当时就蜚声朝野,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宋孝宗看到两人互相攻击,就询问当时的宰相王淮,王淮轻描淡写地说“秀才争闲气”而已,此案就这样搪塞了事,不了了之了。王国维敬重朱熹的治学,自然就爱屋及乌,对于这种有损“圣人”形象的事,自然要加以辩解。但一家之言,总不能服人。当时尚且不了了之,更何况已时过境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