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一五)“讲五经同异”,此条御览卷六一五亦引,字句稍略。范晔后汉书章帝纪载,建初四年十一月,下诏命“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通鉴卷四六建初四年载:“校书郎杨终建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世则。’帝从之。冬十一月壬戌,诏太常:‘将、大夫、博士、郎官及诸儒会白虎观,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作白虎议奏,名儒丁鸿、楼望、成封、桓郁、班固、贾逵及广平王羡皆与焉。”

(一六)“日南献白雉、白犀”,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元年春正月载:“日南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南蛮传载:“肃宗元和元年,日南徼外蛮夷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雍。”

(一七)“章帝行幸”,书钞卷一三九引无此句,而有“元和三年”一句。“三年”乃“元年”之误。据范晔后汉书章帝纪,此为元和元年事。

(一八)“树”,书钞卷一三九引作“林”。

(一九)“今”,此字原无,书钞卷一三九引有,今据增补。

(二〇)“无得有所伐”,此句书钞卷一三九引作“毋得斫伐”。

(二一)“章帝元和二年,东巡狩”,此为元和二年二月事。

(二二)“柴望毕”,此句姚本作“柴,望秩山川群神”。聚珍本同,惟“神”下有“毕”字。

(二三)“孔子后褒成侯等咸来助祭”,此句下聚珍本有“大赦天下”一句。

(二四)“祀五帝于汶上明堂”,汉书郊祀志云:武帝“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及是岁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座”。章帝祀五帝于汶上明堂,仍沿武帝旧制。

(二五)“耕于定陶”,稽瑞引云:“章帝元和二年巡狩至岱宗,燔柴望祀毕,有黄鹄从西南来坛上,东北过于宫,翱翔而上。”初学记卷一三引云:“章帝东巡狩,至于岱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耕于定陶。”御览卷九一六引云:“章帝至岱宗,柴望毕,白鹄三十从西南来,经祀坛上。”范晔后汉书章帝纪李贤注引云:“孔子后褒成侯等咸来助祭。”此条即据以上诸书所引辑录。又类聚卷三九、卷九〇,事类赋卷一八亦引,字句较略。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二年二月载:“丙辰,东巡狩。己未,凤凰集肥城。乙丑,帝耕于定陶。……辛未,幸太山,柴告岱宗。有黄鹄三十从西南来,经祠坛上,东北过于宫屋,翱翔升降。进幸奉高。壬申,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

(二六)“命儒者论难”,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二年载:“三月己丑,进幸鲁,祠东海恭王陵。庚寅,祠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赐褒成侯及诸孔男女帛。”“命儒者论难”即在此时。

(二七)“不可胜纪”,此条他书引征较多,皆略于此,而且间有异同。稽瑞引云:“章帝元和中,有嘉瓜生。”类聚卷九九引云:“章帝时,凤皇百三十九见。”御览卷九一五引云:“章帝时,凤皇三十九见。”类聚卷九八引云:“章帝时,麟五十一见。”御览卷八八九、事类赋卷二〇引同。玉海卷一九八引云:“麒麟五十二。”类聚卷九八引云:“章帝元和二年,黄龙四见。”玉海卷一九八引同,仅无“章帝”二字。类聚卷九九引云:“章帝元和二年,九尾狐见。”卷九九又引云:“章帝元和二年,白兔见。”又引云:“章帝元和二年,白鹿见。”玉海卷一九八引同,仅无“章帝”二字。玉海卷一九七引云:“章帝元和二年,芝英、华平,日月不绝,载于史官,不可胜纪。”范晔后汉书贾逵传李贤注引云:“章帝时,凤皇见百三十九,麒麟五十二,白虎二十九,黄龙三十四,神雀、白燕等,史官不可胜纪。”玉海卷一三、卷二〇〇引同。玉海卷二〇〇引云:“又有青龙、黄鹄、鸾鸟、神马、九尾狐、三足乌、赤乌、白兔、白鹿、甘露、嘉瓜、秬秠、明珠、芝英、华平、朱草、木连理,日月不绝,载于史官,不可胜纪。”疑此条系汇集符瑞之文而成。

(二八)“凤皇见肥城句窳亭槐树上”,玉海卷二〇〇亦引此条,“树”作“木”。据范晔后汉书章帝纪,此为元和二年事。

(二九)“诏曰”,原脱“曰”字,文选卷一班固两都赋李善注引云:“章帝诏曰:‘乃者白乌、神雀屡臻,降自京师。’”今据增补。

(三〇)“乃者”,此二字原无,今据文选卷一班固两都赋李善注引增补。

(三一)“降自京师”,此句原无,今据文选卷一班固两都赋李善注引增补。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二年五月戊申诏曰:“乃者凤凰、黄龙、鸾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及白鸟、神雀、甘露屡臻。祖宗旧事,或班恩施。其赐天下吏爵,人三级,高年、鳏寡孤独帛,人一匹”云云。则此所载章帝诏文删削颇多。此条六帖卷九四、御览卷九二〇、合璧事类别集卷七二、玉海卷九八亦引,字句稍略。

(三二)“白虎见彭城”,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三三)“孳”,与“滋”字同,蕃也。

(三四)“华”,与“花”字同。

(三五)“章帝时”,具体年代无考。聚珍本系于代郡高柳乌生子事后,今从之。玉海卷八九引此条,亦云“章帝时”,未言确切年代。

(三六)“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此事不知确切年月,姑系于此。

(三七)“韩棱楚龙泉”,书钞卷一九引“赐龙州”一句,即出此。“泉”字范晔后汉书韩棱传作“渊”,“州”乃“泉”或“渊”之讹。

(三八)“寿”,原误作“焘”,下同,姚本亦作“焘”。聚珍本作“寿”,书钞卷一二二、御览卷二一二、万花谷后集卷九、合璧事类后集卷二六、翰苑新书卷一四皆作“寿”,与范晔后汉书郅寿传合,今据改正。

(三九)“锻成”,书钞卷一二二引作“椎成”。范晔后汉书韩棱传云:棱“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持以宝剑,自手书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李贤注云:“汉官仪‘椎成’作‘锻成’。”姚本、聚珍本皆作“锻成”,御览卷二一二、万花谷后集卷九、合璧事类后集卷二六、翰苑新书卷一四亦皆作“锻成”。

(四〇)“文剑”,此二字聚珍本作“汉文剑”,书钞卷一二二引作“汉文”,御览卷二一二引作“蜀汉文剑”。

(四一)“此皆生于不学之门所致也”,范晔后汉书未载此事,章帝下诏的具体时间无从确考。今参考聚珍本,姑将此条编置于此。

(四二)“岁月不绝”,范晔后汉书章帝纪章和元年载壬戌诏曰:“朕闻明君之德,启鸿化,缉熙康乂,光照六幽,讫惟人面,靡不率俾,仁风翔于海表,威霆行乎鬼区。然后敬恭明祀,膺五福之庆,获来仪之贶。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乃者凤皇仍集,麒麟并臻,甘露宵降,嘉谷滋生,芝草之类,岁月不绝。朕夙夜祗畏上天,无以彰于先功。今改元和四年为章和元年。”则此所引章和元年诏,删削颇多。

(四三)“序曰”,此句下聚珍本有“书曰”二字。

(四四)“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论语为政篇云:“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作伪古文尚书者把“惟孝,友于兄弟”二句采入君陈篇。

(四五)“干干夕惕”,书钞卷九引作“朝干夕惕”。易干卦九三爻辞云:“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干干”,自强之意。“惕”,惧也。

(四六)“寅畏皇天”,尚书无逸篇云:“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云云。“寅畏”,敬畏。此序所言即本尚书无逸篇。

(四七)“明德慎罚,汤、文所务也”,书钞卷五仅引“明德慎罚”一语。尚书康诰篇云:“王若曰:‘孟侯,朕之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云云。左传成公三年载申公巫臣言云:“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此序所言即本尚书康诰篇。

(四八)“密静天下”,书钞卷一五仅引此一句。

穆宗孝和皇帝

孝和皇帝讳肇,(一)章帝之中子也。(二)母曰梁贵人,早薨。上自岐嶷,(三)至于总角,孝顺聪明,宽和笃仁。(四)孝章由是深珍之,(五)以为宜承天位。年四岁,以皇子立为太子,初治尚书,遂兼览书传,(六)好古乐道,(七)无所不照。章和二年春二月,章帝崩,太子即位。永元元年,(八)诏有司京师离宫园池,悉以假贫人也。二年二月壬午,(九)日有食之,史官不觉,涿郡言之。三年春正月,(一〇)帝加元服。(一一)时太后诏袁安为宾,(一二)赐束帛、乘马。诏曰:(一三)“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谊。(一四)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一五)朕甚愍焉。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墓,(一六)生既有节,终不远身,谊臣受宠,古今所同。遣使者以中牢祠,(一七)大鸿胪悉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风绍封,(一八)以彰厥功。”(一九)四年春正月,(二〇)单于乞降,赐玉具剑,羽盖车一驷,中郎将持节卫护焉。六月,(二一)大将军窦宪潜图弑逆,(二二)幸北宫,诏收捕宪党射声校尉郭憙,(二三)使谒者收宪大将军印绶,遣宪及弟笃、景就国,到皆自杀。五年正月,宗祀五帝于明堂,遂登灵台,望云物,大赦天下。自京师离宫果园上林广成囿悉以假贫人,(二四)恣得收捕,(二五)不收其税。六月,(二六)郡国大雨雹,大如雁子。六年六月,和帝初令伏闭昼日。(二七)七月,(二八)京师旱。幸洛阳寺,(二九)录囚徒,举冤狱。未还宫而澍雨。(三〇)九年春正月,永昌徼外蛮夷及擅国重译奉贡。(三一)改殡梁皇后于承光宫,(三二)仪比敬园。(三三)初,后葬有阙,窦后崩后,乃议改葬。十年五月丁巳,(三四)京师大雨,南山水流出至东郊,坏民庐舍。十一年,(三五)复置右校尉官,置在西河鹄泽县。十二年,象林蛮夷攻燔官寺。(三六)秭归山高四百余丈,(三七)崩填溪水,厌杀百余人。(三八)十一月癸酉夜,(三九)白气长三丈,起国东北,指军市十日。是月,西域蒙奇、疏勒二国归义。十三年春正月上日,(四〇)上以五经义异,(四一)书传意殊,亲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四二)十六年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坯山。(四三)元兴元年五月,右扶风雍地裂。(四四)朝无宠族,(四五)政如砥矢,惠泽沾濡,鸿恩茂笃。(四六)外忧庶绩,内勤经艺,(四七)自左右近臣,皆诵诗、书。(四八)德教在宽,仁恕并洽。是以黎元宁康,方国协和,(四九)贞符瑞应,(五〇)八十余品,帝让而不宣,故靡得而记。元兴元年十二月,(五一)帝崩于章德前殿,在位十七年,时年二十七,葬顺陵,庙曰穆宗。御览卷九一  序曰:穆宗之嗣世,正身履道,以奉大业。(五二)宾礼耆艾,动式旧典。宫无嫔嫱郑、卫之宴,(五三)囿无槃乐游畋之豫。躬履玄德,虚静自损。是以屡获丰年,远近承风云尔。(五四)御览卷九一

(一)“孝和皇帝”,事详范晔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袁宏后汉纪卷一三、卷一四。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

(二)“章帝之中子也”,据范晔后汉书和帝纪,和帝为章帝第四子。

(三)“自”,姚本、聚珍本同,类聚卷一二引亦同。王先谦后汉书和帝纪集解载惠栋说引作“幼”。“岐嶷”,谓幼年聪慧。诗大雅生民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毛亨传云:“岐,知意也。嶷,识也。”郑玄笺:“能匍匐则岐岐然意有所知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识别也。”

(四)“笃仁”,此二字书钞卷六引同,姚本、聚珍本作“仁孝”,类聚卷一二亦引作“仁孝”。

(五)“孝章”,此二字王先谦后汉书和帝纪集解载惠栋说引同,姚本作“帝”,类聚卷一二引亦作“帝”,聚珍本作“章帝”。

(六)“兼览书传”,书钞卷一二屡引本书,其中一条仅引此四字。

(七)“乐”,书钞卷一二引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