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帮小公主摆脱女性弱点的束缚(1)

完美女孩要与害羞说拜拜

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沙扬娜拉》里这样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因为诗中这害羞的“低头”,所有读过此诗的人无不对那位姑娘产生无数遐想,“她有到底有多美啊”,“她的脸都红了吧”,“她好害羞呢”。

似乎,害羞就是女孩的天性。然而并非所有的害羞都能变成为一种美,对女孩子来说,适当场合的害羞是一种矜持,但一味地害羞,就成了胆怯,显得不识大体,不够端庄娴熟。

许多父母聚到一块儿,总会谈论这样的话题,“哎,我家女儿都10岁了,可还是很害羞,真是‘三匹毛驴,拉不出门’,一点都不冲闯,将来可怎么办才好!了解内情的人知道她害羞,怕生,不知道的还以为不懂礼貌,看不起人呢!”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恬恬很开心,因为妈妈答应这周带她去游乐园玩儿。

周六早晨,恬恬一改往常周末赖床的坏毛病,不到八点就起床了。恬恬麻利地洗漱完毕,吃完早饭,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发了。

游乐园里人可真多,各个游戏场所前的售票口都排起了长队。

爸爸去排队买票了,恬恬和妈妈在一旁等着。正巧,妈妈的同事李阿姨也带儿子小冬来游乐园了,两个大人见面打完招呼后,小冬也热情地问了声“阿姨好”,李阿姨的目光落到了恬恬的身上。

“哟,恬恬都长这么高了,也越来越漂亮了。”李阿姨边说边准备拉恬恬,谁知恬恬却一下子躲到了妈妈的身后。

“来,恬恬,跟阿姨和小朋友打个招呼,问阿姨好。”妈妈边说边往前面拽恬恬。可是恬恬却紧紧地躲在妈妈的身后,说什么都不肯出来。

“这孩子,就是害羞,怕见生人,一见到生人就躲,其实她平时在家话可多呢。”妈妈有点尴尬。

两个人又寒暄了几句,便各自走开了。

这时候,恬恬才从妈妈的身后出来。

妈妈不明白:孩子都10岁了,怎么还这么害羞呢?跟人说句话有什么好怕的呀?若是长大成了大姑娘,难道也要这样羞羞答答的,不见人么,妈妈越想越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害羞的女孩,她们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下出现。

其实,不是她们不想,只是害羞的心理在左右着她们,让他们无法逾越这个障碍。

一般,孩子在出生后6-8个月,便开始进入“认生期”,在这一时期,孩子会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的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认生现象会逐渐消退,但是,如果父母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害羞、怕生的心理便会越加严重。

当然父母也不能因为孩子害羞而地抱怨她,不管她。孩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从婴儿期开始,有的孩子就表现得比较敏感,这可能是由于母亲怀胎时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所导致。

如果父母本身性格内向,平时又不善于与人交往,相对地也会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个性。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如搬迁、父母离婚、家人去世、转学、朋友的伤害等,这些都会使他们失去较多的社会鼓励,以致变得畏缩、逃避,没有勇气与陌生人相交。

其实,随着女孩年龄的增长,孩子害羞的状况会有所改善。不过,父母还是应该帮助孩子克服青春期害羞,要告诉她们,在大人看来,不打招呼意味着不懂礼貌。如果孩子说,她不知道和父母的朋友说什么,那么家长可以事先帮助孩子想话题、列提纲,或让女孩参加一些活动,事后对女孩的努力和进步予以称赞和奖励。

“我女儿也特害羞,不过自从带她参加一些大活动后,好像开朗了许多。”

虽然家长对于孩子害羞的抱怨不无道理,但他们也确实应该实事求是地找一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忽视为孩子创造了她们害羞的环境。

许多父母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等到问题出现才来解决,其实,在过去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教养方式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比如,在女孩小的时候,受到过父母或别人的恐吓;或者孩子有问题来问父母时,父母因为手头工作忙,不是被奚落一顿,就是被责骂,或者被不耐烦地拒绝,这些都会造成孩子日后遇事害羞。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时,女孩的心灵是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家长一句很不在意的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谨慎。从某种意义上说,害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当孩子的害羞程度达到让她们无法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时,她们的害羞才会成为问题。

因为它会阻碍孩子交朋友、有碍学习进步和自尊心的确立,也会降低心理适应能力。害羞的孩子通常会神经过敏、疑惑不安、孤单、沮丧以及难交朋友。

为了克服女孩害羞的毛病,父母可以多给女孩以抚慰。离开母体,孩子就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随之就慢慢形成自我的意识。家长可以采用拥抱法。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成人每天要有四个深情的拥抱,孩子每天要有20个拥抱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同时,多给女孩以鼓励。每个女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敏感的孩子更需要,她们本身就自责、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他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也很重要。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女孩勇气和自信。克服孩子的羞怯,要有这样的环境。在孩子面前不要滥用家长权威,尤其是对易羞怯的女孩。家里的事尤其与孩子有关的事,要多征求和尊重女孩的意见。

家长还可以鼓励女孩交朋友。结交朋友是女孩社会化的一种表现。羞怯的女孩,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她,首先让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与她一起玩,克服她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她在同学中交朋友。当孩子带朋友到家中时,家长要表现出热情,别不当一回事,以增加她的勇气。

虽说含蓄是中国的传统,一些错误的观念就觉得女孩子就应当内敛、低调,无需像男孩那样,游走于社会的各种场合,在各个领域都抛头露面,越是娇羞越显得文静,温雅可人,但不要忘了,女孩也属于社会的一份子,女孩也要学着适当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让别人来认可,如果一个女孩总是害羞,这些永远都不能实现。

预防女孩的强迫症

女孩子喜欢的小东西很多,或许令她非常着迷的也不少。但是,当女孩对某个东西或某件事着迷的程度“非比寻常”的时候,就说明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了。

比如孩子不停地洗手还觉得不干净;孩子经常检查书包,总觉得少带了什么东西……这些行为可能预示着孩子有强迫症的倾向。

莹莹今年10岁,她已经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不过在平时有些胆小、害羞。

她本来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有很多好朋友,家庭条件也还不错,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却被一种怪癖困扰着,这不仅影响到她的生活和学习,甚至让她陷入了极度紧张的状态。

刚开始的时候,她认为自己手上有灰土、细菌等,因此每天都要洗十几次手,后来竟然发展到每天洗无数次。

虽然她自己也知道没必要洗那么多次,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她每天还反复擤鼻涕,衣服只穿一天就要洗,而且洗完晒干后还要再洗一次,因为她觉得一遍洗不干净。

此外,她还总是害怕书中有什么脏东西,以至于不敢看书,因此,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最近一段时间,她开始不敢在厕所内系裤带,怕把脏东西系在裤子里,怕空气中的灰尘,有时别人在擦地或脱衣服时她也认为脏东西会飞到她身上。

对此,莹莹感到十分苦恼,她自己也明白自己的那些担心是多余的,但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对于莹莹目前的情况,父母也十分担心,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最近莹莹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甚至开始产生悲观厌世的倾向,整个人陷入了精神紧张的状态,无法坚持上学了。

其实,莹莹的清洗症状出现在两年前,有一次她去同学家玩,刚开门一条狗突然猛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她的双肩上,她当即被惊吓得高声惨叫。

此后就表现出精神不振的状态,还时常发呆,觉得很孤独,入睡困难,多梦等。继之,她感觉衣服上有灰,不时地用手拍打,两个月后认为手上有灰土、细菌等,开始了不断的清洗行为。

据心理专家介绍,像莹莹这样反复洗手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虽然自己也意识到这些观念、意向、行为是不必要的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无法控制自己。强迫症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冲突疾病。

一位母亲同意向心理专家道出了自己对女儿的担忧:

我的女儿倩倩,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五年级就获得全国六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优秀奖。对此,我们对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我们希望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要求自己每天所有时间所有精力都必须思考和学习,就连走路、上厕所和洗澡的时间都没有浪费。

六年级开学后,孩子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成绩反而开始下降,后来我们发现她经常反复检查作业,时间越来越长,这到底是个性问题还是心理疾病?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倩倩也是得了心理强迫症。在家长长期要求孩子用“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要求孩子;或盲目以“只要有毅力,只要意志坚强,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的成功理论作为教育导向,会形成一种长期存在的心理压力。

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行为总是求全责备,过早地成人化,生活中只以超过他人为惟一的快乐和目的,其它应有的爱好、游戏,甚至任性等非智力因素都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其人格和认知的发展产生偏差。

强迫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较多见,表现为反复记数,反复检查、核对作业、信件等是否有误,反复询问某一件事,反复洗手等动作。有些孩子不仅自我强迫,而且还让其父母参与,如果不能满足她的愿望,则暴躁不安,甚至冲动伤人迫使父母就范,以配合其强迫动作。上例中莹莹的清洗症状就属于强迫行为,是强迫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回忆,反复考虑某一问题,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强迫思想,以至于干扰正常学习。有些患者甚至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无任何意义的,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要去做去想。在受干扰时,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发脾气。这类患者的智力水平一般都正常或较高,富于幻想。

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因素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因,患者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精神刺激,引起女孩内心恐慌,使孩子忧心忡忡、胆战心惊,内心恐慌的外在表现就是一系列的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本身并不可怕,但许多人对这一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强迫行为产生紧张情绪,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这一行为的纠正。当发现孩子出现强迫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地教给孩子应对的策略。

如当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洗手,此时,可以让孩子做深呼吸放松:用鼻子缓缓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同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数“1、2、3……”这样可以平缓孩子的紧张情绪。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孩子出现强迫行为或者强迫观念时,家长绝不能采取强制的措施去制止,因为家长的强制做法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

如当孩子强迫自己不停地去检查门是否锁好时,家长最好不要在旁边说诸如“不要担心”或“不用去检查”之类的话,因为孩子的强迫行为是她所不能控制的,如果采取硬性的强制,会强化孩子内心的冲突,增加她的心理压力。

对于孩子的强迫行为,可以采取厌恶疗法,比如在孩子手腕上套上橡皮圈,一旦孩子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就立即拉动手腕上的橡皮圈。

刚开始时需要拉动的次数可能要多一些,才能抵制强迫现象。一段时间后,如果拉动橡皮圈的次数减到三五次就能抑制强迫现象,就可以去掉橡皮圈。以后只要有强迫现象出现,就立即会想起手腕上橡皮圈所引起的疼痛,强迫现象就会逐渐地减弱。

此外,感情的积极投入,对于这个时期女孩的心理是成人和非成人的矛盾时期,她以为自己有一定能力不受父母的管制而客观上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自立,所以现在她在培养自己的独立办事能力,不要求父母的管制是她潜意识里的想法。

有些她自己能做的事要告诉她父母对她有充分的信心,但是有些事情自己不能做的就要用积极的感情投入到孩子的心里,用感情感化她。

对于孩子做的一些有意义的事,家长要积极的参与其中,但是要让孩子做大,您做小。给她有自愿做事的愿望,也可以帮助孩子在处理问题的上的能力。而孩子的不积极的行为要求不借助父母,自己为所欲为时,不要给予过大的压力,小范围的容许在可以足够管辖的范围内,然后走进孩子,让孩子主动要求您的参与能更好的解决现在的问题。

针对女孩的强迫症表现,需要父母真正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苛刻地批评和责备,不然会形成不良的对抗,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损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